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單元整合·群文閱讀”新型教學模式在語文學科中體現出了明顯的優(yōu)勢。該模式要求教師充分運用整合思維,將同一單元中的文章聯(lián)系起來,實現整體教學。該模式的應用能夠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針對性,增強學生的探索興趣,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同時,在單元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能夠為學生呈現多樣化的閱讀方式,使學生實現科學閱讀并形成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促成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文章著重圍繞小學語文“單元整合·群文閱讀”的實踐展開探討,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旨在促使該模式不斷完善,同時合理規(guī)劃單元教學安排,實現整體教學,更好地達成培養(yǎng)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根本目標,推動學生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單元整合;群文閱讀;實踐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7-0038-03
引 ?言
同一單元的各篇文章之間存在較大的關聯(lián)。教師只有在全面把握各要素之間聯(lián)系的基礎上,經過“整合、連接、比對、建構”的過程,才能引導學生構建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實現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教學目標。“單元整合·群文閱讀”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閱讀教學模式,同一單元中的多篇文章往往蘊含著某一特定的議題,教師圍繞核心線索展開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內容形成整體性的理解。實施“單元整合·群文閱讀”教學,既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個人智慧,又能發(fā)揮師生的集體智慧,逐步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
一、小學語文單元群文閱讀教學中凸顯的問題
(一)未形成整體思路實施系統(tǒng)化的語文教學
語文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知識、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小學生由于年齡的局限性,需要教師給予有效的指導和啟發(fā),實施立體化、整體性的語文教學[1]。當前,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學科教學時存在與學生實際需求脫節(jié)的問題,教學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較少,僅僅向學生機械地傳授課本中的相關內容,未進行拓展與整合。零散化的知識使學生無法對語文學科產生全面、清晰的認識,制約了學生語文學科知識體系的構建,不利于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教師應以教材作為基礎,以課外閱讀為輔助,教給學生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完善教學方案,時常反思、思考和改進教學,推動學生形成較高的學習熱情,實現培養(yǎng)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二)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薄弱
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代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教師固守落后的理念及方法容易導致學生課堂參與程度低下,甚至產生厭學的心理問題。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問題及教師落后的教學手段使得師生互動逐漸被淡化,甚至被忽略。師生之間的單向輸出關系使教師無法及時洞悉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同時抑制了學生的自主性,不利于保證群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三)閱讀教學具有片面性
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大多數教師仍停留在幫助學生理解文字表層含義的層面,并未予以合理的指導以達成鍛煉學生語言文字理解能力,使學生獲得實用知識及掌握閱讀方法的目標。片面性的閱讀教學使學生的綜合能力無法得到全面提升。同時,單篇閱讀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局限于教材之中,盡管教師為學生推薦了課外閱讀篇目,但由于未滿足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積極性仍然普遍較低,未從其中有所收獲,這不僅影響了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也影響了單元群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四)缺乏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
教學評價是實施教學實踐活動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一大難點。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機制能夠全面、客觀、真實地評價教學成果,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潛能,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但是,目前部分教師仍然采用唯分數論的方式片面評價學生,使學生的個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受到抑制。在當前倡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教育評價體系不能僅僅以成績?yōu)闃藴?,而應制訂多樣化的學生發(fā)展情況評價標準。教師只有確立多元化的評價標準,構建系統(tǒng)完善的評價體系,才能全面、準確地分析教學結果。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單元整合·群文閱讀”策略的意義
第一,有利于為學生奠定良好的語文學習基礎。在受教育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聽說讀寫的能力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新課程改革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提出明確要求,即必須重視提高現代小學生的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圍繞某一主題展開單元群文閱讀教學,能夠順應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有利于組織教學和評價,提高教學效率,同時能夠幫助學生逐步形成一套科學的閱讀方法,有效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質量,充實學生的知識體系,為學生奠定良好的語文學習基礎。
第二,有助于深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教師開展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傳授相關知識,還在于引導學生理解語文學科的基本概念。教師反復采取同一教學策略開展單篇教學,容易導致學生無法形成系統(tǒng)、完整的知識網絡,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如果能夠把握閱讀文本之間的關聯(lián)性,展開單元群文閱讀教學,就能使學生將所學到的內容串聯(lián)起來,深層理解多篇文章的內涵,實現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第三,有利于適應教材編排的方式,構建減負增效的教學課堂。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的編寫、每個板塊的編排都圍繞某一主題展開,教師順應教材編排方式,組織開展單元群文閱讀教學。這樣有利于不斷優(yōu)化教學安排,完善教學步驟,引導學生從整體到部分地展開學習與思考。由此可見,教師實施單元群文閱讀教學有助于構建高效課堂。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能留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用于知識拓展和合作探究,滿足學生自身發(fā)展需求,保障教學的有效性。
三、小學語文“單元整合·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單元導入
