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多元·共振·創(chuàng)新:媒體融合視域下的短視頻全國“兩會”報道

      2023-09-12 00:32:19李飛雪孫淼李溪源
      新聞愛好者 2023年8期
      關鍵詞:報道兩會短視頻

      李飛雪 孫淼 李溪源

      【摘要】媒體深度融合的時代背景下,短視頻已經成為受眾最為廣泛、互動性最強的傳播媒介之一。全國“兩會”作為備受關注與熱議的重大會議,自然成為檢驗主流媒體深度融合及轉型升級成果的舞臺?!度嗣袢請蟆?、新華社、央視新聞等中央級主流媒體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的相關短視頻報道中,報道樣態(tài)實現(xiàn)了多元創(chuàng)新,受眾體驗完成了全面升級。

      【關鍵詞】全國“兩會”報道;短視頻;媒體融合

      在融媒體傳播格局逐步確立的新時期,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飛速增長,已經成為各大社交媒體平臺的主推產品和必爭之地。2023年3月,全國“兩會”在北京召開,這既是全國人民群眾參與政治生活、了解政策動向的重要時刻,更是檢驗主流媒體轉型升級成效的關鍵節(jié)點。本文主要聚焦《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等主流媒體全國“兩會”期間在微博、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等平臺發(fā)布的短視頻,探討其短視頻報道樣態(tài)和受眾體驗上的創(chuàng)新之處,以期為重大主題的短視頻報道傳播創(chuàng)新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創(chuàng)意多元:創(chuàng)新全國“兩會”短視頻報道樣態(tài)

      (一)Vlog報道實現(xiàn)新聞后臺“前臺化”呈現(xiàn)

      美國學者梅洛維茨進一步發(fā)展了戈夫曼的“前臺”與“后臺”理論。他提出,在電子媒介時代,前臺與后臺之間清晰的界限將不復存在,人們的社交活動行為將在前臺與后臺之間不停地轉換,“將所有地方連接起來,電子媒介改變了過去的特定社會場景中的特定規(guī)則”[1]。近年來,在互聯(lián)網迅速發(fā)展的背景下,短視頻成為政治信息傳播的重要陣地,而Vlog新聞作為短視頻的分支,適應了當前網絡信息分發(fā)社交化與前臺化的趨勢。有關新聞現(xiàn)場臺前幕后的各種Vlog出現(xiàn)在微博、嗶哩嗶哩、抖音等多個平臺,相較于傳統(tǒng)的短視頻剪輯與敘事,Vlog的“我”視角、互動性以及情感化敘事帶來新一輪的話語革新。

      全國“兩會”Vlog短視頻報道恰到好處地將敘事文本的臺前與幕后連接起來,無論是在主流媒體官方發(fā)布的Vlog,還是工作人員自發(fā)制作的Vlog視頻中,都能捕捉到全國“兩會”Vlog報道與受眾相勾連的敘事策略。新華社記者張揚3月6日發(fā)布的Vlog短視頻《2023年全國“兩會”,熟悉的“面對面”回來了》在簡短的時間內介紹了會議的議程、場地,并在Vlog的標題和內容中著重強調了“兩會”新面貌。Vlog視頻利用親切的語氣、日?;难赞o以及富有節(jié)奏的配樂等要素,完成了從“電視大屏”到“手機小屏”、從“播新聞”到“說新聞”的轉變,從而實現(xiàn)了與受眾物理及心理距離的雙重拉近。Vlog視頻規(guī)避了傳統(tǒng)的演播室新聞報道中所內蘊的前臺表演性,真實地帶領受眾以第一人稱視角進入新聞現(xiàn)場,記錄下演播室所不具備的新聞細節(jié)與幕后故事。全國“兩會”現(xiàn)場臺前與幕后、虛擬的作品與真實的生活雙重勾連,共同完成了其敘事情境的“中區(qū)化”,恰到好處的后臺暴露與情感聯(lián)結更能滿足受眾獲取信息的需求,進一步拉近了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從而增強了作品的親近性與接受度。

