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椅子的絲路流通及其權威感的生成

      2023-08-04 16:45:39
      甘肅開放大學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權威椅子權力

      賀 云

      (蘭州大學 文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物質在絲綢之路上的流通不是簡單的物品傳播,背后暗含著人員流動、文化交流、審美重塑等一系列個體、民族、國家的社會環(huán)境、生活狀況、精神風貌的變化,身體感(body sense)①是其中之一。絲綢之路的建立為傳入地新物質的出現(xiàn)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新物質本身的物理屬性為生成新的感官體驗(embodied)提供了可能,成為身體感生成的物質契機。在絲路流通的各類物質中,椅子②占有獨特的地位,它全面而深入地融進中國人的感知經驗和日常生活,對接原初感知情境、文化的同時,強化、生成了以權威感(sense of authority)為代表的新身體感范疇。愛德華·坦納(Edward Tenner)指出,椅子的傳播是物質文化史上最徹底、最不可逆轉的變化之一[1]。它在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得到了發(fā)展傳播、演變進化與廣泛使用,深刻地體現(xiàn)出絲路審美文化“熔鑄生成性”的屬性特征,往復持續(xù)地生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審美意義、審美需求、審美感知和身體經驗[2]。

      在社會各部分有意識與無意識的富饒意義的加工過程中,椅子的權威感繼承對席、床③等坐具的感知經驗,并通過身體的媒介,在感官經驗的作用和社會環(huán)境、世俗文化的影響下塑造生成?!霸谌魏我粋€社會里,人體都受到極其嚴厲的權力的控制。那些權力強加給它各種壓力、限制或義務”[3]155。權力對身體的強制掌控也生動地體現(xiàn)在對椅子的外形、材質,尤其是使用規(guī)則的制定上。當椅子伴隨佛教從絲綢之路流傳至中原時,它逐漸從中國佛教徒的苦修工具轉變成控制身體的權力工具,以一種溫和的方式重塑社會意識形態(tài)、鞏固社會階級。這個地方化的審美加工和意義生成的過程是椅子身體感范疇化(categorize)④形成的過程,椅子權威感(sense of authority)生成的過程整合椅子對權力感知的塑造。權威感生成于椅子的絲路流通中,生成于中國人的地域、歷史和文化語境中。它是在對積極身體感(positive body sense),尤其是舒適感的占有,以及對消極身體感(negative body sense),尤其是壓迫感的生成,這兩個過程中被塑造的⑤。在這個過程中,社會規(guī)訓和監(jiān)督機制不斷對知覺感官和身體經驗進行權威感的感知強化,使它具有穩(wěn)定性的同時又具有一定的活力和流動性。

      一、坐具選擇與感知差異

      中國先后經歷坐草葉羽皮、坐席、坐床、坐榻、坐墩、坐凳、坐椅等幾個不同階段,其中,僅席、床、椅為中國社會普遍使用且合于禮儀典制的坐具⑥。前兩者是中國本土家具,其正統(tǒng)坐姿均為“跪坐”。而椅子起源于古埃及,徹底改變中國人的坐姿為“垂足高坐”,其傳到中國的軌跡為:古埃及傳入西亞,到古希臘、古羅馬,再到歐洲、南亞地區(qū),經由印度傳入中亞、東亞地區(qū)。西晉末年,椅子已在中國出現(xiàn);到晚唐時期,椅子逐漸普及了宮廷和世俗生活;北宋自明清,椅子進行了地方化改造,形成了極具中國特色的宋式、明式、清式等風格。自絲路流通而來的椅類坐具與中國文化和社會生活發(fā)生碰撞,深入影響中國人的身體經驗和身體感知,并引發(fā)飲食文化、房屋建筑、書法藝術等方面的變革。

