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玲 吳慧敏 楊潮鋒 張 進 盧孟柱 曾 為
(浙江農(nóng)林大學(xué)林業(yè)與生物技術(shù)學(xué)院,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杭州 311300)
離子交換色譜-脈沖安培檢測法(HPAECPAD)是目前檢測單糖的主要分析方式之一[1],單糖的電化學(xué)活性以及在強堿中呈離子化狀態(tài)特征,使其較好保留在離子色譜柱上,無需衍生即可被離子型檢測器識別及準(zhǔn)確測定[2-3],因此建立一次進樣測定植物細胞壁中9 種單糖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楊樹(Populus)作為一種世界廣泛分布的木本植物[4],有生長迅速、容易擴繁、基因組測序完成、容易轉(zhuǎn)化等特征,被用于木本植物研究的模式植物。我國楊樹人工林面積已達757 萬hm2,位居世界第一[5]。作為速生豐產(chǎn)、應(yīng)用廣泛的樹種,楊樹在城市綠化、防風(fēng)固沙和工業(yè)生產(chǎn)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6]。木材的主要結(jié)構(gòu)是樹木的次生細胞壁。植物細胞壁是植物細胞外富含多糖的復(fù)雜結(jié)構(gòu),是細胞的第一道屏障,在提供機械支撐、維持細胞形狀、控制細胞生長、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運輸和信號傳導(dǎo)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7]。植物細胞的初生壁主要由多糖(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果膠)以及少量的糖蛋白組成,多糖占到了植物細胞壁的70%以上[8]。非纖維素多糖很大程度決定了細胞壁的理化性質(zhì),對于植物生長發(fā)育至關(guān)重要,而快速分析非纖維素細胞壁多糖也成為植物較為關(guān)鍵的研究之一。目前,檢測植物中的單糖方法包括氣相色譜、液相色譜、離子色譜等方法。但氣相色譜法需要對樣品進行衍生,操作復(fù)雜,且容易產(chǎn)生副衍生物而造成多峰、重疊峰等現(xiàn)象,造成定量不準(zhǔn)確且衍生化的程度不完全使得檢測準(zhǔn)確性差、重現(xiàn)性差[9]。液相色譜則需要將單糖衍生為具有紫外或者熒光吸收的物質(zhì)[10]。衍生過程操作繁瑣,結(jié)果誤差較大。靈敏度低,如果樣品中單糖的含量不高,樣品的雜質(zhì)可能會掩蓋單糖的峰[11],因此液相色譜也難以滿足實際需求。本研究采用離子色譜脈沖積分安培檢測法,檢測5種不同的楊樹細胞壁中非纖維素的單糖組成,以期為植物細胞壁功能基因組和糖生物學(xué)相關(guān)研究提供高效、可靠的技術(shù)手段。
Dionex-ICS-6000+型離子色譜,安培檢測器,Au 工作電極,pH-Ag/AgCl 復(fù)合參比電極,Chromeleon 7 色譜工作站,AS-AP 自動進樣器,CarboPac?(4 mm×50 mm),Dionex CarboPac? PA100(4 mm×250 mm),默 克MilliQ 超 純 水 機,德 國Retsch MM400 混合型碾磨儀,50%NaOH 液體購自美國Thermo Fisher 公司,巖藻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醛酸和α-淀粉酶購自Sigma-Aldrich 公司,無水乙醇購自上海滬試,三氟乙酸購自麥克林公司。
5種代表性楊樹:84K楊(Populus alba×P.glandulosa)、山新楊(P.davidiana×P.bolleana)、銀中楊(P.alba×P.berolinensis)、717 楊(P.tremula×P.alba)、南林895楊(P.deltoides×P.euramericana)材料來自浙江農(nóng)林大學(xué)亞熱帶森林培育國家重點實驗室林木木材品質(zhì)研究團隊,南林895楊為南方種植樹種,山新楊、銀中楊、84K 楊為北方種植樹種,717楊常用于功能基因組研究,均由組培苗擴繁而來。楊樹幼苗培養(yǎng)條件為16 h/8 h(光照/黑暗),溫度25 ℃,不同種類的楊樹在同一時間和相同培養(yǎng)條件下進行擴繁,組培苗一般在Murashige-Skoog(MS)培養(yǎng)基中生長2 個月左右轉(zhuǎn)移至土培,然后取莖段用于細胞壁單糖分析。
