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麗
幼小銜接作為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之間的重要過渡階段,宣告幼兒園教育生活結束,同時也代表幼兒即將開啟全新的小學生活。在此階段,需要對幼兒進行各種訓練,以提升幼兒的自理能力和學習能力,重要內(nèi)容之一就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關注兒童個體差異
幼兒在識字量、閱讀興趣、閱讀方法掌握方面都存在差異。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以齊讀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練習,優(yōu)點是所有幼兒都可以參與,缺點是閱讀節(jié)奏拖拉,缺乏感情。而點讀的朗讀形式,教師又缺乏對幼兒的具體指導,幼兒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里。因此,教師應該以幼兒為閱讀教學主體,分層指導。在朗讀指導時,長難句的朗讀任務交給閱讀能力強的幼兒,而比較簡單的,容易理解的句段閱讀任務就交給閱讀能力暫時落后的幼兒,樹立幼兒的閱讀信心。教師也要注意作業(yè)的層次性和多樣化,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興趣布置閱讀內(nèi)容,同時注意閱讀文本的難度應符合學生的閱讀水平,提升學生在閱讀中的自我效能感。
重視閱讀素材拓展
銜接階段的兒童以具象認知為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合理利用幼兒的這一認知特點,將合適的繪本引入閱讀教學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閱讀主題選擇合適的繪本,繪本的內(nèi)容可以反映友誼、親情、環(huán)保、健康飲食、社會勞動,等等,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繪本色彩豐富、手法新穎的插畫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有利于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同時,繪本往往以比較有趣的故事展開,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這樣有利于營造相對輕松的閱讀氛圍,讓孩子更快愛上閱讀。另外,教師還應該關注課程目標中提到的兩類讀物:一是兒歌、兒童詩和古詩,二是易懂的寓言、童話和故事。詩歌的韻律感強,適合在朗讀中使用;故事的情節(jié)性強,適合在品讀教學中使用。教師應該根據(jù)幼兒的實際學習狀況挑選兼具趣味性和知識性的課外閱讀素材,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加強家校合作
家庭作為孩子的重要成長場所,在孩子的習慣養(yǎng)成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家長應該重視幼兒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將家打造成能夠靜心閱讀的場所。同時,在幼兒閱讀過程中,家長可以扮演指導者和陪伴者的角色。教師要將幼兒在園的閱讀表現(xiàn)及時反饋給家長,使家長了解幼兒的學習成果和存在的問題。并且,教師需要根據(jù)教學進度和每個幼兒的特點選擇適合他們閱讀的素材,并將閱讀建議反饋給家長,提升家長指導的科學性。家長和教師一定要及時溝通、反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育的連續(xù)性和一致性,制訂適合幼兒的閱讀計劃,共同促進幼兒閱讀習慣養(yǎng)成。
教師應該正視幼小銜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深刻認識到閱讀習慣對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探究科學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促進幼兒閱讀能力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沐陽縣實驗幼兒園)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