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時期心理育人視域下校園文化活動路徑探索

      2023-09-12 09:21:54郭桂婷黃寶珍陳玉娥
      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學報 2023年2期
      關鍵詞:校園文化心理健康育人

      郭桂婷,黃寶珍 ,陳 睿,陳玉娥

      (1.三明學院心理健康中心,三明 365000;2.寧德師范學院教育與藝術學院,寧德 352000;3.龍巖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龍巖 364012)

      近些年,高校大學生因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而被迫中途休學甚至退學的數(shù)量逐年增多。與成年人不同的是,大學生心理發(fā)展變化較大,極易產生情緒波動。由于剛踏入社會,缺乏經驗閱歷,加上生活與學習方式等的轉變,開始出現(xiàn)迷茫、焦慮等不良情緒,進而產生心理疾病。因此,要解決、突破以上難題,僅依靠心理健康中心教師、心理咨詢或者“5·25”心理健康月活動,難以解決根本問題,而應當調動多方力量,利用一切有效途徑與方法來解決問題。校園文化活動作為學校的“隱形課堂”,是第二課堂活動的重要載體,高質量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不僅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對于學生品質的形成、人格的完善、能力的培養(yǎng)同樣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我國也重視高校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教育部先后多次頒布相關文件,明確強調高等學校要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對于學生的個體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除了心理輔導與服務、預防干預以外,校園文化活動作為高等學校精神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的一個重要載體,能夠拓寬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方法與渠道,為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增添一抹“心”色彩。然而,當前高校舉辦心理健康活動還需要結合新時期大學生的年齡特征、專業(yè)特點以及心理需求,做到審時度勢,與時俱進。

      1 校園文化活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第二課堂活動,涵蓋針對大學生開展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娛樂等方面,其中也包含心理教育中心所開展的校園文化活動。

      豐富多彩、高質量的校園文化活動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以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重要意義,它是每一位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不可缺少的環(huán)境因素。首先,校園文化活動有利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活動的主體性、獨立性、多樣性、差異性明顯增強[1]。校園文化活動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文化體育活動、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等,以大型文化活動、講座、演講比賽等形式開展,新穎豐富有趣的校園文化活動與當前大學生的個性、心理需求相符合,因此,受到許多學生的歡迎。其次,校園文化活動是調適學生心理的有效渠道。學業(yè)困難、人際關系欠佳、家庭貧困、感情問題等因素也會導致學生心理問題的爆發(fā),若僅靠心理健康中心單一部門難以對學生心理問題有效地進行調適,而校園文化活動能彌補課堂的不足,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宣泄情緒、釋放壓力、心理調適等[2-3]。

      2 校園文化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校園文化活動在普及心理知識、培育健全人格、調適心理、完成角色社會化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功能。要全面認識、努力提高校園文化活動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逐漸形成校園文化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合力效應。已有研究表明,聽音樂、跳舞、繪畫等文體活動有助于人緩解消極情緒、擺脫壓力等問題[4]。然而在實際活動開展中,傳統(tǒng)觀念、管理機制、活動相關等層面的問題,卻嚴重阻礙了校園文化活動所發(fā)揮與彰顯的心理育人功能。

      2.1 傳統(tǒng)觀念問題

      2.1.1 過度強調學生的專業(yè)學習 許多大學生對校園文化活動缺乏正向思考,片面認為活動僅僅是“娛樂休閑”,參與校園文化活動意義不大,影響自身的專業(yè)學習,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高于一切,拒絕參與社團、學生會等娛樂活動。事實上,適度地參與校園文化活動,不僅不會影響專業(yè)學習,還能加強時間管理能力,在豐富大學業(yè)余生活的同時,既能拓寬知識面,又能增強體質。

      2.1.2 師生對心理健康存在誤區(qū) 當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側重于關注特殊群體學生的身心健康,片面強調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心理咨詢與輔導服務、幫扶救助、危機干預等內容,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性。認為心理健康中心舉辦的文化活動主要是面向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這種片面的認知,會使學生對心理咨詢產生誤解,如大多數(shù)學生把心理問題等同于精神病。因此,參與心理相關的文化活動,部分學生會選擇逃避。但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是普及性的教育,要把多數(shù)學生納入心理健康工作范圍,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進而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2.1.3 忽視校園文化活動的心理育人功能 一方面,學校對校園文化活動的整體布局與建設缺乏系統(tǒng)性,對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視程度、活動經費的投入力度不足,開展的活動無法達到學生的預期要求;另一方面,校園文化活動所發(fā)揮的心理育人功能和意義并未凸顯,針對心理健康開展的活動被認為是心理健康中心的職責。

      2.2 管理機制問題

      2.2.1 缺乏對校園文化活動的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包括活動目標的設計、活動過程的執(zhí)行、活動結束的評價等。在校園文化活動與心理健康相融合的過程中,高校由于缺乏相應的管理與監(jiān)督機制,導致活動難開展、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校園文化活動質量低下。

