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鴻
土生萬物,萬物歸土。
躬身勞作的人,反復在生活里練習翻身,而真正翻一次身需要一輩子。收割完自己的生命,把天空和命運埋進泥土。
嘉善的土,廣袤、平坦、肥沃。曾在農(nóng)耕時代的火種里為稻粱謀,如今在工業(yè)園區(qū)的煙縷間為產(chǎn)業(yè)興。
這一次翻身,看似幾千年,實則一夜間。
太陽東升西落,時序五行并生。吳越厚土,腆起肚子,生長出另一種植物。獵獵招展的旗幡,盛開棟棟廠房,結(jié)出的果實叫電腦:金屬叮當作響的光,木頭迂回輾轉(zhuǎn)的年輪,水流一往無前的蕩漾,火星點燃深處的靈光……
這些電腦里快速生成、繁衍的事物,最終替代了人。人群閑下來,散居異處,袖手旁觀。
金木水火,在嘉善的土里,氤氳著靜謐的氣息,萌發(fā)著蓬勃的生機。
似劍,從天空借來閃電。
如雷,在土里翻滾漫延。
從人群里走出的人,曾在石頭里翻揀出金屬。
而折身走回石頭的金屬,重新?lián)Q了一副容顏。
當套筒環(huán)抱鋼珠,靠潤滑油旋轉(zhuǎn)的軸承,把笨重的時代平移進人的生活。人群喘著粗氣,拖著姓氏和族譜,翻過一個個年頭。
直到變輕,變薄,變靜。一種新的金屬從腦子里出來,自己潤滑自己,聚斂天地之氣,獨自在時空里運轉(zhuǎn)。
摩擦與磨損,從機器轉(zhuǎn)移到社會,轉(zhuǎn)移至人體。翻新的思維從滾動到滑動,人群精簡著機器,機器也精簡著人。
認識,制造,創(chuàng)新,金屬與人沿著認知的軸,承接著相互的依存與利用。直到人從勞動中剩余出來,像一架被廢置的舊機器。
一個人,身后是一個隱形的時代,被安裝上軸承,拖著金屬變幻莫測的光,獨自旋轉(zhuǎn)。
一塊金屬,身體里藏著具體的人,捂著越來越薄的體溫,加入到時光的合鳴。
木在土里恣肆生長的時候,還沒有人。
從最先的人以木為工具,到現(xiàn)在的人普遍以木為門,安全的隱喻早大于安全本身。
人在門里,成為想要的自己。
而木門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破損,返潮,變形,常常歪曲著門的本義和形象,令人岌岌可危。
直到制作出新的木門。這些由木框、填充物、木皮組成的門,緊密牢固,美觀耐用。
它們在程序里被制造出來,按照每個人的需求。門的個性得到彰顯,門的定義得到擴延。
看得見一扇扇的門,卻看不見木頭。木去了哪里?哪里還會有一堂理直氣壯的木門?
被機器處理好的木,再也不是思維里的木。
門里的人,等待門外的人敲門。而門外反復的敲門聲,門里人卻始終聽不見。
從傳統(tǒng)里走來的木匠,在機器人身邊一轉(zhuǎn)身,從此不見了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