      跪坐是夏商至漢晉的標準坐姿:雙膝著地,腳背朝下,臀部落在腳后跟上。這種席地而坐的正統(tǒng)坐禮是一種束縛身體的坐姿,對下肢神經的持續(xù)性壓迫使身體飽受麻木、疼痛之苦。因其對身體的奴役,跪不僅是佛教徒的苦修,也是長輩對晚輩、尊者對卑者實施的體罰[4]。而坐于椅時,因身體承受重力的分散、轉移而減輕雙腿的壓迫。從坐席到坐椅的過程中,身體被禁錮、束縛的程度大大減輕,身體更加輕松、自由,舒適感由然而生,正如“且譬如椅子,人坐此便安,是利也”[5]215-216。坐椅舒適感的實現(xiàn)暗含對身體奴役的減少,彰顯社會人性的釋放,促進人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利于進一步發(fā)揮改造世界的能力。值得強調的是,坐椅的舒適是相對坐席而言的。加州大學教授蓋倫·克蘭茲(Galen Cranz)的研究表明,“坐”本身就是有害和不舒服的[6]。在中國古代坐具史中,席與椅等不同坐具同時出現(xiàn)在同一公共場合,成為彰顯使用者身份、地位的物質象征?!端问贰分忻枋鏊翁谘缯埓蟪紩r的坐具安排:“使相坐以繡墩……參知政事以下用二蒲墩加罽毯……軍都指揮使以上用一蒲墩,自朵殿而下皆緋緣氈條席?!盵7]在朝會場合,“自閣老而下,皆坐杌子”[8]1288;在工作場所,“賜內閣兩連椅……恩何渥矣”[8]1290。椅子同其他家具一同構成了家具的政治性和社會性,展現(xiàn)了以“等級”為核心的禮儀制度。坐具的多元類型并沒有導致秩序的無序性和選擇的多樣性,制定者和參與者共同將經驗世界的無限可能規(guī)劃為層次有序的范疇以形成差異和區(qū)別。不僅中國古代如此,在椅子的誕生地古埃及,也只有國王、牧師等尊貴的人才能使用椅子,其他人使用凳子等坐具。這一習俗延續(xù)至歐洲的中世紀,權力和威望最高的男性和女性可以在公共場合使用椅子。而在椅子傳入中國的必經之地——印度,柯嘉豪考察了公元前2 世紀桑奇、巴呼特的浮雕,以及7 世紀初葉玄奘出游印度的記載,指出椅子在其地區(qū)是權威的象征[9]。

      椅子將人區(qū)分為坐著的人與跪著的人,使得跽坐從“坐”變成“跪”,導致“跪”從修身養(yǎng)性的社會推崇行為變成懲罰、貶低、壓制的權力控制手段,如元代官員上奏時下跪、明代增加朝見的跪拜次數、清代出現(xiàn)三跪九叩。首先,人與人之間注視、交流的視角發(fā)生了變化,即從相互平視變?yōu)楦┮暸c仰視:位置高,視野寬廣的上位者憑借位置優(yōu)勢清楚地觀察、審視下位者的肢體動作、五官表情,產生一種類似于“唯我獨尊”的掌控感;位置低,視野狹窄的下位者所能觀察到的面積小(俯身時,甚至只能觀察到目光所能觸及的地面),并承受上位者的審視的目光,產生緊張感、恐懼感、壓迫感。其次,坐與跪之間的身體高度不同。與跪相比,椅子抬高坐椅人的身體高度,“身體上的高度不同了,權勢被推到凌駕于人性與公理上的高度”[10]。身體高度的不平等強化身份的不平等,也導致自我意識、心理暗示的不同:坐者傲慢、自信、狂妄,跪者謙卑、渺小、恭敬。在許多文化⑦中,統(tǒng)治者和權威人物的座位都高于其他人物,對高度的追求成為一種文化追求,即身體所處位置的高低表征個體所處地位的高低。

