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日本渠道

      2023-07-14 00:36:48邱雨詩
      新聞論壇 2023年3期
      關(guān)鍵詞: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

      【內(nèi)容提要】五四運動前,由于文化同源、地緣優(yōu)勢、政策鼓勵等因素,日本渠道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一個主要渠道,以李大釗、李達、李漢俊、施存統(tǒng)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產(chǎn)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受到日本渠道的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在早期傳播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主體性作用,中國既從日本渠道獲得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也不可避免受到其消極影響。基于對早期的日本馬克思主義學者及其思想的歷史和辯證的研究,考察日本渠道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聯(lián)系,以中共早期成員對日本渠道馬克思主義的接受與傳播為重點并總結(jié)其特征與影響,對于推進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傳播事業(yè),增強馬克思主義堅定信仰,乃至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和人類文明進步事業(yè),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guān)鍵詞】馬克思主義? 社會主義? 早期傳播? 日本渠道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發(fā)展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階段曲折性,正如張靜如教授所說:“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至今經(jīng)歷了兩個大的階段,即引入階段、同中國實際相結(jié)合的階段?!雹龠@里的“引入階段”即早期傳播階段,在中國介紹、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階段。如若將馬克思主義傳播史作為一個研究的整體來考察,那么沒有早期傳播的源頭,也就不會有后來的中國化與大眾化了。關(guān)于馬克思主義最早何時傳入中國,學界爭議頗多,一般認為1899年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和他的中國秘書蔡爾康發(fā)表在《萬國公報》上的文章中,首次提到馬克思和恩格斯及其學說。第一章提到“百工領(lǐng)袖著名者,英人馬克思也?!庇终f,“德國講求養(yǎng)民學者有名人焉,一曰馬克思,一曰恩格斯?!雹诙R克思的名字首次出現(xiàn)在中國人著述中是二十世紀初梁啟超發(fā)表在《新民叢報》上的兩篇文章,他在文中分別稱馬克思為“社會主義之泰斗”和“社會主義之鼻祖”。③

      實際上,這一階段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的介紹和傳播是零散不系統(tǒng)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因為此時中國社會主客觀條件尚未成熟。橫向來看,二十世紀初馬克思主義在日本迎來復蘇熱潮,涌現(xiàn)出了一批以片山潛、堺利彥、安部磯雄等為代表的研究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學說的著名學者。日本近代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潮流是典型東方文明受到西方思潮沖擊而激蕩起的一股思想啟蒙熱潮,而中國旅日知識分子正是帶著挽救天下、拯濟萬民的赤誠之心東渡日本學習社會新知,在這兩股熱潮的感染下,以李大釗、陳獨秀、李達、李漢俊、施存統(tǒng)等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紛紛投身于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大潮中,將馬克思主義的火種帶到中國,為不久的將來在神州大地上醞釀燎原之勢形成最初的思想基礎(chǔ)。

      一、中國救亡圖存運動與日本社會主義熱潮的碰撞

      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在明治維新后逐漸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隨著殖產(chǎn)興業(yè)、大興教育、社會司法等多項改革的進行,“文明開化”的社會氛圍逐漸形成,為馬克思主義在日本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在風起云涌的五四運動前后,由于地緣關(guān)系、文化傳統(tǒng)、中日兩國政策的鼓勵等因素促使留日熱潮的興起,正如孫中山所說:“以其地與中國近,消息相通,便于籌劃也。”④青年們來到一衣帶水的鄰邦學習近代新知,形成近代中國的一次大型留日熱潮,旅日的很多青年受到日本社會主義思潮的影響,成立了翻譯日文書籍的社團和出版機構(gòu),日本的馬克思主義論著也因此被大量翻譯成中文引入中國。事實上,日本渠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背后有著更深層次的推力,即國內(nèi)外主客觀因素合力作用下的必然結(jié)果。

