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瑤
上高中的時候,我最討厭的是跑800米。因為我耐力不錯,可爆發(fā)力弱,而800米往往要在耐力和爆發(fā)力中間找到一個平衡:一開始跑太快,會在跑完一圈后慢慢失去力氣,但跑得不快的話,看著身邊的同學一個個超越,也會喪失沖刺的斗志。
體育老師告訴我一個訣竅,他說,找一個速度比你快,但沒快那么多的同學,以她為目標跟著她,一直到最后50米,發(fā)力、沖刺,最后超過她。
我喜歡這個方法。它讓我在奔跑時不必百無聊賴地看著天空,或者在大腦里強行回憶音樂旋律,我可以盯住一個背影,跟隨她的步伐,最后一起沖刺。
有趣的是,有時候明明是一起沖刺,但往往先到終點的人會是我。因為她無從知曉我的變化,而我把她的節(jié)奏看得一清二楚,會掐準她的步伐頻率、發(fā)力時機調整速度。
后來,我把設定目標的這個習慣運用到生活中。我會挑選一個比我更好,但不至于那么遙不可及的人,看著他的背影往前跑。這個人可能是現(xiàn)實中的朋友,可能是萍水相逢的網友,或是豆瓣上堅持打卡做某件事情的陌生人,我學習著、跟隨著他們的某段軌跡,完成后,再繼續(xù)銜接下一個目標。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不時被壓力網住,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焦慮永遠都會存在,就像男孩臉上的胡茬,用再鋒利的刮胡刀也會重新從光潔的臉龐上長出。這時候,不妨緊緊盯住一個個小目標,哪怕是做一些提升自己的小事情。
別因為太過耀眼的背影而停止腳步,也不用望著遠方遙不可及的燈塔,你的征途不必是星辰大海,就好好把眼睛放在正前方10米左右的同伴身上,以800米為節(jié)點,跑完一個又一個終點。或許,在不知不覺間,路已在腳下走了很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