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后人類的出場
      ——王晉康“新人類”系列中的異體形變、邊界競奪和層疊寄生

      2023-09-18 03:45:54胡行舟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異體界限人類

      胡行舟

      內(nèi)容提要:后人類的出場方式是多樣的。王晉康的意義,在于他用命名和定義劃出了領地。文章以王晉康的“新人類”系列為軸心,觀察和闡發(fā)新世紀科幻中后人類的出場,緊跟那種自我命名下的連鎖問題:剖析王晉康小說中伴隨后人類異體的出場所帶來的邊界之爭,勘探后人和人、人和動物的界限如何彼此疊映地為不同的象征訴求所鞏固、模糊或移除,進而分析激發(fā)王晉康在性別和性政治上討論的“寄生”作為自然性神話在他作品中的自我解構,并嘗試把寄生拓延為一種對后人類而言至關重要的后烏托邦組織樣態(tài)和生命樣態(tài)。這種討論最終是要在資本的販售和文學話語的鼓蕩中爭奪一個批判性的后人類主體/異體-哲學方案。

      在王晉康的長篇科幻小說《豹人》(2003)中,美籍華人、生物學家謝可征利用基因嵌接技術把兒子謝豹飛打造成了爆發(fā)力超常的短跑健將?!八敲魈斓娜恕保x豹飛的教練道格拉斯如是把他介紹給眼前的另一位中國運動員。1王晉康:《豹人》,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年版,第34頁。這位身懷獵豹基因的“豹人”果然在不久的“明天”(2017年)奪下了世錦賽冠軍并打破世界紀錄,也更宣示出一種由動物化增強而生成的技術“異體”2“異體”是筆者提出的一個用以描述后人類境況的概念,其最主要的意涵為異質(zhì)混生的身體和陌生怪異的來客。借助“體”(body)在中英文里的多義性,此概念亦兼指異質(zhì)開放的主體、奇異多樣的客體、去本體化的本體以及人們所棲居的差異共通體。——異質(zhì)混生的身體,和它所可能/已然翻攪的新世紀。在謝豹飛難遏的獸性欲望導致死亡悲劇后,謝可征的反對者、另一位生物學教授金斯在法庭上普及了所謂前沿科學界的“共識”:“人類的異化是緩慢的、漸進的,但是,當人類變革自身的努力超越‘補足’階段而邁入‘改良’時,人類的異化就超過了臨界點。可以說,從謝教授的豹人開始,一種超越現(xiàn)人類的后人類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1王晉康:《豹人》,第238頁。

      “后人類”由是在中國的科幻小說中、在新世紀的門檻上顯明地出場,有著朝向明天的姿態(tài),而這明日,又已顯然包孕在了我們的現(xiàn)時甚至過去里。金斯口中的“共識”自是可疑的,它不過是后人類話語中的一條小小支流,一個生物學上的狹窄定義,把“后人類”的立足錨定于力圖優(yōu)勝于上帝創(chuàng)造或自然原初的生物—身體改良。作為寫作策略,反映生物技術特殊關切的狹窄定義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事實上王晉康也是在此定義的圓周展開他關于人類異體形變的書寫,匯集成了《豹人》《癌人》《類人》《海人》(原題為“海豚人”)的“新人類”系列四部曲。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個定義也包含再被敞開的途徑:一旦我們質(zhì)疑自然的原初或?qū)ⅰ案牧肌苯饷撚谏斫Y(jié)構意義的限制,那么后人類概念的多義性和時間的多棲性將立即釋放。文明本是不間斷的改良,自然或非自然也總是人在適應環(huán)境和向外拓展的過程中的生成。改良伴隨人進化的始終,而臨界的不同認定,將帶來不同的前人類和人類、人類和后人類、開端和終結(jié)的劃分,使“后人類”成為此時此刻,或近或遠的未來,甚至過去完成時。2一個重設臨界的典型例子見于蒂莫西·莫頓所著的《超客體》。他把空氣中增多的二氧化碳、全球變暖和遍布的手機信號等環(huán)繞之物稱作“超客體”,并因煤灰對地球的覆蓋而把世界終結(jié)提前到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照此說來,我們許久以前就已是終結(jié)之后的后人類。參見Timothy Morton, Hyperobjects:Philosophy and Ecology after the End of the World, Minneapolis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13。

      后人類的出場方式是多樣的。王晉康的意義,在于他用命名和定義劃出了領地,也同時標識出了一個人類異體化變革的新世紀,以及將在新世紀風行且不斷重新定義這新世紀的后人類話語。新世紀并不是一個偶然的時間記號,西方后人類哲學及流行話語的生產(chǎn)——包括相關聯(lián)的生態(tài)批評、批判動物理論、賽博空間理論等——正是伴隨著新世紀的邁入而方興未艾,而近二十年也見證了這種話語在中國的落地生根?!昂笕祟悺痹谥袊奈膶W、流行文化和學術話語中的出場將我們推送到新世紀的共時體中?!皻g迎來到21世紀的人類動物園”1陳楸帆:《后人類時代》,作家出版社2018年版,第21頁。,陳楸帆在其《后人類時代》(2018)中如此“請君入甕”,而學術界內(nèi)外的我們,都免不了已是這新世紀人類動物園的局中人。正如知識市場上各類對新人、超人或終結(jié)之人的命名常歧義叢生,作家也自有其為時代和人造像的側(cè)重,但重中之重是命名和定義的行為本身。如凱瑟琳·海勒在《我們何以成為后人類》中自解,所謂的“我們”和“成為”包含著一個言語行為的維度,“我”迎接了這個詞語,觸及了一種新型的主體想象,由此“開始把自己或他人想象成了后人類集體中的一員,‘我’就變成了‘我們’,通過協(xié)作的自動機制來形成自我”2凱瑟琳·海勒:《我們何以成為后人類:文學、信息科學和控制論中的虛擬身體》,劉宇清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第8頁。。后人類在內(nèi)在差異化的命名中出場,在命名的召喚中辨認、契合和成為,且成為一個新世紀的象征。

      本文以王晉康的“新人類”系列為軸心,觀察和闡發(fā)新世紀科幻中后人類的出場,緊跟那種自我命名下的連鎖問題。筆者將剖析王晉康小說中伴隨后人異體的出場所帶來的邊界之爭,勘探后人和人、人和動物的界限如何彼此疊映地為不同的象征訴求所鞏固、模糊或移除,進而激發(fā)王晉康在性別和性政治上討論的“寄生”作為自然性神話在他作品中的自我解構,并嘗試把寄生拓延為一種對后人類而言至關重要的后烏托邦組織樣態(tài)和生命樣態(tài)。

      一 “明天的人”:后人類“異體”的出場

      在《豹人》中,后人類異體作為基因革命的新造物而出場、而被定義和指認。但出場的后人卻尚未懂得定義自身,未能將這一新的人類形象納入反思性的自我意識。謝豹飛只感到有個魔鬼住在體內(nèi),在他謙謙君子的外表下隱隱作祟,基因嵌入的事實是后知后覺,卻也為時已晚——彼時他已被性欲沖昏頭腦,而事實只不過加劇了他的迷亂和無從救贖的殘暴,終于不能自控地虐殺了其女友?!栋┤恕罚?003)中的后人海拉卻更高一籌,開始自覺地將自己置入有別于人類的全新生命、倫理及主體范疇。

