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美樂
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边@一成語出自傅玄的《太子少傅箴》,意在警示后人重視環(huán)境對人成長的重要性。
可現(xiàn)實中,當(dāng)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嗎?我想未必。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是屈原堅貞不屈人格的寫照。屈原的人生也正如這短短兩句詩所說,雖然屢次被貶,游離于政治中心之外,但他始終心系楚國,只要君主需要,無論形勢多么嚴(yán)峻,他都會義無反顧地為楚國奔走效勞。即使身處黑暗腐敗的朝廷,身邊全是目光短淺、貪生怕死的投降派,屈原依舊能潔身自好,堅守“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清高品格,堅持自己的立場和原則。他如同黑暗中的微弱星火,愿自焚以求取光明。身處黑暗,心向朝陽,這是屈原的堅守——怎么能說是“近墨者黑呢”?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的諸葛亮,為匡扶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可謂德才兼?zhèn)渲?。劉備白帝城托孤,將劉禪及整個蜀漢托付于他,并要劉禪視諸葛亮為父,謹(jǐn)遵諸葛亮的教誨??上У氖牵瑒⒍U未能成為一代明君。他非但沒有在諸葛亮“貴而不驕,勝而不恃,賢而能下,剛而能忍”的教導(dǎo)下學(xué)會治國,反而庸碌無能,在諸葛亮去世后信任宦官,致使朝政日趨腐敗,終被魏滅國,甚至說出了“此間樂,不思蜀”這樣的話。由此可見,近朱者未必赤。
從古至今,“近朱者不赤,近墨者不黑”的例子比比皆是。由此可見,環(huán)境不是影響一個人的決定因素,也不是決定人生出路的唯一因素。心若向“朱”,無論生活在何處,本性都不會改變;若本就目的不純,無論與何人為伍,也改變不了“墨”的本性。因此,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若是一心向著朝陽,又豈會害怕黎明前的黑暗?
心向朝陽,我即是光。
●點評
作文開篇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出處入手分析,否定了這一觀點,進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主體部分先列舉了屈原身處污濁環(huán)境依舊堅守本心的例子,論證“近墨者未必黑”的觀點;接著又列舉了劉禪在德才兼?zhèn)涞闹T葛亮輔助下依舊未能成才的例子,論證“近朱者未必赤”的觀點。全文論證具體充分,增強了作文的說服力。結(jié)尾深化主題,再次強調(diào)觀點:“心向朝陽,我即是光”。
【湖南長沙市怡海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