      身體對不同坐具的感知差異成為影響思想觀念、精神風貌的生理和文化基礎。人趨向于選擇與身體接觸時和諧、統(tǒng)一而非抗拒的物質,即“身體—物質—感知”過程中能夠帶來積極感知(舒適感、愉悅感)的物質,放棄帶來消極感知(威脅感、恐懼感)的物質。正因如此,對產生積極與消極不同身體感的坐具從法律制度、風俗習慣上對身體進行規(guī)訓,以實現(xiàn)維護統(tǒng)治的目的。丹尼爾·米勒(Daniel Mille)認為物品的物質性具有影響人、與人發(fā)生聯(lián)系的力量,其象征性則可以用來展示人的觀念[11]。追求享受是人的本能,是擁有這個物質帶來的舒適感、愉悅感——積極身體感,還是感受另一個物質帶來的別扭感、痛苦感、壓迫感——消極身體感。這背后是權力對人的控制在身體上的反應,從對積極身體感的占有中彰顯權力擁有者的權威感,以實現(xiàn)權力掌控、地位維護的目的。

      身體被區(qū)分為上層階級身體與下層階級身體,即身體感知的不同對社會階級進行區(qū)隔:當位卑者雙腿被壓迫,感受血液不流通造成的痛苦時,位尊者有舒適感而無壓迫感,有輕松、愉悅感而無疲憊、痛苦感。通過對舒適感的占有及占有程度,椅子對人進行社會階級的區(qū)隔:舒適度體驗高的社會地位高于舒適度體驗低的社會地位。社會上層利用權力加大對舒適感的占有,對社會下層實施痛苦的身體治理。在這一張一弛中,上層彰顯自己的權威感,下層感知上層釋放的權威感。權威感在這個身體感知對比中生成。

      二、空間生成與情境塑造

      身體總是被安放于一定的空間中??臻g被指向為“聚集的權力”,嵌入地方場所中的社會實踐和現(xiàn)象具有形塑人們體驗和認同的力量[12]。

      身體在公共空間中尤其能夠感知到權威感,特殊空間的建造促進權威感的生成。在中國古代,“朝見”是官員拜見統(tǒng)治者的特殊行為,“朝堂”是感知權威、生成權威感的特殊空間,如南宋大慶殿、明朝皇極殿,清朝太和殿等,是皇帝處理朝政和接見百官的場所。在這個空間中,統(tǒng)治者和官員的服飾、姿態(tài)、行為等都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身體被安置于引起權威及其相關情感(emotion)和思想的總體情境(context)中。椅子是身體姿態(tài)的外化,坐于椅是對活動場景中身體的組織安排,對身體的監(jiān)管和控制彰顯對思想和情感的支配,并形成法令、制度。在“坐”的功能之外,“御椅”成為皇帝至高身份、獨尊地位的象征,“賜座”更成為襯托官員身份、彰顯皇帝權力的媒介。權力和權威感在社會公共空間中發(fā)揮著對他者身體的強制性支配,這種支配也強化了權力與權威感。家庭生活空間延續(xù)這一感知方式,如《紅樓夢》中描寫林黛玉進賈府見賈母時:“賈母正面榻上獨坐,兩旁四張空椅,熙鳳忙拉了黛玉在左邊第一張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讓……黛玉方告了坐坐了。賈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便坐右第一,探春左邊第二,惜春右邊第二。”[13]集體活動嚴格規(guī)定坐椅行為,入座的次序、方位是個體地位的具身化、感知權力的具體化。