      “癌人”海拉由遺傳學家保羅·雷恩斯用其祖母的癌細胞,即在實驗室中繁衍了22000代的海拉細胞克隆而生,也繼承了癌細胞無止境分裂的特征。她不僅在資本和人類沙文主義者對她的競奪、在逃亡和危難里及時認清了真相,而且利用她迅猛突進的智力在亞馬孫叢林的地下開拓了一個以自我克隆與人造子宮繁育為中心的加速主義實驗場和融合印第安部族語言及習俗的后文明。“癌人”將超速的修復和更生、將既已發(fā)生的身體革命(身體和主體的異體化)延伸到一種社會軀體的再造(共同體的異體化),使后者寄生于人類社會的潛隱面,并維持著微妙的距離和界限。界限卻已不只來自常人的斥力,而是更源于后人類主體的自我意識,是海拉和她的印第安同胞們自覺而自信的分隔。海拉的男友、記者達加斯驚訝地發(fā)現(xiàn),言談之間,海拉已將人類視為一個故舊的范疇,作為故鄉(xiāng)的人類世界也已是被加速甩在后面的、回不去的他鄉(xiāng),而她則自居為在現(xiàn)時的孔穴中把時鐘撥快二三十年的“明天的人”。

      在《癌人》的尾聲,人類代表經(jīng)過白宮密會決定對海拉創(chuàng)建的“國中之國”和后人類亞文明進行毀滅性打擊,外加一份人道主義的對參與人員的總統(tǒng)特赦。誰都意識到了海拉的技術加速很可能是人類幾年或二三十年后的明天,但是除了在厭惡和畏懼的驅(qū)使下把明天的小實驗場抹殺在眼前之外,誰都拿不出更有價值和遠見的提案,也都及不上海拉自身對界限的保持和尊重。而這畢竟還不是劉慈欣的“黑暗森林法則”所應對的浩瀚宇宙中未知的威脅,而是人類文明和身體內(nèi)部的滋生?!栋┤恕返慕Y(jié)局警示的,是我們對二三十年后的世界恐怕都嚴重缺乏準備,只是消極以待。其危險性,阿蘭·巴迪歐在《世紀》中已有點明,當基因工程激蕩著人的變革,“我們通過技術最盲目也最客觀的經(jīng)濟上的適應對那種最主觀,也最堅決的政治上適應的報復而活著。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是科學問題對政治問題的報復。因為是這樣:偉大科學存在一個問題;即它沒有規(guī)劃(projet)”1阿蘭·巴迪歐:《世紀》,藍江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0頁。。沒有規(guī)劃,就只有技術事物的自動實現(xiàn),就只是聽憑利潤的蜜語,也就放棄了在政治上對新人的想象,放棄了在新世紀中對真正意義上的新世紀和新世紀主體的開創(chuàng)。

      海拉的實驗場最終崩潰,并不是由于美國和巴西空軍的聯(lián)合進逼,而是因為她對自然分娩的嘗試使體內(nèi)癌細胞激活,身體失控。是她對人類和自然起源尚存的留戀阻斷了后人類文明的躍進,使她所加速的時間成為被透支因而只能覆亡的未來。她也不再有時間陪人類玩一場戰(zhàn)爭游戲,而是選擇了高傲地自決——在她同胞心甘情愿的陪伴之下。然而,海拉的飛行員還是替她玩了一場游戲,他駕著雷達檢測不到的幽靈飛機把激光炮對準了白宮里的總統(tǒng)等人,卻終于只是用機尾的白煙在藍天寫下“海拉”的花體字母。1王晉康:《癌人》,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年版,第431~432頁。這是后人對人的嘲弄,它用紀念和表演替代了對抗,卻也宣告了戰(zhàn)場的可能存在和人類戰(zhàn)爭機器的失效。它同時暗示著幽靈的寄居與徘徊不去,暗示著后人類異體的頑強在場和他們對新世紀的凝望。

      后人類登上新世紀的全球舞臺,直接關系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巨變及其朝向新世紀的延展。如有論者概括,20世紀的科技桂冠需獻給揭示物質(zhì)、生命和思想這三大支柱之基本構成的科學成果,它們分別的頂峰正是“原子核的裂變、細胞核的解密以及電子計算機的進步”2米奇歐·卡庫:《遠景:二十一世紀的科技演變》,徐建等譯,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第8頁。。三大支柱的科學挺進無疑都重繪著人的可能性圖景,變革著人們對地球的整個生態(tài)和生命場域、歷史和未來的看法。20世紀的人文科學話語——尤其從海德格爾、現(xiàn)象學、結(jié)構主義馬克思主義、后結(jié)構主義到當今后人類潮流的反傳統(tǒng)人文主義的哲學話語——無不內(nèi)在地回應著科技革命的變局。20世紀為新世紀畫出的想象空間,更在于幾大支柱的交互促進和協(xié)同作用,它們在劇烈動態(tài)關系中的彼此牽引和強強聯(lián)合有望鑄成抵達嶄新高度的“融合技術”(Converging Technologies)3伊芙·赫洛爾德:《超越人類》,歐陽昱譯,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7年版,第10頁。。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加速將自身融入到了這一漂移變動的全球科技板塊。2000年前后,百度、網(wǎng)易、搜狐、騰訊、阿里巴巴等深耕至今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紛紛創(chuàng)立或上市。2002年,國家計委在已開始施行的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基礎上再細化了以信息技術產(chǎn)業(yè)和生物技術產(chǎn)業(yè)為重點的高技術工程的具體方案。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在新世紀蓬勃發(fā)展,刺激著科幻文學的展望。

      正因為融合技術的切身性,因為信息化智能生活的日常化和生物技術的迫近,新世紀的科幻小說無論其對后人的預想有何分別,都共同呈現(xiàn)著由遠及近的視距轉(zhuǎn)換和對異體形變的強烈關切。構成科幻的,因而不僅有無限星空、時間旅行和上天入地甚或跨維度的異世界冒險,還是在當下性中悄然開啟的潘多拉魔盒和異托邦,是身體正在發(fā)生的榫接、化合、剔除、重置、虛擬化分離和界限糾纏,是繁蕪的當代世俗生活中的波瀾與驚變、超脫或沉淪、吹噓和頓悟。新世紀科幻文學在政治與文化、技術和金融資本的交錯紋理中“游說”著后人類的到來。如羅西·布拉伊多蒂在《后人類》一書中提醒:“發(fā)達資本主義對于西方人文主義衰落和全球化造成的文化融合帶來的各種機遇的嗅覺和把握上都非常迅速”1羅西·布拉伊多蒂:《后人類》,宋根成譯,河南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74、91頁。,而“全球經(jīng)濟之所以是后人類中心主義的,在于它從根本上把所有物種在市場意志下面統(tǒng)一起來,而且它的過剩威脅到了我們整個星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2羅西·布拉伊多蒂:《后人類》,宋根成譯,河南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74、91頁。??苹梦膶W分享了那種嗅覺的敏銳,這也正是我們追蹤這類文學的緣由。但追蹤更是要在認清全球技術中介時代的后人類處境的前提下辨明“游說”里的潛隱和退讓,是要在資本的販售和文學話語的鼓蕩中爭奪一個批判性的后人類主體/異體-哲學方案,甚至爭奪這新世紀,爭奪一個富有開放性自由生命力的未來。