      (二)動畫短視頻拉近與受眾的心理距離

      除了Vlog新聞,全國“兩會”的短視頻報道中以動畫為體裁的短視頻也層出不窮。動畫短視頻相較于傳統(tǒng)的短視頻敘事,更適合用于講述微故事,創(chuàng)建微場景。用情感吸引觀眾去了解更多的事實,既完成了知識與思想的教化任務,又實現(xiàn)了情感共鳴與信息的送達。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央視網推出《兩會創(chuàng)意微視頻|一紙一畫一中國》動畫短視頻,結合立體化的非遺技術,同時輔以生動的畫面,形象地解釋了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xiàn)的數據與文字,立體呈現(xiàn)了政府工作報告的民生“成績單”,不僅讓受眾在中國傳統(tǒng)藝術中感受中國社會的發(fā)展,也讓全國“兩會”短視頻報道呈現(xiàn)更為新穎的表達。動畫短視頻在傳播全國“兩會”重要信息,解讀會議深層次內涵的同時,拉近了與受眾的心理距離,產生了更好的傳播效果,從而助力“兩會”信息“破圈”傳播。

      (三)說唱MV助力信息年輕化傳播

      在傳播過程中,受眾的信息接受程度對整個傳播過程起著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到整個傳播過程能否達到預期傳播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傳播信息發(fā)出者與傳播活動接受者之間的互動性與關聯(lián)性便成了最終衡量傳播活動整體效果的關鍵尺度。為了提高青年群體對全國“兩會”信息的接受程度,實現(xiàn)兩會信息在青年群體中的廣泛傳播,富有年輕態(tài)與科技感的說唱歌曲成為主流媒體的一個全新選擇。

      在2023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全國人大代表、國家一級演員、戲曲名家、說唱歌手等共同創(chuàng)作說唱歌曲《拼出好未來》。歌曲以輕快的節(jié)奏與律動道出全國“兩會”的關鍵信息,聚焦青年人眼中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全景藍圖。新華社攜手百度文心一格推出國風說唱MV《駛向春天》,不僅有年輕人所喜愛的說唱,更由AI繪畫呈現(xiàn)出了令人驚艷的國風MV畫面,AIGC技術與說唱曲風的完美融合,唱出了迎接未來的希望,繪出了駛向春天的旅程。說唱MV在全國“兩會”報道中的應用使得其短視頻的年輕化報道有了更優(yōu)秀的參考范例,這對新時代的青年群體連接自我與群體政治生活,從而共享政治信息與愛國主義認同,實現(xiàn)信息溝通與情感共鳴的具體實踐有著深刻的意義。

      (四)虛擬特效短視頻豐富創(chuàng)意傳播場景

      “在傳播場景趨于虛擬化、個性化和移動化的智媒時代,場景已然成為繼內容、形式、社交之后媒體的另一種核心要素。”[2]隨著新聞報道中虛擬現(xiàn)實等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升級,傳統(tǒng)的新聞生產場景與模式被打破,虛擬場景的建構賦予了新聞報道更多創(chuàng)意點與可能性。虛擬場景中的互動難以超越空間的束縛,實現(xiàn)與受眾的面對面交流。但其通過營造出一個虛擬的情境,讓傳播主體與傳播客體共處情境之中,從而實現(xiàn)虛擬空間中的“身體共在”。從整個互動儀式來看,傳受雙方都進行了實質性的情感交流與信息交互,“在場”的時間錯位并沒有否定整個互動,而是將互動的時間延長。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通過虛擬現(xiàn)實和特效等技術搭建新聞傳播的創(chuàng)意場景的案例也比往年更為豐富成熟。

