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社會等級理論下漢代與清代十二章紋五色觀的比較研究

      2023-08-22 00:35:11
      藝苑 2023年2期
      關鍵詞:五色青色色彩

      康 瀅 江 揚

      自封建國家政權出現(xiàn)后,服飾便自然地成為社會地位的象征。普列漢諾夫曾將生產(chǎn)生活方式與民族尚色理念聯(lián)系起來[1],中國古代社會也不外乎如此:在五色輻射下,十二章紋開始轉(zhuǎn)向復雜的等級符號,秦漢的集權統(tǒng)一使其正式成為封建制度的一環(huán);直到清代已歷經(jīng)3000 多年的社會變遷,而十二章紋也經(jīng)由外在色彩的直觀變化,道出了內(nèi)在涵義的抽象變化。因此,本文試圖從促使十二章紋發(fā)生色彩變化的兩大朝代節(jié)點,即漢代和清代,從社會等級范疇下探究十二章紋的色彩變化,尤以五色觀見著。最終,聯(lián)結古與今,探求當代設計色彩的本體,營造設計沃土。

      一、兩代十二章紋色彩形態(tài)的相同表現(xiàn)

      十二章紋(1)由十二個獨立紋樣而構成,分別為日、月、星辰、群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一)兩代對于五色體系的傳承

      首先,兩代章紋以五色為認同基礎。五色體系的正式確立得益于古人對宇宙認識的具體化,初見于秦,成熟于漢,并一直運動在歷朝歷代的用色意識中。實際上,十二章紋與五色的淵源在文獻資料中均有記載,如《尚書·益稷》《后漢書·輿服下》。漢代十二章紋以青、赤、白和黑四色為主;而清代十二章紋又以青、赤、黃和白四色為主。盡管兩代章紋的色彩使用不一,但依舊束于五色體系之內(nèi)。

      其次,兩代章紋對青色的共同崇拜。青色居五色體系之正色地位,盡管被認作藍色、綠色和黑色的復合色相,但漢清兩代十二章紋都頻繁使用青色,且大多偏向于綠色色值:據(jù)統(tǒng)計,漢代對青色使用共計五次,即月、群山、龍、藻、黼,且每個章紋上幾乎都有青色勾邊痕跡。在經(jīng)濟條件有所限制的漢代,青色只能更多地以月紋、山紋和龍紋為載體體現(xiàn),如馬王堆T 形漢墓帛畫、博山爐、龍形玉璧等;而清代每個章紋幾乎都包含了青色,使用次數(shù)高達八次,即月、群山、龍、華蟲、宗彝、藻、黼、黻。其中,龍紋與青色的互通使用尤以形成共識,如康熙白地暗刻綠龍紋碗、雍正斗彩云龍紋雙龍耳爐、乾隆青花五彩龍紋碗等。

      再次,兩代章紋對赤色的繼承性認知。漢清兩代十二章紋雖然對赤色使用頻率較低,但都集中在日、華蟲和火上??脊艑W已經(jīng)證實從原始社會開始就有了對赤色的使用概念,雖然其發(fā)展至今具有多層含義,但就色彩本身而言,華蟲、火多為古人物理性認知的延續(xù);日則是神話性認知的表征。至于華蟲的描繪,以漢代朱雀鋪首銜環(huán)畫像石與清代琺瑯彩玉壺春瓶為例,色彩在赤色基礎上更趨寫實精細;火的描繪,其不光在色彩上,甚至在形態(tài)上都相對穩(wěn)定;日的描繪,配合天神論,漢代馬王堆T 形漢墓帛畫奠定了其尊享地位,隨后在清代服飾上開始有了官位高低程度的表現(xiàn),如七品文官?鶒補服。