      二 被競奪的邊界:“新人”與“非人”的反復辯證

      王晉康的“新人類”系列著力勾畫了人與后人激烈辯難的界限。后人類或是在與人的某種肯定性紐帶中成為新型的但根須猶在的人,或是因其異體形變而被置于非人之域。各種力量都進行著競奪,震動著這盤名為“人”的棋局,而他們競奪的與其說是作為科技產(chǎn)品、商業(yè)寵兒、未來火炬或邪惡之花的后人類,不如說是人與后人的邊界本身,以及邊界的厘定所承載的象征意義/資本。更有意味的地方在于,無論哪方的力量代表似乎都有理由同時去加固和松解那條人與后人的邊界。

      對人類中心主義者來說,他們必須依靠一條明確的劃界來維護人原本如初的純潔性,維護人文主義傳統(tǒng)下不容篡改的“維特魯威人”的中心地位,但是面對有著相近面容和悲喜的新造物,一種庸俗亦真誠的人道主義情結(jié)也常常不允許他們對后人的人類特征視而不見,不允許以“非人”的名義對后者痛下殺手。對雄心壯志的科學家而言,從人向界線另一邊的后人的飛躍夸示著他們的創(chuàng)舉、他們在科學史甚至人類史上畫下的閃電,為此他們樂意申明這條辭舊迎新的界線。然而,他們又勢必是輕蔑界限的反人類中心主義者,講求的是擇優(yōu)而從和在未來世界中的適者生存,而非后人與人、人與動物的呆板區(qū)隔,如《癌人》中的遺傳學家保羅所稱,“在‘聰明的人’與‘愚蠢的豬’的身體結(jié)構上,上帝并未設置一條截然分明的界線”1王晉康:《癌人》,第61、74頁。。但他們的反人類中心主義,用阿蘭·巴迪歐的話來說,該算作一種“動物性人道主義”,把人徹底還原成了物種的景象和動物性的軀體,外加一點同情心的配方,終是臣服于沒有觀念的生活和“‘正確得’像豬狗螻蟻一樣的發(fā)展道路”2阿蘭·巴迪歐:《世紀》,第192~195頁。。與頭腦發(fā)熱的科學家相仿,大公司和地下交易市場則恨不得把一切都還原成買賣和商品,還原成抽象的交換價值,其內(nèi)在邏輯實質(zhì)上不區(qū)分野生動物、人體器官或后人發(fā)明,只要自己在利益層面凌駕于此交換場之上。然而,為了從后人身上獲利并且“在法律籬笆上扯開一個洞”3王晉康:《癌人》,第61、74頁。,他們又機巧而堅決地把后人逐出人的地盤,以便讓后人成為可以盡情剝削和征用的非人對象。而在法庭上,邊界也總是疑難,法律有時需借助界線來保護受到后人沖擊乃至于為此而報復的人類,但在另外一些時候,大勢所趨,對后人應得同等法律地位的吁請必須被聽見,界線抹除或重訂的任務擺在面前,最少也得拿出不作為的“綏靖政策”等候其自動漸染。最后,就后人自身而言,與人類的界線既是壓抑性的(意味著自身被指認為異類或末日遺民)因而有待去除的,又未嘗不是生產(chǎn)性的(意味著自身的超前和優(yōu)化)因而需要被認可的。

      如此眾相紛紜、跳躍閃爍的邊界圖景,是王晉康難能可貴的繪制。邊界本身就難定奪,就伴隨著后人類異體的出場而晃動搖擺,且總集聚著皺褶、污染的勢能和躍躍欲試的僭越。邊界具有權宜的功能性和內(nèi)里的含混性,其樹立、拆毀和推移的曖昧也是后人之“后”本身的開敞,而任何絕對清晰化的企圖,毋寧說都是一種太過人性、太過理智主義的態(tài)度。

      《豹人》詮釋了新世紀為何很可能是一個因著基因工程技術而朝向物種和動物性還原的世紀?!氨恕钡氖甲髻刚咧x可征教授堅持要為人類實施“疼痛療法”,他毅然把自己的家庭和后代納入實驗計劃,使妻子懷孕七次才收獲了發(fā)育成功的謝豹飛。所謂“疼痛療法”,針對的就是在他看來完全不合時宜的純潔主義,他為達爾文所早早揭示出的人的獸性基礎而歡慶,宣稱“人體與獸體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追蹤到細胞水平,所有動物(包括人類)都是相似的,遑論哺乳動物之間。在DNA中,根本無法劃定一條人獸之間的絕對界線”1王晉康:《豹人》,第181~182、241~242頁。。直至死亡悲劇發(fā)生后的“世紀大審判”,謝教授仍不改尊嚴和雄辯。他在法庭上再次搬出達爾文,論說人獸既本無身體結(jié)構上的迥別,嵌入少量異種基因就不是大逆不道的罪惡;相反,罪惡的是讓環(huán)境來迎合人類需求的自大狂思維,而改良自身基因結(jié)構以適應可能變異的外部環(huán)境則恰恰是先知者的義務。他總結(jié)道:“如果必須用鮮血來激醒人類的愚昧,我會毫不猶豫地獻出自己的兒子,甚至我自己?!?王晉康:《豹人》,第181~182、241~242頁。

      謝教授身上的普羅米修斯氣場可見一斑,同樣可見的,還有后人與人的邊界如何疊入人與動物的邊界。這個正在浮現(xiàn)的生物學世紀不僅喚回人的動物性肉身,而且將見證人嵌合其他生物身體質(zhì)料來完成的自我增強和異質(zhì)混生,在這個意義上,強化或削弱后人和人之分隔的關鍵,的確就在于對人與動物之邊界的相應處置。謝教授完全忽視的卻是,嵌接了一種獸,就得馴一種獸。阿蘭·巴迪歐的警句用在此處倒是貼切:“一個物種首先是被馴服的?!?阿蘭·巴迪歐:《世紀》,第192頁。巴迪歐指向的自是被動物性人道主義所籠罩的人在發(fā)達資本主義市場秩序中的臣服和蒙難,而謝教授未去規(guī)劃和準備的具體問題卻是:引入獵豹基因而增強了獸性的人,該如何馴服體內(nèi)的獸,如何能保證獸在其人性空間中的蜷伏,又如何能去疏導那種被激化的爆發(fā)力。正因為這一系列最易引火燒身的問題都沒被普羅米修斯揣度分明,所以反人類沙文主義的“疼痛療法”恐怕未見得能治愈,卻只見其疼痛——不僅是謝豹飛和直接受害者的死亡,而且還是人類會為草草投放的科技后人承受的巨大代價。