實施單元整體教學的第一步為導入,即明晰教學框架,整合教學內容,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整體性的概念。第一,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根據教學內容及導語引出單元主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第二,在導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明確單元教學目標,合理規(guī)劃教學步驟,如引導學生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精讀細品,把握精華部分。第三,為確保閱讀教學的有序展開,教師應為學生介紹科學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采取精讀、泛讀、跳讀等方法提高閱讀效率。以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為例,教師在開展“單元群文閱讀”教學時,應全面把握本單元兩篇精讀文章《松鼠》《太陽》之間的關聯(lián)點,明確本單元教學圍繞“說明性文章”這一主題展開,并將整體教學目標設置為“能夠自主運用合理的說明方法,全面、客觀地描述某一事物或現象”。這樣就為“單元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有序展開指明了方向[2]。
(二)實現總體目標與具體目標的統(tǒng)一
備課作為教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是保障課堂教學高質量的前提,因此教師必須在備課環(huán)節(jié)制訂清晰、完善的教學方案,明確“單元群文閱讀”總體教學目標以及具體教學目標,構建兩者之間的關聯(lián),通過具體目標的實現促成總體目標的達成。例如,以“自然之美”為主題,在以文本《觀潮》《走月亮》《繁星》為閱讀素材組織開展單元群文閱讀時,教師在全面把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可以將總體教學目標設置為“引導學生走入文本,體會大自然的獨特風味,使學生形成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思想”。在確定總體教學目標后,教師應根據課文的獨特性制訂具體目標。以課文《觀潮》為例,教師可以將目標設置為“第一,識寫生字并結合文章內容掌握“奇觀”等詞語的含義;第二,運用恰當的情感進行朗讀并背誦重點段落;第三,在通讀全文的過程中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切身體會文中描述的畫面;第四,分析重點段落或語句深化對文章的掌握,
感受大自然的獨特魅力”。又如,以《走月亮》為例,教師可以將目標設置為“在認字識詞、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品析優(yōu)美語句,感受‘走月亮的情境美和情感美”。如此一來,單篇閱讀素材教學目標都與單元總體教學目標存在契合之處。經過教師的擴充與延伸,在達成各項目標的同時,學生能夠在頭腦中形成較為完善的知識體系,有利于發(fā)揮單元群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意義,促使總體目標與具體目標的和諧統(tǒng)一。
(三)范文品悟
范文品悟是實施單元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方向之一,即重點分析文章中的關鍵詞句及重點段落,對范文中涉及的內容、方法進行深入講解,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在實施范文品悟時,首先教師可以對單篇課文進行深入挖掘,重點分析文章的關鍵部分,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及作者的創(chuàng)作結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采取“帶讀文本”的方式將主體文與帶讀文進行有效聯(lián)系,使學生在探索中體會單元主題的設置意圖,提高學生知識遷移運用的能力。例如,
在以《白鷺》和《珍珠鳥》為群文閱讀教學素材時,教師可以將精讀課文《白鷺》作為主體文,通過分析重點語句使學生在頭腦中對白鷺展開想象,深層體會白鷺的精巧美和尋常美[3]。在講解主體文章后,教師可以將本單元課文《珍珠鳥》作為帶讀文,與學生共同找出文章關鍵部分并要求學生自主分析,做好標注。這樣能夠充分彰顯單元群文閱讀教學的作用,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成果。
(四)課內外閱讀有效銜接
為進一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在教學本單元課文之外,教師也可以按照單元主線發(fā)展課下閱讀,為學生推薦同一主題的文章,提升學生對該類文本的理解與表達能力。與此同時,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發(fā)揮好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yōu)勢,通過一些音像、視頻、圖片等資料,拉近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降低文本閱讀的難度,運用信息技術拓展閱讀素材,實現課內外閱讀的有效遷移。例如,
在以《精衛(wèi)填?!泛汀侗P古開天地》為素材實施單元群文閱讀教學時,由于學生很難理解這類民間故事,教師就可以利用計算機為學生播放相關動畫,使學生在頭腦中初步形成對故事的印象,產生閱讀興趣,從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仔細閱讀文本,對文本中相關人物形象產生深刻的認識。隨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課外閱讀素材《孟姜女》和《西游記》中的片段,讓學生自主閱讀,分析“孟姜女”和“孫悟空”的人物特色,檢驗本節(jié)課學生的學習效果。
(五)構建“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課堂
教師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打造“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語文課堂,可以使學生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在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下實現高效學習。在實施單元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開展多樣性的活動有利于促使學生全面掌握語文知識,提升個人技能。單元群文閱讀教學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主思考。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對自由的探究空間。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時應注重利用問題進行引導,發(fā)揮問題的驅動作用,為學生指明探究方向,使學生按照閱讀任務清單思考問題,構建知識體系。例如,在以單元課文《大青樹下的小學》和《花的學?!窞樗夭拈_展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找出文中哪些句子運用擬人手法進行描寫,進而通過合作探究使學生用擬人化的手法介紹相關事物,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六)單元整理
在單元群文閱讀教學中,整理環(huán)節(jié)必不可少,該環(huán)節(jié)的任務為盤點教學成果,對教學內容進行查漏補缺,深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圍繞單元主題進行回顧與總結,落實學生對關鍵詞句、精彩段落的積累,進一步拓展單元教學內容。具體可細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檢測學生對本單元字詞句的掌握情況;第二,引導學生回顧教學精彩部分即重點部分,進一步加以總結,提煉其中的寫作方法;第三,以單元核心主題為線索拓展教學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使學生圍繞單元主線在頭腦中構建出系統(tǒng)、完整的知識體系,真正運用所學知識。
結 ?語
總而言之,單元群文閱讀教學中蘊含著深刻的整合思想,要想實現高質高效的語文教學,教師應當結合上述方法策略創(chuàng)新教學路徑。教師只有在全面把握教學資源的基礎上擇優(yōu)選擇教學內容,合理規(guī)劃教學步驟,順應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才能增強教學效果,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張玉霞.小學語文教學中“單元整合·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21(24):166-167.
許美燕.淺談小學語文單元整合群文閱讀教學之策略[J].求知導刊,2021(6):65-66.
馮元元,何寶來.小學語文教學中“單元整合·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討[J].名師在線,2020(8):19-20.
作者簡介:李淑云(1976.1-),女,甘肅武威人,
任教于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黃羊實驗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