      (一)世界資本主義發(fā)展與中國民族危機加深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寫道:“各個相互影響的活動范圍在這個發(fā)展進程中越是擴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tài)由于日益完善的生產(chǎn)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⑤由此可見,隨著世界歷史進入資本主義時代,交往與世界市場不斷擴大,不同文明都被迫向資本主義敞開大門,發(fā)達國家開始了在全世界瘋狂擴張的血腥殖民之路。當《共產(chǎn)黨宣言》在1848年公開發(fā)表,馬克思主義成為全世界無產(chǎn)階級和勞動群眾爭取自由解放的強大思想武器。此時作為東方文明典型代表的中國已經(jīng)在鴉片戰(zhàn)爭的沖擊下,被迫打開大門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天朝上國的美夢破滅之際,近代中國社會各階級紛紛展開了不同的抗爭,皆以失敗而告終。正如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理論在一個國家的實現(xiàn)程度……光是思想竭力體現(xiàn)為現(xiàn)實是不夠的,現(xiàn)實本身應當力求趨向思想?!雹扌碌木韧鲞\動迫切需要新的力量來領(lǐng)導,大廈將傾的近代中國呼喚一種全新的理論橫空出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就具有歷史的必然性。

      (二)日本社會主義運動的“冰河期”解凍

      日本明治維新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掃清了障礙,社會生產(chǎn)力空前發(fā)展,壟斷組織與金融寡頭不斷出現(xiàn)給社會帶來極端的貧富不均,階級矛盾更加尖銳。日本一批留學歐美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資本主義發(fā)展帶來的一系列弊端,開始向日本國內(nèi)介紹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在此背景下,社會主義研究會、日本社會主義政黨相繼成立,一時在日本國內(nèi)掀起了社會主義熱潮。大量社會主義理論著作破土而出,一大批社會主義的追隨者前赴后繼投身熱潮。然而,正當社會主義運動在日本如火如荼,1910年的“大逆事件”無疑又給社會主義運動劃上了一抹命途多舛的色調(diào),在此后的近十年間一直處于“冬眠期”“冰河期”。當十月革命勝利的號角在亞歐大陸上回響,社會主義運動重新在日本活躍起來,宣傳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著作刊物陸續(xù)問世。在日本旅居的中國先進分子敏銳地嗅到了社會主義復蘇的熱潮,他們在日本第一時間接觸到了以河上肇、堺利彥為代表的日本思想界活躍學者的著作,這批知識分子中的部分人也自然而然就成為在中國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鋒和積極分子。據(jù)統(tǒng)計,這一時期宣傳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活動非常活躍,特別是有一批留日學生的推動,以李達、李漢俊、施存統(tǒng)、楊匏安為代表,發(fā)表在期刊雜志上的介紹馬列主義、翻譯馬恩著作以及河上肇的解讀文章數(shù)量空前絕后,包括馬克思的《勞動與資本》,考茨基的《馬氏資本主義釋義》,河上肇的《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經(jīng)濟學大綱》《資本論入門》等。傳播的另一重要途徑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社團,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紛紛成立,青年們經(jīng)過比較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中國第一代馬克思主義者涌現(xiàn)出來了,自此,知識界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人多了起來,社會上談論乃至實踐馬列主義的人也多了起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初步實現(xiàn)了廣泛傳播。

      二、 日本的馬克思主義“播火者”

      二十世紀初幸德秋水、片山潛、安部磯雄等學者作為日本第一批“馬克思主義播火者”對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宣傳與研究并非偶然,而是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從明治維新起近代西方思想源源不斷輸入日本,文明開化的社會環(huán)境和尖銳的階級矛盾,為馬克思主義在日本的傳播提供了適宜的土壤。盡管遭遇了“大逆事件”,但他們的學說和思想對日本乃至亞洲地區(qū)的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與革命運動都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由于他們兼受中國傳統(tǒng)儒家思想和近代西方啟蒙思想的影響,因此經(jīng)過他們接受、宣介、傳播、闡釋的馬克思主義就更容易被中國旅日知識分子所接受,以下就日本學者幸德秋水、片山潛的生平及思想作基本考察。

