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左傳》作為我國第一部比較完備的編年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大量的疾病史實。通過梳理《左傳》中的涉醫(yī)文本,深入探究春秋時期倫理失序致病觀與春秋社會的聯(lián)系。這一時期的疾病被視作一種文化符號,與禮法制度、君主道德、國家興衰聯(lián)系在一起,不僅推動了春秋社會的變革,也體現(xiàn)出疾病在這一時期扮演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左傳》;疾病書寫;致病觀;社會變革
【中圖分類號】K22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24-006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4.021
自蘇珊·桑塔格提出“疾病的隱喻”[1]后,疾病便被賦予了豐富而具體的象征意義,疾病除身體所患的病癥本意外,象征著道德的批判、政治壓迫、種族歧視和宗教信仰危機。長久以來,學界圍繞“疾病符號”展開了諸多討論,成果頗豐,但主要集中于近現(xiàn)代醫(yī)療社會史領域,極少有涉及中國古代史領域的疾病書寫,且由于史料匱乏,在先秦史這一領域內疾病與社會的關系還未進行系統(tǒng)化的研究。鑒于此,本文依托《左傳》這一重要史料對先秦時期的疾病進行梳理。
《左傳》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敘事完備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左傳》作者通過虛飾[2]和實錄等方式勾勒了歷史事件的因果,通過符號化的象征物彰顯出該書懲惡揚善的價值取向[3],同時也凸顯出社會的道德理性,進而有助于解讀辭令背后所隱含的社會變革。因此,本文將對《左傳》中的涉醫(yī)文本進行梳理,將疾病與春秋時期的社會背景相聯(lián)系,進而對春秋時期的致病觀念與其對社會的關系進行論述。
一、《左傳》所見春秋時期致病觀
疾,病也。清段玉裁注:析言之則病為疾加,渾言之則疾亦病也。[4]《左傳》中表示疾病意思的“疾”字共出現(xiàn)142次,“病”字共出現(xiàn)29次,“疾病”兩字連用的情況共出現(xiàn)11次,該文獻對疾病的記載雖多,整個先秦時期,由于醫(yī)學的發(fā)展還較為原始,醫(yī)療活動依然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原始宗教祭祀和鬼神崇拜,巫醫(yī)的界限不清晰,兩者共同掌握著對致病原因的解釋權。[5]84到春秋時期,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思想領域空前繁榮,百家爭鳴、文化下移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西周時期所建立的宗法制度開始走向衰亡,禮樂制度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因此,時人還將致病觀歸因于倫理道德的失序,將君主的疾病與禮樂制度以及君主自身德行聯(lián)系在一起,出現(xiàn)了因倫理道德失序而招致病患的致病觀念[6]。
襄公十年記載:“宋公享晉侯于楚丘,請以桑林……舞師題以旌夏,晉侯懼而退,入于房,去旌,卒享而還,及著雍,疾,卜,桑林見,荀偃,士句(口改亡),欲奔請禱焉,荀罃不可曰,我辭禮矣,彼則以之,猶有鬼神,于彼加之,晉侯有間?!盵7]1073此處晉悼公生病是由于在宴會中享用了不符合其等級的禮樂,《桑林》之樂舞本為天子之樂,然宋平公設宴時將《桑林》之舞獻于悼公,悼公因此患病。從晉悼公患病原因我們可以看到,禮樂制度依舊約束著時人的觀念及行為,若有違背,可能會成為疾病等災禍發(fā)生的原由。
