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 起帆
◆ 興趣教學法在小學階段的出現(xiàn)頻率較高,教學效果較為可觀,教師會靈活利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教學元素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全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真正實現(xiàn)樂學善學。對于小學體育教學來說,興趣教學勢在必行,符合教學改革的本質要求。教師則可以采取體育游戲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能動性,讓學生享受整個體育游戲的全過程,全身心參與體育游戲。
◆ 體育游戲功能;多維性探索;小學體育興趣化
體育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比較明顯,教師講學生聽的簡單教學模式無法凸顯體育教學的本質屬性,難以順利實現(xiàn)育人目標。教師需要講究方式方法,圍繞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身體素質組織開展體育游戲活動,充分發(fā)揮游戲的多元教育功能和價值,在三維目標的導向下引導學生自覺完成游戲活動。逐步鍛煉學生的身體,提升學生的體質水平,讓學生能夠在參與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放松身心、敞開心扉,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以及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具有遠見卓識的教師站在小學體育興趣化的視角,積極探索小學體育功能的多維性,整合多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元素以及趣味十足的體育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確保學生能夠享受整個體育游戲的全過程,不再一知半解和囫圇吞棗。
體育興趣化符合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對活躍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有重要影響。新課改后的小學體育教學變動比較明顯,傳統(tǒng)理論講解、技能傳授式的教學模式嚴重打消了學生的參與能動性,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初衷,極大的束縛的學生的體育實踐,一部分學生對體育比較抵觸。為了突破這一現(xiàn)實困境,許多教師以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素質,激發(fā)學生的健身興趣為目標,確保學生能夠放松身心,全程參與體育活動,掌握基本運動技能,提升個人的身體活動能力。體育游戲成為了教師的首選,體育游戲與興趣教學存在異曲同工之妙,能夠更好的彰顯體育教學的自然化、生活化、游戲化和社會化,逐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和學習負擔。學生能夠接觸豐富多樣的體育游戲,主動掌握小學體育的鍛煉技巧及核心,順利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動腦動手動口的過程中逐步提升個人的身體素質。作為游戲教學中的重要分支,體育游戲以身體鍛煉為基本手段,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及發(fā)展為基本目的,有效融合智力活動與體力活動,全面凸顯游戲活動的教育性、娛樂性和育人性。
小學體育教師需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了解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的運用技巧,積極實現(xiàn)育人性、教育性和游戲性的有效統(tǒng)一,科學選擇形式多樣的游戲元素,讓學生能夠愛上體育。體育教學的學科共性比較明顯,教師需要合理安排課時,明確教學任務及目標,選擇與之對應的授課方法,深入剖析新改革之后體育教學的個性化要求。以體育游戲為切入點和突破口,組織開展體育綜合活動,根據(jù)學生的心理認知能力以及生長發(fā)育特征進一步開發(fā)體育游戲的功能,逐步豐富體育課堂內容及形式。作為體育教學與體育訓練的核心及根本,體育游戲對增強學生的體質、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強化學生對體育知識的理解有重要影響,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以及體育教學條件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游戲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做到團結互助、遵守紀律、勇敢頑強和機智果斷。
教育功能是小學體育游戲最主要的功能,直接關乎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育人效果。首先,體育游戲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會主動總結經驗教訓,積極嘗試形式多樣的體育游戲,與學生共同探索體育游戲的具體規(guī)則,打造開放課堂。比如在提出某一種游戲方法后,教師會引導學生自主想象、大膽創(chuàng)新,主動開發(fā)更多的游戲方法,逐步擴大游戲容量,豐富游戲內容,在精心設定運動方法以及游戲器材后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生躍躍欲試,能夠深入感受游戲的樂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創(chuàng)新意識。其次,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1]喬慧.小學體育興趣化游戲教學的多維性探索[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11):2.。大部分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教師會抓住啟蒙教育的重點,提升學生的適應能力,在簡單講解游戲規(guī)則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讓學生能夠按照游戲規(guī)則自主參與體育游戲。有的教師會將角色扮演和情景導入相結合,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避免過度約束學生,限制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后,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堅持不懈的意志力和勇敢拼搏的思維品質,確保學生真正做到迎難而上、堅持不懈。體育游戲的趣味性與競爭性相輔相成,在自主參賽以及集體參賽的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較足,能夠形成正確的合作關系、競爭關系,個人的意志品質得到了磨礪。教師也會結合學生的好勝心進一步調整體育游戲的思路和方向,拉進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實現(xiàn)共同幫助、互相進步。除此之外,體育游戲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承受能力,讓學生在逆境中保持平穩(wěn)的心態(tài),直面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困難,真正做到迎難而上,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
