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畔陽 編譯
我最近改變了自己關(guān)于智力的認識:認知有兩種,第一種是正常認知,指能夠從記憶中提取知識的能力,回答試卷上的問題就是這種認知能力的表現(xiàn)。第二種是元認知,說的是知道是否知道的能力。你有過別人向你提問題,自己知道答案卻又一時想不起來的經(jīng)歷嗎?這就是所謂的“話到嘴邊說不出”,自己知道答案卻說不出來,但如果有人說出答案,立刻就能知道正確還是錯誤,這種情況下元認知脫離認知而存在。總之,認知就是知道,元認知就是知道是否知道,兩者可以同時存在,但很多時候則不是。
這對于智力有什么影響,又與自我完善有什么關(guān)系?兩種不同的認知能力,意味著存在兩種不同類型的智力。傳統(tǒng)教育中,智力是由正常認知能力評價的,而且對于一些人來說行之有效,考場上能夠?qū)懗鏊兄赖拇鸢?,所以分?shù)很高;而對于一些人來說,效果則不那么好,雖然知道知識,卻找不到恰當?shù)姆绞奖磉_出來,所以就成績不好,被認為低能。但這樣的低能真的能證明他們不那么聰明嗎?如果問題出現(xiàn)在分配的工作中,他們是可以翻書或用網(wǎng)絡搜索的,現(xiàn)實中的他們也許和考場學霸同樣聰明高效,只是不能同樣容易地證明自己。
知道自己是否知道很重要,如果不是參加考試或玩智力游戲,元認知對于成功來說比正常認知更加重要。實際生活中,面對問題要做的第一個決定是你是否知道答案,元認知能力很強的話這就很容易了。知道答案只是一時說不出來的話,你可以做些調(diào)查研究,即使肯定知道自己不知道,因為意識到了自己的無知,所以馬上開始自學,而不會盲目自信甚至自欺欺人。正是那些自以為知道其實不知道的人,才會做出最糟糕的決定。認知能力不好但元認知能力很出色的人,實際上蘊藏很大潛力,他們可能在學校表現(xiàn)平平,但面對挑戰(zhàn)的時候,因為知曉自己的能力,所以會采取最佳措施。初看上去這樣的人可能不夠聰明,但因為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他們就能做出更好的決定,學會最重要的東西。
正常認知能力很好但元認知能力卻很差的人恰好相反。年輕時因為考場發(fā)揮出色常常得高分所以被認為有天賦,不幸的是元認知不夠好,他們自以為什么都知道,其實并不知道,驕傲自大不肯虛心學習,不了解人際關(guān)系的微妙之處,看不起認知能力較低的人,最終不知不覺落在他人的后面,還不知道真正原因所在,煞是可悲。
哪種人更勝一籌?智力博弈中,正常認知能力高的人占上風。但人生不僅僅是一場遭遇戰(zhàn),而是一系列的嘗試、失敗、再努力,每一步都以前一步為基礎。學習就是要知道原來不知道的,采取行動學會應該知道的。元認知能力低的人從來不曾領(lǐng)悟這一點,更不用說認識到其重要性。雖然這并不妨礙他們?nèi)〉梦镔|(zhì)方面的成功,但同時也是智商不高的證明。一些人因為聰明和認知能力高超而發(fā)財致富,但為人卻很難恭維,虐待員工和家人的富豪真的就比貧困卻熱愛生活的人更聰明嗎?我的本意不是要妖魔化財富,只是想說明,財富不應該是證明德行的唯一標準。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意識到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又如何把兩者區(qū)別開來?知識實
在太多,即使最聰明的人也只能掌握很小一部分,我們總是想對已經(jīng)知道的問個為什么,封閉的頭腦對周圍發(fā)生的事情視而不見,開放的頭腦才能加以吸收,像海綿一樣吸收觀察到的現(xiàn)象,變得更加充實健壯。我們絕不會甘心活在云里霧里,那樣的話就永遠不會行動起來,而是因為缺乏知識而癱瘓。我們必須相信自己的直覺,如果現(xiàn)實狀況使你真正有所感悟,那么感覺就是真實的,應該尊重它。自己的所作所為應該建立在自己而不是他人的想法基礎上,要對新想法敞開心扉。
最重要的智力是認識到自己不知道的能力,認識到錯誤是走向自我完善的第一步。不刻意隱瞞自己的知識缺陷,他人才會幫助你,學習你,尊敬你的謙虛??蓪τ诼斆魅藖碚f,這是最難學會的一課。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于正確,認為犯錯誤是可恥的,不敢因為看上去犯傻、掉價、沒面子所以就拒絕承認自己的不知。這樣的虛榮矯飾才是重大的弱點,是很多問題的根源,消除它,擁抱謙虛,才是真正智慧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