標(biāo)準(zhǔn)儲備溶液:分別配制巖藻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質(zhì)量濃度為1 000 mg·L-1的儲備液,4 ℃保存。
標(biāo)準(zhǔn)混合溶液:分別用超純水配制9種單糖系列混合標(biāo)準(zhǔn)溶液,巖藻糖、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混合標(biāo)準(zhǔn)溶液系列質(zhì)量濃度為0.5、1.0、2.0、3.0、5.0 mg·L-1,葡萄糖混合系列質(zhì)量濃度為2、5、10、12、15 mg·L-1,半乳糖混合標(biāo)準(zhǔn)溶液系列質(zhì)量濃度為5、10、15、20、30 mg·L-1,木糖混合標(biāo)準(zhǔn)溶液系列質(zhì)量濃度為10、15、20、25、40 mg·L-1,阿拉伯糖混合標(biāo)準(zhǔn)標(biāo)準(zhǔn)溶液系列質(zhì)量濃度為5、10、15、20、25 mg·L-1,半乳糖醛酸混合標(biāo)準(zhǔn)溶液系列質(zhì)量濃度為40、60、80、100、150 mg·L-1。
由于中性糖和糖醛酸在色譜柱中的保留強弱不同,采用梯度淋洗的方式洗脫。巖藻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和甘露糖,這7種中性糖保留性較弱且保留時間相似,試驗開始時選擇較低質(zhì)量濃度的淋洗液進行洗脫。由于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的保留性較強,因此將淋洗液的質(zhì)量濃度提高,增強洗脫能力,最后的最佳淋 洗 程 序 為0~24.00 min 2 mmol·L-1NaOH 淋 洗液,24.01~40.00 min 450 mmol·L-1NaOH 淋洗液。在該淋洗條件下7 種中性糖和2 種糖醛酸一次進樣均可得到基線分離。圖1 為9 種單糖混合標(biāo)準(zhǔn)溶液色譜圖。9 種單糖質(zhì)量濃度均為5 mg·L-1,流動相為NaOH,流速為1.00 mL·min-1,安培檢測器檢測,進樣量25 μL。淋洗梯度程序為0~24.00 min 2 mmol·L-1NaOH 淋 洗 液,24.01~40.00 min 450 mmol·L-1NaOH淋洗液。
圖1 9種不同單糖的標(biāo)準(zhǔn)色譜圖1.巖藻糖;2.鼠李糖;3.阿拉伯糖;4.半乳糖;5.葡萄糖;6.木糖;7.甘露糖;8.半乳糖醛酸;9.葡萄糖醛酸Fig.1 Standard chromatograms of 9 different monosaccharides 1.Fucose;2.Rhamnose;3.Arabinose;4.Galactose;5.Glucose;6.Xylose;7.Mannose;8.Galacturonic acid;9.Glucuronic acid
分別取84K 楊、南林895 楊、山新楊、銀中楊、717 楊的莖段,置于烘箱中121 ℃殺青30 min,50 ℃烘干至恒質(zhì)量,利用球磨儀機械性粉碎后過425 μm 目篩[12]。80%乙醇洗滌3 次至樣品變?yōu)榧兩?,丙酮洗? 次,去上清,旋轉(zhuǎn)蒸發(fā)去除多余丙酮,所得產(chǎn)物為不溶于醇物(AIR)。將AIR 懸浮于50 mmol·L-1pH=5.2乙酸鈉中,加入α-淀粉酶(15 unit)于40 ℃酶解12 h 以去除淀粉[13]。加入體積分?jǐn)?shù)75%乙醇,-20 ℃沉淀2 h以上。4 ℃,13 000×g,離心5 min,去上清,斜置干燥。加入2 mL 2 mol·L-1三氟乙酸于烘箱中120 ℃水解90 min,氮氣吹干。加入500 μL 超純水,過0.45 μm 微孔濾膜,迅速上機進樣。