      權威感是一種被給予的在場的氣氛感覺,身體感在情境中才能被感知。不同情境下,身體與情境互動的空間變化、姿態(tài)差異,歷史性與共時性的區(qū)別,都會導致對權威感的感知程度差異。古代官員拜入太和殿與現(xiàn)代人參觀故宮所感知的權威感必然是有區(qū)別的。赫爾曼·施密茨(Hermann Schmitz)認為感知上的“空間性是情感與身體激動的共同特征”[14],是一種類似氣候氛圍的感知和體驗。權威感是對所處空間權力的氣候性感覺,當這種感覺和氛圍消失的時候,如不身處古代朝堂時,權威感被隱藏在情感結構的深處,更多成為屬于個體的感知,并在私人空間繼續(xù)被體驗。威廉·雷迪(William M. Reddy)指出:“個人是情感事件發(fā)生的所在,而不是源頭;個人所表達經學習而得的情感,與環(huán)繞其氛圍的社會秩序、規(guī)范、理想及權力結構一致?!盵15]一切社會秩序都在系統(tǒng)地利用身體和語言能儲存被延遲的思想這一傾向,即深藏于情感結構中的權威感通過身體和語言被遠距離和定時觸發(fā)[16]。經由公共空間對椅子及其權威感的感知會在個體私人空間被觸發(fā),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各類感知方式和行為,培養(yǎng)人感知椅子及其權威感的身體技能(body techniques),成為身體記憶和社會記憶的一部分。

      身體技能提供感知、培養(yǎng)、識別、分辨權威感的手段,權威感則以“身體技能”為中心形成復雜的感官體驗。身體技能的細微差異反映對世界的認知、對物的感知的差異,成為歷史性、時間性、空間性、地方性、文化性實踐者的區(qū)隔標志。中國的第一把椅子在西晉時期就已經傳入,但直至宋代才在社會生活中被廣泛使用,這與奴隸社會禮儀建構下的席文化及其根深蒂固的坐席習俗有著必然性關聯(lián)。《禮記·禮器》日:“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睆南拥膶訑?、形制、材質中體察席子的規(guī)格與使用者的身份相對等,是身份和權力的物化。而剛傳入的椅子并未建立與社會文化的聯(lián)系,也并不能使人感知到權威感。在經由絲路的廣泛流通、地方化改造的過程中,椅子逐漸融入中國的社會禮儀和風俗文化。其中,“椅腿”抬高身體的物理特征與高度表征權威和權力的集體意識發(fā)生碰撞、結合,椅子與權力初步建構關聯(lián),成為生成權威感的物質契機。身體技能由社會規(guī)約及文化觀念塑造,后者將集體意識隱秘地嵌入個體的思維版圖,影響著傳統(tǒng)家具的形制與使用[17]。文化塑造著身體感,身體感又具有文化的特色,這種雙向性導致文化中生產身體感,身體感又創(chuàng)造著文化,二者永遠處于變動的過程中。

      此外,椅子本身也占據一定的空間,它拉大人與人的距離。古時有同坐一席的行為,比如漢宣帝時期,“侍中中郎將張彭祖少與帝微時同席研書”[18];《禮記》中記載“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19],雖然這句話是對男女不能同席而坐的規(guī)定,但是也從側面反映了同席行為的出現(xiàn)。然而,卻不存在同坐一張椅子的行為。椅子規(guī)劃了一個將人與人區(qū)隔的隱形空間,隔閡感在這個被拉開的空間距離中產生,即當親密關系不復存在、親切感消失的時候,為其相反的疏離感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吧眢w的空間性不是如同外部物體的空間性或‘空間感覺’的空間性那樣的一種位置的空間性,而是一種處境的空間性”[20],椅子塑造的隔閡感、疏離感、距離感等感官經驗,是一種對所處情境的知覺感受,成為權威感范疇化形成的一部分以及權威感生成的感知原因之一。

      三、社會規(guī)訓與監(jiān)督機制

      ??抡J為控制的模式“監(jiān)督著活動過程而不是其結果,它是根據盡可能嚴密地劃分時間、空間和活動的編碼來進行的”[3]155。尤其處于同一時期、地點的椅子,其使用方式的嚴格區(qū)分維護的是權力和權威感的存在,它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同時也控制著身體及其感知行為。權威感的形成背后存在著社會規(guī)訓和監(jiān)督機構,主要表現(xiàn)為社會禮儀制度的重建、持有者對其的強化和非持有者對其的追求。