      (二)兩代對于差序格局的塑造

      關于十二章紋的記載史料可最早見于西周《周禮》,但當時多作為帝王的吉服紋樣而存在。發(fā)展到漢代,十二章紋作為封建章服制度的組成部分,正式被嵌入等級要素。漢代規(guī)定章紋數(shù)量以分尊卑。據(jù)《逗蠛菏·輿服下》描述:“天子、三公、九卿……祀天地明堂,皆……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諸侯用山龍九章,九卿用華蟲七章,皆備五采……”據(jù)此可明確,漢代十二章紋的使用范圍已排除了底層社會,只隸屬于上層社會,并在高官達貴這一群體中依據(jù)章紋數(shù)量進行等級再劃分。秦漢相接,雖然漢代在秦代基礎上進一步強化了中央集權制度,但十二章紋還能夠依據(jù)官位的高低,盡量公平地以不同數(shù)量分給不同個體。到了清代,雖然異軍突入,但中央集權制度依舊到達頂峰。清代壟斷章紋用處以顯專制,十二章紋成為皇室專用。據(jù)《大清會典》記載,皇帝袞服列日月兩章、皇帝朝服和吉服均列完備的十二章;雖然在特定情況下章紋的使用數(shù)量不一,但從使用對象上看,皇帝的至尊地位已經(jīng)嚴格控制了十二章紋的使用范圍。

      二、兩代十二章紋色彩形態(tài)的相異表現(xiàn)

      (一)兩代對于色彩搭配方式的繼承與變革

      漢代章紋崇尚正色的單色使用。從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色彩經(jīng)歷了從自發(fā)性到自覺性的過程。[2]162-164秦漢作為交接點,初創(chuàng)色彩體系,但對色彩的認知和運用還處于實驗階段,并沒有色彩混合的高級概念。因此,漢代多使用單獨色彩,將章紋統(tǒng)一排列一處才得以組成色彩的多種搭配。與此同時,儒家奉正色為尊貴,貶間色為卑賤。在一系列因素的推動下,漢代遵從儒家用色理念,在代表權威的十二章紋上選擇以五正色著色,加強嚴肅性和正規(guī)性。

      清代章紋規(guī)范間色的混色搭配。在經(jīng)歷了1600 多年的積淀后,色彩體系得到了成熟且新式發(fā)展,清代的色彩視覺經(jīng)驗足夠完備,不滿足于只以五正色作色。因此,清代開始著間色來彌補這一缺口,以致每個章紋都由多個色彩混合而成,色澤鮮艷繁多。

      藍色配五色在兩代章紋色彩搭配方式上的變革形式:處于五色體系之外的藍色,盡管從青色中來,但其色相具體如何還沒有定論,因此對于漢代來說是沒有明確使用概念的,處于標準之外;而清代雖然保留了漢族習慣,卻對藍色情有獨鐘,并普遍使用在造物活動上,在與青色搭配表現(xiàn)自然物時,多以淡藍色相出現(xiàn)。

      (二)兩代對于白色的認知與使用差異

      漢代章紋將白色作為正色使用。漢代對于五色體系的恪守由上已得知,而白色自身地位突出,有根本、根基之意[3]117,甚至與神學、死亡還有某種聯(lián)系,因此對白色使用的色澤、場所和意義自然深受漢代重視。

      清代章紋將白色作為調(diào)色工具。清代十二章紋不論色彩變化如何,其范疇確實一直存于五色體系內(nèi),但作為五正色之一的白色卻在章紋上顯現(xiàn)不清。反觀《考工記》的配色規(guī)范“……青與白相次也……”,白色在漢代的唯一性被“侵略”,反而作為配其他色彩的“根基”出現(xiàn);依照如此,可見十二章紋在服飾上的宗彝、群山、藻、黻紋,雖共處青色系,但深淺不一,差異明顯。

      (三)兩代對于黃色的認知與使用差異

      漢代章紋對黃色的模糊使用。從五行上講,漢代經(jīng)歷了三個正朔期,即水德、土德和火德,因此漢代在一段時間內(nèi)崇尚黃色也是情理之中。但與后期所確立的金黃色色相不同,反而是更接近土地色的褐色。[4]73-78以漢代和田玉龍紋印章為代表,呈現(xiàn)褐色色相的龍紋樣式也較為常見。

      清代章紋將黃色作為皇權的象征。清代將黃色確立為明黃色色相,并掀起了皇室的“尚黃”潮流。宮殿、廟宇、服裝等都以黃為貴,是皇帝權利的顯性表現(xiàn);但在章紋使用上卻較為謹慎:星辰、宗彝、粉米、華蟲,涵蓋了天、君、民、地,是皇帝權利的隱性表現(xiàn)。

