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輝,張昊晟
(中交廣州水運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220)
紅樹林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經濟功能,在提供生物棲息地、預防減少風浪災害、促淤保灘、凈化大氣與海洋環(huán)境、維護海岸景觀等諸多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1]。紅樹林沉積物受人類活動、入海河流等因素共同影響,具有較為復雜的重金屬沉積環(huán)境。研究表明,紅樹植物對重金屬有較強的富集能力[2],紅樹林地內的有機物殘留碎屑亦對重金屬有較強的吸附作用[3],又因紅樹林生長于海陸交界處,獨特的生存環(huán)境使其更容易成為重金屬污染匯集地[4]。此外,重金屬在自然環(huán)境中性質穩(wěn)定,通過食物鏈的轉運及富集,最終危害人類身體健康[5]。因此,紅樹林重金屬污染受到廣泛關注。廣東省陽江市陽西縣程村鎮(zhèn)是少數具有天然紅樹林地的地區(qū),對其進行紅樹林沉積物重金屬含量測定、污染情況分析等研究,可為當地紅樹林保護與修復提供依據。
研究區(qū)位于廣東省陽江市陽西縣程村鎮(zhèn)紅樹林自然保護區(qū)內,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太陽總輻射量111.56 kcal·cm-2,年均氣溫23 ℃。歷年最高潮位3.99 m (黃海高程,下同),最低0.16 m,平均高潮位2.90 m,平均低潮位1.33 m,平均潮差1.57 m,潮型屬不規(guī)則半日潮,大潮每月二次,分別是農歷初一和十五,浪高一般1~2 m,臺風天氣時可達6~8 m。
于2022 年10 月在陽西縣程村鎮(zhèn)紅樹林自然保護區(qū)分層采集0~30 cm 處沉積物樣品18 份。采樣時先將土壤表層落葉及其他雜物清理干凈,再使用潔凈的聚丙烯鏟子取0~10 cm、10~20 cm、20~30 cm 處泥質沉積物,去除根、葉等雜質后保存于聚乙烯密封袋內待測。
樣品由廣東省科學院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土壤研究所檢測。Pb、Cd、Cr、Cu、Zn 和Ni 經HNO3-HF-HClO4全消解,采用電感耦合等離子發(fā)射光譜質譜法(ICP-MS)測定;Hg、As 用HCl-HNO3消解,采用原子熒光光譜法(AFS)測定。
2.2.1 地累積指數法
地累積指數法(Geo-accumulation Index,Ig)是評價重金屬污染程度的方法,不僅考慮了自然過程造成的污染,而且能充分反映人類活動對重金屬污染的影響,常用于評價沉積物的重金屬污染水平[6],其公式為:
式中,Ig表示地累積指數,可分為七個重金屬污染程度量級(表1)。Cn為測量重金屬元素n的質量分數(mg/kg);Bn為重金屬元素的區(qū)域背景值,本研究采用中國海岸帶土壤背景值。
表1 地累積指數分級標準Table 1 Criteria for index of geo-accumulation
2.2.2 潛在生態(tài)風險指數法
潛在生態(tài)風險指數法(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RI)根據重金屬性質與環(huán)境行為特點,對沉積物中重金屬污染進行評價[7]。其公式為:
式中,RI表示潛在生態(tài)風險指數;Eri為重金屬元素i 的潛在生態(tài)風險指數;Tri為重金屬毒性響應系數;Cfi為重金屬元素i的污染系數;Csi為測量重金屬元素i的質量分數;Cni為重金屬元素的區(qū)域背景值,本研究采用中國海岸帶土壤背景值。其中當Eri值小于40 時則視為輕微的單因子污染物潛在生態(tài)風險,當Eri值處于40 與80 之間時視為中等的單因子污染物潛在生態(tài)風險,當Eri值處于80 與160 之間時視為強的單因子污染物潛在生態(tài)風險,當Eri值處于160 與320 之間時視為較強的單因子污染物潛在生態(tài)風險,當Eri值大于320 時視為極強的單因子污染物潛在生態(tài)風險。當RI值小于150 時視為輕微的總潛在生態(tài)風險,當RI值處于150 與300 之間時視為中等的總潛在生態(tài)風險,當RI值處于300 與600 之間時視為強的總潛在生態(tài)風險,當RI值大于600 時視為較強的總潛在生態(tài)風險。
程村鎮(zhèn)紅樹林自然保護區(qū)采樣點沉積物重金屬含量特征如表2 所示,所測8 種重金屬含量大小依次為Zn>Cr>Pb>Cu>Ni>As>Cd>Hg。通過變異系數可知,元素在不同深度處分布較為均勻,推測該地區(qū)沉積物中重金屬沉積趨勢較為一致。
表2 程村鎮(zhèn)紅樹林自然保護區(qū)沉積物重金屬含量特征Table 2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in sediments of Chengcun Town Mangrove Nature Reserve