《左傳》昭公元年記載晉平公患病,且對此次患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解釋,子產認為晉平公生病原因有二。其一是晉平公百事混亂,不加節(jié)制,導致體氣壅塞,進而造成身體衰弱,《左傳》載:“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脩令,夜以安身,于是乎節(jié)宣其氣,勿使有所壅閉湫底,以露其體,茲心不爽,而昏亂百度,今無乃壹之,則生疾矣?!逼涠菚x平公將同姓女子納為侍妾,因這一行為有違禮制,所以導致患病?!皟裙俨患巴?,其生不殖,美先盡矣,則相生疾,君子是以惡之,故志曰,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違此二者,古之所慎也,男女辨姓,禮之大司也,今君內實有四姬焉,其無乃是也乎,若由是二者,弗可為也已,四姬有省猶可,無則必生疾矣?!盵7]1349同時秦醫(yī)和診斷后認為此疾也與女色蠱惑有關,晉平公生病是由于“女陽物而晦時,淫則生內熱惑蠱之疾,”[7]1351女人屬六氣之中的陽事,且時間在夜晚,而晉平公對女人沒有節(jié)制引發(fā)了內熱蠱惑的疾病。從對晉平公疾病的記載,我們可以歸納:無論是勞逸不適度,還是同姓婚配,抑或是沉迷惑亂,均是違背禮制的體現(xiàn),因此追本溯源,在時人眼中,違背禮制是疾病發(fā)生的根源。
《左傳》昭公十九年記載“鄭國不天,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昏,今又喪我先大夫偃”[7]1558,即子產認為鄭國臣子夭折病死的原因是他們攪亂繼承法,違背禮制,具體而言是在大夫駟偃去世之后,其親族長輩立其弟駟乞為繼承人,違背了當時應立子而立弟的繼承禮制,最終也導致了他們“札瘥夭昏”的悲涼結局。
晉悼公和晉平公以及鄭國幾位大夫患病皆與其不遵守禮制、違背道德有關??梢?,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疾病不只意味著身體機能有恙,更多的是與君主的道德及國家禮制捆綁在一起,成為評價君主德行和其遵悖禮制的隱形標準。根據(jù)學術界現(xiàn)有研究,《左傳》所涉的病因理論包括外感病因、內感病因和其他病因。[5]49在此,僅列舉倫理失序致病觀,一方面排除了自然季節(jié)因素、地域因素[8]等自然致病因子的影響,另一方面著重闡倫理禮制致病觀與春秋社會中的關系。
二、《左傳》疾病書寫與春秋社會變革
疾病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在動蕩的春秋時期成為隱喻倫理失序、權力斗爭的有效載體。隨著周天子大權旁落,原本用來約束社會的禮法制度已嚴重崩壞,上下、尊卑等級觀念也開始被動搖,下層士大夫開始積極謀求社會權力,進而挑戰(zhàn)君主的權威和正統(tǒng)性。在倫理失序致病觀的影響下,疾病成為下層士大夫與君主進行斗爭的手段。《左傳》一書中記載了大量關于下層大夫利用疾病來反抗君主權威的史事。
《左傳》襄公七年記載:
“鄭僖公之為大子也,于成之十六年與子罕適晉,不禮焉。又與子豐適楚,亦不禮焉。及其元年朝于晉,子豐欲愬諸晉而廢之,子罕止之。及將會于鄬,子駟相,又不禮焉。侍者諫,不聽;又諫,殺之。及鄵,子駟使賊夜弒僖公,而以瘧疾赴于諸侯。簡公生五年。奉而立之?!盵7]1046
鄭國大夫子駟與鄭僖公在鄬地會見時,因鄭僖公的輕漫對待而懷恨在心,故派人在夜里害死鄭僖公。此后,子駟利用鄭僖公生發(fā)急病而死的借口向各諸侯發(fā)布訃告,以此來掩蓋自己弒君的行為。子駟此舉,一方面達到了弒君的政治目的,另一方面也獲取了眾多諸侯國的支持。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記載:
“莒子朝于齊。甲戌,饗諸北郭。崔子稱疾,不視事。乙亥,公問崔子,遂從姜氏。姜入于室,與崔子自側戶出。公拊楹而歌。侍人賈舉止眾從者而入,閉門。甲興,公登臺而請,弗許;請盟,弗許;請自刃于廟,勿許。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聽命。近于公宮,陪臣干掫有淫者,不知二命。公踰墻,又射之,中股,反墜,遂弒之?!盵7]1209
該史事講述的是齊國君王齊莊公與大臣崔杼的妻子棠姜產生了私情,崔杼知曉此事后,生起謀反之心,于是利用疾病設計殺死了齊莊公,后成為齊國最富權勢的人。崔杼以患病不能處理公事的假象來迷惑齊莊公,以使齊莊公放松警惕掉入早已設置好的陷阱。此外,在齊莊公被包圍即將被殺時,崔杼的部下又以崔杼生病為由來使其逃脫弒君的罪行。這里疾病除了作為士大夫階層為達到弒君目的而編造的借口外,也成為春秋時期小諸侯國在大國競相傾軋之下保全自身的隱晦之策。