      就其觀念上的短視來講,謝教授栽倒在對人性的扁平式理解上。在將人性與動物性畫上等號以便技術操作時,他未能考慮到人性是動物本能和其他環(huán)境與文化因素混染而成的動態(tài)相關性集合4連維護人性允諾的福山也承認:“當它(人類本性)與多樣的自然和科技環(huán)境相作用時會變得日益復雜和富有彈性?!币姼ダ饰魉埂じI健段覀兊暮笕祟愇磥恚荷锟萍几锩暮蠊?,黃立志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28頁。,是一個既具有向心力也具有離心力的輻射圓,是時不時也會向另一側(cè)傾倒的沙漏。在殉道主義的熱血背后,他既未對后人的“后人性”充分設想,又仿佛相信基因改良的牽一發(fā)不至于動全身,對人性之中的某些動物機能的特化也不至于傷害整個集合的自洽,結(jié)果卻是人性沿著獸最兇暴的一面偏倒。其對手金斯教授的意見在小說中構成一種平衡的力量,即基因的多樣性而非獵豹那般的單項冠軍才是人類生存進化的保障,界線的跨越則需慎之又慎。更具反諷性的是,謝豹飛最終死于那個缺乏野性的中國短跑運動員田延豹在警察局里的發(fā)作。小說描述后者“像獵豹一樣迅猛地撲過去”1王晉康:《豹人》,第207頁。,掐死了對面的謝豹飛。田延豹因謝豹飛對女友,即其堂妹田歌的虐殺而怒不可遏,他無須基因改良就生成為豹,就喚醒了人性中的離心之獸——恰恰表明了人性空間中的復雜動態(tài)。

      另一方面,就欲望驅(qū)動來說,不僅謝教授在科學史上留名的宏大企圖和他對兒子的工具式利用,而且那種一味尋求增強的祈愿本身,都順服于資本主義主體擴張的邏輯。漠視著謝豹飛的個體心理,“疼痛療法”治不了謝教授作為父親的失敗,而他培養(yǎng)出的優(yōu)勝于上帝創(chuàng)造的后人,也不過是要在人類的奧林匹克賽道上替黃種人拿下金牌,不過是要跑得更快、賺得更多、更引人注目。異體化的改良或增強未必導向解放或新的人類可能性,未必真的畫下分界線,它更易于落入資本主義的速度崇拜和權力幻想下主體的惡性膨脹:謝教授的普羅米修斯意志實則是一種被既定的科技-經(jīng)濟意識形態(tài)賜予和貫穿的意志。這種意志中還顯然摻雜著華人科學家用科技助推國族崛起、用身體增強更新國族體魄的急切欲望。這更是一種集體欲望的表達,其要義是新世紀全球化競爭環(huán)境下黃種人的自我革變和奮起直追。此外,謝教授也像是接收到了某一類后人類話語的詢喚,在那類話語中,危機被夸大到無以復加的程度而人類的統(tǒng)一陣線僅是因其共享的脆弱性而建立,唯一不脆弱的應對之法則只有無止境的增強??蛇@顯然不是唯一的后人類版本和深思熟慮的解決方案。

      若說《豹人》側(cè)重呈現(xiàn)科學家及其異體造物面臨的界限功課,《癌人》中的界限辯難則更可說是面面俱到。“癌人”海拉引發(fā)多方競奪,將她的締造者和父親保羅也卷入了一場場利益、政治和情感的博弈。保羅原是一位雄心勃勃要跨越界限的科學樂天派,在他看來,克隆人技術和人類中早已存在的同卵孿生(雙胞胎)現(xiàn)象其實僅一步之遙,為此小小一步思前想后無非“可笑的迂腐”2王晉康:《癌人》,第39頁。,與其“用刀劍斬斷河流”,不如“盡量把河流疏導到正確的方向”1王晉康:《癌人》,第53、123~124、82頁。。與《豹人》中的謝教授相同,保羅亦用人和動物嚴格分界的不可能性來暗中支撐“新人類”誕生的合理性。保羅萬沒想到的是,聘用他的PPG藥業(yè)公司為克隆人項目提供的人體細胞竟是來自他直系親屬、祖母海拉的癌細胞,而由此出生于世的海拉也讓他再不敢斷言任何“正確的方向”。在聞風而動的“維護人類純潔聯(lián)盟”做出劇烈恐怖抗議后,還能權且作為“方向”的,就只剩下帶著海拉離群隱居。伴隨她超速的身心成長和特異能力(指尖發(fā)出閃電)的迸發(fā),慈父心中憂懼交集——海拉究竟是“新人”還是“非人”、同類還是異類,他跟“純潔聯(lián)盟”曾派出的那位在海拉的人類面容前退縮、終未能堅持“純潔”、完成任務的殺手2王晉康:《癌人》,第53、123~124、82頁。一樣丟掉了明確的答案:曾輕視界限的保羅如今困囿于界限。

      保羅和“純潔聯(lián)盟”之外,其他勢力對海拉也各有盤算。倒賣器官的“蛇頭”很快找上門來,地下交易市場以同樣的殘忍和功利對人、后人或動物一視同仁。醫(yī)藥資本亦始終對海拉的器官再生功能垂涎不已,他們懸掛出“血淋淋的利益之肉”3王晉康:《癌人》,第53、123~124、82頁。,標榜“非人”隸屬界限另一端的他異性,由此將之對象化而用以牟利,同時向大眾和法律游說對這種界限的必要認同,背地里卻又是界限破壞的始作俑者和推動者。相較于資本征用的企圖,政治的選擇似乎更顯粗率,即調(diào)動暴力機制和戰(zhàn)爭機器,不惜跨過他者的尸體來確認界限的效力。但與其說政治家都是“純潔聯(lián)盟”的隱形成員,僅以仇視渲染邊界,不如說他們只是應對乏術且不敢承擔風險,既無法掌控界限競奪的后果,又唯恐人類的子孫后代不敵批量產(chǎn)出的新物種,只好以抹殺換茍安,暫且平息諸方競奪的風浪。在其間,自由主義政治對于差異的寬忍(tolerance)原則既發(fā)揮作用,又岌岌可危。

      在各方力量的包圍圈中,海拉最終決定為自己競奪,競奪一個新異體物種的生命、播撒和繁衍,競奪一個在有意識的區(qū)隔中超越又溝通著人類的界限。她創(chuàng)造了人工克隆生命的巨大“繭房”,使她的分身遍布全球,仿佛只有復制自己、制造同類,才能克服一位女性亞當?shù)墓陋?。她和印第安人為伍,在人類社會的地層之下鑿開了一種后文明和新共同體的雛形,一個反現(xiàn)代又超現(xiàn)代的蠻荒世界。那離經(jīng)叛道又返璞歸真的生產(chǎn)機器,那加速噴薄又無限播撒的存在邏輯,似乎比她個體的獨異更引起人類政治的恐慌。她的自限(self-limitation)破解了既有人類機制的劃定,她不再是“非人”或“新人”,而是超出了這種界限的兩極,其引力和斥力,其親密或暴力滋生的原理。她本有氣魄成為告別人類后的新起點,但她仍死于自然分娩的失敗,死于對人性的眷戀。而大概也正是這份夾雜在她更高識見中的眷戀,使她懂得不踐踏界限的接觸和傳達、保持距離的懸置與休憩,使她不屑于以后人類的戰(zhàn)爭機器來挫敗人類的戰(zhàn)爭機器。

