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鑫 黃叢叢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思想政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課程。”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增強政治認同,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必須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貼近學生學習、生活、思想實際,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思想政治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政治認同的主陣地。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高中階段也是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在政治教學中充分融入愛國主義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有利于增強民族自豪感、責任感和民族自信心。中華民族在發(fā)展歷程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支撐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和強大。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性飛躍。在政治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對中華文化的政治認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民族自豪感與民族自信心,從而提升政治教學的效果。
第二,有利于培養(yǎng)理性精神。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世界各國之間的依存度日益加深,中國的命運與世界的命運息息相關,這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立足民族與對外開放相結合。在政治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學生樹立大局觀,增強對世界的全面認知,堅定道路自信;在應對機遇與挑戰(zhàn)時,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全面看待政治現象,培養(yǎng)革命批判精神與理性精神。
第三,有利于培養(yǎng)家國情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習的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中華兒女的夢。個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的發(fā)展是統(tǒng)一的,是相互促進的。只有將個人夢想與中國夢相結合,才能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
興的強大力量。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有利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擔當時代重任,熱愛偉大祖國,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培養(yǎng)家國情懷。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教師應該充分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愛國主義素材,將課堂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有機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例如,統(tǒng)編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課在闡述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時,在“相關鏈接”中引用了習近平總書記追思焦裕祿同志的一首詞。這首詞在表達總書記對焦裕祿同志的追思與懷念的同時,也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教師在講授這一知識的時候,可以充分挖掘焦裕祿同志的先進事跡,引導學生感悟焦裕祿同志作為一名共產黨人的責任與擔當,理解中國共產黨的性質與宗旨、黨的先進性,增強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認同,深化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認識,堅定“四個自信”。
三、引導學生關注時政熱點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不斷發(fā)展、與時俱進的學科,時效性強,不僅需要學生關注課本主干知識,還需要學生提高政治敏銳度,關注社會民生,關注國家大事。特別是對于高中思想政治課來說,時政熱點的解讀對提升政治教學效果及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思想都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搜集國內外熱點事件的背景資料、專家解讀等,通過課外延伸的方式印發(fā)給學生,開闊學生的視野。例如,在講授國家結構形式與國家安全的知識時,可以搜集有關時政素材,引導學生樹立熱愛祖國,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fā)展利益的意識,讓愛國主義、維護國家統(tǒng)一不僅僅停留在課本冰冷的文字上。
四、將愛國主義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思想政治課應該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tǒng)一,在學習與落實課本知識的同時,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有機結合。
第一,要充分發(fā)揮學校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主體作用。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校園活動,唱響紅色歌曲,閱讀紅色經典,觀看紅色電影等,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意識。
第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要充分利用革命博物館、黨史館、紀念館、烈士陵園等資源,講好黨史故事,傳承革命文化,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不僅停留在口頭上,真正做到將愛國主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新時代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作為一名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思政課的育人功能,將愛國主義的種子撒進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深處,引導學生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