體育游戲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自主自覺的鍛煉意識和行為習慣,讓學生在運動意識的指導下自覺參與體育游戲活動。作為一種較為特殊的社會性活動,游戲的趣味性比較足,小學體育教師會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深入剖析體育游戲規(guī)則,以體育運動為依托,積極融入競爭性、趣味性的社會性活動,為體育課堂教學改革及創(chuàng)新做好鋪墊,讓學生能夠在自主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提升身體素質。由此可以看出,體育游戲具有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功能,教師需要將體育教學活動與體育游戲相結合,以體育游戲作為特殊的教學手段,確保其貫穿于整個小學體育活動的全過程,積極實現(xiàn)體育游戲與體育教育和體育競賽的齊頭并進。首先,趣味性的體育游戲能夠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只需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及成長規(guī)律適當控制體育游戲的難易程度,深入淺出的講解游戲規(guī)則,讓學生能夠愛上體育,逐步樹立良好的運動意識,真正實現(xiàn)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運動方法,發(fā)展學生的基本技能。教師會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精心設計體育游戲,科學設定游戲規(guī)則,讓學生自由選擇不同的游戲動作,確保學生能夠敞開心扉,與他人共同參與體育游戲。在積極創(chuàng)新以及拓展運動方法時,學生對體育游戲的認知和理解更加深刻,能夠逐步產生良好的運動積極性,教師也會結合不同階段體育課堂教學的具體要求全方位提升游戲教學效果。一方面利用體育游戲讓學生自主熱身,另一方面重點講解體育運動技能中的分解動作,更好的活躍學生的思維。
體育游戲的社會適應功能也比較明顯,對學生的成長成才以及社會化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首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集體意識。在參與體育游戲時學生會與他人共同合作,積極參與團隊合作,不再單打獨斗、各自為戰(zhàn)。小學階段的體育游戲比較豐富,十分關注團隊合作,教師會鼓勵學生自由分組,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學會與他人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學生的主體地位直接被弱化,學生開始主動放下個人的防備與他人進行互動,在小組內部合作分工、激烈探討,為小組勝利作出應有的貢獻。在合作互動的過程中,學生不再以自己作為中心,主動站在他人的視角思考問題,個人的團隊合作意識越來越強[2]項琪.基于小學體育興趣化視角下課堂實效的探索——觀體育特級教師《攀登與爬越:攀登繩架》一課有感[J].體育教學,2019,39(7):3.。其次,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角色認同感,在設計體育游戲時,教師會結合小學生的身心成長特征積極導入不同的情境,強化學生對角色的認知和理解。比如在組織開展老鷹抓小雞時,雞媽媽需要保護小雞,形成一定的負責意識,在扮演醫(yī)務人員以及教師時,學生需要意識到自身的重要責任,保持高尚的品格。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角色扮演活動,個人的角色認同感以及角色定位更加明確和清晰,能夠在換位思考中全程投入,個人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及認知能力也越來越強。
為了充分凸顯體育游戲的教學作用,小學體育教師需要適當放慢教學節(jié)奏,深入剖析體育游戲教學的具體要求,積極實現(xiàn)體育游戲與體育教學的有效結合。
首先,教師需要保證自身所選擇的體育游戲符合學生的具體訴求,能夠為完成教學目標助力,積極實現(xiàn)體育游戲與教材的有效搭配。教師需要充分考量以及預測具體的教學效果,明確體育游戲主題,將精神文明和思想教育融入其中,全面凸顯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教學手段、游戲內容以及游戲搭配會直接影響整體的教學質量及效果,教師需要適當拉長戰(zhàn)線,加強對游戲內容的深入分析及研究,明確具體的游戲教學目的,真正實現(xiàn)兩者的前后連貫以及一一對應[3]李曉通,潘珂.小學體育教師的職能拓展培訓探索——基于小學生體質健康與體育多元課程建設的理論視角[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比如在組織開展熱身運動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選擇有益于調動學生熱身興趣的體育游戲,適當設置不同的體育情景,全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盡量弱化體育游戲的競爭性。在分解運動技能時,教師則需要圍繞動作要領選擇相應的體育游戲,明確具體的競賽標準,適當導入游戲角色,以此來更好的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強化學生對體育基本技能的理解及認知。
其次,堅持多維性的體育游戲設計準則。教師需要綜合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成長特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學器材,充分凸顯體育游戲的教育性、公平性、競爭性和娛樂性,有效融合主教材和體育器材,體現(xiàn)一定的合同、協(xié)同作用。使用教材以及教學內容有效整合是重點,教師需要關注對主客觀因素的有效分析及研究,了解體育游戲的具體功能,結合已有的教學經驗以及游戲教育準則精心構思體育游戲,真正實現(xiàn)教育內容與游戲元素的最佳配比。比如在設計游戲動作時,教師需要將游戲動作與運動技能相結合,保證兩者的連貫性。圍繞當前的教育條件以及教育環(huán)境科學整合多元化的游戲器材,促進體育器材功能的有效拓展及延伸[4]王燕.小學"興趣化"改革下的武術校本課程實施效果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8.。
最后,教師需要組織開展層次性的體育游戲。正視學生個體差異性,做到男女比例均衡以及能力均衡,始終堅持公平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自由參賽的機會。為了避免學生出現(xiàn)身體損傷,教師需要綜合了解體育游戲的訓練水平,分析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知識技能情況,堅持循循善誘的教育準則。了解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體育游戲興趣,真正實現(xiàn)區(qū)別對待,凸顯層次性體育游戲的育人優(yōu)勢和價值。在講解體育游戲時,教師需要做到言簡意賅,采取圖文并茂的形式強化學生對體育游戲的理解,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體育鍛煉,獲得更多的頓悟及靈感。
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落實體育游戲教學評價工作,將比賽中與比賽后評價相結合,深入分析游戲規(guī)則,注重即時評價,更好地啟發(fā)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有的學生自控能力偏差,存在許多違規(guī)行為,教師則需要及時引導學生,糾正學生,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習行為,鼓勵學生自主反思和總結。
新課改后的小學體育教學變動比較明顯,體育游戲受到了應有的關注。許多教師站在學生的視角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體育游戲,充分凸顯體育游戲教學的育人作用及優(yōu)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放松學生的身心,確保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能夠更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