      總括《豹人》和《癌人》,王晉康營造的復雜局勢給了我們幾點重要的提示。首先,反人類中心主義和去界限化并不天然就是激越和前瞻的,更未必是積極和批判性的。它有時恰恰暗合了“平等”對象化的科學慣性與萬物皆生意的機會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1如羅西·布拉伊多蒂所言:“生物遺傳型的資本主義所實行的機會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誘發(fā)了,如果不是在實際意義上抹除,至少模糊了人類和其他物質(zhì)之間在談到從中賺取利潤時候的區(qū)別。種子、植物、動物和細菌都符合伴隨著人類各種樣本的無法滿足的消費邏輯?!币娏_西·布拉伊多蒂《后人類》,第91頁。,它更可能是對前沿的盲目推進及遠超過其倫理承擔的冒失之舉。批判則意味著不僅與中心主義對抗,更是與蹩腳版本的反中心主義對抗。其次,“什么時候”的問題一直存在,在此時具備靈活功能性的界限在彼時就可能是完全陳腐的,在此時推不動的攔路石在彼時或許就飄搖待去。因而關于“新人”與“非人”、關于邊界的辯證終需是一種歷史的、社會具身性(socially embodied)的辯證,而非抽象形式化的。不能不考量歷史情勢,也不能不在此基礎上去生成批判的——借用巴迪歐的術語——“情勢狀態(tài)”2阿蘭·巴迪歐:《存在與事件》,藍江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120~140頁。,使界限在知識省察的框架中顯影:我們需要的確是嵌入式的定位政治學(localized politics)。最后,海拉那般基于后人的自我意識主動設置界限,在距離的相對保持中實驗和擴散的方式挑戰(zhàn)著界限兩頭水火不容的敵對邏輯。就人與后人而言,或推及更廣大政治領域,有沒有基于界限之尊重和相對維持的共生或寄生,有沒有不必然敵我兩分的距離美學或“黑暗森林法則”之外的友愛的政治學?后人類的出場導航著一種新的界限哲學。

      這種未來的界限哲學中,定會閃現(xiàn)出列維納斯的思想火焰?;蛟S也只有在這人和后人、身體與異體彼此對望的情形下,我們才能最直觀地領會到列維納斯所要求我們?nèi)ビ硬榇顺袚熑蔚乃叩拿嫒荨墙^對者的臨顯(Epiphany)。如他在《總體與無限:論外在性》中申明:“面容的呈現(xiàn)把我置入與這樣的存在者的關聯(lián)。這一存在者的實存——不可還原為現(xiàn)象性,就后者被理解為無實在性的實在而言——在一種迫在眉睫的緊急情況中實現(xiàn),由于這種緊急情況,它迫切要求一種回應?!?伊曼努爾·列維納斯:《總體與無限:論外在性》,朱剛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98、203、202頁。沒有什么情況比人和后人在界限處的對峙更加緊急、更加迫在眉睫,他們作為實存都將面容投入對方的眼眸,卻又無可攀附、無比陌生,他們在對關系的無限遠離中構建起一種非關系的關系。他們不可能同一,不可能單純以對方為客體,無法拒絕企望回應的迫切。雙方處于非對稱的空間之中,的確,無論人類陣營眼中的海拉,還是海拉眼中涌至的圍攻者,都不可避免地顯出他者之無限——既是無限的盈余,又是無限的貧乏。然而,這種對峙中的他者之無限,更應是一種肯定性的維系,而非不對稱性的消除或?qū)Ξ惣旱募娌?。他者的面容不僅“高聲宣布‘汝勿殺’,并借此展出不可侵犯的外在性”2伊曼努爾·列維納斯:《總體與無限:論外在性》,朱剛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98、203、202頁。,并且在根本上就并不必然與我為敵,就不妨在界限之上建立平等和兄弟之誼(fraternity)。如列維納斯所道:“在面容中呈現(xiàn)自己的存在者來自高處,來自一個超越的維度;在這個超越的維度中,他可以作為陌生人呈現(xiàn)出來,而并不像障礙或敵人那樣與我對立。”3伊曼努爾·列維納斯:《總體與無限:論外在性》,朱剛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第198、203、202頁。德里達并不贊同列維納斯將他者絕對化、將其置于無限的過于安全化的處理,但他對同一性暴力的警惕和對界限的審慎態(tài)度又無疑承自列維納斯。德魯西拉·康奈爾準確地指出,德里達并不試圖“把界限描繪成一種對立性的分割,抑或僅僅將其作為系統(tǒng)本身的自我限定,以便系統(tǒng)能夠使自身作為一個整體而恒久長存”4德魯西拉·康奈爾:《界限哲學》,麥永雄譯,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2、62頁。,但同時,“他也沒有在劃定邊界時單純地賦予僭越契機以特權”5德魯西拉·康奈爾:《界限哲學》,麥永雄譯,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2、62頁。。顯然,邁向后人類的海拉比急于踏平障礙的人類更通達于此?;蛟S,那種對他異者不假思索的劍拔弩張才是最惡性的人類之癌。

      阿多諾也意識到:“和解的條件并不是吞并異己的哲學帝國主義。相反,其快樂有賴于這一事實,異己者在它所贊同的親近關系中仍然保持著距離……并且超越個人自己的界域?!?特奧多·W.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轉(zhuǎn)引自康奈爾《界限哲學》,第91頁。被后現(xiàn)代哲學和批判理論話語中界限僭越的強大沖動蒸騰已久的我們,還能夠設想如何保持著距離地迎接異己,將其來自高處的面容引入富有意義的世界嗎?

      三 層疊的寄生:從性政治到后烏托邦

      在“新人類”四部曲內(nèi)部,存在著界限問題的梯級上升,與之伴隨的,是情勢狀態(tài)的改變、政治的重新定向以及解決方案的再歷史化。一部作品有其技術和人類身體革命的極限,但這一極限,在時間線索的推移中、在另一部作品里,就僅僅是明日黃花或奠基之物?!侗恕返纳舷奘腔蚯督蛹夹g造就的“人獸雜交”,困擾則在于人性集合中失控的獸,也即是新生異體之難以馴服?!栋┤恕返纳舷薨胃吡瞬簧伲粌H從令人生畏的癌細胞克隆出了新人,而且還涉及癌人在人造子宮中的批量復制,人類已面臨不可能單方面馴服的后人類主體意識和她們有待興起的群落。到了《類人》(2003),工廠化的人造人已非基于克隆技術,而是采用純物理手段來排列原子、組裝人類DNA,以非生命物質(zhì)合成細胞、轉(zhuǎn)化出生命,僅需3小時,相當于14個月大的嬰兒便可出廠,女媧或上帝都無事可做了。由此產(chǎn)出的“類人”或“B型人”數(shù)量已過一億,《癌人》中那種特異者的孤苦和保持界限的覺悟,讓位于一個龐大的新群體在21世紀末的人類社會中的廣泛互動和融合,他們所觸動的,是一個被類比于打破真品和贗品的等級秩序或消除種族歧視的議題。

      《類人》的上限卻還不止于“B型人”的在世本身,一個拋棄皮囊、上傳思維從而歸依計算機超級智力的虛擬存在已悄然誕生,并且開始善意地干預人類生活、促成界限的潰裂分解。智力脫離了有機身體,在硅基元件和光電世界中遨游騰挪——電腦真的在注視著我們。在《海人》里,我們面對的也是相近的智力“改遷”局面,最后的人類為打開輻射之下的生存空間、延續(xù)文明香火,將海豚改造成了人類智力和信息庫存的宿主,于是帶來了人的徹底異體化。人從此需在一種智性特征或氛圍而非身體形象的保證中去追究人之為人?!逗H恕分械慕缦迒栴}看似與《豹人》中的人獸之辨相類,實際上卻專屬于一個存亡之際的激進選擇,此時的界限,在于確鑿的末世后人與海豚體的“后后人類”之間,在腳上長蹼的海人與全改造的海豚人之間,在“舊人類做派”1王晉康:《海人》,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年版,第25頁。與新人類風尚之間。很難說是賽博化的人還是海洋化的人更易引起“舊人類”的驚詫與恐慌,哪個更是人所能抵達的極限。從增強改良的人到全盤重塑的人,界限的推移讓界限本身成為隱喻,過去的界限及其突破總可能被調(diào)用,作為人類新變的佐證或大難臨頭的前兆。

