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軍 魏萌
大氣直爽的性格、雷厲風行的作風,這是湖北省第七屆“新銳班主任”、潛江江漢油田外國語學校教師張巧給人的第一印象。但一番交談下來,記者很快就感受到了張巧心思細膩的一面。
“進入學校的時候,學生并非一張白紙。他們來自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有各自的性格和習慣。同時,部分學生也形成了一些錯誤的認知,比如過于在意別人的看法、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等。”張巧說,“這些錯誤的認知就像緊箍咒一樣,禁錮了學生的心靈,影響學生的發(fā)展。”
“要破除學生心中的‘緊箍咒,我認為可以從樹立信心、激發(fā)動力、增強成就感三方面著手,幫助學生突破自我?!睆埱烧f。
“人多了我就害怕……”
學生入學后,張巧每三天挑選一首簡單的唐詩,作為背誦任務發(fā)給學生,但不要求每首唐詩都背下來。課間,學生如果能當著同學們的面背誦唐詩,就可獲得1個積分。然而,第一個月都快結束了,班上就只有小然沒有在同學面前背誦唐詩。
小然媽媽告訴張巧,小然在家里已經把每首唐詩都背得滾瓜爛熟了。張巧問小然:“聽你媽媽說,你在家已經會背很多首唐詩了,能不能在班上背出來?”小然點點頭,馬上又搖搖頭:“我……我不敢在班上背。老師,人多了我就害怕……”
為什么小然不敢在大家面前背唐詩呢?小然媽媽告訴張巧,她和小然爸爸忙于生意,在小然小的時候,經常把他一個人關在家里。時間久了,小然習慣了一個人玩,也沒有其他玩伴,養(yǎng)成了孤僻的性格。
根據小然的心理狀態(tài),張巧決定分三步走,幫助小然樹立當眾表達的信心。
第一步,讓小然擁有放松的狀態(tài)。這天,張巧把小然叫到辦公室,說:“你都會背唐詩了,卻拿不到積分,好可惜呀!老師為你破個例,允許你在家里背誦,讓你媽媽拍成視頻,我在班上播放給大家看,行嗎?”
“可以!”小然對此有信心。
當天晚上,小然媽媽給張巧傳來了10個視頻,也就是當月的10首唐詩,小然都背完了。張巧也兌現了諾言,給了小然10個積分。
第二步,逐步給小然增加壓力。第二個月的唐詩背誦開始了,張巧早早找到小然,笑著問他:“上個月拿了10個積分,開不開心?這個月你能拿幾個積分?”“我還要拿10個!”小然說。“但是,這個月我希望你只在家里背誦9首唐詩,剩下的1首我們試試在班上背誦,可以嗎?你要是能在班上背出1首,我就把10個積分都給你!”張巧提出了要求。對小然來說,哪怕只是當眾背誦1首唐詩,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月末,小然鼓足勇氣站上講臺,磕磕絆絆地背完唐詩。背完的那一刻,小然既如釋重負,又歡欣鼓舞。
就這樣,張巧一點一點地“加壓”,從1首唐詩到5首唐詩、10首唐詩,小然慢慢地適應了在很多人面前背誦的狀態(tài),上課偶爾也能當眾回答問題了。
第三步,給小然更多當眾表達的機會。在張巧的班上,每個月都會舉行“整本書閱讀”活動,各小組上講臺分享當月共讀的圖書,并表演一個和所讀圖書相關的節(jié)目。剛開始,小組會把最簡單的任務分配給小然,比如:上臺匯報的時候,由小然來宣讀本月小組共讀的圖書標題;表演的時候,為小然安排只有一句臺詞的角色。小然只要能順暢地讀完標題、講完一句臺詞,張巧就會給他們小組加分。隨后,小組逐漸給小然安排說話多一點的任務,比如讓他復述當月讀書的主要內容。一開始,小然還要拿著提前準備好的稿子,結結巴巴地照著念。在小組成員的鼓勵下,小然讀得越來越流暢,有時甚至能脫稿?,F在,小組經常會將最重要的讀書心得分享和薦書任務分給小然。
面對小然這樣的學生,要讓他有一個“心理脫敏”的過程,一點一點加強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從而樹立當眾表達的信心。“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我相信現在的他,面對再多人也能自信地表達?!睆埱烧f。