      禮儀制度的變革是最為明顯的表現(xiàn),也是維護權威感的外在手段。通過絲路流通來到中國的椅子改變了中國人坐的方式,推動了坐禮制度的變革,并在此過程中增強了椅子的象征性含義。制度制定者通過對坐的推崇和跪的貶低使椅子成為權力的外化。此外,椅子被增添進喪葬儀式中,而且在其中成為擁有特殊功能的重要工具,“若未得行則為位不奠,設椅子十枚,以代尸柩左右、前后設位,哭如儀,但不設奠”[21]。以社會制度為表現(xiàn)的監(jiān)督機制的重建制定椅子的使用方式與規(guī)格,日益強化椅子權力的象征性內涵,加深對權威感的塑造與認知。太師椅⑧是其中的造型代表。沈海泯認為太師椅“靠背板、扶手與椅面都互相垂直……是為了突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經完全脫離了舒適,而趨向于尊嚴”[22];通過對現(xiàn)代高級人員用椅與明代太師椅、扶手椅進行數據上的比較,吳美鳳得出結論:太師椅的形制與尺寸彰顯使用者身份與地位的意義遠高于實用功能,其設計在于提醒使用者腰背挺直,坐之以禮[23]。這類椅子的盛行不是對舒適感等身體感知的追求,而是對——器具作用于身體而與知覺系統(tǒng)結合生成——想象和聯(lián)想賦予的象征意義的追求。

      以皇權為代表的權力是權威感背后的作用因素,皇帝作為權威感的最大持有者,以不同方式強化對權力的控制,提高自己的威嚴、威信。從宋到清得到不斷強化的椅子,成為塑造尊卑社會階級差別的一種方式,不斷地改造人們的思想認知:越是尊貴,坐得越高;越是尊敬,越是跪拜。期間,產生了一類特殊的為皇帝所專用的椅子——御椅。御椅又稱為龍椅、龍床、寶座等,其前身為唐穆宗“御大繩床見臣下”的大繩床,取代了魏晉以來帝王特設的“床”,成為后世帝王禮制上的“寶座”。它反映皇帝的獨特地位,背后顯示的是專制強權的加強,群體自我意識的弱化,平等意識的消減,乃至成為統(tǒng)治階級的附庸。此外,宋代理學家以椅子來敘述禮樂倫理的改變,《程氏遺書》:“固是。天下無一物無禮樂。且置兩只椅子,才不正便是無序。無序便乖,乖便不和?!盵5]225椅子的出現(xiàn)象征禮樂秩序的破壞、倫理道德的改變,其君臣、父子、人人關系被重新定義。這與舒斯特曼的觀點有一致之處,他認為:“身體的熟知形式和正常感受奠定了我們生活形式的基礎,后者又順次奠定了我們倫理的概念和對他人之態(tài)度的基礎。”[24]176椅子重塑人的身體感知,從而引發(fā)群體間倫理觀念與價值判斷的變化。

      舒斯特曼認為尼采鼓吹身體為“始發(fā)點”的原因是“身體不僅為人提供了對世界的基本的和時空的視界,而且還為人提供了追求愉悅、權力和生活改善的基本動力,這些動力成為我們對知識的派生的基礎”[24]196。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5]的倫理建構關系中的臣與子,是權威感的非持有者,他們面對的是由權威感構成的君權、父權的威嚴、強制、壓迫。在受到權威感威力的同時,產生了對擁有權威感的渴望與追求,即在受到權威感壓迫的同時,也渴望擁有權威感以提升和彰顯自身地位。對椅子的擁有象征著對權力的掌控,是家庭、社會地位的象征,正如柯律格對長物的看法:“對古物及其所包含的象征價值的擁有是對財富和名望的最佳體現(xiàn)。”[26]權威感的非持有者展開對椅子的追求,成為這個編碼活動的有力維護者。社會也給予他們階級、地位流通的可能性,具有實用功能的等級空間體系在固定位置的同時,又允許循環(huán)流動。這樣的循環(huán)流通刺激非持有者追求的激情,為占有更好的椅子展開身心活動,如體現(xiàn)在官場上則是希望統(tǒng)治者對自己說:“此椅子猶不足與君坐,遽請歸闕?!盵27]對椅子的權威感的追求,是人性和倫理參與的實際活動。

