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玲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現象與物理知識有關,學習物理知識,對于我們理解這些現象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在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教學中,部分教師常常采取單一的教學模式,只是結合課本給學生講解物理知識,導致很多學生認為物理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得不是很緊密,這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后續(xù)的學習。
生活化教學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理念之一,因此,高中物理教師應當落實新課改倡導的理念,將生活元素、場景等引入課堂,采用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挖掘生活化的教學素材等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物理知識,提高物理學習的效率。
一、將生活化教學理念融入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性
(一)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推進,當前教師在教學中越來越重視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而不再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教師利用比較常見的物理現象來教授相關的物理知識,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探索能力,讓學生認識到物理現象和物理知識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并主動地去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往部分教師會在課堂上給學生灌輸非常多的知識,并在課后給學生布置非常多的作業(yè),以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在這種方式下,雖然學生的成績能夠逐步提高,但是這種教學方式會導致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不利于學生后續(xù)的學習。而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可以讓那些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讓學生能夠在一個熟悉的場景中學習物理知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物理課堂。
(三)更好地適應新教材
近年隨著高考改革不斷深入,高考中情景類的物理題目越來越多,特別是物理新教材發(fā)布以來,情景類的題目明顯增多了。因此,高中物理教師需要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在生活化的情景中分析問題,并結合相關物理知識和物理模型解決問題。結合物理新教材和高考改革中出現的變化,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多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通過這種方式增強物理知識的趣味性,讓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生活化和通俗化,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學習物理知識。
新教材更加注重與生活的聯系,與傳統(tǒng)的教材相比,增加了很多生活方面的物理知識。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在學習這些生活方面的物理知識時,能夠了解很多生活常識,并能將所學的物理知識用于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提高物理學習能力。在這種背景下,教師要及時根據新教材中的內容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學生講解物理知識,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物理課堂,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
二、高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創(chuàng)設與物理知識相關的生活化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的教學素材和教學資料,可以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學習物理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從教材本身出發(fā),同時深入學生群體,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化的情境,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得到提高。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2章“自由落體運動”這一部分的教學為例,這個部分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方向,了解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在地球上的不同位置是不同的。在教學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顧日常生活中樹葉飄落、雨滴下落等場景,并思考這些物體下落的速度與什么因素有關,再借助硬幣、紙片、羽毛等給學生演示自由落體運動實驗。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自由落體運動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并結合生活實際給學生講解物理知識,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物理知識。
(二)設置生活化的物理問題
部分教師沒有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提問,僅僅圍繞書本上的內容,讓學生記憶一些物理概念,這種方式雖然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物理知識,但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也不高。而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下,教師重視結合生活化的理念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以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為切入點,自主地分析這些常見事物背后的物理知識,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摩擦力”這一部分的教學為例,這個部分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摩擦力對物體的作用,同時了解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并能在生活中靈活應用這些知識。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生活化的教學問題,讓學生思考摩擦力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方面,如“為什么鞋底會有很多圖案?”“為什么汽車在不踩油門之后速度會慢慢變慢?”等。教師在向學生提問的時候,應當重視將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
(三)設計生活化的物理練習題
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課堂練習是非常重要的。學生通過練習可以很好地鞏固學習成果,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和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方案,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進行課堂練習的時候,教師要重視結合生活化的理念來設計物理練習題,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fā)展需求。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在設計物理題目的時候,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對題目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了解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四)設計生活化的物理實驗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驗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實驗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物理知識,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有的學生動手能力較弱,有的學生認為物理知識過于抽象,與日常生活嚴重脫節(jié),他們對實驗課有著較強的抵觸心理。所以教師在設計物理實驗的時候,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需求,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對實驗有更強的親切感,從而更加主動地投入實驗過程,通過物理實驗學習物理知識。
(五)結合生活化的理念,對物理知識進行拓展
物理學科的發(fā)展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變化,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是部分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卻沒有感受到物理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因此他們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不高。對此,教師要引起重視,結合生活化的理念對物理知識進行拓展。教師還可以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德育等相結合,對拓展內容進行補充,從而在實現生活化教學的同時,也能夠從思想道德、家國情懷、民族自豪感等精神層面對學生進行綜合性教育引導。比如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國航天技術的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發(fā)展質量也越來越高,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我國的航天事業(yè)是如何一步步打破桎梏,最終取得現在的成就的。然后教師給學生講解萬有引力與衛(wèi)星運行之間的關系,通過這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
(六)設計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
教師也要重視設計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在傳統(tǒng)的作業(yè)設計中,部分教師設計的作業(yè)形式往往是書面的,讓學生通過計算的方式完成這些作業(yè)。而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壓力較大,這些枯燥的作業(yè)難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對此,教師應當創(chuàng)新作業(yè)的形式和內容,設計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以提高學生完成作業(yè)的興趣。
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超重和失重,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回家后,將體重秤放到升降電梯中,讓學生站在體重秤上體驗電梯上升和下降過程中的超重和失重現象,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對超重和失重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又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做一個簡易的打點計時器,先在飲料瓶的底部打一個小孔,再在飲料瓶中灌滿水,讓水能勻速滴落,然后讓學生拿著這個水瓶做勻速前進、勻加速前進和勻變速前進實驗,并在實驗過程中觀察水滴的痕跡,以探索加速度和質量的關系。類似的生活化問題還有很多,教師要重視為學生設計生活化的作業(yè),通過生活化的課后作業(y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知識,增強學生的探索意識,為學生后續(xù)深入地學習物理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結語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結合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從而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高中物理教師要重視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融入教學,讓學生學會運用物理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
(作者單位:蘭州市第十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