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家庭教育中慎用“好孩子”標簽

      2023-09-15 18:58:31胡慧娟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6期
      關鍵詞:親子關系好孩子標簽

      胡慧娟

      摘要: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往往會用“好孩子”標簽約束孩子,長久使用該標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chǎn)生影響,具體表現(xiàn)在三方面:削弱自我價值感,阻礙自我概念形成;忽視孩子感受,壓制個性發(fā)展;弱化內(nèi)部動機,減緩行動效率。家長可嘗試通過由內(nèi)而外釋放愛意、溫和且堅定的態(tài)度、及時而具體地贊美等方式降低“好孩子”標簽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從而讓每一個家庭中的孩子自由且快樂地生長。

      關鍵詞:“好孩子”標簽;親子關系;自我價值感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3)26-0077-03

      作為一名心理教師,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相比擔負其他職業(yè)的母親,可能對“如何養(yǎng)育孩子”有更多的覺察與反思。例如,在孩子還是嬰兒時,我會更少地束縛他的雙手雙腳,因為我知道他需要用雙手雙腳感知這個世界;在他成長到一歲左右時,我會更多地鼓勵他自主進食,因為我知道這在為發(fā)展他獨立的人格奠定基礎;在他兩歲左右時,我不會強迫他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心愛的玩具,因為我知道首先要讓他充分感受到“擁有”,他才會主動分享,等等。

      現(xiàn)在孩子近三歲了,正處于發(fā)展自我意識的第一個關鍵期,具體表現(xiàn)在他會通過自己“出格”的言行表明“我長大了”。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孩子正常的表現(xiàn),也正是他釋放真實自我的過程。如果家人常用“你要做一個好孩子,要聽話”類似這樣的緊箍咒來規(guī)范孩子的言行,會束縛孩子的發(fā)展。

      很多父母習慣用“好孩子標簽”規(guī)范孩子的行為,“好孩子”標簽對孩子的成長到底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家長如何做才能降低“好孩子”標簽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呢?由此,引發(fā)我的一些思考。

      一、“好孩子”標簽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一)削弱自我價值感,阻礙自我概念形成

      當被扣上“好孩子”標簽時,孩子會做出或說出符合大人期待的言行,他們可能并不知道這樣做對自己意味著什么。不過,他們會得到大人贊賞的目光,孩子的自我感受會比較良好,繼而強化孩子“要聽大人話”“做一個好孩子”的信念。相反,當孩子做出或說出“另類”的言行時,大人會拋出“壞孩子”標簽來“恐嚇”孩子,諸如“大家都不喜歡壞孩子”“壞孩子不會這么做”等。這時小孩會被動地立馬收斂“不適宜”言行,長此以往,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很大程度建立在大人的評價之上,即人為塑造的一個虛無縹緲的“好孩子”標簽,而不是良好的自我概念。

      根據(jù)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八階段理論,嬰兒后期(2~3歲)正是發(fā)展自主感的時期,兒童的意愿與父母意愿開始相互沖突,家人需要按照社會要求,履行規(guī)范兒童行為的義務,同時又不能傷害兒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尤其到了幼兒期(3~6歲、7歲),正是發(fā)展主動感的時期,兒童會有更多獨創(chuàng)性行為和想象力豐富的表現(xiàn)出現(xiàn)。如果大人一味譏笑或指責孩子這些“非好孩子”言行,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擊兒童的自信心,兒童會認為自己只能生活在“好孩子”的條條框框中,不得跳脫出來,一旦脫離框架之外便會產(chǎn)生較大的內(nèi)疚感。

      到了青少年期(12~18歲),這是發(fā)展自我同一性的時期,即認清“我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好孩子”標簽的光環(huán)之下,孩子會認為,“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在于別人如何看待我。別人認可我,我就是好的,別人不認可我,我就是沒有價值的。至于我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的個人感受不重要,重要的是別人的感受如何?!碑斶@樣的孩子一次成績考差了,他們會擔心父母、老師失望;遇到一次人際沖突,他們會懷疑自己做錯了事或說錯了話……青少年期又被稱為自我意識覺醒時期,也許在此之前,孩子按照“好孩子”標準行事,并不會給孩子帶來太多不好的個人感受,但是到了該階段,他們心里開始意識到“我即將成人,我有權利決定關于自己的一切”,由此會陷入自我意志與他人意志的強烈沖突之中。但是他們之前習慣了“好孩子”標簽,由此容易產(chǎn)生比較強烈的情緒困擾。

