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紅
課題研究從2021年九月至2023年三月前后,歷時一年半。一年多來,課題組成員做了大量的工作,開展了豐富的活動,克服困難,潛心研究,積極實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實效。
一、更加明確了應遵循的原則,理論體系初步形成
課題研究的方向是指向于群詩整合下的核心素養(yǎng)落地,課堂教學中須遵循以下原則:開放性、構(gòu)建性、交融性、整合性、自主性等原則。
二、初步探究出了初中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設置議題的策略:設置議題是群詩閱讀教學的開端,開展群詩閱讀教學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先設計、確定議題。議題的設計策略有三個:其一是注重實際,有可議性;其二是形式多變,有創(chuàng)造性;其三是沖破常規(guī),有靈活性。
(二)選擇文本的策略:教材是學習的基礎和核心。教材所選用的文本都是編者精心挑選的,尤其古詩詞蘊含中國古典文化,都是名家經(jīng)典,其內(nèi)容精辟,文辭優(yōu)美,值得我們?nèi)鞒?。文本選擇的策略有三個:其一是選擇以教材為基礎的文本;其二是選擇與之關聯(lián)的文本;其三是選擇適合初中生發(fā)展階段的文本。
三、初步探究出了初中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整合的路徑
對于群詩整合教學,課題組成員探究出了三條主要的整合路徑:第一條路徑為同質(zhì)同人群詩整合,即聚焦同一位詩人的多首詩詞進行整合教學;第二條路徑為同質(zhì)異人群詩整合,即聚焦同一主題的多首詩詞進行整合教學;第三條路徑為異質(zhì)異人群詩整合,即聚焦統(tǒng)編教材,把相同意象的古詩詞視為一個整體進行整合教學。
(一)同質(zhì)同人群詩整合
詩人不同的人生階段具有不同的文學特點,他們的作品中往往摻雜著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思想人格、心境情感,有些是隱性的,但有些是顯性的,顯性的我們可以直接來進行組文教學,但隱性的就需要我們?nèi)ゲ檎屹Y料,尋找立體的、多面的詩人形象。我們以詩人的人生經(jīng)歷變化作為一個議題,這樣形成的教學過程能夠讓學生更加透徹全面地去認識詩人,使學生在學習詩人詩詞的同時,接受更為宏觀的情懷熏陶。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中初一至初三上下六冊書里共選擇了45 位詩人的不同作品,如:李白的五首詩《峨眉山月歌》《春夜洛城聞笛》《渡荊門送別》《行路難》《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杜甫的五首詩《望岳》《春望》《江南逢李龜年》《月夜憶舍弟》《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二)同質(zhì)異人群詩整合
古詩詞的題材有諸多類型,從題材類型的角度劃分,大致可以分為山水詩、民生詩、邊塞詩、詠史詩、送別詩、羈旅詩等,這些作品的題材不同,表達的感情也不同。在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中,同一題材的古詩詞出現(xiàn)較多,將教材的古詩詞進行分類,以此角度確定議題,讓學生全面了解此類作品的整體特征,拓寬閱讀視野。通過對同一題材類型的古詩詞進行具體解讀,可以得到整體的情感理解,發(fā)現(xiàn)其中共通之處,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fā)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興趣,深化學生對古詩詞中美感的體會與追求。如:愛國憂民古詩詞,邊塞情懷古詩詞,羈旅鄉(xiāng)愁古詩詞,人生哲理古詩詞,愛情古詩詞等。
(三)異質(zhì)異人群詩整合
在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的古詩詞多意象,而且不同的詩詞中會出現(xiàn)相同的意象。這樣我們就可以把相同意象的古詩詞歸納起來,分析其中異同點來進行集體建構(gòu)。意象,指主觀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是詩中熔鑄了詩人思想情感的事物。情感與意象之間的關系,即情感的滋潤推動著意象的生成與發(fā)展,意象的存在是對其中蘊含情感的顯現(xiàn)。同時想象在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豐富的想象使得意象鮮活靈動,不再拘泥于一具象事物,更是抽象的化身。在古詩詞中出現(xiàn)了諸多意象,這諸多意象中出現(xiàn)了幾個使用頻率較高、涵義深刻的意象,通過對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六本書中的古詩詞進行解析,發(fā)現(xiàn)明月、鴻雁、酒、家書、夕陽等出現(xiàn)較多。
(四)初步形成了初中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模式
課題組成員在教學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了群詩整合的教學模式,即“一線五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模式?!耙痪€”:指導學生朗讀線,體現(xiàn)循序漸進地提升朗讀能力,呈現(xiàn)以讀促教的語文特色味道?!拔瀛h(huán)節(jié)”:激趣導入——求同——比異———品讀精賞——與生活鏈接。這個群詩整合教學模式會隨著研究的深入而逐漸完善。
(五)群詩整合的教學方法初步確定
1.本課題的研究突出了以“整合”為圓心,以“學生素養(yǎng)”為核心。
2.注重朗讀。以讀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引導學生讀出意味、讀出境界、讀出情感,使學生在讀中感、在讀中品、在讀中悟。把更多時間留給學生誦讀,課堂上書聲瑯瑯。
3.活動中育素養(yǎng)。讀、說、畫、唱、演走入課堂,學生快樂其中,收獲其中。
(六)下一步設想
通過與專家的論證交流,課題主持人及課題組成員對初中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實踐探究課題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更明晰了課題研究的方法和路徑。課題組全體成員定會在課題研究中不斷學習、實踐、反思、調(diào)整、提升、總結(jié),在下一階段的課題研究中,繼續(xù)深化和擴大對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研究,以期課題研究為初中古詩詞教學開辟新的教學路徑和教學思路,為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