依次按照1.4 中的色譜條件進行分析,并進行線性關(guān)系、精密度、檢出限和定量限的考察,每個質(zhì)量濃度樣品分別測定3 次,取3 次所得峰面積的平均值,以峰面積(Y)為縱坐標(biāo),物質(zhì)質(zhì)量濃度(X)為橫坐標(biāo)建立9種單糖的標(biāo)準(zhǔn)曲線,另外分別取各表現(xiàn)的最低濃度的混合標(biāo)準(zhǔn)溶液重復(fù)進樣6 次測定峰面積,計算RSD,并以3倍基線噪音(S/N=3)計算得到檢出限,標(biāo)準(zhǔn)品的線性關(guān)系、精密度。
2.1.1 色譜柱的選擇
楊樹細胞壁單糖組分包括多種中性糖和糖醛酸,采用PA20 或PA100 進行分離,通過試驗分析可知,PA100在分離鼠李糖和阿拉伯糖2種中性糖的分離效果較優(yōu)于PA20 分離柱,同時其他7 種中性糖均可達到基線分離的效果。因此采用PA100分析柱作為分離柱。
2.1.2 柱溫的選擇
由于柱溫會影響色譜柱的分離效果,試驗分別考察20、25、30、35、40 ℃在內(nèi)的5 個不同柱溫,對9種單糖分離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表明,當(dāng)柱溫為30 ℃時,色譜峰達到最理想的分離效果(見圖2)。
圖2 9種單糖在不同柱溫下的分離色譜圖A.20 ℃;B.25 ℃;C.30 ℃;D.35 ℃;E.40 ℃Fig.2 Separation chromatograms of 9 monosaccharides at different column temperatures A.20 ℃;B.25 ℃;C.30 ℃;D.35 ℃;E.40 ℃
2.1.3 淋洗液濃度的選擇
由于7 種中性糖的保留性較弱且保留時間相似,試驗采用低濃度的淋洗液進行洗脫,因此考察淋洗液NaOH 濃度分別為2、5、8、10 mmol·L-1,對7 種中性糖分離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表明,淋洗液濃度為2 mmol·L-1時,7 種中性糖均達到基線分離(見圖3)。
圖3 7種中性糖在不同淋洗液濃度下的分離色譜圖A.2 mmol·L-1;B.5 mmol·L-1;C.8 mmol·L-1;D.10 mmol·L-1Fig.3 Separation chromatograms of 7 neutral sugars under different eluent concentrations A.2 mmol·L-1;B.5 mmol·L-1;C.8 mmol·L-1;D.10 mmol·L-1
分別對9 種單糖的線性關(guān)系、檢出限、重現(xiàn)性及保留時間進行分析,結(jié)果如表1 所示,相關(guān)系 數(shù) 為0.999 0~0.999 3,最 低 檢 出 限1.57×10-3~1.41×10-2mg·L-1,重現(xiàn)性為1.09%~3.96%。表明9種單糖中相關(guān)系數(shù)及重現(xiàn)性良好,最低檢出限符合試驗需求。
表1 9種單糖線性方程、相關(guān)系數(shù)、線性范圍、檢出限、定量限及重現(xiàn)性Table 1 Regression equations correlation,linear,limits of detection(LOD),quantification limits(LOQ)and reproducibility(RSD)of IC determination of 9 monosaccharides
選擇5 種楊樹中的南林895 進行加標(biāo)回收率的測定,驗證方法的可行性。加標(biāo)試驗結(jié)果見表2,南林895 楊細胞壁中9 種單糖均被檢出,同時通過加標(biāo)回收率在91.32%~109.25%,重現(xiàn)性在1.69%~4.86%,表明該方法重現(xiàn)性、加標(biāo)回收率滿足基本實驗要求。
表2 南林895楊加標(biāo)回收率及相對標(biāo)準(zhǔn)偏差Table 2 recovery an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of Nanlin 895 poplar sample spike
5 種不同楊細胞樹壁中9 種單糖含量測定結(jié)果如表3 所示,結(jié)果表明,5種不同楊樹細胞壁中9種單糖均被檢測出,但不同楊樹細胞壁中單糖含量具有一定差異。