      (四)兩代對于黑色的認知與使用差異

      漢代尚黑卻在章紋上使用受限。漢代在經(jīng)歷水德正朔期時,受儒、道影響,作為深色的黑色成為社會統(tǒng)一用色;但在十二章紋用色上,只有作為古代禮制建筑物的黻紋為黑色[5]361-363,且置于赤色的下裳,兩色互相襯托,表明漢代的用色觀和治國觀。

      清代屬黑卻在章紋上鮮少使用。從五行上論,清代屬水德,尚黑色;但在十二章紋用色上卻不見蹤跡,將漢代僅有的黑色黻紋也改為了青色。黑色本為終結、完了之意,有死亡的含義[4]73-78,與重視吉祥寓意的清代顯得格格不入,因此黑色多用作底色,例如旗頭、披領、袖均、補子等。除了色彩搭配的審美功能外,還具有朝代承接、導向的社會功能。

      三、兩代十二章紋的用色異同動因分析

      (一)兩代十二章紋的色彩相同動因

      1.儒家影響下五色體系成為倫理規(guī)范的載體

      漢代,儒家試圖通過禮樂制度消除由暴戾造成的人禍,雖然出發(fā)點在于個體本身,但后續(xù)在統(tǒng)治者的加持下,擴大了儒家在集體社會中的影響力度,確立了多方面的倫理綱常,服飾是其外化表現(xiàn),以服飾倫理活動、服飾倫理意識和服飾倫理規(guī)范三方面相互關聯(lián)。[6]68-70除去服裝的樣式、用料,色彩,或直接看作五色,都直接體現(xiàn)了階級性的社會結構。回想十二章紋,以正色為基調(diào)延續(xù),以等級高低為用量依據(jù),導引了個體自身的責任與義務,塑造了團體情感意識和行為差異,內(nèi)在地控制了越軌的產(chǎn)生,正式成為倫理社會的秩序規(guī)定之一。另外,儒家影響下的倫理家庭也為十二章紋的存在提供了更久的生命力保證。不同階層的家庭對子女的引導往往不同,擁有更多章紋的高階層主體對子女的綜合投入更多,中層或平民只能更傾向社會技能的開發(fā),推動階級意識的再生產(chǎn),導致權利總是由精英控制,社會不平等持續(xù)。并且,如有留意,配有十二章紋的主體均為男子,即使是乾隆時期佩戴過章紋的皇室妃子,也往往出于官宦人家,教育、級別都在普通人之上,社會性別問題突出。

      2.五行相生學說下青色作為萬物之源

      《釋名·釋采帛》將青色作為五行之首、生命之源、自然之本,此時也多偏向綠色色相。五行理論在漢代生根壯大,加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需求,作為表現(xiàn)時令的青色被長期推于首要位置。因此在漢代十二章紋中,除了用青色描繪“龍”這樣的神話虛擬之物外,也同樣用于象征著自然世界的藻、群山紋樣。隋唐以后,五行在政治上的演變促使青色具備雙重特征,在原本基礎上增添了人文意義,開始成為地位低下的平民用色,在唐寅的《王蜀宮妓圖》中有直接體現(xiàn)。因此在清代十二章紋中,表示臣民的黻紋也由黑色變?yōu)榱饲嗌?。當然,普遍之中必有特殊存在。黻紋以外的章紋依舊含有青色,借由滿族所信奉的薩滿教理念可以說明這時清代視青色為天的連接(2)。

      3.等級差異下十二章紋成為獎懲機制的一環(huán)

