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
2020年末,因為一個契機,我接觸到“高遠”這個角色。不久后,我在南方的海濱城市和高遠開始了一段關于青春、關于抉擇、關于追尋的旅程。在這段旅程里,我以高中生的身份,重過了一遍18歲的人生。
說起青春,好像總是會伴隨著很多的跌宕。那些本就發(fā)光的人生,和承載了更多故事的人也常被偏愛。對我來說,也想看看普通而真實的校園生活:匆匆忙忙地去學校,有寫不完的卷子和整理不完的錯題,課文一遍一遍背,英語單詞變著方法記。除了學習,18歲也有不得不去面對的煩惱:可能是怎么也處理不好的親子關系,可能是十幾歲的容貌焦慮,可能是對未來的迷茫與不確信……
這些青春的陣痛,真實地在高遠和他的伙伴們身上發(fā)生,又逐漸被他們消解。該怎么介紹高遠呢?他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男生,家境不錯,父母和哥哥都是醫(yī)生,成績也就中上游。他曾是一個開朗的男生,無憂無慮做著飛行夢。但這一切戛然于哥哥的意外離世,他陷入了內心的自責和對家人的愧疚。這是他一直未能與自己達成和解的部分,和14班的其他同學一樣,他們都要面對獨自咀嚼痛苦的時刻。但是,孤單不會是永遠的,我們總能遇到把你往光亮處拉一把的老師,拍拍肩膀告訴你“路上有我”的朋友,讓你的路途變得不再困難。
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的故事才格外打動我——有一天夜戲,教室里亮著昏暗的燭光,外面的雨淅淅瀝瀝,我坐在教室的角落,一抬頭看到所有同學都在埋著頭學習,那一刻讓我恍惚良久。我確信那就是我缺席的校園時光,由這些質樸而又平淡的瞬間構成的時光,而在這段故事里,每一個人都是青春唯一的主角。
臨近殺青的時候,我們轉場到了海邊。那是南方小城已經到來的春天,路邊花兒搖曳著發(fā)芽,明晃晃的太陽在頭頂照著,海風把頭發(fā)吹亂,我望著大家在沙灘上跑遠的身影,內心仿佛獲得了極大的彌補。
那一刻我想,考試的答卷可能有標準答案,可是人生沒有唯一的解。順著軌道徑直前行,或者脫下鞋子跑進海里,都有可能獲得想要的人生答案,相信你們也是。
(所有稿費均捐給源公益專項基金,以支持公益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