      (一)幸德秋水與《社會主義神髓》

      幸德秋水(1871—1911)是日本近代最有影響力的社會主義學者之一,他深受中國儒家思想影響,擅長從儒家思維來解讀社會主義,甚至提出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社會主義思想。他的主要思想內(nèi)容包括: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規(guī)律、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構(gòu)想以及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道路方法。縱觀他的一生,充滿曲折與艱難,他從最初的民主主義思想出發(fā),經(jīng)歷了社會主義的洗禮,盡管嚴格意義上他不是一名馬克思主義者,但他在日本乃至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史上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他的代表作《二十世紀之怪物帝國主義》(1901)、《社會主義神髓》(1903)等,這些著作的問世不僅使馬克思主義在日本的影響力空前擴大,更使中國思想界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更進一步。

      幸德秋水是日本最早宣傳社會主義的學者之一。他對社會主義的認識雖然夾雜著缺點,卻隨著對社會主義的持續(xù)探索與日本社會主義運動的發(fā)展而不斷深入,作為其研究的代表作《社會主義神髓》正是為了解決“社會主義是什么”⑦的疑問而進行探索的成果,盡管他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研究并不成熟完善,但他卻已經(jīng)開始嘗試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與方法來解決日本社會問題,探索過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如何與日本國情相結(jié)合。例如他在《社會主義神髓》一書中提出疑惑:“現(xiàn)代的文明一方面閃耀著燦爛的華美和光輝,另一方面又隱藏著黑暗的貧困和罪惡……到底誰能夠解答這個謎語呢?”⑧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他針對現(xiàn)有的資本主義所有制與分配制展開分析,得出只有徹底消滅不勞而獲的階級才能解決困擾現(xiàn)實的社會問題的結(jié)論,他以馬克思的剩余價值理論為武器對資本家和封建地主的殘酷剝削展開揭露,這說明他已經(jīng)開始運用馬克思主義關(guān)于資本主義制度的分析來思考日本社會現(xiàn)狀和問題解決方案了。

      幸德秋水是日本最早翻譯介紹馬克思主義原著的學者之一。在日本工人運動還處于初期階段,尚未形成磅礴之勢時,幸德秋水已經(jīng)將《共產(chǎn)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等馬恩經(jīng)典著作翻譯介紹到了日本,“資產(chǎn)階級”“無產(chǎn)階級”這兩個馬克思主義現(xiàn)在的通用名詞,最初就是由幸德秋水翻譯過來的。他與堺利彥、河上肇、片山潛等早期社會主義學者一起將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跨越國界語言帶到了日本,構(gòu)建起了一座連接東方文明與社會主義的橋梁。此外,幸德秋水始終熱情關(guān)注中國革命,他和中國的旅日知識分子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創(chuàng)辦的刊物《平民新聞》就多次刊登過孫中山等人的文章。日本學者井上清提到:“1907年4月幸德秋水在《平民新聞》上提倡中國的革命家應與日本的社會主義運動家攜手,東洋各國的社會黨應當聯(lián)合起來。”⑨他的思想對中國早期進步分子選擇社會主義與馬克思主義起到了驅(qū)動作用,使他們找到了一個全新的思路去思考近代中國的出路。

      (二)片山潛與《我的社會主義》

      片山潛(1859—1933)是日本早期著名的社會主義活動家,他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信仰經(jīng)歷了一個漸變的過程。由于家境貧寒,片山潛憑借自己的勞動爭取學習機會,先后進入哥林奈爾大學和耶魯大學等高等學府深造,他利用勤工儉學的積蓄深入英美的城市與鄉(xiāng)村,認真考察工人運動與社會問題,為回國后從事工人運動和宣傳社會主義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他的考察經(jīng)歷使他得出了重要結(jié)論:“一個國家的山河無論多么美好,在資本主義社會里永遠都是被資本家占有著,社會便不可能不黑暗,因此,全世界的無產(chǎn)者必須團結(jié)起來,打倒資本主義。”⑩回國后片山潛發(fā)表大量關(guān)于社會主義的論著,十九世紀末,他與幸德秋水等人以研究社會主義為目的成立了早期社會主義研究會,在社會主義實踐中終于找到了馬克思主義,并不斷思考如何將日本現(xiàn)實國情與馬克思主義相結(jié)合的問題。

