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明華
春天的徽州雨多,去安徽黟縣的古民居一游,卻看到另一種頗具文化積淀的人氣。
西遞古村位于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城郊8公里處,占地20公頃。它始建于北宋年間,因設驛站“鋪遞所”而得名,是以宗族血緣關系為紐帶,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作為李唐后裔的避難改姓之所,它自呱呱墜地之日起,就烙上了與眾不同的印記:一條縱向主街,兩條沿溪道路,撐起村子的主要骨架,構成了古村以東向為主、南北延伸的街巷系統(tǒng)。
當我走進村口拱門,沿著青石板鋪成的深巷步入村中大路街,首先游覽的是“曠古齋”,齋內正廳堂前設有精致的西遞村全景大沙盤,它直觀地展示了西遞村的村落布局和地形地貌,使游客一目了然。舉目俯視沙盤,整個村落形如一條大船,村頭高大的喬木和牌樓宛如船上的桅桿和風帆,村中一幢幢鱗次櫛比、高墻黑瓦的民居猶如一間間船艙,村落四周連綿起伏的山巒像是大海的波濤,村前被一汪湖水簇擁,整個村落恰似一艘遠航的巨輪正停泊在寧靜的港灣里,好一幅寧靜、淡雅、質樸、祥和的山水畫!
位于村中橫路街口的“瑞玉庭”,建于清咸豐年間。步入前庭小院,院內設有石幾、石凳供人休息,還有眾多的假山、花木盆景供人欣賞,整個小院小巧玲瓏,雅致得趣。前庭正堂描金雕著“丹鳳朝陽”“鳳打牡丹”“鴛鴦戲水”“喜鵲登梅”四季圖。廳堂立柱上的楹聯(lián)都是勸善、勸讀、勸進取的格言警句,如“快樂每從辛苦得,便宜多自吃虧來”,“瑞玉庭”堂前遒勁瀟灑的書法,“辛”字被人為地多加一橫,“虧”字被刻意地添了一點,藝術走筆之妙以及主人寓意指代——勤懇、隱忍、精明、睿智躍然紙上?!笆聼o不可對心意,人生處事儒謙言”,“淳仁堂”內懸掛的楹柱對聯(lián),和另一副“壽本乎仁樂生于智,勤能補拙儉可養(yǎng)廉”遙相呼應,述盡了徽商的經營理念、做人道理與治家高招。
西遞村最大的廳堂當屬“敬愛堂”,面臨村中一條小河——前邊溪,是一座跨度30 米,面積達1800 平方米的磚木結構建筑,為西遞村現存的最大祠堂。相傳整個西遞村當年就是以該堂為中心布局設計的。它造型閎敞軒昂,在祭祀大廳兩根6 米高的黟縣青石柱與兩根粗壯的銀杏樹木柱相對稱,承托著整個大廳深重的梁架,頗為壯觀。特別是高懸于供奉廳的巨幅“孝”字古匾,傳為南宋理學家朱熹的手書。這是一幅融書畫于一體的藝術珍品,充分發(fā)揮了漢字的象形特點,匠心獨具,字的上半部,從右側看酷似一躬身下跪,仰首作揖的孝順后生敬奉形象;而從左側瞧,卻活現一只尖嘴猴頭,其寓意“孝為人,不孝為畜生?!边@形象逼真的“孝”字,極易讓人產生遐想,引起共鳴。這幅承載著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珍品真可謂鎮(zhèn)宅之寶。
在西遞村,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在廳堂的某處角落建有一個三四平方米的簡陋小屋。即使那些不惜重金描金繪銀,畫梁雕棟的富有人家也不例外。這些小屋名曰“禁閉室”,家中小孩如有讀書不用功,或成績不好都要罰其進“禁閉室”思過苦讀。有的人家在“禁閉室”的門窗上還刻有簡單的梅花圖案,寓意“梅花香自苦寒來”,以此來激勵這些孩子。由此可見,當地人自古以來對教育是何等重視和用心良苦。看到這些,我才對為什么徽州這方山水會出那么多文壇臣匠有了深刻的理解。僅西遞村一村,自明清以來進入仕途的就有115人,最高竟官達二品。
春雨淅瀝,小溪上的古橋隱隱透露出翠綠,廳院繁花弄影催人思鄉(xiāng),春天的綠總是那么嬌滴滴,讓人不忍離去。樹木、流水、小橋、灰白斑駁的墻壁,這一切蘊涵著自然精神的力量。行走于西遞,我過街穿巷,走馬觀賞著、品味著。我深為西遞村這些含而不露,美而不艷,濃淡相間,回味無窮的古民居建筑所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