表3 5種不同楊樹細胞壁中9種單糖含量Table 3 Contents of 9 monosaccharides in 5 different poplar cell walls
試驗數(shù)據(jù)表明,5種楊樹細胞壁單糖主要為巖藻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其中半乳糖醛酸占比最高,木糖次之,葡萄糖醛酸占比最少(見表4)。
表4 5種不同楊樹中9種單糖含量占總糖的相對比例Table 4 The proportion of 9 monosaccharides in 5 different poplars
植物細胞壁一般分為初生壁和次生壁2類[14],不同組織和種類的細胞壁多糖組成差別很大。而本試驗取材為生長約2個月的組培苗莖段,正處于初生壁階段向次生壁轉(zhuǎn)化的階段,此時莖段的樹皮和髓部以初生細胞壁為主。雙子葉植物楊樹初生壁多糖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木葡聚糖和果膠,果膠包括同型半乳糖醛酸聚糖(HG)、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Ⅰ(RGI)和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Ⅱ(RGII),主要成分HG 由多個α-1,4 半乳糖醛酸殘基連接形成的線性聚糖,占果膠的65%左右[15-16],由此推測這是半乳糖醛酸含量占比最高的原因之一。植物在生長過程初生生長結(jié)束以后,莖段逐漸木質(zhì)化形成次生細胞壁。木聚糖是莖段次生壁主要的半纖維素[17]。木糖含量僅次之的部分原因是莖段木質(zhì)部中含有較多的木聚糖,另外初生壁細胞中木葡聚糖也含有木糖[18]。細胞壁中的纖維素高度結(jié)晶化,不能被2M 三氟乙酸水解,因此樣品中的葡萄糖單糖占比不高,不能反映出纖維素的含量。阿拉伯糖和半乳糖是RGI 和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AGP 的主要組成成分),所以細胞壁中單糖組分占據(jù)一定比例。甘露聚糖主要存在于裸子植物細胞壁中,而楊樹是被子植物,因此甘露糖在楊樹細胞壁中占比較低。巖藻糖和鼠李糖存在于木葡聚糖、AGP、RGII 的末端[19],在單糖分析中占比較低。葡萄糖醛酸主要存在于木聚糖的側(cè)鏈中且高度甲基化,在圖4 中可見,葡萄糖醛酸之前的峰(約34 min)可能為甲基化的葡萄糖醛酸,為造成葡萄糖醛酸檢測較低的部分原因。由于缺乏甲基化葡萄糖醛酸標(biāo)樣,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進一步改進分析方法。
圖4 樣品色譜圖A.84K 楊;B.銀中楊;1.巖藻糖;2.鼠李糖;3.阿拉伯糖;4.半乳糖;5.葡萄糖;6.木糖;7.甘露糖;8.半乳糖醛酸;9.葡萄糖醛酸Fig.4 Chromatogram of sample A.Populus alba×P. glandulosa 84K poplar;B.Populus alba×P. berolinensis;1.L-fucose;2.L-rhamnose;3.L-arabinose;4.D-galactose;5.Dglucose;6.D-xylose;7.D-mannose;8.D-galacturonic acid;9.D-glucuronic acid
為測定楊樹細胞壁中的單糖組成,本研究建立了離子交換色譜-脈沖安培檢測法測定7種中性糖(巖藻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和甘露糖)和2 種酸性糖(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醛酸)的方法。該方法通過使用NaOH的單一淋洗液就能實現(xiàn)9 種單糖在40 min 之內(nèi)達到基線分離的效果,同時前處理簡單且無需任何衍生化處理。檢測限為1.57×10-3~1.41×10-2mg·L-1,樣品加標(biāo)回收率在91.32%~109.25%,達到離子色譜加標(biāo)回收率80%~120%的要求。本方法將為進一步研究細胞壁非纖維素多糖建立基礎(chǔ),并為其他木本植物細胞壁糖生物學(xué)研究利用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