《左傳》昭公四年記載:
“夏,諸侯如楚。魯、衛(wèi)、曹、邾,不會。曹邾辭以難,公辭以時祭,衛(wèi)侯辭以疾?!盵7]1383
夏季,諸侯到楚國去,魯、衛(wèi)、曹、邾國沒有參加會見,衛(wèi)襄公以生病為借口拒絕會盟,一方面是由于衛(wèi)國等諸侯并不認同楚靈王的霸主地位,認為他驕縱無禮;另一方面衛(wèi)國等小諸侯國迫于楚國強大的國力,故而采取這一隱晦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梢哉f,疾病在某種意義上,成為春秋時期小諸侯國對大國的一種無聲的反抗。
除此之外,在《左傳》中涉醫(yī)文本的記載中,疾病最多的被運用在君主與士大夫之間的政治博弈之中。疾病成為士大夫階層影射王權的工具,也成為士大夫階層屢屢僭越的有利借口。
《左傳》昭公十四年記載:
“南蒯之將叛也,盟費人。司徒老祁、慮癸偽廢疾,使請于南蒯曰;‘臣愿受盟而疾興。若以君靈不死,請侍間而盟。許之。二子因民之欲叛也,請朝眾而盟。遂劫南蒯曰:‘群臣不忘其君,畏子以及今,三年聽命矣。子若弗圖,費人不忍其君,將不能畏子矣。子何所不逞欲?請送子。請期五日。遂奔齊。侍飲酒于景公。公曰:‘叛夫!對曰:‘臣欲張公室也。子韓皙曰:‘家臣而欲張公室,罪莫大焉。司徒老祁、慮癸來歸費,齊侯使鮑文子致之?!盵7]1513
該史實描述了魯國權貴季孫氏的家臣南蒯之叛的情景。在此次叛亂中,作為費邑之宰的南蒯企圖召集費地人結盟,共同抵抗季氏,但費邑官員司徒老祁和慮癸詭稱疾病發(fā)作而推遲結盟,最終二人率眾劫持南蒯,逼迫其離開費邑。這里疾病作為一種政治手段,即安撫了南蒯,為下一步劫持南蒯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同時又向季氏宗主表明了自己的忠誠,保證了費邑的安全。然而從社會視角來看,南蒯叛亂季氏和費邑官員民眾拋棄南蒯,都是春秋時期政治失序的一個縮影,也象征著魯國公室的徹底衰落,疾病則作為一種工具在這場斗爭中發(fā)揮著特殊的作用。
《左傳》昭公二十年記載:
“宋元公無信多私,而惡華、向。華定、華亥與向寧謀曰:‘亡愈于死,先諸?華亥偽有疾,以誘群公子。公子問之,則執(zhí)之。夏六月丙申,殺公子寅、公子御戎、公子朱、公子固、公孫援、公孫丁、拘向勝、向行于其廩。公如華氏請焉,弗許,遂劫之。癸卯,取大子欒與母弟辰、公子地以為質。公亦取華亥之子無戚、向寧之子羅、華定之子啟,與華氏盟,以為質?!盵7]1565
在這一史實中,宋元公與大夫華氏、向氏展開了激烈的政治博弈,華亥假稱有病,將前來探視的宋國公子全部扣押起來,作為與宋元公談判的籌碼,迫使宋元公屈辱地向華亥請求釋放人質,并最終與宋元公成功結盟。由此可見,華氏詐病成為此次權力斗爭的關鍵一環(huán),疾病成為華氏實施偽裝和達成自身企圖的重要組成部分。
《左傳》昭公七年記載:
“鄭子產聘于晉。晉侯疾,韓宣子逆客,私焉,曰;‘寡君寢疾,于今三月矣,并走群望,有加而無瘳。今夢黃熊入于寢門,其何厲鬼也?對曰:‘以君之明,子為大政,其何厲之有?昔堯殛鯀于羽山,其神化為黃熊,以入于羽淵,實為夏郊,三代祀之。晉為盟主,其或者未之祀也乎!韓子祀夏郊,晉侯有間?!盵7]1428
晉侯生病一事,在前文中已有提及,而晉侯并沒有親自去主持夏郊的祭祀,而是由旁系的韓宣子代為祭祀,并且在韓宣子祭祀過后,晉侯的病痊愈了。然而從政治上來看,韓宣子代替晉侯祭祀夏郊的行為頗具僭越色彩,而且在一定意義上,他的這一行為也為后來的戰(zhàn)國七雄中韓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左傳》哀公二十六年記載:
“冬十月,公游于空澤,辛巳,卒于連中。大尹興空澤之士千甲,奉公自空桐入如沃宮,使召六子,曰:‘聞下有師,君請六子畫。六子至,以甲劫之曰;‘君有疾病,請二三子盟。乃盟于少寢之庭,曰;‘無為公室不利!大尹立啟,奉喪殯于大宮,三日而后國人知之。司城茷使宣言于國曰;‘大尹惑蠱其君,而專其利,令君無疾而死,死又匿之,是無他矣,大尹之罪也?!盵7]1932