      主流媒體運用AI及VR等技術打造出新的傳播形式,成為全國“兩會”報道的一大優(yōu)勢與亮點。其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超仿真AI主播“AI王冠”與記者王冠本人攜手,在2023年《“冠”察兩會》節(jié)目中,對全國“兩會”重要話題進行報道與討論,豐富了節(jié)目趣味性,為觀眾帶來更多想象空間。《人民日報》推出AI虛擬主播任小融,用戶可通過相關鏈接與任小融進行實時聊天互動,獲取會議最新信息。任小融“全年365天全天24小時”無休播報新聞,并根據用戶提問回答相應問題,體現(xiàn)了人工智能的實時交互性與高度智能化。任小融在外形上幾乎和真人并無兩樣,播報新聞更自然,給受眾帶來更加真實的視聽體驗。新華社新媒體中心創(chuàng)新推出“元宇宙·職業(yè)新體驗”系列短視頻報道,《元宇宙·職業(yè)新體驗丨郁伍林代表:帶你走進“未來老姆登”》等三篇報道將當下最新的元宇宙概念與技術融入全國“兩會”報道中,講述了三位全國人大代表在元宇宙技術的借力與支持下在鄉(xiāng)村振興領域的職業(yè)新體驗,創(chuàng)新了報道形式全網累計觸達量近5億次,微博話題總閱讀量超過4億次。該系列報道運用虛擬演播廳、仿真數字人、3DMAX渲染等智能技術,構建出虛擬傳播場景,為觀眾帶來沉浸式虛實結合體驗的同時,實現(xiàn)了人工智能技術性與藝術性的良好結合,也體現(xiàn)了前沿科學技術服務于新聞報道的核心理念。

      二、同頻共振:升級全國“兩會”短視頻報道受眾體驗

      柯林斯在互動儀式理論中指出,互動儀式的關鍵在于“參與者情感與關注點的相互連帶,它們產生了共享的情感/認知體驗”[3]。對于互動儀式來說,只有當所有構成要素相互結合并生成對應結果時,互動儀式才能夠成功。成功的互動儀式能夠讓參與者獲取高度成就感,并生成集體興奮。在全國“兩會”的短視頻報道中,主流媒體與用戶之間的互動既是一對一的雙向互動,也是一對多的群體互動。在傳播情境中,傳播者和接受者之間形成了完整的互動儀式,從而使參與者有效獲取情感能量并生成群體認同。

      (一)強調親近性:回歸受眾本位

      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的高速增長,為主流媒體融合新聞報道產品的生產和制作迎來了更好的機遇和更大的挑戰(zhàn)。借短視頻快速發(fā)展的東風,主流媒體在傳播主流價值觀的內容和形式上有了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但是,如何回歸受眾本位,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成為主流媒體在內容生產與分發(fā)環(huán)節(jié)亟待解決的問題。

      無論短視頻的形式及載體如何更新,內容仍是短視頻吸引受眾關注度的最重要因素。2023年全國“兩會”眾多短視頻佳作的涌現(xiàn)正體現(xiàn)了主流媒體堅持內容為王的策略。主流媒體深耕于短視頻所呈現(xiàn)內容的思想性與藝術性,并通過短視頻的技術性表達出來,是其留住用戶、贏得用戶關注度的根本所在。2023年全國“兩會”的短視頻相關報道中,不乏新創(chuàng)意新想法的出現(xiàn)。其中,新華社所發(fā)布的融媒短視頻《14億多中國人的心聲》用真誠的故事、細膩的筆觸、真實的聲音打動了無數受眾。短視頻聚焦了全國上下各行各業(yè)的心聲及人民群眾的生活愿景,在描繪出人民美好生活藍圖的同時,也通過第一視角敘事拉近了和各行各業(yè)人民群眾的距離,使得短視頻能夠匯聚來自全國人民的磅礴之聲。以微敘事、小切口為核心的兩會短視頻,區(qū)別于傳統(tǒng)新聞的宏大議題和宏觀敘事,更具親和力,更能起到打動人心,匯聚心聲的作用。

      (二)突出交互性:回應受眾關切

      在媒體融合環(huán)境下,單一的“傳播者—受眾”傳播模式被改變。在互聯(lián)網普及之前,以廣播、電視等大眾傳播媒介為主的傳播方式中,“傳播者”是整個傳播鏈條的第一環(huán),處于中心位置,它決定著傳播活動后面的環(huán)節(jié),受眾對于信息的接收則處于被動的位置。而在融媒體環(huán)境下,早期的信息傳播模式被逐步打破。我們進入了一個‘人人皆記者的新時期,新聞不再是單向傳送,而是一種內容更加豐富的公共對話。在這種趨勢下,傳播者更需注重與受眾的情感交互,同時積極回應受眾關切,從而實現(xiàn)時政報道信息場上的主流文化與群體話語的互動交織。