      每個人都成為監(jiān)視系統(tǒng)的一部分,既是監(jiān)視系統(tǒng)的監(jiān)視對象,又是監(jiān)視系統(tǒng)的監(jiān)督者。如此,物質生成的身體感具有穩(wěn)定性又具有流通性,在鞏固社會階級的同時,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四、結語

      “在歐洲,權威和宗教的椅子有4000 年的歷史,一般市民的椅子有200年的歷史,而椅子的科學史只有40年?!盵28]椅子的絲路流通及其權威感的生成具有歷史性、時代性的。隨著近現(xiàn)代社會對自我的強調和對舒適的追求,椅子的權力象征性在減弱,但仍然可以從椅子的構造、座次的安置等方面分辨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感知其背后蘊含的權力與權威感。坐椅不是文明的必然趨勢,但即使在不把椅子作為特權的文化中,現(xiàn)代化和全球化的刺激就導致使用椅子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被視為終極權力和現(xiàn)代化的象征[29]。這是中西傳統(tǒng)觀念的延續(xù),彰顯權威感的穩(wěn)定性與連續(xù)性。

      “身體感”是整合多重感官訊息的感知方式并進行范疇化的概念[30],而“身體美學”是提高對作為感性審美欣賞(aesthetic)和創(chuàng)造性自我塑造的身體的理解、批評、利用、改善和經驗的學問[24]160。前者的研究對象是不帶價值判斷的身體感知,后者是追求健康的肉身。由于并未預先作出價值判斷,在這一方面,身體感比身體美學在研究媒介的選擇上更具有多樣性,以及研究思維的廣闊性。因絲路流通而到來的椅子帶給中國坐具種類的增加,給新身體感的出現(xiàn)創(chuàng)造了物質契機。從椅子的物質屬性中生成出的特殊身體感范疇,如舒適感,在與其他坐具生成的身體感范疇的對比中,壓迫感得以生成為權威感的組成部分。從社會公共空間到家庭生活空間,再到私人空間,權威感生成于身體技能的權力編碼中,使人在對物質的感知中實現(xiàn)集體意識的維護和共同感的塑造,并影響物質的設計理念與使用方式。統(tǒng)治階級試圖強化自己的權威,利用權威感在身體感知上的形成進行社會規(guī)訓,通過掌控身體而操控人的思想和行為。為維護權威感,社會構建出禮儀制度、持有者和非持有者的監(jiān)督體系,形成控制的循環(huán)。身體、物質與身體感在絲綢之路的流通中進行了再生產,三者在物質作用于身體而生成身體感的過程中,物的物質屬性、生活的文化空間、社會的規(guī)訓和監(jiān)督的機制都成為可以操控的部分,以實現(xiàn)身體感的塑造生成。

      注釋:

      ①身體感指“身體作為經驗的主體以感知體內與體外世界的知覺范疇,這些身體感范疇由單一或多項不同的感官知覺形成,在人們的生長過程中,在身體長期與文化環(huán)境的互動中養(yǎng)成(見余舜德.身體感:一個理論取向的探索[C]//余舜德.身體與自然叢書:身體感的轉向.臺灣: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15-16)”,以余舜德為代表的一批臺灣學者預構建一個身體感的理論體系。本文在此基礎上,認為身體感是身體感知世界的文化性、地方性、具身性的多感官感知。