宋景公到空桐澤游玩,卻卒于連中館行宮中。宋國大尹封閉了宋景公死亡的消息,秘而不宣,調動空桐邑的士兵千人,將景公的尸體運回宋都內宮沃宮,對外謊稱景公有疾。宋國大尹謊稱宋景公有疾來掩蓋景公已經去世的真相,是想按自己的意愿立宋國國君,從而試圖控制宋國的朝政。從上述的大尹亂政這一事例中,可以看到:疾病成為諸侯國內權貴大臣混淆外界視聽,控制權力的有力武器,同時也反映出春秋時期士大夫階層迅速地崛起,禮制被破壞的社會現(xiàn)象。
三、《左傳》疾病書寫與列國政局
《左傳》的疾病書寫除作為大夫與君主的權力斗爭的工具之外,還與軍事外交、遷都和避禍等密切相關。根據(jù)《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記載:“晉侯有疾,曹伯之豎侯獳貨筮史,使曰以曹為解……公說,復曹伯,遂會諸侯于許?!盵7]517晉文公討伐曹國,曹共公被俘。曹共公的侍從侯獳賄賂晉文公的筮史,將晉文公得病的原因歸結為晉國攻滅曹國,并且用禮儀、信用和刑律來告誡晉文公。最終晉文公恢復了曹共公的君位,曹國也相應復國。由此可見,疾病謀略在諸侯國之間的外交軍事談判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除此之外,晉國遷都時選址也與疾病相關,晉景公在位期間企圖遷都,“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然韓獻子認為“不可。郇、瑕氏土薄水淺,其惡易覯。易覯則民愁,民愁則墊隘,于是乎有沉溺重膇之疾。不如新田?!盵7]905因郇瑕氏之地易滋生疾病,故晉國遷都于新田。
同時,疾病在社會中也常常被視作避禍的有效辦法?!蹲髠鳌氛压吣陞峭趿懦贸酵躐{崩,楚國國內動蕩之時,興兵伐楚。正在這一時期,公子光趁吳國國內空虛,加快策動政變的步伐,自己“偽足疾,入于堀室?!盵7]1651,派專諸在宴席上刺殺吳王僚。公子光謊稱有疾而避禍的行為一方面蒙蔽了吳王僚,使其卸下防備,保證了政變的成功實施,另一方面即使行動失敗,自己也可以利用有疾及時脫身。
通過以上史實可以歸納出,《左傳》所載疾病均與列國局勢密切相關??梢韵胍?,春秋時期,疾病作為一種手段,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士大夫崛起的政治動蕩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通過分析這些史事,可以得出當時疾病與春秋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其中包括統(tǒng)治階層之間的權力斗爭、軍事外交、政治避禍和遷都等。
春秋時期,周天子大權旁落,各諸侯競相稱霸,彼此之間軍事攻伐頻繁、外交博弈波詭云譎。疾病在這一時期也被象征化,從《左傳》記載來看,當時除自然地域致病因子外,疾病被認為是自身倫理道德有虧的產物,進而不斷衍生出超出疾病本意的諸多內涵,在社會中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參考文獻:
[1]桑塔格.疾病的隱喻[M].程巍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3:53.
[2]過常寶.《左傳》虛飾與史官敘事的理性自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6):69-76.
[3]李青苗.《左傳》辭令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91.
[4](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627.
[5]王秦江.《左傳》所見疾病、醫(yī)療及其與社會的關系[D].湖北省社會科學院,2020:49,84.
[6]林素娟.疾病的隱喻——先秦及漢代禮教論述中的身體思維與倫理課題[J].成大中文學報,2013,(06):38.
[7]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2016.
[8]孫文祝,姜英輝.《淮南子》中所見秦漢時人疾病觀[J].新學術,2008,(06):218-220.
作者簡介:
張建華,女,漢族,山西朔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秦漢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