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杰
高中生作為振興民族復興的一代接班人,在日常的學習中學校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意識,通過思想政治課堂將法治意識潛移默化地滲透到學生的思想中,促進高中生能夠對法律有正確的認識,自覺遵循法律法規(guī)要求,遠離違法違規(guī)的事情。在思想政治課程中滲透法治意識,能夠幫助學生增強法律素養(yǎng),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因此教師應在課程教學中結合實際案例,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法治意識。
在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法治意識作為學科的基本核心素養(yǎng),二者進行有效融合,能夠進一步推進依法治國方針的落實。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yǎng)與提升,進而有效減少高中學生的整體犯罪率,保障學生能夠通過法治素養(yǎng)的提升成為一名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綜合型人才。學生的道德品質以及其自身的價值觀形成最主要的場所就是學校,因此學校要承擔起提升學生法治意識的教育工作。在思想政治課堂的教學中,將我國的法律知識進行全方位地講授,保證在高中學生的心目中形成正確的法治意識,使其能夠建立起一條法律紅線,在今后的成長及發(fā)展中遠離違法違規(guī)的事情。
一、豐富教學方法
高中階段地學生在學習相關法治教育中的一些法律條文時會出現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轉化。在學習《實現人生的價值》課程內容的時候,其主要講的是價值觀等相關的含義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在課前將與核心價值觀相關的案例進行全面搜集,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按照小組的形成進行分組討論,讓學生在深入了解與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將此二十四字在日常生活中轉化為實際性的行動,通過學生的有效踐行進一步加強其自身對社會以及國家的熱愛。同時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進而積極維護社會秩序,對于校園環(huán)境能夠自覺進行保護。除此之外,依據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參與到相關的答辯競賽中,通過正方與反方的辯論,將自己的觀點進行充分的表達,在有效鍛煉學生自主表達能力的同時,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正確的法治意識,全面強化學生對法治意識的理解、掌握與實踐。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學生所面臨的學習壓力非常繁重,因此在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中,如果教學內容方面的課程不夠生動有趣,則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想方設法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有效激發(fā)。教師在教學中將電視中的普法欄目相關案例作為法律知識傳授的渠道,如《法治現場》《天網》《天眼》等相關法律講堂中的節(jié)目有非常多的典型案例,教師將其中經典的案例帶到課堂教學中,作為法律知識傳授的素材,在課堂上將相關的視頻音頻進行播放,通過這些電視節(jié)目中的著名法律專家來講解案例中的事件會更專業(yè),并且電視節(jié)目會對這些案例進行一定程度的還原,進一步有效強化學生對相關視頻的觀看效果。另外,目前在網絡上也存在很多由真實案件所改編的電影或者電視劇,對學生的法律知識學習都具有非常強的教育意義。教師可以搜集一些相關的片段為學生進行播放,學生在觀看的時候不僅能夠脫離理論知識的說教,還會進一步增強其學習的興趣。通過這些案例或者電影片段的觀看與思考,教師也能夠在教學中將課堂模擬成一個法庭,以此來為學生設置相應的實踐互動,學生通過親自扮演法律工作人員,切身參與到法律知識的討論與分析中,進一步強化課堂教學的真實性,讓學生對課堂上所涉及的法律知識能夠進行深入性地領悟,還能夠讓法律知識的學習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
三、培養(yǎng)法治意識
在學生的學習與成長過程中,教師作為其今后發(fā)展最主要的引領者,對于學生的教育不僅要體現在知識傳授方面,還要體現在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因此高中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師要對相關的法律知識有足夠的了解,才能在日常教學中將相關的法律知識靈活應用在思政課程的課堂教學中,最大化提升其整體教學水平。例如我國對犯罪進行懲罰的法律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通過此法律來有效保護我國公民的人身財產安全。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為我國的根本大法,所擁有的法律效力在我國是最高的?!吨腥A人民共和國企業(yè)所得稅法》的頒布與實施,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在我國境內的相關企業(yè)以及其他相關擁有取得經濟收入的組織按照法律要求及時上繳企業(yè)所得稅的一項法律。在我國還有很多法律,其對人們的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全方位維護我國公民的各項權益,讓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更加有序公平。對于國家所頒布且實施的相關法律,需要每個人都要進行正確的了解,因此高中教師在思想政治課程中引入相關的案例,能夠幫助學生對相關法律知識進行更好地學習與掌握。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指路人,要正確引導學生向著自己的人生方向努力學習與奮斗,對于學生在此過程中所遇到的困惑要進行及時的答疑解惑。所以高中政治課程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充實自身的法律知識,方能在學生五花八門的問題中給予最正確的答案,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法律知識學習效率與質量,進一步幫助學生增強其自身的法律素養(yǎng)。
