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雪蓮 王芬
【摘 要】“敘事教學”即將教學內(nèi)容以故事形式呈現(xiàn)的一種教學方式。采用敘事教學法可以將久遠的歷史再現(xiàn),能將理論還原到生活中,提升課堂參與度,增強教學效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選好故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堅持學生主體,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配合使用多元載體,將豐富整個課堂;做到敘議結合,將幫助學生真懂真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敘事教學法運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課堂將打通理論與學生之間的情感共通點,點亮事實背后的思想力量。
【關鍵詞】敘事教學法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3)07-44-04
一、形體契合:敘事教學法應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學的基本情況
(一)敘事教學法的內(nèi)涵
“敘”即講述、陳述。敘述的內(nèi)容、方式等會對敘事的效果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因此在敘述的過程中需重視敘述的目的和接收對象的理解能力?!笆隆奔词虑?、故事,是敘述的內(nèi)容?!皵⑹隆奔础爸v述故事”,因此很多教師把敘事教學法理解為在教學中講故事。不同于以往單純地呈現(xiàn)故事,“敘事教學法以故事為教學主線,教師在設計和重構故事情節(jié)、創(chuàng)新敘事手法、把握教學互動過程中,充分挖掘故事本身的情感元素,增強師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在情緒引導和情感控制中學會學習、熱愛學習”[1]。敘事教學法的運用“以故事情境為依托”“以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出發(fā)點”“以三維目標和核心素養(yǎng)的達成為目標”[2],既強調(diào)故事體現(xiàn)、將教學內(nèi)容形象化,也強調(diào)學生在敘事中主體性的發(fā)揮以及問題的解決。在敘事教學法中,學生不再是簡單地聽故事,更多地強調(diào)主動參與體驗,參與到故事的準備中,進而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并且在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中解決自己的疑惑,理解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敘事教學是指把故事當作課堂學習內(nèi)容的起點、教學探索的主要來源。敘事教學還有另外一種表現(xiàn)方式,即將要學的課程內(nèi)容編制成一個故事,使學生在經(jīng)歷這個故事的過程中完成課程的學習。結合已有研究,本文認為敘事教學法就是以故事為主要框架構建課堂,通過敘事形式、多元媒介、現(xiàn)代科技呈現(xiàn)教學過程,使學生在情境體驗中習得知識、提升能力、升華情感。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塊的教學挑戰(zhàn)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材綜合了原來的《社會發(fā)展簡史》和《科學社會主義常識》兩門課程的內(nèi)容,新加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nèi)容。”[3]新教材的內(nèi)容及新呈現(xiàn)特點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材的使用帶來了一些挑戰(zhàn)。
一是內(nèi)容的豐富性與課時的有限性相矛盾?!吨袊厣鐣髁x》整本教材四課包含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偉大的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等內(nèi)容,歷史跨度大,涉及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既要從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論述“社會主義為什么行”,又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論述“社會主義為什么能行”,教學任務十分繁重。然而在整個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安排中,整本教材只有16個課時。在這一情況下,教材內(nèi)容的豐富與有限的課時之間產(chǎn)生了矛盾,很多教師為了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選擇用教材教或者壓縮教學活動的教學形式。這一模式不可避免地將高中思想政治課重新變得枯燥乏味,與目前強調(diào)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課程活動化背道而馳。
二是定義的淡化與慣有的教學模式相矛盾?!吨袊厣鐣髁x》采取描述式的編寫語言,淡化了定義。此種變化使得習慣于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三段教學模式的教師一時無法適應,教學重點難點的把握不準,不知如何進行教學。習慣基于教材內(nèi)容進行授課的教師,按照教材的編寫內(nèi)容極易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課程上成歷史課。而教師用書參考要求的“以史為鑒,論從史出”,也就給教學目標的達成帶來了較大難度。如何借助歷史清楚地闡述本教材的政治觀點,兼顧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學生的主體性,成為一線教師的當務之急。“政治教師要想給學生講清楚中國發(fā)展之路,自己首先就要了解科學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chuàng)與發(fā)展歷程等,要有宏大的歷史視野和歷史眼光,把一些道理講清楚、講明白,補足學生‘精神之鈣?!保?]講清理論與堅持學生主體兩者不可偏廢,如果教師不能及時提高教學能力,則會造成教學效果不佳,挫傷一線教師的教學熱情,在這樣的教學壓力下,很多教師特別是新任教師難以體會到教學成就感,最終只能選擇教教材,進而嚴重影響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zhì)量。