      在2023年全國“兩會”的短視頻報道中,主流媒體在“兩會”相關話題的布局上有了長足的進步,通過與各大社交媒體平臺合作布局,創(chuàng)建“兩會”相關微博話題#2023兩會好聲音#、抖音話題#時間#等,引導受眾參與到全國“兩會”短視頻的創(chuàng)作與觀看中來,吸引更多受眾主動觀看并發(fā)表看法。通過引起興趣、創(chuàng)新話題、實現(xiàn)共鳴的過程,將傳播活動與內容創(chuàng)作相結合,既是為了全國“兩會”信息的傳播,更完成了新聞的二次創(chuàng)作,打破了傳播者與普通受眾之間的溝通壁壘,真正實現(xiàn)了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同時,人民網《你問我答·看兩會》等優(yōu)質融媒體節(jié)目的出現(xiàn),實現(xiàn)了主流媒體與群眾之間有問有答的良性互動,及時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響應了主流媒體積極連接受眾的號召。受眾也在觀看完短視頻后通過點贊、評論、轉發(fā)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認同并分享個人體驗,從而實現(xiàn)了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情感體驗的共享,產生了互動主體之間有規(guī)律的情感連帶,即完成了一次成功的互動儀式。

      (三)實現(xiàn)分眾化:提高受眾觸達率

      隨著互聯(lián)網的逐漸普及,新媒體的興起打破了廣播、電視、報紙三足鼎立的態(tài)勢,開啟了分眾化傳播的時代。在媒體融合的環(huán)境下,實現(xiàn)信息的分眾化傳播,準確定位到目標受眾,已經成為達到傳播效果最大化的重要渠道。

      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涌現(xiàn)了眾多針對不同年齡及身份人群的優(yōu)秀傳播作品,為“兩會”信息的分眾化傳播提供了優(yōu)秀的參考范例。如人民網全國“兩會”融媒體短視頻特別策劃《UP青年·兩會有我》聚焦青年群體,通過塑造青年榜樣群體,如90后優(yōu)秀人大代表,用年輕人的視角為年輕人帶去不一樣的“兩會”聲音。未來網、《中國少年報》聯(lián)合推出的《“小問號”飛進全國“兩會”》則為青少年及兒童搭建了了解“兩會”、對話代表委員的平臺,讓未成年群體接觸到更多與現(xiàn)實生活相勾連的政治信息。說唱、動畫等形式的短視頻報道助力了“兩會”信息在年輕群體中的廣泛傳播,在豐富短視頻報道樣態(tài)的同時,讓更多年輕人了解相關信息,并參與到政治生活中。

      (四)升級體驗感:創(chuàng)新視聽表達

      短視頻憑借其獨特的傳播特性,具有在短時間內傳達出關鍵信息的優(yōu)勢,這十分有利于主流媒體向受眾傳遞更多信息。在2023年全國“兩會”的短視頻報道中,主流媒體充分發(fā)揮短視頻傳播的固有優(yōu)勢,并通過改良短視頻的視聽敘事手段放大優(yōu)勢,獲得了更好的信息傳播效果。

      “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以手機為代表的移動傳播,極大地改寫了以往‘大屏‘橫屏為主的信息傳播與接收模式,催生了‘小屏‘豎屏新視聽”[4]。豎屏短視頻在充分利用大屏端優(yōu)質資源與產品的同時,發(fā)揮出小屏用戶觸達率高的優(yōu)勢,實現(xiàn)大小屏聯(lián)動、互相引流的優(yōu)異傳播效果。3月10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憲法宣誓儀式,央視新聞發(fā)布了禮兵護送憲法入場的現(xiàn)場畫面,并分屏總臺時政直播團隊切換畫面的花絮短視頻。央視新聞分屏發(fā)布新聞現(xiàn)場視頻與總臺工作人員幕后花絮的創(chuàng)新之舉,豐富了時政短視頻的選材內容,為觀眾帶來新鮮視聽體驗的同時,也讓觀眾了解到更多新聞制作的臺前幕后知識。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政協(xié)委員提案、人大代表議案建議的相關短視頻,在改良以往短視頻剪輯敘事策略的基礎上,利用持續(xù)的中近景鏡頭,激昂澎湃、扣人心弦的背景音樂,以及色彩鮮明、字號不一的字幕,從短視頻的視覺、聽覺、文字等多個模態(tài)進行信息傳遞與敘事重構。