      片山潛是日本最早批判資本主義的學者之一。1903年片山潛發(fā)表了一本凝聚了他多年研究精髓的書——《我的社會主義》,在這本書中片山潛論述了資本主義自身蘊藏著必然滅亡的規(guī)律以及社會主義最終勝利的必然性,全書30章,詳細而系統(tǒng)分析了資本主義的形成過程并給予猛烈抨擊,他寫道:“我們要把現(xiàn)代的資本家埋葬了,不是為著他們過去的罪惡,也不是出于憎恨他們的狹隘的情感,而是因為他們自身已經(jīng)是全無生氣的行尸走肉了?!薄百Y本主義在社會上的命脈已經(jīng)斷絕了,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資本主義制度阻礙人類的前進,違反社會產(chǎn)業(yè)的前進,它已經(jīng)走向死胡同了。”11在書中的后半部分,他從經(jīng)濟、文化、政治各方面對照著資本主義從而來論證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他寫道:“我仍將發(fā)現(xiàn)社會主義產(chǎn)業(yè)之優(yōu)越,而且是比資本主義產(chǎn)業(yè)優(yōu)于封建主義產(chǎn)業(yè)還要優(yōu)越得多的優(yōu)越?!?2

      與幸德秋水相似的是,片山潛“始終以極大的熱情,謳歌中國工人階級的革命精神,關(guān)懷中國的革命運動,并且在其參加共產(chǎn)國際工作的活動中,一再向世界人民和日本人民大聲疾呼,支持中國的革命?!?3在日本侵略中國時,他發(fā)表《不要對中國抱有野心》的文章呼吁日本結(jié)束侵華戰(zhàn)爭,對中國以及中國革命抱以深切的關(guān)注與堅定的支持。

      (三)幸德秋水與片山潛的馬克思主義觀比較

      幸德秋水與片山潛同為日本明治時期的社會主義傳播學者,他們同時探索過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如何與日本國情相結(jié)合的問題,他們的著作《二十世紀之怪物帝國主義》《社會主義神髓》《我的社會主義》均代表了日本早期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最高成果,他們二人也有過短暫的合作經(jīng)歷,卻最終分別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幸德秋水轉(zhuǎn)向了無政府主義,而片山潛最終成為馬克思主義者,分析二人的人生經(jīng)歷和思想歷程不難看出斗爭性與同一性共存的規(guī)律。他們兩人最終走向不同的陣營,原因很多,但歸根到底是思想差異所導致的,“幸德秋水是伴隨著對自由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否定走向社會主義的,而片山潛則是在否定自由主義的同時對個人主義持肯定態(tài)度。”14此外,二人在家庭環(huán)境和個人經(jīng)歷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幸德秋水出生于一個商人家庭,深受中國傳統(tǒng)儒學影響,擅長用儒學思維來驗證社會主義的合理性,而片山潛出生于農(nóng)民家庭,有人這樣評論他,“片山潛生于農(nóng)家,遇事不肯通融,工作勤勉,凡事身體力行,農(nóng)民的性格竟然貫穿了他的一生?!?5雖然成長環(huán)境與思想經(jīng)歷不同,但是二者都堅定資本主義的滅亡是必然的,而代替資本主義的一定是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這一點兩人的認識達到了高度的一致。

      三、中共早期成員對日本渠道馬克思主義的接受與傳播

      在旅日知識分子中,以李大釗、李達、李漢俊、施存統(tǒng)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產(chǎn)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在早期傳播中無疑發(fā)揮著傳播的主體性作用,然而他們最初接觸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以及社會主義理論幾乎都來自日本渠道,日本學者的思想及著作深刻塑造了這些先進分子的馬克思主義觀。通過將日本渠道的馬克思主義介紹到中國,二十世紀初,中國人不僅已經(jīng)了解到了西方社會主義運動,而且對馬克思主義的“剩余價值學說”“唯物史觀”“階級斗爭理論”等核心理論都有了進一步的理解,營造了良好的思想傳播氛圍,促使其中的先進分子運用理論武器批判現(xiàn)實,并探索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現(xiàn)實相結(jié)合的問題。

