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凡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清人龔自珍在《病梅館記》中提出,文人畫士觀賞梅的標準是“以曲為美”“以欹為美”“以疏為美”,用自己的標準來“繩天下之梅”,腐朽的思想“遏其生氣”,他借此表明對個人價值的追求和個性的彰顯。
費孝通在《鄉(xiāng)土中國·家族》中認為,家族社會是中國鄉(xiāng)土社會的又一重要的社會特征,族人們須遵守族譜家訓,以此來規(guī)范行為道德。
李大釗在《自由與秩序》中寫到:“離于個人,無所謂社會;離于社會,亦無所謂個人。故個人與社會并不沖突,而個人主義與社會主義亦絕非矛盾?!?/p>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寫作指導
這道題由三則材料組成。材料一借《病梅館記》提出觀點。美是千姿百態(tài)的,不能以個人的標準來衡量及要求美。批判這種現(xiàn)象,其實是批判一種腐朽的思想,體現(xiàn)的是要彰顯個性,要允許多樣多元的價值觀。材料二概括了中國鄉(xiāng)土社會中家族社會的特征,強調家訓在規(guī)范族人行為道德方面的重要作用。材料三引用李大釗的論述,寫出個人與社會相互依存的關系。
三則材料中,第一則材料內容是要張揚個性,第二則材料強調的是規(guī)范,第三則材料是從辯證的角度談個性與規(guī)范的關系。考生要綜合三則材料內容,辯證看待社會和個人的關系。既要論述個人思想、個人價值在社會中的作用,社會發(fā)展允許個性自由,允許個性張揚;也要論述社會中個人、團體的發(fā)展需要用規(guī)范進行約束,這是社會發(fā)展、和諧團結的重要保障;個人與社會是相互依存的,個人依托時代而生,時代借助個人向前。
例文
煢煢獨立,后見天地
□江蘇省揚州市公道中學 朱文雅
曾對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家族》樸素平實的文字下蘊藏的社會主義的真諦堅信不疑,然偶讀《病梅館記》,清人“以曲為美,以欹為美,以疏為美”“繩天下之梅”的審美觀,心中難置可否。幸得李大釗在《自由與秩序》中指點迷津:“離于個人,無所謂社會;離于社會,無所謂個人。個人與社會并不沖突,而個人主義與社會主義絕非矛盾。”
作家托馬斯·曼有言:“人們不僅僅以個人的身份生活,而是不知不覺地與他的時代和同時代的人同呼吸,共命運?!碑斠坏嗡谌肓硪坏嗡?,當一束光點亮另一束光,就會煥發(fā)出無窮的力量。每個人都是廣袤大地的一部分,一條條個人的涓涓細流,匯聚成社會的汪洋大海。
個人主義與社會主義,就好比拳與掌。掬一捧細沙,若握拳,真正持有的卻少之又少,然而當你將掌心平攤,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天寬地闊的世界。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每個人都應心懷勇氣,肩負責任,奮斗不息,創(chuàng)新不止,以煢煢個人共筑時代。
個人組成社會,社會成就個人,它給予個體展現(xiàn)自我的更廣闊天地,正所謂:時勢造英雄。然社會也離不開個人,正是每個特殊的個體,推動著時代車輪蓬勃向前,人類社會不斷飛升。當個人主義與社會主義同頻共振時,便可吹散人間陰霾,點亮迷茫黑暗。青年如初春,如朝陽,如百卉萌動,如利刃新發(fā)于硎,當順時而謀,因時而動。
地球上不會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不會有兩個相同的靈魂。無論是一個家族中的每個與眾不同的成員,還是泱泱華夏五十六個別具特色的民族,甚至是有著各色差異的國家,沒有一個是孤立的島嶼。我們交流互鑒,我們相互融合,搭載經濟全球化列車啟航,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怠。
木心曾說:“一味沖謙自牧,容易變成晦黯枯涸。終身狂放不羈,又往往流于輕薄可笑?!眰€性與規(guī)則,個體與社會,個人主義與社會主義,它們并非簡單的二元對立,而是相輔相成。新時代的我們,要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也應知悉:“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一個人必須成為世界上最堅固的島嶼,才能與大陸連接成為整體。
評點:
作者結合材料,將三句主題句串聯(lián)起來,隨后又引用另一句名言對其進行闡釋,點出主題,然后進一步論述個人和社會的辯證關系,并結合當今多元化的世界深化主題。文章站在時代的潮頭望世界,不足之處,文章落筆偏向于“大”,可以適當寫一些“小”。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