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榮
情景再現(xiàn)
西西上課聽講很認真,積極思考問題,回答問題也很踴躍,每次老師話音剛落,西西就迫不及待地舉手要回答問題,且經(jīng)常有精彩表現(xiàn)。
不過,班上有45名學生,不能次次都點西西回答問題。所以,老師經(jīng)常一整節(jié)課都不點西西回答問題,這讓西西很傷心,也很沮喪。
作為班主任,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辦?
案例中的西西聽講認真、積極思考、發(fā)言踴躍、表達精彩,卻因為班級人數(shù)眾多,常常一節(jié)課得不到發(fā)言機會,因此傷心失落,甚至舉手的積極性受到打擊。心理學研究指出,課堂上有3種發(fā)生作用的學習需要,其中之一就是“被賞識的需要”。學生舉手后一直不被教師提問,會認為是教師不關(guān)注自己,不喜歡自己。也就是說,西西傷心失落是“被賞識的需要”沒得到滿足。作為班主任,怎樣處理“西西現(xiàn)象”,讓他們智慧的小手高舉到底呢?
賞識學生,傳遞信任與期待
學生上課舉手回答問題,是認真聽講后積極思考的表現(xiàn),是急于表達的渴望,是獲得贊賞的途徑。然而,為顧及各層次的學生,“西西們”被點到的次數(shù)較少。在課堂上,我通過賞識他們來傳遞信任與期待,盡管被點名發(fā)言的次數(shù)少也能讓他們得到贊賞,獲得心理滿足,保持舉手的熱情。
1. 肯定相似想法
課堂上,我興致勃勃地提問:“對于這個問題你是怎么看的?”一時間,小手如林,我請起一名學生。隨著這名學生站起來,一批豎著的小手無可奈何地倒下去:“唉,又沒喊我!”在這名學生回答完后,更多學生一臉沮喪:“唉,把我的想法說了!”我立即詢問:“想法一樣的同學請舉手!”原本無精打采的小手又像喝足了水的秧苗一樣立了起來。我對他們豎起大拇指:“你們真是英雄所見略同??!請為自己鼓掌!”
當一名學生的回答代表了大部分舉手學生的想法后,教師便不會再找其他學生回答,對于這些學生來說,就少了一份展示的機會,長此以往,學生舉手的積極性就會變?nèi)?。如果教師給他們一個集體展示的機會,肯定他們的想法,使他們的努力被看見、觀點被肯定,他們的心理也會得到滿足,便不會有放棄舉手的想法了。
2. 培養(yǎng)“智慧小手”
課堂上“西西們”思考問題全面而獨特,如果讓他們先回答問題,就相當于把答案呈現(xiàn)出來,使其他學生沒有思考空間。一般情況下,教師會在最后請他們發(fā)言。如果“西西們”心理不夠強大,也許在教師還沒有邀請他們時,他們就沒興趣再舉手了。教師如果讓他們認識到怎樣舉手才是智慧的,并贊賞其為“智慧小手”,也能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
閱讀推進課上,我提問后,同學們一個個踴躍舉手,回答得到肯定后又滿足地坐下?!爸嵌嘈恰必┴┰缇桶崔嗖蛔?,半立著身子,豎直了胳膊,對著我急切又小聲地叫著:“我!我!我!”我微笑著朝他走過去,一手握住他的小手,一手輕輕地按下他的肩膀:“我最欣賞的是‘智慧小手。一種是你的想法一說,就能讓其他小手全部放下;另一種是,不管別人怎么說,你還能舉手表達自己最獨特的想法!所以,不要怕老師沒有立刻請你回答問題,那是老師在培養(yǎng)‘智慧小手!”至此,丞丞得到比展示答案更高層次的心理滿足,不再急迫,端正地舉著小手。
3. 給予高度贊賞
雖然請“西西們”回答問題的次數(shù)較少,但只要“西西們”回答了問題,教師及時給予高度贊賞,也能讓“西西們”以后能愉悅地舉手。
口語交際課上,我一提問,其他學生都還在靜靜地思考,宸宸的小手又像旗桿一樣豎了起來,我沒有立即請他回答,只是滿眼贊賞地對他點點頭。宸宸也點點頭,自信地舉著手,眼里沒有了迫不及待。等同學們陸續(xù)舉手發(fā)言后,宸宸的小手依然舉著,我請他發(fā)言,他侃侃而談,有條有理,同學們給他熱烈的掌聲。我也及時贊賞:“我很欣賞你精彩的解答,我還欣賞你一直舉到最后的智慧,我更欣賞你肯把機會留給更多同學的大氣!”聽到我的贊賞,宸宸的眼里又多了一份自信和大度。
溝通家長,教給方法與話術(shù)
有的“西西”會把自己的傷心、沮喪跟家長交流,于是,家長給教師發(fā)信息,請求多關(guān)注孩子。家長求助行為背后也是擔心:老師是否真的不關(guān)注、不喜歡我家孩子呢?孩子不開心了,我怎么讓孩子開心起來?我常常通過與家長有效溝通,教其方法與話術(shù),讓家長成為疏通兒童心理的有力幫手。
1. 匯報表現(xiàn),共情家長
這天,我收到萱萱媽媽的信息:“何老師,今天萱萱回家有點不開心,說老師不喊她回答問題。我告訴她,班上那么多同學,不見得每節(jié)課都能叫她,只要思維跟著老師走就好了。但孩子心里還是有點不舒暢,麻煩老師關(guān)注。”收到信息后,我馬上給萱萱媽媽回復(fù):“聽到萱萱說她不被老師請發(fā)言而不開心,您有些擔心,擔心孩子不受老師重視,也擔心孩子不愿再舉手,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這個擔心我理解,但是是多余的,其實,即使不請孩子回答問題,老師也都一直關(guān)注著孩子。萱萱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思考老師的提問,踴躍舉手發(fā)言,真是我們班的‘智多星!她每次發(fā)言幾乎都是教科書式的,精辟又精彩!老師都特別喜歡她呢!”萱萱媽媽回復(fù):“謝謝老師!”