“我真的做不完……”
“張老師,你們班的小博又沒有寫完作業(yè)!”學校課后托管結束后,負責托管的老師回到辦公室,就忍不住向張巧“吐槽”。
每天放學,別的同學都能完成3科的課后作業(yè),小博連1科都完成不了。“其他同學都寫完作業(yè)了,你怎么還剩這么多呢?”張巧問小博。“作業(yè)太多了,我真的做不完……”小博每次都這么回答。
和小博家長聊過幾次后,張巧發(fā)現,小博家長經常會對小博說“慢慢來,不著急”“做不完也不要緊”之類的話。在家長不經意的影響下,小博做事越來越慢,作業(yè)也一直做不完。
怎么激發(fā)小博做作業(yè)的動力,讓他積極行動起來呢?張巧發(fā)現,小博做別的事情都慢吞吞的,唯獨放學特別積極——因為每天放學是媽媽來接他,他依賴媽媽,迫不及待想見媽媽。何不以這一點為突破口?張巧的心里有了計劃。
一天中午,張巧將小博叫來辦公室,說:“小博,按照規(guī)定,大家都必須在學校完成全部作業(yè)后才能放學回家。托管老師已經向我反映過好多次了,你總是寫不完作業(yè),放學卻很積極。從今天開始,你什么時候完成了作業(yè),托管老師什么時候送你下樓找媽媽?!?/p>
“老師,我做不完的……”小博還是這句話。
“其他同學都能完成作業(yè),我相信你也行。這樣,我對你降低要求,每天放學前至少完成語文和數學兩科的作業(yè),英語作業(yè)可以帶回家去做,可以嗎?”張巧退了一步。
“我試試吧!”小博不太情愿地答應了。
這之后的一個月,張巧隨時關注小博的表現。當發(fā)現沒做完作業(yè),放學就不能第一時間去找媽媽后,小博終于開始加快速度寫作業(yè)了。
有了好的開始,張巧決定再給小博一些動力。按照班規(guī),學生每獲得10個積分就可以兌換一包零食,但小博完成不了作業(yè),每次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其他孩子吃零食。
一天,有個孩子兌換零食時,張巧撕開兩包連在一起的零食,不小心將其中一包撕破了一個口子。張巧靈機一動:“這包零食撕破了,不好再獎勵給其他同學了,好可惜呀!小博,你是不是也想要?今天要是能在放學前完成3科作業(yè),我就把這包破了的零食獎勵給你,你能做到嗎?”小博連連點頭,居然趕在放學前完成了全部的作業(yè),拿到了這個特別的獎勵。
見獎勵零食有效,張巧又單獨給小博制作了一張積分表。小博完成3科作業(yè)后,可以獲得3個積分,還可以獲得額外的獎勵:破損的零食、幾顆糖果、漂亮的貼紙等。小博的積分如果達到了10分,他還可以再兌換一份完整的零食。幾個月下來,小博大部分時候都能做完作業(yè)了。
要改變小博做事磨蹭、漫不經心的狀態(tài),只是敦促他完成作業(yè)還不夠,家長的教育配合也很重要。張巧專門找時間和小博的父母溝通,要求他們在家里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張巧給家長支的招是“劃定時間截點”,即給孩子一個明確的時間點,如早上七點半必須出門上學,時間到了,不管小博有沒有吃完早飯,爸爸都不能再等待,必須馬上拉著小博出門。為了增加小博的緊迫感,張巧建議家長在家給孩子設定倒計時形式的鬧鐘。小博看到時間一點一點地逼近截點,做事情自然就快了。
為了配合家長在家的教育,張巧在班上也規(guī)定了一些時間截點,比如每天早上八點,上課鈴一響,科代表就必須把作業(yè)交到老師辦公室,沒有在八點前交作業(yè)的,都視為沒有完成作業(yè)。一段時間下來,小博發(fā)現自己只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yè),晚上就不用熬夜寫作業(yè)了,早上都能按時到校了,還能時不時得到獎勵,做事的勁頭越來越足了,磨蹭的習慣就慢慢地改掉了。
像小博這樣的孩子,可以通過動機誘導、即時獎勵、負性強化的方法激發(fā)動力?!坝辛俗鍪碌膭恿?,他就會成為一個效率高的孩子?!睆埱烧f。
“我什么都比不過他們……”