      在界限的層疊中,一個寄生性的問題也層疊地纏繞,將性政治和后人類的后烏托邦串聯(lián)起來,并帶來性觀念堡壘的自我解構。在“新人類”的異體化趨勢下,王晉康又總會(甚至頗具肯定性地)滲入那些嘗試將人的性、生命和身體自然化的見解,使之不僅與前者相沖撞,而且顯影出一個寄生邏輯的層層嵌套和多樣變形?!栋┤恕分械囊晃蝗找峥茖W家曾宣稱“生物世界中雄性是寄生于雌性的”,所以將“第一個克隆人定為女性‘更符合上帝的本意’”。1王晉康:《癌人》,第63,250,251、116頁??上系蹧]把亞當設計成夏娃胸間的一根肋骨。更有趣的是,小說中還有一位中國的社會學研究員甄羽女士,她在世界婦女大會上尖銳抨擊同性戀鼓吹者,抗議將這種對“心理殘疾”的寬容變成縱容甚或時髦,且提醒說道:“至少到目前為止,作為一個族群而言,同性戀者是寄生于正常人的生殖活動之上的。沒有男女之愛和他們的生殖活動,就沒有同性戀者的存在。極而言之,人類就不能延續(xù)了?!?王晉康:《癌人》,第63,250,251、116頁。這等實在體現(xiàn)不出什么社會學水準的“性情之言”,反倒引起了美國記者加達斯的好感和興趣。受夠了美國性自由的“政治正確”,加達斯表示非常同意將同性戀歸結(jié)為一種“寄生現(xiàn)象”。3王晉康:《癌人》,第63,250,251、116頁。不出預料,這位后來折服于海拉的女王氣魄、和她墜入愛河的記者,終究還是因?qū)ψ匀恍缘墓虉?zhí)而容忍不了海拉發(fā)明的巨型機器子宮。然而,王晉康對性戀的想象雖總體上偏向于保守,但他卻絕非社會學中的“逆流”或自然界限的衛(wèi)道士。如《類人》的結(jié)尾透露:“人類社會不會很快承認類人的平等地位,但也不會再對他們著力防范。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刻,‘不作為’不失為一個很實用的政策?!?王晉康:《類人》,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年版,第298~299頁。

      位于自然性和人為性、舊人類和后人類、生殖與生造中央的,是寄生邏輯的推演。雄性寄生于雌性,同性戀寄生于異性戀,制造寄生于生殖,不正常寄生于正常:仿佛寄生就是站在自然的一側(cè)完成對自然的確認,就天然預設著對母體的絕對肯定,就是一種自然純潔性和根本性的明證;仿佛起源的不自足、生物或生存體制上的依賴,仿佛一種寄生的起源性或非自我創(chuàng)生(non-autopoiesis),就理應帶來權利和待遇的低人一等。這樣的寄生邏輯只能是一種同一性的霸權邏輯,無論它顯得多么寬容、好客或女性至上;這種邏輯其實也并不符合寄生的侵蝕及交染邏輯本身。就像《癌人》中的資本家如此自辯:既然人類的飼養(yǎng)幫助動物延續(xù)了種族,那么屠殺豬羊雞鴨就全然正當,以此類推,癌人獻出幾個器官也該心甘情愿。1王晉康:《癌人》,第220頁。動物寄生于人,故任人宰割;癌人創(chuàng)制且寄生于人,故不妨獻身成仁——人就該是一個強盜宿主嗎?如果對癌人的強迫、對寄生的掠奪反而會“使人類蛻變成嗜血的寄生種族”2王晉康:《類人》,第298~299、297頁。,那么人類又該如何自辯呢?

      癌人的例子,實已帶出寄生的另一面向,一個并非局限于生殖方式,而是作為更寬廣的社會性隱喻的面向。豹人、癌人、類人等這些“明天的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客居在“今天”的時空,寄生于人類的秩序、文明和社會機體之中。這種寄生所激蕩的,除了將寄生者或他異者敵對化、輕賤化的控制幻想,更加是蠢蠢欲動的界限移易,是宿主與寄生的糾纏轉(zhuǎn)換和難辨彼此。顛倒過來,“今天的人”為了挑戰(zhàn)自身或在極端條件下保存自身,也可能需要采用寄生策略附著于明日,賭博一個仍不失卻自身文明因子的開放未來。譬如,《類人》中的司馬林達使意識寄生于信息海洋,《海人》中的末日遺民則使人類的智性火種寄生于動物化的“后后人類”,由此蓬勃興起的海豚人還憑借其競爭優(yōu)勢,讓更接近“舊人類”的海人變成了后烏托邦中的寄生種族。王晉康的小說里因此既有后人類寄生于人類之間并攻克著界限,又有人類寄生于非人類或后人類,一如人性寄生于獸性,曾經(jīng)的界限及寄生的負面意涵早已不攻自破。寄生無須是客居者或非自然者的原罪,也不只是一種單向的竊取蠶食,它未嘗不能導向互惠、慷慨、尊重和交融,正如《類人》設想,司馬林達所融入的超級智慧體仍會善意地干涉人類事務,因為“他寄生在人類這棵巨樹上,自然要盡力保證這棵巨樹地久天長”3王晉康:《類人》,第298~299、297頁。?!熬迾洹眳s也不會不在這類干涉中演進,寄生使身體、主體或共同體皆生成為異體,異體才是寄生邏輯的歸宿。

      性及性別的自然神話是后現(xiàn)代哲學家和女性主義理論家的“宿敵”。早在波伏娃的《第二性》中,“延續(xù)”和“超越”的理想二元關系就受到討伐和清理,女性正是被置于延續(xù)生命和種系的固有位置而被剝奪了社會性的超越層面。1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鐵柱譯,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91~493頁。在寄生的自然化邏輯中,其實也是以延續(xù)為基準,延續(xù)讓不延續(xù)或非自然延續(xù)的淪為寄生,延續(xù)就是潤滑侵吞和壓倒的萬金油。但被延續(xù)所閹割的為何,性和延續(xù)是否那么“自然”,以及擴大物種、擠滿星球還是不是人類的一個最要緊的任務,卻都值得叩問。如??略凇缎越?jīng)驗史》中講明,性并不單純是生物學上的堅實存在和派生出其他的自然原初,“性只不過是性經(jīng)驗的機制及其功能認為必不可少的理想部分……性是在權力為了控制身體及其質(zhì)料、力量、能量、感覺和快感而組織的性經(jīng)驗的機制中最思辨的、最理想的和最內(nèi)在的要素”2米歇爾·福柯:《性經(jīng)驗史》,佘碧平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頁。。換言之,性的觀念化/自然化仰賴甚至說寄生于性經(jīng)驗的具體配置和開展,它與生育的情狀也總是協(xié)商于異性戀或同性戀的性經(jīng)驗構造,協(xié)商于被權力所調(diào)節(jié)的性實踐中的“戰(zhàn)略性部署”。在反自然性的搏擊場上,唐娜·哈拉維還要走得更遠。在《后現(xiàn)代身體的生命政治:免疫系統(tǒng)話語中的自我構建》一文中,她駁斥了那種常見的將策略性問題偷換成本質(zhì)性問題、將語境化的偶然認定為本然或必然的謬誤。她詳盡論說,小至復制基因(replicator),就存在彼此之間的“軍備競賽”,以爭奪在最終的身體和行為性狀中的自我表現(xiàn),他們的利益競賽和策略性聚合造就了看似風平浪靜的“整體”或“自我”;而大至人類種系,我們也尚未完成“我們”,未必是如此這般的“我們”,“在‘我們’之中有著最具威脅性的他者——繁殖體(propagules),我們不過暫時是它們的顯型(phenotype)”3Timothy Campbell and Adam Sitze(ed.), Biopolitics: A Reader,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3, p.290.。正因如此,性和生育的微觀和宏觀層次中,都充斥著選擇和博弈,干預和涌蕩,待定與偶然。所以延續(xù)的“自然”機理并不能裁決寄生的低賤,寄生所引入的,恰恰是試探、競賽、威脅、共生、策略性進退和嶄新情境的創(chuàng)造。