      李大釗是中國的“普羅米修斯”,他在日本留學期間全面了解西方的思想并受到社會主義思潮影響很大,李大釗的傳記資料有如下記載:“在日本,大釗同志并已開始研究關(guān)于介紹馬克思主義的著作。特別是讀了日本早期工人運動著名領(lǐng)袖幸德秋水的一些著作,曾經(jīng)給了他較大的影響?!?6此外,李大釗在日本不僅受到幸德秋水的影響,據(jù)考察,李大釗的社會主義思想受到過安部磯雄、河上肇等學者影響,尤以河上肇為主。李大釗的經(jīng)典之作《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是以河上肇的《馬克思的<資本論>》以及河上肇翻譯的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共產(chǎn)黨宣言》《哲學的貧困》等文章為理論基礎(chǔ)進行闡釋的。此外據(jù)日本信州大學后藤延子教授考證發(fā)現(xiàn),“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上部的全七章中,第二、三、五章的大部分和六章的一部分,都是河上肇論文《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翻譯或若干摘要,而下部則是以福田德三的著作為藍本?!?7由此可見,日本學者及其著作在李大釗的思想形成過程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思考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時,河上肇在《貧乏物語》中建議通過道德的提升來解決貧窮問題,河上肇認為本本主義的社會是基于自私心認同的個人主義而自發(fā)成立的社會,作為其對立面,列舉了羅斯金的人道主義和馬克思的社會主義,而李大釗卻對羅斯金持“虛偽的社會改造家”18這一批判態(tài)度,由此可窺見河、李二人對同一位學者的關(guān)注程度以及李大釗已經(jīng)具備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器思考的獨立思辨能力。通過對日本馬克思主義學者著作的大量研究,李大釗獨立翻譯并撰寫了《唯物史觀解說》《物質(zhì)變動與道德變動》等著作。李大釗在早期傳播中充分運用了教學、著書、論戰(zhàn)、報刊、社團等多種渠道來宣傳馬克思主義與社會革命,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第一位播火者與擎旗人,他積極奔走在宣傳的前線,為近代中國培養(yǎng)了許多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為燎原之勢的形成積攢力量。

      有“理論界魯迅”之稱的李達曾三度赴日留學,他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最終形成離不開日本學者河上肇,李達曾說過:“河上肇是我的老師,我的經(jīng)濟學是從他那里學到的?!?9日本學者的主張和日本渠道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為他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資料。李達在留學期間研讀了河上肇在雜志《社會問題研究》上發(fā)表的《社會組織和社會革命》《雇傭勞動與資本》等馬克思主義闡釋型著作,在日本渠道的影響下突破思想禁錮逐漸向馬克思主義靠攏,留學期間李達就已經(jīng)開始了向國內(nèi)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活動,他撰寫翻譯了《什么叫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目的》《唯物史觀解說》《馬克思經(jīng)濟學說》等文章并寄回國內(nèi)雜志和出版社陸續(xù)發(fā)表,在這些著作中李達系統(tǒng)而全面地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組成部分逐次作了闡釋。李達的理論研究始終與中國的革命活動亦步亦趨,發(fā)揮實踐與理論協(xié)同促進的作用,“他卷帙浩繁的著作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半個世紀以來我國思想界經(jīng)歷的道路,是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20。他在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不忘探索與中國革命相結(jié)合的路徑,并在最初建黨和加強黨建的時候反復強調(diào)了革命實踐的重要性。