將程村鎮(zhèn)紅樹林表層沉積物重金屬含量與國內其他地區(qū)紅樹林表層沉積物重金屬含量進行橫向對比,以判斷其表層沉積物重金屬含量水平(表3)。程村鎮(zhèn)紅樹林表層沉積物各類重金屬含量水平均在污染風險篩選值以內,Cu、Zn、Pb、Cd、Hg、As 略高于中國海岸帶背景值;其重金屬含量略高于霞山區(qū)、南三島、珍珠灣,略低于南山鎮(zhèn)、鎮(zhèn)海灣。綜合對比其他地區(qū),程村鎮(zhèn)紅樹林表層沉積物重金屬含量處于中等水平。
表3 國內其他地區(qū)紅樹林沉積物重金屬含量Table 3 Contents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in mangrove sediments of other areas of China
應用地累積指數法評價程村鎮(zhèn)紅樹林自然保護區(qū)內沉積物重金屬污染水平(圖1)。程村鎮(zhèn)紅樹林沉積物重金屬Ig值分布較均勻,說明各點位沉積物污染情況近似。其中Pb、Hg 在所有采樣點測定的Ig值均在輕度污染范圍內;Cu 在部分表層(0~10 cm)沉積物中表現出無污染特征,其余深度均表現出輕度污染特征;Zn 在所有采樣點20~30 cm 深度表現出輕度污染特征;As 在20~30 cm 深度表現出輕度污染特征。綜上所述,該地區(qū)受重金屬污染程度較小,Pb、Hg 是造成輕度污染的主要來源。
圖1 紅樹林沉積物重金屬元素地累積指數Fig. 1 Geological accumulation index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in mangrove sediments
應用潛在生態(tài)風險指數法對程村鎮(zhèn)紅樹林自然保護區(qū)內沉積物重金屬進行分析,結果如圖3。Cu、Zn、Ni、Pb、Cd、Cr、As 的Eri均值分別為8.2、1.5、4.5、9.3、5.0、1.9、13.1,均低于40,表現出輕微生態(tài)風險;Hg 在所有點位的Eri值大于80,表現出強生態(tài)風險。綜上所述,該地區(qū)重金屬Hg 造成了強生態(tài)風險。而總體的重金屬潛在生態(tài)風險指數RI均值為128.5,處于輕微水平,說明污染程度較小。
圖2 紅樹林沉積物重金屬元素潛在生態(tài)風險指數Fig. 2 Potential ecological hazard index of heavy metal elements in mangrove sediments
3.4.1 重金屬相關性分析
對程村鎮(zhèn)紅樹林沉積物重金屬含量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通過單尾t 檢驗(sig.<0.05)進行顯著性檢驗。結果表明,除Cu-As、Cr-As 外,其他各元素之間均呈現出正相關,說明Cu-As、Cr-As 來源相異(表4);在統(tǒng)計的8 種元素中,Zn、Ni、Pb、Cd、Cr之間的相關系數在0.7 以上(Pb-Cr 除外),呈現出較強的相關性,說明這5 種重金屬元素具有相似的來源;Cu、Hg、As 與其他元素間相關性弱,推測其來源與其他金屬不同,這與2014~2016 年間廣東省沿海沉積物重金屬相關數據分析的結果一致[14]。
表4 紅樹林沉積物重金屬相關性分析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heavy metals in mangrove sediments
表5 紅樹林沉積物重金屬因子載荷Table 5 Factorial loading of heavy metals in mangrove sediments
3.4.2 重金屬主成分分析
通過主成分分析得知,前兩個因子累計貢獻率達79.754%,可以反映數據信息。其中,因子1 的方差貢獻率為59.310%,其中Zn、Ni、Pb、Cd、Cr具有較高的正載荷,與相關性分析結果相似。該地區(qū)居民生活污水大多直接排放入海[15],且當地多養(yǎng)殖生蠔,大量船只停泊在入??冢鳳b 污染主要與船舶排污、零件損耗等相關[16]。由此推測因子1 主要反映人類活動對研究區(qū)域造成污染。因子2 的方差貢獻率為20.443%,其中Hg、As 具有較高的正載荷。在紅樹林地內Hg 含量與pH、粒度、有機質等呈顯著正相關,其分布是眾多環(huán)境因素和人類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地少有工業(yè)區(qū),具有較多的養(yǎng)殖塘,有機質、餌料、化肥等過度使用均可能引發(fā)重金屬污染[17]。因此推測因子2 主要反映自然因子及有機質、餌料、化肥等輸入造成的影響。
(1) 程村鎮(zhèn)紅樹林自然保護區(qū)重金屬污染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大,其重金屬含量依次為Zn>Cr>Pb>Cu>Ni>As>Cd>Hg,均低于土壤污染風險值。Cu、Zn、Pb、Cd、Hg、As 略高于中國海岸帶背景值,與國內其他地區(qū)相比,污染程度處于中等水平。
(2) 保護區(qū)內整體處于輕度污染,Pb、Hg 是污染的主要來源;總生態(tài)風險指數處于輕微水平,污染程度較小,其中Hg 表現出強生態(tài)風險。
(3) 通過主成分分析,推測保護區(qū)內污染主要來源為人類活動造成的,需要控制重金屬輸入,重點關注Hg 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