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華軒 王昊然
在臨床上急性化膿性闌尾炎作為常見的外科疾病,具有發(fā)病快、進展迅速的特點。以往主要采用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 但此法會給患者帶來較大創(chuàng)傷, 導致患者疼痛感強烈, 臨床依從性較差, 同時術后易感染, 影響身體康復速度。有報道稱[1],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的臨床效果顯著, 為了驗證此報道, 本文回顧性分析132 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資料, 治療時間為2017 年7 月~2022 年6 月, 隨機分為腹腔鏡組與開腹組, 腹腔鏡組患者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 開腹組患者行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結局?,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 年7 月~2022 年6 月本院132 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隨機分為腹腔鏡組(68 例)與開腹組(64 例)。腹腔鏡組男36 例, 女32 例;年齡23~36 歲, 平均年齡(30.11±2.38) 歲。開腹組男33 例, 女31 例;年齡24~35 歲, 平均年齡(30.49±2.2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診斷標準,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惡性腫瘤、智力低下、用藥史、器官病變的患者。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同意。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n,±s)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n,±s)
注:兩組對比, P>0.05
組別例數(shù)性別平均年齡(歲)男女腹腔鏡組68363230.11±2.38開腹組64333130.49±2.23 χ2/t0.0250.945 P 0.8740.346
1.2 方法 開腹組患者行開腹闌尾切除術治療:對患者實行椎管內麻醉, 仰臥位, 取右下腹經(jīng)腹直肌或麥氏切口長約5~8 cm, 依次入腹。先將患者腹腔內積液吸除干凈, 順結腸帶找到闌尾。分離、結扎、切斷闌尾系膜后, 于闌尾根部縫扎、切除闌尾, 并對殘端進行石炭酸、酒精、鹽水擦拭處理, 行荷包或“8”字縫合包埋殘端, 腹腔用干凈濕紗布擦拭干凈, 酌情放置引流管, 逐層縫合切口。術后進行常規(guī)的抗感染治療[2]。
腹腔鏡組患者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對患者實行全身麻醉(全麻), 仰臥位。在患者臍緣上方取1 cm切口, 氣腹針建立氣腹, 置入10 mm 戳卡。放置腹腔鏡對患者腹腔情況進行仔細探查。在患者左下腹麥氏點相對應位置、臍與恥骨結節(jié)連線中點(或中下1/3)向右旁開1 cm 處分別置入10 mm 戳卡、5 mm 戳卡,調整患者頭低腳高位, 左側抬高, 吸除腹腔內積液, 再次調整體位, 右側抬高, 向左側傾斜[3]。將組織周圍粘連物分離開, 充分暴露出闌尾, 應用抓鉗提起闌尾,于闌尾根部游離系膜, hemlock 夾閉闌尾系膜后切斷。在闌尾根部用hemlock 雙重夾閉或絲線雙重結扎后切斷闌尾, 闌尾殘端使用碘伏棉球擦拭。經(jīng)左下腹戳卡取出闌尾, 沖洗術區(qū)至沖洗液清亮。確認無出血后排出氣體, 酌情放置引流管[4]。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臨床指標、疼痛評分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1.3.1 臨床指標 記錄患者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腸道功能恢復時間。
1.3.2 疼痛評分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 分數(shù)與疼痛程度呈正比[5]。
1.3.3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記錄患者切口感染、盆腔膿腫、腸粘連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對比 腹腔鏡組住院時間、手術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短于開腹組, 術中出血量少于開腹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對比(±s)
注:與開腹組比較, aP<0.05
組別例數(shù)住院時間(d)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腸道功能恢復時間(h)腹腔鏡組68 5.43±2.74a 63.29±24.44a 15.82±1.12a 17.49±3.58a開腹組647.85±2.8387.31±35.4525.01±1.3229.38±5.59 t 4.9914.55543.21714.639 P 0.0000.0000.0000.000
2.2 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對比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腹腔鏡組疼痛評分低于開腹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對比( x-±s, 分)
2.3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腹腔鏡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94%, 開腹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7.01%, 腹腔鏡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開腹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
錯誤的飲食習慣是闌尾炎發(fā)生的主要誘因, 是近些年臨床闌尾炎患者不斷增加的關鍵原因?;撔躁@尾炎具有突發(fā)性與高風險性, 若是治療不及時, 會危及患者生命[6-8]。右下腹疼痛是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的主要癥狀, 就目前的醫(yī)療水平而言, 切除病變組織是控制疾病發(fā)展的主要方法。采用開腹闌尾切除手術治療會給患者帶來較大創(chuàng)傷, 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都很長, 若是后期干預不當會引發(fā)感染等一系列并發(fā)癥[9,10]。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作為微創(chuàng)手術, 不但能夠減輕患者疼痛, 還能縮短手術時間與住院時間, 減少術中出血量。起初此法只用于臨床單純性闌尾炎治療,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 如今其在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的治療中也能取得良好效果, 可縮小手術切口, 減小臟器與空氣的接觸面, 最大程度的降低對患者機體的傷害[11,12]。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腹腔鏡組住院時間(5.43±2.74)d、手術時間(63.29±24.44)min、腸道功能恢復時間(17.49±3.58)h 短于開腹組的(7.85±2.83)d、(87.31±35.45)min、(29.38±5.59)h, 術中出血量(15.82±1.12)ml 少于開腹組的(25.01±1.32)m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腹腔鏡組疼痛評分(2.44±0.41)分低于開腹組的(4.24±1.42)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94%低于開腹組的17.01%,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與呂邦策等[13]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的臨床療效突出, 對改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疼痛程度等方面的作用更強, 值得臨床廣泛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