三是知識的理論性與教學活動化的要求相矛盾。整本教材高度抽象,呈現(xiàn)內(nèi)容多為觀點結論,而對觀點的具體闡述和論述相對較少。高度抽象的內(nèi)容,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因為“這部分不少和學生認知、情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和文化環(huán)境有相當?shù)木嚯x,學生不易接受”[5],所以容易產(chǎn)生畏難和厭煩情緒。學生學習壓力大,學習效果差,對于所學知識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為了避免此類淺表教學現(xiàn)象的發(fā)生,教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進行闡述,而這種長時間的闡述無可厚非地占用了教學活動開展的時間。如何做到既講清理論又兼顧活動開展,實現(xiàn)知識的生成,成為了本教材教學的難點。
(三)敘事教學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學形體契合
2021年5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睌⑹陆虒W法以形載體,用實踐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將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以故事的形式進行整體重構,排列組合碎片化知識,有效減少了課時壓力。敘事教學法運用多元載體,生動立體地呈現(xiàn)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則,符合高中生接受水平,有效提升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接受度。敘事教學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學內(nèi)容和學情高度耦合,以神形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韻。
二、價值意蘊:敘事教學法運用于高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學中的意義
(一)提升課堂參與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材的教學理論話語強,大部分屬政治結論,對教材的重難點知識缺乏有力的材料佐證,這使得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例如第一課第一框第二目“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中講到資本主義經(jīng)濟危機的表現(xiàn)是:大量商品賣不出去。一般情況教師都會以“倒牛奶”事件為案例,但對其描述總結都是“生產(chǎn)過剩,牛奶賣不出去”,更進一步就是控訴“資本家寧愿倒掉牛奶也不愿分發(fā)給貧民”的不人道行為,只是流于表面,未觸及資本主義經(jīng)濟危機的本質(zhì):生產(chǎn)過剩。為此,教師可以提問“為什么資本家寧愿倒掉牛奶也不發(fā)放給窮人”,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縱向深度思考,做到真正地帶著頭腦、帶著思考進課堂。最后教師總結:資本家為了獲利—擴大生產(chǎn)—進一步剝削工人—產(chǎn)品增加—工人收入不變—生產(chǎn)出來的商品無法銷售—處理起來需要成本—資本家選擇倒掉牛奶。這一敘事邏輯,點出了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zhì),學生將深刻認識到“資本主義有其固有弊端,資本主義必將被社會主義所代替”。以故事為邏輯,以問題為導向,學生將以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參與到課堂中,能有效改變課堂學習模式,變“教師帶我學”為“我要學”。在故事的構建中,加入思考探究,積極參與課堂,提升課堂參與度。
(二)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學效果
首先,有利于豐富課堂內(nèi)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材語言理論性、邏輯性強,高一學生習慣從例子中直接得出結論,理論概念的抽象剝離能力較弱,單純講解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學生接收難度大。而事實具有較強說服力,敘事材料從歷史、現(xiàn)實生活中提取出來,能夠直觀感性地佐證教材的基本觀點。此外,運用敘事教學法還能夠加強時空對話,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學生能在敘事中置身其中,增強體驗感。敘事教學法寓政治觀點于故事中,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課堂教學內(nèi)容,使課堂充盈飽滿,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其次,有利于增強課堂趣味。敘事教學法以故事為框架、以師生為雙主體、以敘事為活動構建課堂,符合新課程標準的高中思想政治課要實現(xiàn)“課程內(nèi)容活動化”這一要求,可以增強課堂趣味性。敘事教學法敘事的形式多樣,可以是教師敘,可以是學生敘,也可以是漫畫敘、影片敘等,在多種活動形式中實施教學,實現(xiàn)寓教于活動,能有效改變思想政治課說教的教學模式。寓教學于活動中,學生能通過了解具象故事理解背后的政治觀點,增強高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課堂的趣味性。