      從漢代開始,十二章紋就已成為維護社會分層的媒介和獎懲機制無限循環(huán)運作。但其獎懲方式較為隱晦,并不采用強制手段,而多是通過倫理教化或神學迷信促使大眾自覺遵守,以鼓勵利他行為的產(chǎn)生或規(guī)避反社會行為的暴動。但從十二章紋所蘊含的天命論、血統(tǒng)論和等級觀念中逐漸誕生了皇帝崇拜文化,民眾思想受到控制而得以維護封建統(tǒng)治。除了心理約束,清代還以法律手段將十二章紋納入到獎懲機制中。法律規(guī)定了社會各層身份:皇帝、宗室貴族、官僚縉紳、紳衿、民人、雇工人和賤民。其中,皇帝的權利被公然修訂在法律中,地位的排他性是無疑的。同時,十二章紋只能被皇室使用的規(guī)定無疑昭彰了在等級支配下的資源配置情況,使皇帝崇拜文化走向極端,各類群體只能按照自己的角色做事,自我表現(xiàn)和自我印象被強制規(guī)定,社會保持穩(wěn)定運行,畢竟產(chǎn)生越軌行為的代價是巨大的。雖然十二章紋多被看作“懲”,但在理性化的社會進程中也加強了各階層的聯(lián)系,激勵著各群體向上競爭以獲得“獎”或自致地位。

      (二)兩代十二章紋的色彩相異動因

      1.五行相克學說下十二章紋用色觀的不同

      漢清兩代章紋在用色數(shù)量上保持一致,但具體使用哪種都有對應的五行考究。漢代天子上衣著玄,鋪墊青、白和赤色的章紋,分別代表夏、商、周朝代。加之漢代對秦的蔑視態(tài)度,足可見漢代欲通過五行相克來證明自身的獨尊威嚴,即對前朝各代的征服勝利;下衣著赤,襯托青、白、赤和黑色的章紋,除夏、商、周外,又加入了代表秦的黑色,盡管黑色只存在一處,但總是顯示了漢代此刻的心態(tài)變化,即欲與前代互生的想法。清代皇帝著黃衣,章紋僅用青、白、赤和黃色四種,但大抵囊括了前朝各代的尚色習氣:青為夏,白為商和元,赤為周、漢、隋、唐、宋和明,黃為唐。通過這種色彩排列方式,體現(xiàn)了清代的自負高傲的建朝態(tài)度。

      2.社會制度變遷下十二章紋的地位轉(zhuǎn)變

      開篇即說,十二章紋用色、用法和用處的改變均來自于社會變遷,具體包括政治、經(jīng)濟、宗教、教育、科學和傳播途徑。此處論述焦點絕不是十二章紋地位的單一下降,反而朝著更加復雜的方向轉(zhuǎn)變。在此基礎下,十二章紋的用色也由正色過渡到間色,更甚至肯定了藍色的合理性。清朝由滿人帶來了滿族習慣,打破了十二章紋的標準范式:一方面是對藍色的崇尚,另一方面則是對十二章紋使用程度的松動。當時,漢代正經(jīng)封建解體初期,但社會新風氣的普及依舊困難重重,因此保持了對正色的堅守;而清代是由封建勢力與新興勢力交織而成的,因此在代表封建權勢的正色基礎上,加入了代表新興權勢的間色。

      十二章紋色彩的轉(zhuǎn)變反映的是皇權集中過程,這與每章紋的象征含義相關(上述已證明白色的輔助性,故不列入以下分析):日、月、星辰作為天象紋出現(xiàn),是先民對日神和月神的崇拜,包括在祭祀儀式上,其用色均保持一致?;鸬挠蒙晳T同樣也來源于此。相反,星辰用色則有所改變:星辰實為天,后改為帝王之黃,傳達的是天命論,實現(xiàn)的是皇帝崇拜論;群山,象征帝王鎮(zhèn)壓四方。青色代表自然,藍色代表滿族,意在說明只有滿族或清代才能夠鎮(zhèn)壓世間一切;龍,象征人君。但漢代多將其作為通天神獸“青龍”,清代在青色基礎上添加了赤色,代表帝王身處陰陽兩界,暗含天命論;華蟲,象征帝王的文采。青色、黃色、赤色的地位深遠,三者集帝王于一身,說明其才能是世間之首、之高、之全;宗彝,象征國家“神器”。中部為清代帝王的專屬黃色,代表生命力的青藍色[7]29-33圍繞四周,暗示民族長盛不衰的優(yōu)越感;藻,作為唯一的植物紋樣是禮“四時”的延續(xù),并未發(fā)生改變;粉米,是農(nóng)耕社會里的稻米谷物,也是帝王的江山社稷。以黃鋪色,說明大地、百姓均是皇帝所有物,再次印證其至尊地位;黼,象征權利和威嚴,以青色灌之,說明兩朝代對于儒家仁愛的一致信奉[8]99-100;黻,象征臣民,后改為青色,是人民地位的改變,即從漢代對臣民的珍視走向清代的卑下身份。