      王晉康在“新人類”系列中揣思寄生,并非偶然。寄生現(xiàn)象在他的小說中時有現(xiàn)身,發(fā)表于1999年的短篇小說《解讀生命》更是直接以寄生為主題。在《解讀生命》中,小說家王先生和兒子聽聞了一個中國軍人和墜落地球的腕足類外星人接觸,并因后者身體中長出的寄生怪物而終于大開殺戒的故事。這個敘說中有些難解的疑團,引得父子二人各展其才,將故事再行編織,增補出個中曲折。兒子先交出了他的版本:外星人夫婦本是理性友好的文明探索者,在向地球進發(fā)途中不幸被太空病毒感染,這種病毒是阿爾巴契文明的繁衍工具,能強奪宿主基因、孕育出寄生胎兒并從體內(nèi)吃掉宿主,寄生體還能進行意識控制,因此造成了腕足類外星人對地球人的敵意。王先生卻不喜歡兒子對寄生生物的設定,提出了一個修訂版:外星人夫婦在太空中患上了性別退化癥,將變成失去性欲、干癟委頓的中性人,但這種疾病卻也是獎勵,它其實啟動了他們在環(huán)境惡劣時的無性繁殖方式,使夫婦倆各自懷上幾個胎兒,而這些胎兒或“小吃客”恰恰也是寄生性的,它們以親代血肉為“圣餐”,在父母的獻祭之上展開新生,地球人卻把這種溫情的寄生誤解為病毒式的獰惡寄生。為了讓故事結(jié)局不那么黑暗,王先生甚至愿意讓這些通過“啃老”而長大的外星子嗣逃出生天,想象他們或許會在蔚藍星球建立一種全新的“X文明”1王晉康:《解讀生命》,《科幻世界》1999年第1期,第6~17、17頁。。多種涵義的寄生在此層疊,父子對生命之“解讀”的不同在于,兒子只是把寄生看作一種外源性的侵奪勢力,而父親卻把寄生與性、生殖和文明創(chuàng)建擰合起來,不僅肯定寄生作為能量調(diào)節(jié)的“生命史策略”2王晉康:《解讀生命》,《科幻世界》1999年第1期,第6~17、17頁。在物種生存進化中的內(nèi)在意義,而且將性的疾病翻轉(zhuǎn)為對寄生性新文明的期許。王先生的這一思路可謂隱蔽地延續(xù)或寄生于“新人類”四部曲中。

      怎樣超出對于寄生的消極定性?如何理解它在人類關系中的層疊?法國理論家米歇爾·塞雷斯(Michel Serres)曾在《寄生》一書中給出過極富創(chuàng)見的回答。塞雷斯在科學、宗教、經(jīng)濟等在內(nèi)的一切人類體制和關系中看到寄生——一種自陰影里索取、損耗而不殺的相處,一種賓主交互,一種干擾或噪音(法語中的parasite具此義)。寄生遠比掠食者和獵物的對位更根本和廣遠,它構成人類關系的原子形式,層疊串聯(lián),并集中體現(xiàn)主體間性:“我們寄生于彼此,且存活于寄生者中。這或多或少是說,寄生者構成了我們的環(huán)境。”3Michel Serres, The Parasite, trans, Lawrence R.Schehr,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2, pp.10.他進一步推想,世間沒有任何系統(tǒng)不存在寄生物,如同沒有不繞行和迷亂的知識,沒有不包含噪音的交流,像笛卡兒那般追求全然清晰無誤的“我思”,無異于為了不聽見老鼠的窸窣而拆房重造,注定白費力氣。與其如此,不如重寫一套不基于和諧而是或許基于七和弦的系統(tǒng),一個反理性的,納入差異、波動、偏斜和晦暗的寄生宇宙。甚至是差異化育了事物,是噪音促使了誕生。1Michel Serres, The Parasite, trans, Lawrence R.Schehr,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2, pp.12-13,14.至少,應承認這個定理:“噪音帶來一個新系統(tǒng),一個比簡單鏈條更復雜的秩序。第一眼看去,寄生是阻斷,但轉(zhuǎn)眼再看,它又在加強?!?Michel Serres, The Parasite, trans, Lawrence R.Schehr,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2, pp.12-13,14.

      初看阻斷,再看加強,這也是王晉康筆下的后烏托邦給人的感受——阻斷的是人,加強鞏固的也是人,一種人的新系統(tǒng)和新秩序。即使懸擱理論的“外援”,王晉康的“四部曲”也從歷史情勢的角度,內(nèi)在地解構著寄生的自然政治。男性寄生于女性,同性戀寄生于異性生殖的“事實”,很快就被《癌人》中的人造子宮或《類人》中的嬰兒流水線所沖擊篡改,類人跟常人間打破禁忌的愛欲和按捺不住的婚姻、生育愿景,更將生殖和生造二者拉入雜合之境。圍繞著性和生殖,多的是策略取舍,而非總以先在鄙薄寄生?!逗H恕穭t緊承《解讀生命》,帶來一個更積極有力的提示:在某些時刻,寄生可能是生存延續(xù)的唯一方略,是文明傳承的必經(jīng)險途,是作為異體的后烏托邦的生成之徑,是藍色的普羅米修斯之火。“后烏托邦”通常是指烏托邦死后的烏托邦,即歷經(jīng)危機后告別了既往(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現(xiàn)代性等)社會組織想象方式和救贖熱望的烏托邦,也或許是全球村“后語境”下吸取教訓、不甘沉淪的后現(xiàn)代烏托邦。3李小江:《后烏托邦批評:〈狼圖騰〉深度詮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527~560頁。而我所言及的“后烏托邦”還有著更直截明晰的指涉:它是后人類的家園,是“人之死”后殘存卻未嘗不是更好的烏托邦,是人的烏托邦——即以人為固定圓心去環(huán)繞組織的共同體想象——徹底熄滅后重燃的火焰,是人的寄生激發(fā)產(chǎn)生的新關系系統(tǒng)。