      根據(jù)弗洛伊德的自我三結構理論,如果一個人的本我能量一直被壓抑,超我能量遠超本我能量,自我不能保持動態(tài)平衡時,身心狀況勢必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因此,利用“好孩子”標簽來約束孩子言行,就個人身心發(fā)展而言,不利于孩子自我價值感的培養(yǎng),更不利于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

      (二)忽視孩子感受,壓制個性發(fā)展

      當孩子做出或說出一些大人無法理解的言行時,如果大人立馬冠以“好孩子”光環(huán),孩子會停止正在做的“錯事”,轉而按照大人要求的方向去糾正。這樣培養(yǎng)的孩童可以說是標準化的,缺少了每個孩子獨一無二的個性部分。

      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和潛力,個體的目標是實現(xiàn)自身的潛能和自身的完美。如果我們帶著這樣美好的信念去看待每一個孩子,我們會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孩子都在為實現(xiàn)各自的潛能而努力著、拼搏著。在實現(xiàn)自我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但從中孩子會發(fā)現(xiàn)“原來地面灑水了這么濕滑,下次我不能把水隨意灑出來了”“原來媽媽的口紅是這樣轉出來,再這樣轉進去的”,在一次次試錯中,孩子會通過親身體驗經(jīng)驗到很多“道理”,而這些“道理”正是賦予孩子五顏六色個性的顏料。

      每個人都是發(fā)展中的人,且個體存在差異性,有些孩子智力發(fā)育較早,成績好些,但不擅長運動;有些孩子智力發(fā)育稍晚,學習吃力些,但很擅長各種運動。因此孩子之間并無可比性,當孩子在學習、運動或其他方面不如其他孩子時,如果大人將其與別人進行比較,指責或冷落孩子沒有達到“好孩子”的標準,可想而知,孩子會有好的心理感受嗎?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并不是誰的附屬品。紀伯倫在《致孩子》詩中曾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借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并不屬于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作為家長,不應該將“好孩子”標簽簡單地往孩子身上一貼,讓孩子變成完成家長想法的機器。

      (三)弱化內(nèi)部動機,減緩行動效率

      “好孩子”屬于一種人為創(chuàng)造的概念,它并沒有嚴格的定義,或許表示有些大人認為孩子是沒有規(guī)矩的、不懂事的、能力低下的……為此,大人提出各種不成文的“好孩子”標準來監(jiān)督和控制孩子言行發(fā)展的走向,這可以說是一種通過外部評價來控制個人言行的機制。

      根據(jù)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的內(nèi)驅力理論,人有三大驅動力,分別是自我提高驅動力、附屬驅動力、認知驅動力。自我提高驅動力是指個體希望憑自己勝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贏得相應地位的愿望,例如,學生追求“三好學生”榮譽稱號或較高的排列名次;附屬驅動力是指學生為了保持家長和教師等的贊許或認可而努力學習的一種需要,迎合家長設定的“好孩子”形象即屬于附屬驅動力;認知驅動力是指學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識以及系統(tǒng)地闡述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傾向,即一種求知的需要,它是最重要而穩(wěn)定的內(nèi)部動機。一般而言,兒童早期附屬驅動力最為突出,兒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屬驅動力的強度有所減弱,來自同伴、集體的贊許和認可逐漸替代了對家長的依附,青年期認知驅動力和自我提高驅動力成為學生的主要動機。由此可見,維持一個人前行的最好動機是內(nèi)部動機,并結合一部分外部動機。

      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員始終貫徹“好孩子”這樣的外部評價機制,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在兒童早期發(fā)展很好,因為他還可以“為你所控”。殊不知,孩子的自我評價機制慢慢變得以外部評價機制為主,待到孩子長大,當需要他完成一些事務時,第一時間啟動的是“我要為家人努力”“我要滿足家人的期待”……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一直達不到家人的要求和期望時,會陷入自由散漫、茫然無助的境遇中,因為他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在“好孩子”標簽下長大的孩子更多地靠外部動機維持學習與生活,當他缺少外部評價或久久不能達到外在施予的要求時,孩子一般很難完成學業(yè)或生活上的具體事務。