      ②“椅子”是有靠背的坐具,最早稱為“倚子”。南宋,“椅子”的說法才逐漸增多,并廣泛普及。在被叫做“倚子”之前,椅子還有胡床、繩床、禪床、倚床等別稱。翁同文考證宋元之際史學家胡三省、美國學者侯思孟的研究,指出“繩床”是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具有靠背的坐具(即椅子);“胡床”又稱為交床,“斂之可挾,放之可坐”,即今天可以折疊的凳子(詳情見翁同文.中國坐椅習俗[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繩床、胡床都為椅子。持相似觀點的還有李宗山的《家具史話》,美國學者柯嘉豪的《佛教對中國物質文化的影響》等。本文將所有具有倚靠功能的坐具通稱為椅子。

      ③“床”是一種坐臥用具,《釋名》曰:“人所坐、臥曰床?!睗h唐時期,尊者坐堂上之床。明清時期,床成為專門臥具進入內室(詳情見孫機.中國古代物質文化[M].北京:中華書局,2014)。

      ④身體感范疇化指“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或說如何make sense of這個世界)乃需經由項目化感官訊息的過程;也就是說,我們需要能夠將一些不同的訊息(如屬不同光譜但相近的顏色)歸納為相同,屬同一類,方能將復雜且紛雜的訊息以分門別類的方式賦予能被我們理解的秩序(見余舜德.身體感:一個理論取向的探索[C]//余舜德.身體與自然叢書:身體感的轉向.臺灣: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8),”Categorize 這個詞在大陸語境下更多譯為范疇,本文使用其“范疇”譯。

      ⑤本文將身體感劃分為積極身體感和消極身體感。積極身體感指主動、正面感情色彩的感知方式,如輕松感、愉悅感、舒適感等。消極身體感指與積極身體感相反的一些被動、負面感情色彩的感知方式,如壓迫感、隔閡感、痛苦感等。

      ⑥詳情見翁同文的《中國坐椅習俗》,孫機的《中國古代物質文化》,李宗山的《家具史話》等。

      ⑦不是所有文化都追求坐具的高度,如前哥倫比亞時代,阿茲特克人的統(tǒng)治者和他們的臣民坐于相同的墊子上(見Edward Tenner.HowtheChairConqueredtheWorld[J]. Wilson Quarterly,1997(02):64-70)。

      ⑧太師椅由腿足交叉的靠背椅(即交椅)發(fā)展而來,其名稱起于南宋。明代太師椅多指圈椅,清代指一種造型穩(wěn)重、尺寸稍大的扶手椅(見李宗山.家具史話[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65-66)。

      猜你喜歡
      權威椅子權力
      不想當椅子
      幼兒園(2021年7期)2021-08-09 12:48:18
      看不見的椅子
      學生天地(2020年12期)2020-08-25 09:16:42
      各大權威媒體聚焦流翔高鈣
      不如叫《權力的兒戲》
      電影(2019年6期)2019-09-02 01:42:38
      離家出走的椅子
      幼兒畫刊(2017年10期)2017-10-18 00:46:08
      跟蹤督察:工作干得實 權威立得起
      人大建設(2017年7期)2017-10-16 01:42:40
      權威發(fā)布
      電影(2017年6期)2017-06-24 11:01:26
      椅子會摔跤
      權力的網絡
      博客天下(2015年12期)2015-09-23 01:47:57
      權威的影子
      小說月刊(2015年1期)2015-04-19 02:04:19
      巩义市| 荣成市| 尉犁县| 泽普县| 社会| 台江县| 怀仁县| 洛阳市| 石城县| 宜良县| 昔阳县| 合山市| 安阳市| 遂宁市| 庆云县| 敦化市| 海阳市| 庆云县| 长垣县| 固始县| 敖汉旗| 东乡族自治县| 新泰市| 隆化县| 泽库县| 平顶山市| 商城县| 柳州市| 文化| 民和| 盐山县| 二手房| 尤溪县| 镇坪县| 大安市| 桃源县| 淅川县| 胶南市| 宿迁市| 蓝山县| 稷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