四、結合教材案例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
與學生思想品德修養(yǎng)相結合,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時候可以選擇使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將法治教育作為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重點內容。讓學生知道法律是具備一定強制性的一種行為規(guī)范;讓學生知道我國所頒布實施的相關法律能夠對未成年人進行特殊的保護;讓其在成長過程中能夠學會靈活運用法律的武器來對自己合法權益進行有效維護;讓學生了解對于法律的學習能夠有效預防未成年的犯罪,全面有效地強化其自身的防范意識;讓學生了解我國所頒布實施的憲法以及相關法律主要是為了保障公民的權利與義務的一項保護性規(guī)定,進而保障我國的公民能夠在如今的法治社會中對自己的權利進行正確的實施,同時要自覺履行自己的相關義務;讓學生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治國方針就是依法治國,進而通過學生的不斷學習,逐漸增強自身依法辦事的意識,從而對法律的權威進行自覺地維護。教師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將來自生活中學生熟悉的案例列舉出來,以此實現法治的教育與宣傳目的,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地觀察,對于身邊的新鮮事進行實時關注,對于社會的熱點問題進行思考,依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與其個人的知識背景去收集相關的法治教育素材,對教材內容進行靈活運用,潛移默化地對學生實施法治的教育。
在學習《法律就在我們身邊》課程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實際生活中的案例列舉出來:在小希希九歲時其父母離婚,法院將小希希判決給了小希希的爸爸,但是小希希的爸爸是一個對家庭對親人沒有責任心的人,在法院判決之后他就將小希希交給奶奶撫養(yǎng),從此便對小希希不再過問,更不會出具撫養(yǎng)費;小希希的媽媽按照法院的判決每個月都會按時將撫養(yǎng)費支付到小希希的賬戶中,但是在小希希父母離婚后的三年之后,小希希的媽媽也沒有了工作,導致沒有經濟來源,從此小希希便和奶奶兩個人相依為命。在小希希十五歲那年,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理想的學校,可是由于小希希奶奶沒有足夠的學費支撐小希希上學,于是經過小希希對法律的了解,非常無奈地將自己的爸爸告上了法庭,經過法院的多次調解,小希希最終拿到了來自父親的撫養(yǎng)費和教育費,小希希順利地邁入了心儀的學院繼續(xù)深造。小希希這個案例主要就是根據《婚姻法》中的相關條款,如果父母對子女未成年的時候沒有履行其撫養(yǎng)義務,未成年子女有權利通過法律途徑向父母索取撫養(yǎng)費與教育費。
五、挖掘課本資源,培養(yǎng)法律素養(yǎng)
在青少年的心理與生理生長發(fā)育階段進行正確有效的法治教育,能夠對學生的法治意識和觀念的形成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與糾正,對于青少年的違法犯罪能有效預防與減低。在此階段實施法治教育,能夠促進其在成長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法律素養(yǎng)。在我國現行的思想政治課程教材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識與內容均是依據學生在此階段的認知水平進行編著的,如《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的法律,其并不僅局限在理論條款的說教層面,在設計這些法律知識教材的時候,納入了非常多的案例與相應的圖文資料,以此幫助學生學習時更加簡單易懂,進而更加容易接受。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要將相關的法律知識進行通透地講解,要有許多的案例作支撐,所以在現如今的教材中有非常多的案例是經過教育專家精心挑選出來的,具備很強的針對性,對學生的法律知識教學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在學習《積極維護人身權利》課程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其中的案例:小美的教育權遭受侵犯,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與分析,如果讓學生將自己比作是小美,在自己的受教育權被侵犯的時候會采取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正確地維護?學生會進行全面的討論與分析,進而得出在自己的受教育權被侵犯的時候,能夠選擇使用訴訟的方式進行維權,也可以運用非訴訟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另外,在學習“隱私權”知識的時候,要通過相關的案例來簡化其中的內容,讓學生更容易掌握此課程中的知識。在沒有經過學生的同意,教師或者父母私自將學生的信件拆開。在此過程中教師或者父母均認為自己有對學生實施教育與管理的權利,所以學生的信件可以隨意查看。在此案例分析前首先讓學生分組進行自行討論,以上案例中所描述的行為是否合法,并充分說明其緣由。教師在學生的討論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展開分析,與此同時,將《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所列出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正確引用。對高中生法律素養(yǎng)進行全面培養(yǎng)與提升,學生能夠對我國的相關法律條款進行自覺內化與踐行,明白自己的日常行為要遵守哪些規(guī)則,有哪些行為舉止是不可為的,又有哪些行為是社會及國家大力弘揚的?教師在教學中要靈活借助現有的資源對學生實施法治教育,幫助學生有效提升自身的法律素養(yǎng),使其通過正確的學習,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近年來,隨著校園霸凌事件的頻頻發(fā)生,未成年人受害和施害被一度推上熱搜,這在社會層面產生了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同時還對學校以及廣大家庭產生嚴重的傷害。學校要勇敢承擔起對學生身心健康進行保護的重要職責,持續(xù)地培養(yǎng)法治思維與意識,進一步將法律知識滲透在學生的學習與成長中。學校要在思想政治課程的日常教學中,讓學生深入掌握相關法律知識,成為一名懂法守法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