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亭
01 電影《無依之地》中住在房車營地的美國“游牧民”。
在YouTube、Instagram、B站和小紅書上,越來越多年輕人曬出自己動手改造的房車。這些房車并不是從商店直接買來的昂貴商品,它們的前身可能是一輛老舊的二手金杯,或者是一輛開了多年的豐田普銳斯,在重新設計的過程中再次煥發(fā)生機。
#Vanlife或者#Van-dwelling,是這群年輕人對房車生活的概述,它代表著極簡主義的生活態(tài)度,一種對現(xiàn)實成規(guī)的反抗,以及對自由、冒險、流浪等詞匯的浪漫想象。但對于住在房車中的當代“游牧民”來說,如何花最少的錢將移動居所的犄角旮旯設計得更實用,才是需要思考的要緊事。
在奧斯卡最佳影片《無依之地》里,導演趙婷呈現(xiàn)了一個不那么理想化的描述:經(jīng)歷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后,美國寡婦弗恩為了降低生活成本,將簡陋的家當搬上了面包車改裝的房車,開始了一邊打零工、一邊西行的公路生活。但弗恩的旅程注定不是那種精致小清新的調調,她的房車只有一個用來睡覺的小隔間,一個烹飪區(qū),以及一個存放為數(shù)不多生活用品的空間,沒有廁所。
這段故事是對美國真實生活的映射,在新冠疫情、貧富分化和極端氣候引發(fā)的自然災害等因素疊加下,許多美國人選擇暫時或永久居住在移動的交通工具中。
事實上,早在1910年代,美國人就把帳篷、床鋪、炊具和生活必備品搬到了家用轎車上。在紐約麥迪遜廣場,一家名為Pierce-Arrow的公司展示了他們造出的第一輛量產(chǎn)型房車。這輛“房車”由該公司自產(chǎn)的豪華轎車改造而成,車上的后排座椅可以在晚上折疊成床,駕駛座后方有一個折疊式水槽,一個隱蔽的加壓水箱,和一個夜壺。
在那個階級森嚴的年代,這輛房車的駕駛座位和乘客座位是前后隔開的,司機和乘客溝通時甚至需要一部車內電話。盡管這輛車的很多改造設計延用至今,但從內部結構來看,它并不能算現(xiàn)代意義上的房車。
直到1950年代,由于內燃機的動力越來越強,房車可以被造得非常大,可以當成真正的房子來居住,這類大型房車才開始被稱為mobile home(移動的家)。
房車改造的大規(guī)模流行,最早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的DIY風潮。1960年代是反主流文化運動的高峰,年輕人反對傳統(tǒng)的權威和消費主義,尋求更具個性和自由的生活。DIY成了一種表達自我、擺脫傳統(tǒng)束縛的方式。
在那個時代,DIY的概念滲透到了不同的領域,包括裝修、家具制作、服裝設計等等。一些人不滿足于商業(yè)公司高昂的售價和千篇一律的設計,開始自己動手改造房車,并倡導用簡單、環(huán)保的材料來創(chuàng)作。
此外,DIY的流行還受到了技術進步的影響。比如電子元件在1960年代變得小且便宜,人們可以獲得更多工具和材料實踐自己的想法。
Ty p e 2面包車是大眾汽車公司生產(chǎn)的一系列后置引擎、平板車身的商用車型,它最早于1950年代推出,因為內部空間相對寬敞且價格低廉,從1960年代起,它成了很多人做房車改造的首選。