      漢代發(fā)展初期國窮民敝,中上層階層的捐款、納稅、買賣爵位成為恢復國家財政的手段之一,而正色便是區(qū)分身份地位轉(zhuǎn)變的最直接的體現(xiàn);清代通過海外貿(mào)易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分工拉大了社會分層,對正色的固守迅速轉(zhuǎn)變?yōu)殚g色的開化;另外,手工業(yè)的發(fā)達刺激了色彩的新式創(chuàng)新,如何使用間色獲取經(jīng)濟收益成為民眾競爭的目標。漢代儒家和法家重視規(guī)矩,奠定了以正色為首的色彩觀;隨后儒家、道家和佛家以神仙傳說傳播,例如華蟲和龍紋便分別指向朱雀和青龍,更是確保了正色的神圣地位;佛教在清代大放異彩,雖然十二章紋蘊含的神學主義不再那么濃重,但其推崇以不同色彩喻示佛教哲理,間色便迎合了這一需求。而佛教的平等觀也有利于間色傳播。在宗教奉行基礎上,漢代教育以儒學為主,鞏固了正色使用觀;清代以滿、蒙古和漢族構成學生受眾,各族色彩觀發(fā)生沖突,但具有多式選擇的間色有望成為最大公約數(shù);教學內(nèi)容雖然以程朱理學作為固有課程,但西方自然科學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封建約束,解放了十二章紋的固化認知,間色的加入也變得較為合理。漢代科技成就諸多,天文、歷法、數(shù)學等都加深了社會理性化,規(guī)范的正色用在十二章紋上也就成為大勢所趨。此外,漢代工藝技術雖然涉獵廣泛,但多限于手工藝,致使十二章紋相關造物數(shù)量少,流通于上層社會本分地行使自己的職能;醫(yī)學、地理、交通的進步扭轉(zhuǎn)了社會的迷信風氣,正色十二章紋的神話論逐漸解開。同時,受工業(yè)革命影響,清代開始使用機器進行器物的復制型生產(chǎn),為間色和雜色的開發(fā)運用提供了保障,十二章紋也開始由上行路線轉(zhuǎn)變?yōu)橄滦新肪€而廣泛傳播。漢清兩代都經(jīng)歷了對外交流的過程:漢代通過商路向外主動輸出,尤其以連接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為主,但漢代的強大實力使得本民族文化觀念依舊固若金湯;在經(jīng)歷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暴力擴張后,清代只能打開國門被動接受外來文化的輸入,十二章紋的“正統(tǒng)性”受到挑戰(zhàn)。其中,為模仿洛可可華美的流行色彩,間色大規(guī)模地出現(xiàn)在造物上并沒有受到社會過多的排斥感。

      3.當代設計語境下對十二章紋形態(tài)含義的解讀

      中國以五色體系為色彩坐標,在踐行了五色體系的十二章紋,乃至其他造物活動上,都使得色彩在遵循自然屬性的基礎上具備了物性的一面,且各朝代的治世觀為其注入了更多的形象活力。