小云的父母離異后,她和媽媽一起生活。后來,媽媽再婚,又生了一個弟弟。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小云變得內心敏感,沉默寡言。
上個學期開學不久,小云就找到張巧,要求換個學習小組。張巧很奇怪:小云所在的小組,組長是班長小雯。小雯是一個開朗活潑的女孩,不僅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而且能歌善舞,各方面表現都非常優(yōu)秀。其他同學為了進小雯的小組都擠破了頭,小云為什么要退出呢?之后的兩天,張巧觀察發(fā)現,課堂小組討論時,小雯是小組發(fā)言最積極的人,而其他組員往往都附和或者補充小雯的觀點;課間活動時,小組成員也總是以小雯為中心??磥?,和小雯同一個小組讓小云有了很大壓力,要求換小組不過是逃避之舉。
張巧安排小云和小雯同一個小組,本意是希望小雯帶動小云成長,但是,小雯的優(yōu)秀反而激起了小云的自卑感,讓她畏縮不前。小云即使換了小組,還是會出現同樣的問題。怎樣讓小云走出自卑的陰影呢?
張巧認為,擁有良好的成就感可以幫助小云克服自卑心理。
和小云的媽媽溝通后,張巧找了個機會,和小云在校園里邊走邊聊。
“小云,你和小組的同學相處得還好嗎?”
“同學們都很好……”小云輕聲細語地說。
“那你為什么想換小組呢?”張巧又問。
“我什么都比不過他們……我覺得去了別的小組會更好一些。”
“你也很優(yōu)秀,他們也有比不上你的地方呀!”張巧看著小云,真誠地說:“你媽媽告訴我,放學后你經常去媽媽店里,幫她打掃衛(wèi)生,還能幫她接待顧客。據我了解,其他同學在家里都很少做家務,更別談幫媽媽工作了?!?/p>
“真的嗎?”小云的眼中多了幾分驚喜。
“當然是真的。你媽媽還讓我告訴你,你在她心里是最棒的孩子?!?/p>
媽媽的話讓小云開心不少。張巧接著說:“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yōu)點,我們要學習其他人好的地方,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好不好?”
“我可以嗎?”小云還是有些遲疑。
“你要相信自己,大家也會幫助你的。”
張巧的鼓勵讓小云初步認可了自己,沒有執(zhí)著于換小組了。
接下來,張巧私下找到組長小雯,請她在小組活動中多給小云一些表現的機會。課外,張巧鼓勵小云參加班級和學校的各種活動,給小云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培養(yǎng)能力的舞臺。
不久后,學校要舉辦“唐詩飛花令”活動,要求每個班推薦一位主持人。小云雖然從來沒有做過主持人,但她嗓音條件不錯,普通話也標準,張巧決定推薦她做活動主持人。在準備的過程中,小雯耐心地指導小云的站姿、語速、表情等,小組其他成員也當起了小評委,給小云提建議。小云媽媽知道孩子準備做活動主持人后,專門為小云購買了一套漢服?;顒赢斕欤≡茓寢屵€到學校為小云化了一個漂亮的妝,讓她成了活動中最漂亮的小主持人。
成功的舞臺初體驗提升了小云的成就感,她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也更多了。
在張巧的支持和小組成員的幫助下,這一年小云參加了很多校園活動:電影配音比賽、“六一”兒童節(jié)拉拉操表演、手抄報展示等。一次次的成功體驗,讓小云不再否定自己?,F在,她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試試,我可以!”
對于小云這樣的孩子,要讓其看到自己優(yōu)秀的一面,再使其不斷體驗成功,增強成就感,如此,自卑感就會消散?!拔蚁嘈?,她已經在不斷的成功中看到了更好的自己。”張巧說。
對于那些被錯誤認知困擾的學生而言,怎樣才能獲得更好的成長?“教育要著眼長遠。作為班主任,我只能陪伴學生一時,未來的路還要他們自己走。”張巧說?!捌瞥耸`心靈的‘緊箍咒,孩子們才能走得更遠?!保ㄎ闹袑W生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