隋萌
“一口道盡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一塊白布,一盞青燈,伴奏一響,光與影的照耀下,侯建川在幕后熟練地操控皮影,把戲中人的喜怒哀樂表現得淋漓盡致,觀眾在幕前看得津津有味?,F任孝義市皮影木偶藝術研究會會長的侯建川,大半生執(zhí)著于皮影藝術,通過他的努力,有著八百多年悠久歷史的孝義皮影戲走出困境,大放異彩。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養(yǎng)一方藝術,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不同的地域形態(tài)產生不同的文脈傳承。皮影戲以前在孝義十分流行,婚喪嫁娶,春種秋收,人們都會請皮影戲藝人來表演,“五尺紗窗燈一盞,七緊八慢戲一班,喔呵呵呵一聲喊,老人哈哈孩童歡”。侯建川的童年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度過的。
1976年,侯建川從孝義中學文藝班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孝義碗碗腔劇團。先后擔任劇務主任、副導演。他常因人手短缺而客串不同角色,漸漸成長為一名集編、導、演于一身的全能型人才。如果按照原來的發(fā)展路徑,侯建川可能會成為一位戲曲名家??墒?,一次難忘的經歷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1990年,侯建川到中國戲曲學院首屆導演班進修,恰逢徽班進京200周年,他白天上課,晚上奔波于北京各大劇場看展演,領略到不同地域戲曲的特點和韻味,慢慢認識到傳承與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意義。
進修完回到孝義后,侯建川去拜訪成立于清同治二年的孝義皮影戲班社“二義園”第七代傳人武海棠,他是當時唯一能用古老皮腔來表演完整皮影戲劇目的老藝人。“武老師當時住在一個破敗的土窯洞里,他平生收藏的那些珍貴皮影放在一個破損的箱子里,箱子上蒙著一層厚厚的塵土。他很多年不演皮影戲了,四個兒子也都不愿意學皮影戲,因為靠它根本養(yǎng)活不了自己?!崩纤嚾似鄾龅默F狀讓侯建川傷感,也激發(fā)了他將孝義皮影戲傳承下去的志向。他拜武海棠為師,從最基礎的皮影操作學起,演員出身的他,很快喜歡上了皮影戲。從那時起,他從光彩的臺前轉到了只有光影的幕后。
孝義皮影戲一直是地方小劇種,文字資料非常少,老藝人們傳授技藝都是口耳相授,隨著老藝人的離世,很多劇目面臨失傳危機。侯建川與時間賽跑,積極從老藝人口中挖掘整理劇本。他協助武海棠手抄整理出7本《封神演義》的戲,帶領藝人們復排了本戲《鬧朝歌》、打臺戲《大變化》《收五毒》《火焰山》《藥會圖》等。
2006年,孝義皮影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侯建川接班武海棠,成為國家級非遺孝義皮影戲第八代傳承人。對他來說,這一殊榮不僅是光環(huán),更是責任。
為了提高孝義皮影戲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侯建川多次帶團在國家級、世界級舞臺上展示孝義皮影戲。2007年,他把房子抵押貸款10萬元作為經費,帶著老藝人和學生們踏上了開往深圳的火車,參加國際文化產業(yè)博覽交易會,表演當天反響熱烈,一舉奪得金獎。
2016年,侯建川帶著孝義皮影戲參加在美國圣荷西舉辦的世界非遺文化展演。為了讓異國觀眾理解表演內容,他去掉了武打戲《大變化》的中文臺詞和唱段,只留下頗有節(jié)奏感的打擊樂,極大增強了武打場面的沖擊感和緊張氛圍。在《梁山伯與祝英臺》中,侯建川選擇歌劇《羅密歐與朱麗葉》里的音樂作為伴奏,以圓舞曲結尾,既保留了傳統皮影戲的形式,又融合了西方文化元素,向國外觀眾生動展示了中國皮影藝術的獨特魅力。侯建川團隊一舉奪得展演的金獎,他個人還受邀成為美國迪貝藝術家協會會員。
守護好傳統劇目的同時,也需要創(chuàng)新發(fā)展現代劇目。侯建川為云岡石窟景區(qū)創(chuàng)作了《云岡的故事》,為磧口的孝義皮影木偶傳習培訓基地創(chuàng)作了大型皮影情景劇《尋根黃河,夢回磧口》,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創(chuàng)作了《母親之歌》,為弘揚紅船精神創(chuàng)作了《那年、那湖、那船》。通過侯建川的積極推廣,皮影戲已成為孝義的一張文化名片。
“對于孝義皮影戲,我們挖掘得還不夠深,還沒有完全向世人展示出它的魅力?!彪m然取得成就,侯建川并未滿足。他充分利用國家級非遺的知名度,跨行跨界,將皮影戲與影視、網絡、名著結合,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礎上,以多元化的姿態(tài)將孝義皮影戲展示在世人面前。
2020年,中國首部皮影動畫電影《阿嚏熊歷險記》在山西開拍,侯建川擔任藝術總監(jiān)。這在皮影戲歷史上是一個創(chuàng)舉,開發(fā)出皮影戲發(fā)展的新途徑。孝義皮影戲還參與《走西口》《皮影人》《血滴子》《藥會圖》《中國影像方志》《呂梁這個令人向往的地方》《傳承》等影視劇和專題片的拍攝,讓這門古老的非遺藝術在新時代綻放光彩。
侯建川今年62歲,很多人在他這個年紀已經退休在家,含飴弄孫,享受天倫之樂,而他仍到處奔波傳播孝義皮影。為增強學生們保護傳統文化遺產的意識,2023年5月,侯建川帶團隊來到呂梁學院開展“皮影藝術進校園”活動,為廣大師生作了題為《孝義皮影戲》的專題講座并進行了表演,讓600多名師生近距離感受到孝義皮影戲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今年5月29日,孝義市公布首批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孝義市皮影木偶藝術研究會赫然在列,“看到這份文件,覺得有了政府的支持,思想上就有了依靠,有了信心和力量,感覺傳承有望。”侯建川激動地說。
方寸白布一舞臺,尺把小人繹華彩。青燈之影穿透人物、花草、鳥獸……將千人萬像在幕布的另一端呈現于觀眾眼前,這就是侯建川用一生堅守的皮影情。燈熄影暗,劇終人不散,他將盡己所能,把這門源于黃土的、古老又質樸的藝術傳向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