      三、開拓創(chuàng)新:全國“兩會”短視頻報道的思考與啟示

      “媒體融合發(fā)展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以來,實現(xiàn)了從‘相加向‘相融的加速奔跑。中央主流媒體主動適應變革的同時,探索差異化發(fā)展道路,構筑起全鏈條、創(chuàng)新型的融合傳播生態(tài)?!盵5]在2023年全國“兩會”的短視頻報道中,涌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的融媒體新聞產品,但在總體質量上還有待提升。主流媒體在積極探索短視頻的內容與形式創(chuàng)新的同時,也應著力優(yōu)化現(xiàn)有的短視頻報道,為全國“兩會”信息的傳播與分發(fā)提供更多的參考路徑。

      (一)堅持短視頻優(yōu)質內容的生產

      全國“兩會”作為匯聚了民生要事、政策動向的高密度政治信息場域,極為考驗主流媒體篩選并制作分發(fā)關鍵信息的能力。在媒體融合的大趨勢下,受眾的注意力被分割開來。要提高關鍵信息的用戶觸達率,使“兩會”信息走進千家萬戶,生產出優(yōu)質的短視頻內容則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主流媒體應深諳“內容為王”的要義,回歸內容本位,用短視頻所蘊含的的思想性、藝術性整合自有優(yōu)質資源和前沿技術,并通過創(chuàng)新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真正做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好作品。

      (二)深化短視頻融媒體傳播創(chuàng)新

      新聞報道技術的革新促進了政務短視頻呈現(xiàn)形式的更新,但一些短視頻中空洞的技術呈現(xiàn),缺乏思想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技術應服務于內容的生產,而非內容被技術所裹挾。當前全國“兩會”報道中,主流媒體的短視頻節(jié)目生產同質化趨向顯著,不利于觀眾快速識別節(jié)目并篩選信息。因此,積極開發(fā)新的節(jié)目內容與形式,投入融媒體短視頻的創(chuàng)新與研發(fā),是短視頻報道可能的優(yōu)化路徑之一。獨具一格的創(chuàng)意短視頻需要規(guī)避當前短視頻生產的固有模板和話語結構,在創(chuàng)作者突破思維瓶頸的同時,還需加入一定的新潮創(chuàng)意元素,避免機械地復制粘貼。如何實現(xiàn)短視頻內容與形式的差異化,增強短視頻的吸引力,是當前短視頻新聞報道生產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與挑戰(zhàn)。

      (三)追求短視頻立體化傳播效果

      媒體融合時代,信息的內容生產和分發(fā)形式都在朝著融合的趨勢邁進,全平臺一體化的內容分發(fā)策略越來越為主流媒體所接納和采用。在全國“兩會”報道中,主流媒體需發(fā)揮其調動信息與資源的能力,將平臺化發(fā)展策略貫徹到底。在深耕社交媒體平臺賬號運營的同時,大力發(fā)展自有應用。此舉既能在當下抓住最為廣泛的受眾群體,又能為未來自有應用市場的迅速擴張奠定堅實的基礎?!耙淮涡畔⒌牟杉a,多平臺信息的分發(fā)與傳播”的模式不僅節(jié)省了內容生產的人力物力,還通過打造立體化的傳播矩陣,達到了更好的傳播效果。