      2.2.2 缺乏部門聯(lián)動機制 高校各部門之間的聯(lián)動機制缺乏合理性、科學性。加強和改進校園文化活動是一項極其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部分院校片面認為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只是社團組織、心理健康中心的責任。開展活動的重擔往往壓在學校社團組織身上,活動的效果不盡人意。此外,活動的策劃與制定者通常以學校為主,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到活動計劃制定過程中,缺乏上下聯(lián)動機制。

      2.2.3 缺乏合理的保障機制 以心理育人為導向的校園文化活動,雖然提高了心理危機干預成效,但也提高了學生的學業(yè)負擔以及教育者的工作負擔,削弱了師生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主動性。而我國大部分高校缺乏相應的關懷、幫扶、激勵機制,無法滿足學生的成長訴求和教育者的發(fā)展需求。

      2.3 活動相關問題

      2.3.1 活動形式單一難以吸引學生參與 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高校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時形式較為單一、載體不夠豐富,加上有些活動具有濃厚的行政色彩,往往停留在常規(guī)的講座、機械沉悶的演講比賽等形式上,難以吸引學生主動參與,久而久之使學生產生了厭倦,活動的育人功能被忽視與弱化。2.3.2 活動內容不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 高校開展活動往往忽視了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受文化社會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影響,高低年級、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在思想特點、價值觀念、個性特征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學生對活動也有著不同的需求,而大多數(shù)校園文化活動沒有考慮到個體差異性,僅是將他們“一鍋端”放在一起,無法滿足學生的心理預期,難以達到活動的真正目的。

      2.3.3 活動過程的育人效果不明顯 高校精心策劃組織的任何一個活動,都需要有人員參與才具有現(xiàn)實意義。然而,在實際開展活動的過程中,部分高校又希望可以短期內通過一些校園活動達到“心理育人”的預期效果。但活動的開展不是一個短時間可以完成的任務,心理問題亦是如此,而是在摸索中逐步、深入了解學生需求,人性化設計以心理育人為導向的校園文化活動,積極開展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才能發(fā)揮校園文化活動的育人功能。

      3 新時期心理育人視域下校園文化活動的有效路徑

      結合當前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所存在的問題,高校應以問題為導向,從傳統(tǒng)觀念、管理機制、活動相關等方面為切入點,探索一條以心理育人為導向的針對性強的校園文化活動路徑,以此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效果。

      3.1 轉變傳統(tǒng)觀念

      3.1.1 創(chuàng)新活動陣地 新時期,高校應當重視校園文化活動所發(fā)揮的心理育人功能。首先,高校要重視校園文化活動陣地建設。積極發(fā)揮校園網站、廣播站、校報校刊、圖書館等陣地的作用,利用校園板報、班級板報、宣傳櫥窗、教學樓通廊等場所創(chuàng)設校園文化墻,創(chuàng)新校園文化活動陣地。其次,高校要多渠道開展心理健康工作。僅依靠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無法達到心理育人的目的,需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補充和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使學生接受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緩解心理壓力與危機、自我調節(jié),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

      3.1.2 轉變過程觀念 轉變觀念,注重過程。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是否順利與活動的質量息息相關,因此在開展活動時,不但要重視終結性評價,還要有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是對最終形成的效果進行分析;形成性評價則是對活動開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例如前期活動準備、活動宣傳、人員協(xié)調等方面是否做到位,同時也要發(fā)現(xiàn)活動策劃中存在的問題,查找開展活動的不足之處,通過診斷與分析,不斷提升活動質量。

      3.1.3 轉變管理觀念 以往高校開展的系列校園文化活動,較少挖掘校園活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意義,針對心理健康開展的活動基本上是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事,而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所開展的校園活動由于人力、財力、物力等原因顯得勢單力薄,導致活動影響力不足,學生參與度不高,效果并不理想。為提高校園文化活動的心理效能,學校各部門應逐步形成合力,心理共同整合現(xiàn)有的教育資源,達到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活動落地。

      3.2 完善管理機制

      全員參與管理強調活動的“全員性”,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活動的心理育人功能離不開活動的“主人公”。簡單地說,校園文化活動的“全員性”必須建立在心理教師、學生工作隊伍、社團組織、學生等全體人員共同參與的基礎上。利用人才資源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權,增加校園文化活動的深度。如在開展“5·25”心理健康活動月活動時,將活動策劃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根據實際需要來設計活動;學生社團組織活動,引導廣大學生共同參與;學生工作隊伍負責制定活動的考評獎勵機制;心理教師負責活動的指導與總結工作。從傳統(tǒng)的“服從-命令”單線交流過度到“參與-合作”雙向交流,形成分工明確、層次清晰的校園文化活動管理系統(tǒng)[5]。