      從270年冷凍中復醒的拉姆斯帶著“舊人類”的頑固心態(tài)和“人類復興”的執(zhí)念,見證并逐漸承認了他曾經(jīng)的伴侶、來自中國的生物學家覃良笛創(chuàng)造的海豚人和它們的后烏托邦。重新踏上土地的拉姆斯不止一次注意到一群“血紅色的寄居蟹”,它們背著大貝殼,“蹣跚前行,樣子十分可笑”。4王晉康:《海人》,第56頁。可笑與否,寄居蟹都透出人類的命運:他們不也是在寄生中背負其生存延續(xù)的重任,蹣跚前行,尋找一種別樣的棲居?他們在這種尋找中變成異體,變成棲居于后烏托邦的動物化后人類。王晉康饒有深意地繪制出了后烏托邦的社會組織形態(tài),內(nèi)中最核心的一條是,海豚人“不追求成為自然界的最強者”,并“接受外在力量的制約”。1王晉康:《海人》,第207、210、146頁。他們不選擇調(diào)用信息庫中原本具有的戰(zhàn)爭工具和技術能力來克服諸如虎鯨、鯊魚類的上端捕食者及各種疾病,他們擁有智慧和權力但又保持了此二者施展的界限,從而能避免絕對權力導致的絕對腐敗。拉姆斯不得不感慨,海豚人接受了他們完全有力量去拋卻的制約,因此脫開了國家、戰(zhàn)爭、性別禁忌、生命管理技術等,“再想想人類,恰恰是在這方面走上了一條歧路,無論是族群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人與疾病之間,還是人與自然之間,人們一直孜孜求取絕對的主宰權”2王晉康:《海人》,第207、210、146頁。。盡管都始于智力寄生,但海豚人跟《類人》中的賽博人其實代表了不同的方向。如果說司馬林達切斷自然臍帶、化入人工生命的宏圖源出于漢娜·阿倫特所謂現(xiàn)代科學/哲學世界觀中人逃離肉身、大地乃至地球的勢能3漢娜·阿倫特:《人的境況》,王寅麗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前言第1~4頁。,海豚人則是返回肉身和立足星球的,只不過他們的根基是浩瀚海洋而非海德格爾熱衷贊嘆的大地。而海豚人的后烏托邦比起一個賽博世界,則可說是棲于更微妙的自然與非自然的間性,更莊嚴的對界限的持守(當然也有靈活和允準例外的一面),以及更普遍而透徹的對寄生原則和寄生環(huán)境的心照。

      后烏托邦是全面寄生性和異體化的,甚至不妨說是酷兒化的——既然我們從性政治切入這個寄生命題,既然酷兒意味著古怪、奇異、陌生和對自然的重造。表面上后烏托邦的某些運作也許近似人類社會,但這毋寧說是凱瑟琳·海勒曾談到的“擬形”(skeuomorph),一種失效但仍被仿造以幫助新舊過渡的設計特征,一如數(shù)字化計時器上無用的指針。4凱瑟琳·海勒:《我們何以成為后人類》,第22~23頁。海豚人中也有奧林匹克競賽,但卻只稱揚每次的優(yōu)勝者,不保留絕對記錄。5王晉康:《海人》,第207、210、146頁。他們的體育本就是對信息庫存中體育概念的仿造模擬,在此過程中,奧林匹克變成了一種“做舊”,一個產(chǎn)生熟悉感的趣味設定,體育的實質(zhì)已發(fā)生轉(zhuǎn)變,已服從于后人類的新組織形式。后烏托邦是人類朝向后世未來、為了寄生和超越(不是勝利)而做出的發(fā)明。但它還有著一段古遠的前史,一段“前烏托邦”或起源烏托邦的序曲:早在智人出現(xiàn)以前,神(外星人)就曾光臨地球、尋找其智慧的寄主,他厭棄爭奪撕咬的猿猴而鐘愛快活的海豚,可海豚拒絕了神的禮物及禮物中暗含的枷鎖,任信息/思維儲存器“窩格羅”沉入深海。1王晉康:《海人》,第246~250頁。海豚拒絕了外星智慧的寄生、保持了與“窩格羅”的界限,卻未能拒絕人類的侵染,所幸后一種寄生也完成了其積極的轉(zhuǎn)化和蔓延。海豚沒有語言的分隔破碎,它們不建造通往神的巴別塔,因而也沒有作為懲罰的界限;它們敞開胸懷接納異類,但又是警覺而大智若愚的界限保持者。

      結(jié) 語

      王晉康在新世紀之初書寫“新人類”,使后人類主義話語在中國文學中刻下足跡,亦讓后人類異體作為“明天的人”進入歷史的展望。后人類的世紀出場預告著新興的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將為人類身體、主體和共同體帶來的深刻變革,這種變革甚至將使新世紀因異體化的后人類而獲得定義。王晉康著力描畫后人類在“新人”和“非人”之間的界限糾纏和被卷入的界限競奪,捕捉到了后人類境況下最根本和激烈的振蕩,更提醒已身在局中的我們,要為一種批判的后人類理論構想和主體形象、為這一新世紀的健康體格而開展積極的競奪。王晉康筆下的后人類源自科學普羅米修斯的締造,那些新造物主的豪情滿懷和主體膨脹,既關涉資本主義刺激的權力幻想,又蘊含現(xiàn)代中國變革欲望和烏托邦激情的剩余,并滲透著全球化時代國族奮起的意志。也正因這種激情,王晉康得以保有人類終結(jié)之上的守望,賦予寄生以后烏托邦的潛能。從性政治到異—共通體,寄生解構自然性神話和起源性崇拜,以交染邏輯創(chuàng)造與母體、與他者、與環(huán)境的協(xié)約和共謀,攫住生存機遇并促就新系統(tǒng)機制和組織模式的誕生。它也是界限糾纏的另一種表達,因為寄生就是對賓主邊界的侵蝕、挑動、重塑和相對保持。當陳楸帆這樣的“80后”作者講述著后人類時代的主體坍縮、消極動物化和荒野逃殺,“40后”的王晉康卻更能超出單純的捕食者—獵物關系,探看寄生的異體性方案和后烏托邦遠景。

      猜你喜歡
      異體界限人類
      界限
      十幾歲(2022年21期)2022-11-19 11:14:42
      間隙
      人類能否一覺到未來?
      人類第一殺手
      好孩子畫報(2020年5期)2020-06-27 14:08:05
      釋甲骨文“朕”字的一種異體寫法
      破次元
      1100億個人類的清明
      異體備查
      中國篆刻(2017年7期)2017-09-05 10:01:36
      異體備查
      中國篆刻(2017年8期)2017-09-05 09:44:30
      異體備查
      中國篆刻(2017年5期)2017-07-18 11:09:31
      江安县| 修文县| 瑞安市| 高密市| 瑞丽市| 二连浩特市| 光泽县| 临沭县| 库伦旗| 响水县| 浦东新区| 涟水县| 杭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 依兰县| 四平市| 临汾市| 额尔古纳市| 新昌县| 永泰县| 左权县| 景宁| 新宁县| 陇西县| 巴青县| 大渡口区| 翼城县| 华亭县| 邛崃市| 定远县| 玉溪市| 育儿| 湖北省| 滁州市| 遵义市| 嘉义县| 景德镇市| 拉孜县| 仙游县| 罗甸县| 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