      李漢俊在14歲時東渡日本學習,一開始修學的是土木學,后來受到幸德秋水、堺利彥、片山潛、河上肇等日本社會主義學者的影響,毅然選擇馬克思主義。他同時精通英、法、德、日四國語言,語言的優(yōu)勢為他直接接觸研究各類原著帶來相當大的潛力。五四運動前,在日本留學的李漢俊大量閱讀了山川均主編的《社會主義研究》、河上肇主編的《社會問題研究》等社會主義暢銷雜志。五四運動時期他加入《星期評論》編輯部,很快就成為其中的核心人物,他擅長在文章中運用唯物史觀分析社會現(xiàn)狀,后來又與陳獨秀等學者一起創(chuàng)辦了《勞動界》,將馬克思主義向工農(nóng)大眾廣泛傳播,由此開始了他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之路。據(jù)統(tǒng)計,從1919年到1922年間,他在《新青年》《星期評論》《民國日報》《婦女評論》《建設》《勞動界》《共產(chǎn)黨》《小說月報》等報刊上發(fā)表了90多篇譯文和文章,他始終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以及內(nèi)容的創(chuàng)新,并不斷與各種反馬克思主義錯誤思潮展開斗爭,極大地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

      作為中共最早的黨員之一的施存統(tǒng)1920年在戴季陶的幫助下赴日學習,在日本東京同文書院學習日語并廣泛地閱讀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他利用日本的便利條件充分學習吸收了唯物史觀、剩余價值學說、階級斗爭等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養(yǎng)分,與此同時施存統(tǒng)陸續(xù)翻譯了日本馬克思主義學者的論文和著作,并寄回國內(nèi)出版社發(fā)表。他以幸德秋水、河上肇、山川均、堺利彥等人的著作為基礎(chǔ)進行學習,不斷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理解。五四運動后,他又陸續(xù)發(fā)表了近百篇文章。旅日期間的施存統(tǒng),曾擔任“中國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理論供給者”或“中日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中間人”的角色,不斷豐富提高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chǔ),有效推動了革命的發(fā)展,極大影響了近代中國思想界,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日本在二十世紀早期就已經(jīng)成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的重要來源,以李大釗、李達、李漢俊、施存統(tǒng)為代表的中國旅日知識分子,通過譯介和宣傳將社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帶到中國大地上,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以及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四、日本渠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特征與影響

      日本渠道馬克思主義經(jīng)中國近代旅日知識分子傳入中國,旅日知識分子由不同的主體構(gòu)成,但他們大多胸懷救亡圖存的愛國情懷,在理解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學說后,通過多種渠道在中國本土進行廣泛傳播,從傳播特征來看,主要表現(xiàn)在多元主體合力傳播、以報刊書籍為傳播主要陣地。日本渠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上得到了豐富傳播,為馬克思主義進一步科學化大眾化開辟道路、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作出貢獻。

      (一)日本渠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特征

      第一,多元主體合力傳播。從1896年首批留學生赴日到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旅日知識分子在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同時充當了早期傳播的先鋒隊與開山人。有旅日經(jīng)歷的知識分子不局限于一個階級或者團體,而是多元主體的構(gòu)成,大致來說,該群體由中共早期成員、進步學者、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無政府主義者以及新聞媒體工作者組成。在中共早期成員中,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最高、傳播貢獻最大的就是以李大釗、李達、李漢俊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產(chǎn)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以孫中山、戴季陶、馬君武、朱執(zhí)信、廖仲愷等人為代表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十分感興趣,其中的一部分人在唯物史觀、剩余價值學說、科學社會主義等思想的研究中甚至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偠灾?,縱觀整個早期傳播過程,中國旅日知識分子自始至終發(fā)揮著主體作用,盡管這些翻譯者、宣傳者、著書立說者、創(chuàng)辦報刊者遍布不同階級,可能他們政治立場不同、傳播目的不同,但他們大多都有旅日經(jīng)歷的共同性,以振興中國為著力點協(xié)同推進傳播。