      3.2.1 加強協(xié)同合作機制 當前高校舉辦心理健康活動需要結合新時期大學生的年齡特征、專業(yè)特點以及心理需求,不斷完善班級心理委員、二級學院、心理健康中心、學工部四級心理預警機制[6]。由心理健康中心牽頭,聯(lián)合校團委,結合當前大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如情感戀愛,網絡成癮、學業(yè)壓力、經濟困難等,開展不同形式的心理活動。此外,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過程也可以增加一些人際交往、畢業(yè)求職心理等方面的內容,提高大學生對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引導大學生樂觀開朗地度過大學四年生活。

      3.2.2 加強廣大師生的培訓力度 高校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個人需求和專業(yè)特點,開展系列專題培訓活動,給予他們專業(yè)指導和輔導培訓,進而提高學生心理素養(yǎng)[7]。此外,高??梢詭ьI心理教師、學生工作隊伍到其他高校進行參觀、訪談、調研等,使其在與其他院校的交流中,提升自身開展活動的能力。

      3.2.3 構建強有力的保障機制 高校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時應當引入激勵機制,提高師生參與校園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使心理健康更好地融入到校園文化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譬如提高教師作為活動指導教師在職稱評聘、教師評價中的比重,或者提高活動獎品的豐厚性,打造具有紀念價值的活動獎品,都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3.3 高質量完成活動

      3.3.1 活動目標上滲透 在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根據一定的教育目標,創(chuàng)設活動情景,在參與活動中體驗、感悟與交流。傳統(tǒng)的校園文化活動目標以娛樂為主,更注重活動的形式,忽略學生在活動中的情緒體驗、心理需求與人格發(fā)展。倡導以心理育人為導向的校園文化活動,不僅要注重活動目標,還要考慮情感目標和行為目標。高校在設計活動時,要將競技、情感、行為目標三者進行整合與統(tǒng)一,才能培養(yǎng)健全人格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8]。

      3.3.2 提升活動質量 高校只有保證校園文化活動的質量,才能確保其始終具備生機活力。一方面高校要整合多方資源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另一方面還要打造屬于具有校本文化的愉悅性和傳播力強的心理文化活動[9]。例如,高??梢詮泥l(xiāng)土文化資源的挖掘為著力點,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又讓學生以不同的活動形式(如貼畫、微視頻、情景劇等)來展現(xiàn)家鄉(xiāng)的精神風貌與人文底蘊。

      3.3.3 增加活動吸引力 單調、枯燥、形式單一的校園文化活動缺乏吸引力,自然會影響到心理育人功能的發(fā)揮。因此,增強活動吸引力,不斷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園文化活動中的實踐作用,開展形式多樣、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動,在豐富精神生活的同時為大學生提供溝通交流、展示自我、協(xié)調緊張人際關系、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平臺,諸如加強心理情景劇、心理微視頻拍攝、宿舍文化節(jié)等在校園文化活動中的應用。此外,也要根據大學生的年齡特征、專業(yè)特點、心理需求設計活動,將大學生自主設計活動與教師指導有機結合,更能增強活動的趣味性、針對性和多樣性。

      3.3.4 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重要作用 新時期,大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離不開互聯(lián)網,他們是網絡時代的主力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10]。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隱形課程,校園文化活動是加強、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是高校立德樹人不可或缺的方法。因此,以心理育人為導向的校園文化活動也應該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心理文化活動充滿活力與魅力。新媒體信息技術的傳播性廣、時效性強、交互性強,有效拓展了校園文化活動的傳播途徑,豐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充分發(fā)揮了校園文化活動的心理育人功能[11-12]。

      4 結 語

      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隱形課堂”,將校園文化活動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價值,拓寬了心理健康工作的渠道與方法,增強了心理健康工作的時效性。然而在校園文化活動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的過程中,高校應當以心理育人為導向,結合實際需求,從傳統(tǒng)觀念、管理機制、活動相關等層面切實發(fā)揮校園文化活動所擁有的心理育人功能和作用,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推動高校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猜你喜歡
      校園文化心理健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xù)前行譜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chuàng)新探究
      以老區(qū)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文學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珠”育人
      玉林市| 大宁县| 揭西县| 图木舒克市| 泸州市| 高平市| 澜沧| 西乌| 鹤岗市| 新巴尔虎左旗| 若尔盖县| 奇台县| 东阳市| 墨竹工卡县| 于都县| 六枝特区| 徐水县| 高密市| 大足县| 金昌市| 隆德县| 时尚| 滦平县| 阿拉善盟| 利津县| 恩施市| 油尖旺区| 旅游| 新干县| 寿阳县| 南充市| 万安县| 勃利县| 溧阳市| 武山县| 龙陵县| 罗城| 云梦县| 济宁市| 抚顺市| 佳木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