2. 教給方法,指導家長
想到萱萱媽媽回應(yīng)萱萱的話,只有解釋和要求,沒有共情和安撫。事實上,解決情緒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于是,我教給她疏導孩子的方法:“如果萱萱再跟您表達自己的失望和沮喪,麻煩您先共情孩子,表達對她心情的理解,可以跟孩子說,媽媽能體會你的感受,要是老師喊你起來回答,而且答案是正確的,你肯定就特別開心對吧!然后交流對老師不喊她回答問題的看法,仔細傾聽孩子的想法后再表達您的想法??梢园盐业姆答佌f給孩子聽,讓孩子明白老師最后請她發(fā)言或是沒請她發(fā)言反而是欣賞她、相信她,是期待她最后一鳴驚人!最后,您還得再和孩子討論以后上課該怎么辦,然后引導她明白,哪怕不用語言,只用高舉的小手也能表達自己的智慧!”
3. 借助班群,影響家長
萱萱媽媽連連感謝,趁此機會,我表達了希望:“像萱萱這樣的問題,也許其他小朋友也會遇到,但很多家長不知道怎樣處理。您能不能把與萱萱的溝通記錄下來,然后共享到我們班群的‘父母講堂,讓家長都能學習遇到類似情況和孩子智慧溝通的方法?!陛孑鎷寢屝廊粦?yīng)允。她的共享贏得了很多家長點贊。
召開班會,互吐真心與想法
要成功,先溝通。在班級這個相互影響的生命場,班會是促進師生互相溝通的最佳方式。為了避免“西西現(xiàn)象”漫延,我會開一個“讓智慧的小手高舉到底”的微班會,對“老師未喊我發(fā)言”這個問題進行探討,師生之間互相吐露真心、交流想法,最后達成共識。
1. 明確回答問題的目的
首先,我在微班會上引導學生:“上課舉手回答問題的目的是什么?”同學們紛紛舉手發(fā)言:“讓老師知道我在認真聽講,在認真思考問題?!薄敖涣魑覍栴}的看法,與同學的思維產(chǎn)生碰撞?!薄白C明我的思維跟著老師走,說明我上課沒有開小差?!薄罢f明這個問題我懂了,我會了。”最后,大家一致認為:上課舉手回答問題是認真聽講的表現(xiàn),是與同學交流思想的需要,也是獲得建議與肯定的途徑。
2. 交流回答問題的感受
接著,我繼續(xù)引導學生看見自己的內(nèi)心:“同學們常常舉手回答問題,可全班四五十個同學,有時能請到你,有時不能請到你,你是什么感受呢?”“喊到我了,我很開心,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答案,特別是得到老師的表揚,更是非常開心!”“很簡單的問題我十拿九穩(wěn),結(jié)果老師喊了別人,我會有點小失落。有點難的問題我的答案模棱兩可,就擔心老師找我回答,怕回答不好,同學笑話,老師懷疑我的能力。”“同學說出了我的想法或答案,我會感到遺憾。畢竟我喪失了一次表現(xiàn)的機會?!薄坝袝r候我一直舉,舉到?jīng)]同學舉手了,老師再讓我回答問題,我特別高興,特別有成就感。如果到最后都沒能回答,我有點失望?!薄皼]喊我回答時,我就聽其他同學發(fā)言,有時還能讓我受到啟發(fā)?!薄?/p>
3. 掌握調(diào)節(jié)情緒的方法
在學生充分表達的基礎(chǔ)上,我吐露點名發(fā)言的良苦用心:“同學們的心情老師都感同身受,你們的開心、高興、成就感,你們的失落和遺憾我都接收到了。在課堂上,老師常常以是否積極舉手來判斷你是否認真聽講,以問題的難易來衡量該請哪個同學回答問題。比如,簡單的復(fù)習鞏固字詞,我多數(shù)會請字詞基礎(chǔ)薄弱的同學來過關(guān);談對某個問題的看法,我可能會請平時不夠大膽而這回卻勇敢舉手的同學來交流;而大家公認的難題,我一般會請‘智多星來挑戰(zhàn)。不管老師是否請你回答問題,你在老師的心里都是最重要的。”
“盡管這樣,老師不喊我回答問題我還是有點不開心,怎么辦?”心直口快的天天冒出一句話。“這正是我想問的,除了老師的努力,同學們也要學會調(diào)節(jié)情緒?!庇羞^此類經(jīng)歷的萱萱接過話:“需要幫助的同學回答后,為他的進步點贊;同學表達了和自己一樣的想法,就在心里為自己點贊;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我就告訴自己,老師在期待我最后的精彩!要舉‘智慧小手就不能玻璃心!”她的回答贏得了熱烈的掌聲,我也高興地說:“萱萱的辦法真好!老師暫時不請你回答,是相信,相信這個知識點你會;是期待,期待在別人都不會的時候你能一鳴驚人!請與不請都是愛,讓我們一起把智慧的小手高舉到底!”
教育的本質(zhì)就是溝通,給足學生心理營養(yǎng)。面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作為班主任,我們要為學生的發(fā)展著想,不要為學生的發(fā)展著急。讓我們做學生心理發(fā)展的支持者,讓“智慧小手”高舉到底?。ㄎ闹袑W生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湖北省襄陽市宜城市宋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