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兆盛
老家山多。每年清明前后,山上的竹筍開始進(jìn)入盛產(chǎn)期。那一片片、一叢叢竹林下,一根根小筍子,在某一個日子,似乎約好了一樣,突然冒出地面,密密麻麻的,到處都是。那毛茸茸的筍尖,水靈靈的,煞是可愛。
筍子的生長速度極快,只需三五天時間,便可長至尺許,若不趕緊扯去,就會錯過最佳采收期。
挖野藠、撿雷公菌、扯筍子這些活兒,都是我們這些鄉(xiāng)里小孩們春天里最喜歡做的事情。
每天下午一放學(xué),我們便相約結(jié)伴,到村后山上扯筍子。只需個把時辰的工夫,便可滿載而歸。而一到星期天,我們便常常攜帶一把柴刀、背著竹簍、拎幾個布袋上山,一扯就是大半天。估摸著扯得差不多了,貪心的我們才很不情愿地停下來,割幾根青藤,扎好裝滿筍子的袋口,再砍一根小灌木,當(dāng)作扦擔(dān),一路走走歇歇,氣喘吁吁,將一擔(dān)沉甸甸的筍子挑回家。
扯筍子,也有一些講究。一般來說,向陽的山坡,竹筍比背陰的山坡要出得早些,也長得大根些;尤其是巖石邊上的地方,筍子長得格外粗壯,人見人愛。
扯回來的筍子,最好是盡快將筍殼剝掉。很快,我們便學(xué)會了好辦法——從筍尖往下剝,速度就快多了。先撕開筍尖殼葉,再用食指卷著殼葉往下卷,幾卷下來,便將整根筍殼剝得一干二凈。
剝了殼的筍子,碧綠蔥翠,煞是養(yǎng)眼,掰成半指長一截,撒點(diǎn)紅辣椒粉素炒或拌入酸菜燜煮,都特別開胃爽口。鮮筍炒新鮮豬肉或臘豬肉,味道極為鮮美。嫩筍子切碎后炒蛋餅,味道更是一絕。吃不完的筍子,開水焯過后,再晾曬干或用火烘干,制成風(fēng)味別具的筍干,儲存好,隨時可以享用。
來自山間的小筍子,清秀挺拔,土色土香,可謂是春天饋贈給人間的一件珍貴的禮物。夾一筷春筍,味蕾狂歡的同時,更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與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