最后,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課堂境界。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要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tǒng)一”,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價值并不止于政治知識的習得,更重要的是育人價值的實現(xiàn),傳遞教學情感,實現(xiàn)以情育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引導學生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懂得只有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敘事教學法以故事為載體,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f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nèi)容,并使學生的情感、行為等發(fā)生積極變化。學生沉浸式參與故事的構建、敘述、傾聽過程,潛移默化地接受熏陶,增強政治認同,升華政治情感。
(三)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提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首先,運用敘事教學法有助于學生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科知識。在故事的來龍去脈中,把空洞的政治理論落到實處,用事實說話,既能活化政治觀點,又能證實政治觀點,進而增強說服力,讓學生真正從心底達成政治認同。此外,通過故事的構建、組織、呈現(xiàn)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學生能從故事發(fā)展中整體把握教學內(nèi)容。
其次,有利于增強學生記憶。政治理論生硬抽象,學生接受度低,課后回顧復習的欲望不強。“敘事過程不僅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通道,也為他們進行意義記憶奠定了更多具象化的基礎,有助于知識的長期保持?!保?]運用敘事教學法,將政治理論嵌入故事中,可發(fā)揮組織記憶法和聯(lián)想記憶法的作用,將相關材料組織成有意義的故事發(fā)展脈絡,加強學生記憶。
最后,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故事發(fā)展中蘊含著許多“為什么”,故事發(fā)展有其緣由,能引起學生的思考。運用敘事教學法,教師強調(diào)重點問題,學生以問題為導向,帶著問題深入其中,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落實推進:敘事教學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選好故事,事半功倍
故事的形式和內(nèi)容都十分豐富,但作為教學的一種手段,它必須為教學服務,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精準的故事能很好地串聯(lián)教學內(nèi)容,直指課堂核心。因此,教師需要圍繞主題,用心選好故事。備課期間,教師應挑選經(jīng)典的、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并進行適當?shù)膭h減和排列組合,以便達到通過敘事使教學知識生動化的效果,增強教學有效性。
第一課的故事選擇要圍繞“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的矛盾運動”,側重講解生產(chǎn)力與生產(chǎn)關系的矛盾運動才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動力之一,略講社會發(fā)展每個階段的各個方面;第二課的故事選擇要圍繞“中國選擇社會主義的必然性”,避免過多闡述歷史事件;第三課則應圍繞“改革開放帶來的成就”,講清為什么“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第四課可堅持生活化敘事和個體化敘事,以平凡彰顯偉大,堅定學生“四個自信”。綜合探究一,引導學生對比別國所走的道路,論證社會主義必將勝利。綜合探究二,可引導學生分享能體現(xiàn)“四個自信”的故事,堅定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
(二)學生主體,促成發(fā)展
在采用敘事教學法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充當?shù)亩贾皇莾A聽者的角色,在一堂課中,學生作為傾聽者能聽到許多其他的聲音,進行深入的交流探討,不斷開拓自身的視野,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生活、學習中一切人和事。此外,“聽然后知不足”,學生在傾聽別人敘事的過程中能發(fā)現(xiàn)自身的知識盲點以及自己與別人之間存在的差距,從而形成一種內(nèi)驅(qū)力,“知不足然后奮進”,促使自身不斷地向善發(fā)展。
在實施敘事教學的課堂中,學生不僅是傾聽者,更是講述者,課堂敘事權屬于學生。把敘事權交給學生,將形成一種驅(qū)動力,推動學生收集整理資料、思考如何敘事,學生在收集信息、整理資料、表達呈現(xiàn)的整個過程中都需要加入思考,以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表達能力,培養(yǎng)實踐驗證能力。