      (四)致力短視頻受眾體驗的升級

      2023年全國“兩會”相關短視頻報道中的亮點在于通過日常敘事,將宏大政治議題的描繪轉換為能夠引發(fā)受眾崇敬、認同等情感的具體對象,由此抓住了最廣泛的受眾群體的心,形成了政治議題敘事和受眾群體間的情感共鳴與良性互動。從宏觀議題到“具體對象”的敘事轉變,讓國家與個人之間的關系,成為全國“兩會”短視頻報道聚合受眾群體情感的重點。“參與政治生活”的內容主題,也讓關于“國家”與“自我”之間的關系,成為受眾群體在內容理解與傳播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內核。因此,致力于受眾情感與視聽體驗升級的敘事策略,無疑成為“兩會”短視頻報道中最為關鍵的一步制勝之棋。

      四、結語

      全國“兩會”期間,人們在各種社交媒體平臺廣泛傳播短視頻作品,極大地促進了相關議題的討論和信息的傳播。短視頻平臺的崛起,給全國“兩會”等全國重大政治活動中信息的傳播提供了更為多元化的載體,讓更多的政治信息出現(xiàn)在人們的視野中。

      2023年全國“兩會”的短視頻報道,在傳播過程中持續(xù)發(fā)揮其勢能,在報道樣態(tài)上做到了創(chuàng)新,開拓了Vlog報道、動畫、說唱、虛擬場景等新模式。同時,回歸受眾本位,積極回應受眾關切,實現(xiàn)分眾化傳播并升級受眾體驗感。全國“兩會”的短視頻報道融合時政實踐,為今后重大主題報道提供了可供參考的范例,也為主流媒體審視自我、優(yōu)化傳播產品提供了借鑒與思考。這既是融合媒體發(fā)展的一個新階段的現(xiàn)實成果,又是個體與群體及社會、群體傳播與大眾傳播的有機結合,為時政報道融入現(xiàn)代媒介生態(tài)體系提供了新的方法與啟示。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短視頻時代專業(yè)課與大學生思政教育融合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21VSZ129)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約書亞·梅洛維茨.消失的地域[M].肖志軍,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125.

      [2]彭蘭.場景:移動時代媒體的新要素[J].新聞記者,2015(3):20-27.

      [3]蘭德爾·柯林斯.互動儀式鏈[M].林聚任,王鵬,宋麗君,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86.

      [4]李飛雪,范朝慧.視聽意象: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短視頻傳播[J].中國電視,2021(8):63-68.

      [5]曾祥敏,劉思琦.視頻化傳播為核心的深度融合探索:2022年總臺全國兩會報道的創(chuàng)新實踐思考[J].電視研究,2022(4):4-8.

      作者簡介:李飛雪,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北京 100024);孫淼,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碩士生(北京 100024);李溪源,中國傳媒大學數據科學與智能媒體學院學生(北京 100024)。

      編校:趙 亮

      猜你喜歡
      報道兩會短視頻
      符號學視角分析惡搞短視頻
      青年文學家(2017年8期)2017-03-31 09:38:22
      移動社交時代短視頻的傳播及營銷模式探析
      出版廣角(2016年24期)2017-03-02 18:29:21
      新聞攝影在新聞報道中的價值研究
      廣播媒體在非自然災害報道中如何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三農”報道如何“精準”
      新聞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52:05
      淺談新聞控制、采編話語權與報道影響力
      用戶自制短視頻的受眾研究
      新聞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2:13
      后現(xiàn)代視域下新媒體短視頻的美學特征
      新聞世界(2016年5期)2016-06-01 08:47:09
      广丰县| 安义县| 嵩明县| 永川市| 唐海县| 灌阳县| 常宁市| 津南区| 南漳县| 汽车| 天长市| 丘北县| 根河市| 新宁县| 盐亭县| 苏尼特左旗| 禹州市| 建德市| 同仁县| 额济纳旗| 玛曲县| 河东区| 大同市| 夏津县| 汶川县| 什邡市| 上林县| 朔州市| 青州市| 龙岩市| 新绛县| 麦盖提县| 论坛| 海伦市| 和龙市| 扬州市| 呼和浩特市| 伊金霍洛旗| 丽江市| 白水县| 昭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