      二、家長如何做才能降低“好孩子”標簽的負面影響

      (一)由內(nèi)而外釋放愛意

      從現(xiàn)在開始,真正愛自己的孩子!愛他,并不是因為他優(yōu)異的成績、出眾的長相、懂禮貌地與長輩打招呼……更因為,他僅僅是你的孩子。因此,學會愛他的全部,包括調(diào)皮的他、寫作業(yè)拖拉的他、成績考差的他、與同學鬧矛盾的他、不能按時起床的他……這就是你的孩子,時而讓你放心,時而讓你煩心,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僅此而已。

      請記得一定要把他當作一個和你一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學會尊重他、傾聽他。當他“犯錯”時,作為家長,如果能多一些“允許”的力量,孩子定能感受到家人愛他的溫度,會更有底氣重新爬起來繼續(xù)“戰(zhàn)斗”。只有當我們開始真正放手,孩子才有機會慢慢長大。當然,愛孩子并不是一味地遷就與溺愛,但是首先做到真正愛孩子就是一件比較有難度的事情。

      (二)溫和且堅定的態(tài)度

      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相信大部分家長都能回憶起“熊孩子”制造的某些令自己情緒“爆炸”的經(jīng)歷。或許,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嘗試讓自己先冷靜下來,自我覺察當下的情緒是否適合與孩子對話。如果不適合,請再做幾組深呼吸,如果調(diào)適好了,不妨試著用溫和且堅定的態(tài)度直接告訴孩子,“媽媽是愛你的,但你這樣爬上餐桌是不可以的?!比绻⒆臃纯?,可以再重復幾次上述話語。如此溫和且堅定的態(tài)度,相比“好孩子”標簽,并不會讓孩子產(chǎn)生“我爬上餐桌,說明我是個壞孩子”的想法,從而破壞其自我價值感,相反會讓孩子感受到“媽媽是愛我的”,同時了解到這個世界是有規(guī)則的。通過這件事探索到的規(guī)則也會內(nèi)化到孩子自己的一套標準中,從而指引其更好地生存。

      (三)及時而具體地贊美

      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孩子一些“出格”的言行,如果這些言行無傷大雅,那么可以讓孩子在安全范圍內(nèi)自由探索,保證自主性與主動性的發(fā)展空間。尤其當看到孩子表現(xiàn)出值得繼續(xù)保持的行為,可給予及時而具體的贊美,例如,“媽媽剛看到你把玩具收拾得整整齊齊,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寬敞整潔的客廳里做游戲啦!”抓住良機及時強化,后續(xù)便會出現(xiàn)更多類似行為。如果孩子“出格”的言行還沒有觸及“底線”,也不需要立馬制止,例如孩子在吃飯時故意把米粒撒在桌上,家人可直接忽視孩子這一行為,因為你會發(fā)現(xiàn)他這個行為背后的目的單純是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如果大人無視,孩子也就缺少了繼續(xù)做下去的動機。

      總之,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規(guī)范孩子的言行時,需要就事論事,盡量減少使用“好孩子”標簽去道德綁架孩子的言行,少讓孩子體會到“我沒有達到家人的要求,我不是一個好孩子”,這樣會破壞他的自我價值感。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更沒有兩個相同的孩子,我們應遵循孩子的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讓孩子自由且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皮連生. 教育心理學[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編輯/張國憲 終校/石 雪

      猜你喜歡
      親子關系好孩子標簽
      好孩子
      好孩子
      無懼標簽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車迷(2018年11期)2018-08-30 03:20:32
      不害怕撕掉標簽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海峽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1:02
      淺析校園心理劇的應用及其對中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影響
      親子舞蹈特定價值的研究
      戲劇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7:07:21
      代孕子女親子規(guī)則認定
      資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1:11:10
      城市隔代教育問題探究及社會工作的介入
      標簽化傷害了誰
      基于多進制查詢樹的多標簽識別方法
      計算機工程(2015年8期)2015-07-03 12:20:27
      绵阳市| 九江县| 方城县| 巴东县| 建水县| 塔城市| 瑞丽市| 新干县| 泾阳县| 长沙县| 资溪县| 收藏| 礼泉县| 临安市| 阜城县| 平山县| 永昌县| 泸溪县| 云阳县| 英吉沙县| 衡阳县| 赤壁市| 大悟县| 邢台市| 甘肃省| 鲜城| 清新县| 铁力市| 平舆县| 金沙县| SHOW| 大同县| 辽源市| 获嘉县| 江口县| 贺兰县| 密云县| 行唐县| 余干县| 嘉善县| 伊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