在這款車產(chǎn)改造過程中,升頂式結構的引入是一大亮點。當時,汽車廠商和一些改造者開始嘗試在Type2面包車的頂部增加一張有彈性的帳篷(poptop),從而形成額外的垂直空間。這一設計可以允許一個人站在車輛中心活動,不用蹲下來換衣服或者備菜。在不需要時,頂篷可以折疊回原位,使車輛保持較低的車高以便行駛。幾乎沒有人如今能復制大眾當年的成功,這與時代氛圍緊密相連。Type2深受嬉皮士們喜愛,以至于它們成了相互捆綁的符號,并建立了一個持續(xù)的反主流形象。
小紅書賬號“我好喜歡撈仔”屬于一對年輕的情侶,他們花了大半年時間,將一輛2013年出廠的二手金杯閣瑞斯改裝成了一臺“移動的小家”。這種最早誕生于1991年的車型采用的是豐田汽車的技術,目前受到很多改造者青睞。小紅書用戶@LAOLAO VAN選擇它的理由是,它是自動擋,豐田2TR發(fā)動機比較穩(wěn)定,外觀也“還算令人滿意”。
在房車改造的過程中,“我好喜歡撈仔”二人首先做了全車整備,比如更換油水、替換掉老化的零件、貼止震板和隔音隔熱材料等。顏色的改造上,在嘗試了各種配色后,兩人最終敲定了溫暖的咖啡色調。其余要做的,就是根據(jù)物品的常用程度和大小分配收納位置,再依此設計車內柜體的尺寸,根據(jù)需求選擇水和電的儲量等等。
普銳斯是豐田造車史上的傳奇車型之一,作為一款混合動力汽車,它的燃油經(jīng)濟性和環(huán)保性使它廣受當代“游牧民”青睞。它的后座可以折疊,鋪開墊子、毯子或睡袋后,使用者完全可以隱蔽地入睡。最重要的是,它的混合動力電池允許駕駛者在夜間開上一整晚的空調或暖氣,而不用擔心電池耗盡或二氧化碳中毒。
彭博社今年4月的一篇報道采訪了一位以普銳斯為家的68歲女性,她已經(jīng)在里面住了好幾年。必要時,她會使用駕駛座后面的座位換衣服,用海綿在車上洗澡。
雖說它是一款緊湊型家用轎車,但別出心裁的玩家還是能把它改裝成房車。Camp Inn是一家日本改裝公司,早在2012年,他們就基于普銳斯推出了一輛名為Relax Cabin的房車,主要面向亞洲市場銷售。
它的核心改造理念是以普銳斯為底盤,擴大車身尾部后備箱的容積,并加高頂部。最后的整車高能達到2.1米,足夠容納一個人高馬大的成年人站起來。經(jīng)改造后的房車側面輪廓看起來有點令人發(fā)笑,它有點像給車的外殼套上了一個書包,又有點像1980年代日本街頭流行的飛機頭發(fā)型。但好在它足夠實用,車頂上是一個小型臥室,意味著“上下鋪”加起來最多可以容納4人休息,內部還配有水槽、冰箱和小廚房。RelaxCa b i n發(fā)布后引起了全球各地露營愛好者的關注,但它主要面向日本本土市場,且價格不便宜。成本有限的“游牧民”更偏愛自己動手,YouTu be博主@MountainSprings Adventures從日本膠囊旅館的設計中獲得了靈感,他采用了非常簡約的構建方法,將普銳斯的后座拆除,全部替換成一個離地的平臺,上面可以放置床墊,以及工具箱、微波爐、鍋和幾個收納箱。在平臺下方的空間,他存放了洗漱用品等生活必需品。
另一位YouTube博主@Swagging W ith Ben嘗試了更大膽的改動,他將自己改造后的普銳斯稱為“戰(zhàn)斗”房車。由于Ben計劃花大量時間在澳大利亞的偏遠地區(qū)越野旅行,他將普銳斯的輪胎替換成了更堅固的版本,在車的底盤上增設了懸掛系統(tǒng)(主要是減震和彈簧部件),從而提升普銳斯的離地間隙,從底部增加車輛的整體高度,以適應越野環(huán)境。很少有人對普銳斯做這類改造,Ben甚至需要從俄羅斯購買這些零部件。
他還安裝了一個可下拉的遮陽篷,可以作為投影儀,在夜間休息時打打《馬里奧賽車》這類游戲。畢竟對這些新型“游牧民”來說,孤獨可能是最需要克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