      第二,報刊書籍是傳播的主要陣地。20世紀初日本社會主義熱潮下產(chǎn)生了一大批宣傳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報刊書籍和研究團體,不斷給旅日知識分子以充足的新知補給,而當他們開始自發(fā)接受、研究、傳播這種新思想時,運用最廣泛的途徑恰恰還是報刊書籍。據(jù)統(tǒng)計,僅日文漢譯書自1896-1911年間就有958種,自1912-1937年間達1760種。其中代表性的著作有:幸德秋水的《廣長舌》(1902)、《社會主義神髓》(1903)等。從1919年起3年內(nèi)僅河上肇一人研究馬克思主義的著作被翻譯出版的就達30多種,這在中國整個社會主義傳播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中國旅日知識分子群體積極創(chuàng)辦報刊譯介馬克思主義與社會主義理論學說,這一時期的社會主義熱潮,正如潘公展所說:“報章雜志底下面,東也是研究馬克思主義,西也是討論鮑爾希維克主義,這里是闡明社會主義理論,那里是敘述勞動運動的歷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會主義在今日中國,仿佛有雄雞一唱天下曉的情景?!?1這些報刊主要有《譯書匯編》《每周評論》《晨報副刊》《新青年》《浙江潮》《建設》《勞動者》《國民報》等,在研究傳播的過程中一方面加深了進步知識分子對原有理論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促使知識分子群體走向工農(nóng)大眾,使理論真正為普羅大眾所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星星之火逐漸在各地形成燎原之勢。如發(fā)生在20世紀20年代初的那場激烈的隴海鐵路大罷工,就是在早期黨員的帶領(lǐng)下,罷工的工人們眾志成城進行抗爭,最終取得了勝利。

      (二)日本渠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影響

      日本渠道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深刻影響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傳播軌跡,總的來說,中國既從日本渠道獲得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也不可避免受到其一定的消極影響。

      第一,從積極影響上看,近代以來日本渠道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為馬克思主義進一步科學化、大眾化傳播開辟道路,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作出了貢獻。

      首先,為馬克思主義進一步科學化、大眾化傳播開辟道路。建黨前的二十年間,日本渠道的馬克思主義經(jīng)歷了從傳入到傳播的過程,盡管此時仍以譯介為主,并且存在簡略、以偏概全等局限,但仍把馬克思主義較為完整地帶到中國知識界的視野里。中國進步知識分子在對馬克思主義形成初步認識的基礎(chǔ)上,逐漸將其視作一種認識社會與改造現(xiàn)實的理論武器,在指導現(xiàn)實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科學性理論的探索。具有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知識分子也逐漸認識到無產(chǎn)階級大眾的重要性,開始注重將理論與大眾實踐相結(jié)合,推進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大眾化。

      其次,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作出貢獻。中國共產(chǎn)黨的早期領(lǐng)導人中有相當一部分有留學日本的經(jīng)歷,他們將一大批馬克思主義著作與日本馬克思主義著作從日本譯介到中國,如《共產(chǎn)黨宣言》、《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資本論》第一卷等經(jīng)典著作,以及幸德秋水的《社會主義神髓》、河上肇的《經(jīng)濟學大綱》等日本馬克思主義著作,這些著作的引入為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國化提供了最早的理論基礎(chǔ)。中共早期領(lǐng)導人的代表有李大釗、李漢俊、李達、陳望道、施存統(tǒng)、周恩來、彭湃、周佛海、楊匏安等,雖然其中有個別中途退黨或叛變,但絕大多數(shù)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第二,從消極影響來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研究傳播的大多都是日本語境下的馬克思主義,而非正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是日本學者對馬克思主義選擇性研究的成果,而非全面完整的馬克思主義。因此,旅日歸來的學者翻譯研究馬克思主義不可避免地帶有日本馬克思主義的痕跡,比如相當一部分人受到河上肇轉(zhuǎn)折期間的影響,將轉(zhuǎn)折前后的思想視為一以貫之,出現(xiàn)了將唯物史觀與經(jīng)濟史觀錯誤混淆、主張物質(zhì)與精神并駕齊驅(qū)等問題,如李大釗在早期著作里對精神的重視,將唯物史觀與經(jīng)濟史觀等同。這些日本化了的思想錯誤的確影響了一定時期內(nèi)知識分子對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與科學社會主義的認識與理解,當現(xiàn)實要求理論指導實踐時,這種帶有日本特色解讀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就導致了早期社會實踐活動無法突破語境的局限。