      若以色彩學角度考慮,漢代十二章紋的色彩運用雖不成熟,但也顯示出了在色彩搭配上的探索性。如嘗試用低飽和度的青色勾勒章紋輪廓細節(jié),不僅沒有搶主體風頭,還使整體更加完備。從理論上看來赤黑兩色毫無聯(lián)系,但二者相搭卻能相互襯托,使人感覺莊重典雅,一直影響至今。又或者青色純度的輕重搭配有利于明確章紋圖形的所傳達的信息層級。就清代十二章紋而言,其在色相環(huán)中的搭配極為完善合理,有青藍的同類色、赤黃和黃青的鄰近色、赤藍的對比色以及赤青的互補色、赤青黃藍的四方色。以互補色為例,在現(xiàn)代視覺藝術看來,赤青色,或稱為紅綠色,二者沖突感強,使用不慎便會加重違和感,產(chǎn)生歧義。但兩色使用十分注重彼此的占比安排,如日紋用大面積的赤色構成色調(diào)主導位置,中間的金烏便以小面積的青色作為從屬來達到和諧;其次,兩色注重色彩的調(diào)和,例如龍紋中的二龍雖一赤一青,但色彩的純度和明度都有所下降,使二者對比也變得柔和協(xié)調(diào);最后,兩色還注重間隔節(jié)奏,如華蟲紋雖然自身色彩繁多,但都交錯點綴,使整體頗有層次,似有高低起伏之韻律。

      若以色彩的現(xiàn)代性格考慮,十二章紋的用色其實大相徑庭,以現(xiàn)代色彩看來:青色與綠色相差無二,都由自然環(huán)境而產(chǎn)生,但實則其際遇多變,后成為平民身份的代名詞;熱情火熱的赤色,實則源于崇天懼鬼學說;最為嬌氣的黃色曾經(jīng)卻是皇帝權利的專屬;白色的純潔光明和黑色的高貴神秘曾經(jīng)多受人忌憚而考慮再三使用。

      當下,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色彩的技術原理得到了大規(guī)模的復刻使用,色彩表現(xiàn)含義已極為輕快和獨立,但色彩學不僅是涉及物理學等多門科學研究的綜合性學科,更是具備人文含義的社會學科。落實在十二章紋或造物色彩上,其具備的倫理功能、社會功能和審美功能都可為設計學科下的造物實踐提供指導,也有利于打造中國現(xiàn)代色彩學學科。

      四、結語

      本文主要比較了漢清兩朝代的十二章紋在五色觀上的使用異同,并以其所反映的社會等級內(nèi)涵進行動因分析。盡管中國以倫理本位作為社會結構,但漢清兩代對其恪守程度均不一致,進而導致十二章紋的五色使用觀念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改變。探求于此,把握色彩的“前世今生”,利于實現(xiàn)古代設計與當代設計的互通互生,其審美意義和社會意義也都將得到升華永續(xù)。

      注釋:

      (1)十二章紋,也稱十二章、十二紋章,是繪繡在帝王或高級官員禮服上的以五色為色彩表現(xiàn)的十二種紋飾,每一紋飾所屬含義各不相同。它們從天象得來,而后具備階級等級標識功能,直至清代結束,雖多以服裝為載體,但部分圖案的普遍認知高,于其他造物上也有體現(xiàn)。

      (2)薩滿教崇拜自然、祭祀儀式,信奉萬物有靈論,即靈魂存在于河流、山脈、森林和任何地方。

      猜你喜歡
      五色青色色彩
      五色之光
      三角洲(2024年5期)2024-04-22 01:10:14
      青色的海
      五色為功——孫博文的藝術探索與價值
      國畫家(2022年1期)2022-03-29 01:19:54
      云淡風輕悟人生——寫在王慧騏《青色馬文存》首發(fā)之際
      華人時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42
      五色入五臟一年更健康
      海峽姐妹(2018年9期)2018-10-17 01:43:06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當?shù)?俘獲夏日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8:25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結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02:46:58
      青色草原上的關愛情
      中國火炬(2015年4期)2015-07-31 17:39:27
      彰化市| 金昌市| 巨鹿县| 法库县| 华池县| 隆德县| 文安县| 日土县| 威海市| 涟水县| 怀安县| 晋城| 吉林省| 康保县| 钟祥市| 隆安县| 苍南县| 峨边| 巩义市| 双桥区| 绍兴县| 海伦市| 百色市| 日喀则市| 堆龙德庆县| 红桥区| 广州市| 壤塘县| 桃园县| 美姑县| 彭山县| 剑川县| 富源县| 长葛市| 枞阳县| 南靖县| 荔浦县| 淮阳县| 荣昌县| 邻水| 佛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