基于敘事教學本身存在的一些難度,再加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中蘊含的理論較為深刻,例如社會發(fā)展的歷史進程為什么取決于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資本主義為什么必然滅亡,社會主義為什么必然勝利;我們?yōu)槭裁磮猿肿咧袊厣鐣髁x道路等,這些都需要教師的進一步解釋,在實際教學中容易造成以教師敘事為主的情況。但此類情況可以避免,在運用敘事教學法的準備階段,教師應規(guī)定主題方向,關鍵部分給予適當提示,將故事的收集整理權交給學生;在敘事階段,將呈現(xiàn)權和表達權交給學生,自身充當傾聽者、記錄者的角色;在交流階段,教師應鼓勵引導學生交流思考,就交流內(nèi)容進行答疑、總結,幫助學生認識到表象背后蘊含的深刻理論,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
(三)多元載體,豐富課堂
隨著社會發(fā)展,敘事載體多元化,不僅僅停留于口頭敘述,還可以依托小說、音樂、漫畫、圖表、數(shù)據(jù)、圖像、VR等進行敘事。這些敘事載體的綜合使用將豐富教學形式、活化教學內(nèi)容、生成教學影響。
初中教學模式主要以形象教學為主,而高中教學模式相較于初中,抽象化程度有所提高,高一學生尚處在形象與抽象的過渡期,抽象能力較低?!耙曨l圖片等影像承載了青年群體傳播知識與構建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功能,圖像所建構的多樣化場域已成為學生學習認知的重要方式。”[7]借助漫畫、圖像、VR等敘事載體,構建知識體系,能將教學內(nèi)容生動、立體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豐富教學形式,增強吸引力和感召力,以改善純理論說服不強的局面。例如在講授第二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時可借用電視劇《覺醒年代》片段,生動闡述在積貧積弱的中國,資本主義、改良主義、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等都沒有解決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直到十月革命送來馬克思主義,中國由此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才真正實現(xiàn)了人民當家做主。以視頻的形式呈現(xiàn)事實,生動立體地詮釋了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使教學內(nèi)容生動化,學生在觀看視頻中自動生成“中國走上社會主義是必然”這一認識。
(四)敘議結合,真懂真信
敘事本身不是最終目的,從所敘之事中得出政治理論、升華情感才是敘事教學法的目的所在。敘事教學法只是工具手段,如何讓所敘之事基于知識本身而又進一步深刻化,是運用敘事教學法亟須解決的。敘事教學法的運用要堅持敘議結合,引發(fā)學生思考,明白“為什么社會主義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選擇”“為什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行得通”,最終讓學生真懂真信。
講到第一課第一框第二目設置問題“資本主義涌入中國導致了鴉片戰(zhàn)爭,那資本主義社會代替封建社會還屬于歷史的進步嗎?”“判斷人類社會是否進步的標準究竟是什么?”引導學生通過對比思考得出結論——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是判斷社會進步的根本標準。做到敘議結合,在敘述中思考“鴉片戰(zhàn)爭帶來的危害與歷史的進步是否矛盾”,從思想疑惑點的解決上增強教學效果。
本文以敘事教學法運用于高中思想政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學的價值及推進路徑為研究內(nèi)容,從教學現(xiàn)存的問題:內(nèi)容的豐富性與課時的有限性相矛盾、定義的淡化與慣有的教學模式相矛盾、知識的理論性與教學活動化的要求相矛盾,探究了敘事教學法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學形體契合。從課堂參與度、教學效果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達成上研究了二者融合的意義。從故事本身、學生主體、敘事載體以及敘議結合的具體實施四個維度探究了推進二者結合的路徑。以期提升高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學質(zhì)量,最終實現(xiàn)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李穎.敘事教學法在中學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研究[D].溫州:溫州大學,2021:14.
[2]馬義玲.敘事教學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運用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1:17.
[3]毛志浩.統(tǒng)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教學視角:以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例[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9(11):21.
[4]焦克克.歷史材料在思想政治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1:13.
[5]秦璞.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世今生[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9(1):111.
[6]金葉瀅.敘事教學法在提升高中思政課親和力中的應用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20:22-23.
[7]杜曉燕,李洋,張江楠.圖像敘事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課程中的運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2(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