      五、結(jié)語

      二十世紀初馬克思主義從日本渠道進入中國并得到廣泛傳播,是近代中國救亡運動與日本社會主義運動復蘇碰撞后的必然結(jié)果,日本馬克思主義在幸德秋水、片山潛等早期學者的帶領(lǐng)下以充滿活力的新興力量的姿態(tài)登上了歷史舞臺,這些早期的日本學者對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展開了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這些研究不但對日本社會影響深刻,也同樣影響著中國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的接受與傳播,使他們成為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qū)。以李大釗、李達、李漢俊等人為代表的一批受到日本渠道馬克思主義理論影響而信仰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利用各種媒介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這時的傳播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多元主體合力傳播、以報刊書籍為傳播主要陣地。一方面日本渠道的馬克思主義無疑為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與發(fā)展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而另一方面具有“本土特色”的日本渠道馬克思主義不可避免對中國早期社會實踐活動產(chǎn)生消極影響。

      從前學界多認為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思想主要來自俄國而非日本,這種觀點不夠客觀全面,現(xiàn)在應該更準確更具體地說,日本渠道是五四運動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主渠道,盡管存在著局限,卻起到了中介與橋梁的作用,并為中國打開了科學社會主義的閥門,從此馬克思主義潮流以浩浩蕩蕩勢不可擋的趨勢奔騰在中國的大江南北。對日本渠道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接受與傳播進行辯證分析,不僅有助于我們理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歷程,而且能夠加深學界對日本渠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所起到的歷史作用的認識。

      注釋:

      ①張靜如,齊衛(wèi)平.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引進階段[J].中共黨史研究,1998(03):4-12.

      ②頡德.大同學[J].李提摩太,蔡爾康,譯.萬國公報,1899(02):2-7.

      ③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第5冊)[M].北京:中華書局,2015:1118-1262.

      ④中國史學會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65.

      ⑤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0-541.

      ⑥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36,74,100.

      ⑦幸德秋水.社會主義神髓[M].馬采,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1.

      ⑧幸德秋水.社會主義神髓[M].馬采,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6-7.

      ⑨井上清.日本近代史[M].楊輝,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348.

      ⑩李威周.日共創(chuàng)始人——片山潛[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16.

      1112張陟遙.播火者的使命[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153,157.

      13中共中央致電紀念片山潛誕生一百周年[N].人民日報,1959-12-03(1).

      14盧坦.日本明治時期的社會主義思想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144.

      15張忠任.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思想史(日本卷)[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6:21.

      16《李大釗傳》編寫組.李大釗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5.

      17后藤延子.李大釗思想研究[M].王青等,譯.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4-11.

      18三田剛史.甦る河上肇近代中國の知の源泉[M].東京:藤原書店,2003:210.

      19江明.展讀遺篇淚滿襟——記李達和呂振羽的交往[J].文獻,1980(04):12-22.

      20李達.李達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6.

      21潘公展.近代社會主義及其批評[J].東方雜志,1921(02).

      作者簡介:邱雨詩,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編輯:王洪越

      猜你喜歡
      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兒童觀
      少先隊活動(2021年6期)2021-07-22 08:44:00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當代陜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少先隊活動(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10:18:08
      關(guān)于正確認識和處理“兩制”關(guān)系的幾點思考
      理論導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6:00:00
      結(jié)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chuàng)建新時期高中思想政治課堂
      考試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43:04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學生社團建設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定安县| 南康市| 望奎县| 安远县| 城步| 灌南县| 苍溪县| 沅陵县| 曲阜市| 乐清市| 宜宾市| 商丘市| 莲花县| 江孜县| 交城县| 芮城县| 南宁市| 房山区| 通州市| 宁波市| 定襄县| 集安市| 萝北县| 定襄县| 长岭县| 山丹县| 潮州市| 泌阳县| 安化县| 苏尼特左旗| 盘山县| 马公市| 文山县| 青浦区| 那坡县| 独山县| 嘉义县| 阳原县| 来宾市| 西城区| 合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