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予 淑
涓涓不塞,是為江河;源源不斷,是為奮斗;生生不息,是為中國。百年黨史,初心成大道,萬里作雄行。中國共產(chǎn)黨一經(jīng)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這份深厚的信仰偉力支撐下,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全國人民建立了偉大的歷史功勛,照亮了中國的前程,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書寫出輝煌的篇章。
初心源于信仰,成于奮斗。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于民族危亡之際,成長于斗爭之中,“一切為了人民”,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宗旨。“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道出了毛澤東為人民求解放、謀幸福的初心使命,讓作為中共領袖的毛澤東總能排除萬難,開辟出一條生存之路,將革命引向勝利。本期《毛澤東椽筆退敵記》一文,為讀者呈現(xiàn)偉大的中共領袖毛澤東,如何在中共中央遭遇突發(fā)危局之時,巧妙運用策略和戰(zhàn)術擊破敵人的軍事陰謀。
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全國人民奪取革命的偉大勝利,一路櫛風沐雨,披荊斬棘,在國民黨利用反動媒體的虛假宣傳和謊言抹黑共產(chǎn)黨人形象的狀況下,一本由中共黨人陳云撰寫的《隨軍西行見聞錄》,實實在在地向世人展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真實現(xiàn)狀以及紅軍的勇猛無畏?!蹲钤缬梦淖钟浭鲩L征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一文,記錄了意志、紀律都如“鐵一般”的紅軍在長征中攻堅克難,幫助百姓,團結各族人民,播撒革命火種等珍貴史料,用感人細節(jié)為讀者呈現(xiàn)許多不為人知的紅軍故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對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高度概括。五四時期,無數(shù)有志青年成為愛國救亡的主力軍,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啟創(chuàng)造了條件。1920 年代,重慶江津?qū)W子聶榮臻和多名同鄉(xiāng)進步青年經(jīng)五四愛國運動的洗禮,接受新思想,立志救國,為此遠赴重洋,探求強國之策,他們在成長中蛻變,逐漸成為拯救中華的風云人物,《聶榮臻與江津青年的法蘭西歲月》一文譜寫了一曲“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的熱血青春之歌。《著名民主人士參與五四運動寫實》一文用更廣闊的視角記敘了在五四運動這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中,以馬敘倫、藍公武、聞一多、史良等為代表的著名民主人士的不屈斗爭,謳歌一批批覺醒的中國青年點燃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之光。
《宋慶齡何香凝營救中共地下黨員》一文講述:1933 年,中共黨員、紅軍將領陳賡以及前來接應的譚國輔由于叛徒出賣,在上海公共租界被非法逮捕;隨后,中華全國總工會上海執(zhí)行局書記羅登賢、秘書余文化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長廖承志,也因叛徒的出賣先后被捕。事件發(fā)生后,由宋慶齡和何香凝牽頭,展開了一場通過媒體和社會輿論營救5 位中共地下黨員的全社會大救亡活動,堅定了萬千中國人奮起愛國的信念和力量。
百年征程,初心彌堅。不同時代的各界人士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把初心使命和民族夢想結合在一起,死地求生,前赴后繼,匯聚成改天換地的力量,用初心壘起的精神豐碑令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