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柯 編輯/白琳
提單作為國際結算中的重要運輸單據,有記名提單、指示提單與不記名提單之分。其中,指示提單經背書轉讓,進而控制和轉移物權,是實務中最常見的提單形式。指示提單的背書決定了物權的歸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銀行和進口商對相關問題加以重視。
案例一:開證行M 銀行收到其所開立即期信用證下的一套單據,經審核認為單證相符,并于5個工作日內付款。隨后,客戶表示因提單背書問題無法提貨。經查看,提單的托運人(SHIPPER)為G公司,收貨人(CONSIGNEE)為“憑指示(TO ORDER)”,背書內容全部為手寫:C公司作為G公司的代理(C COMPANY AS AGENTS FOR AND ON BEHALF OF G COMPANY),并隨附簽字。船公司不認可該背書方式,拒絕放貨。提單的背書是否符合要求?
案例二: 信用證要求提單做成憑指示和空白背書(M A D E OUT TO ORDER AND BLANK ENDORSED),受益人S公司交單,提單的托運人(SHIPPER)顯示為:Y公司代表S公司(Y COMPANY ON BEHALF OF S COMPANY),收貨人(CONSIGNEE)為“憑指示(TO ORDER)”,并由受益人S公司作空白背書。背書是否正確?當托運人顯示兩個實體時,背書可以由哪些實體做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以下簡稱《海商法》)第七十九條中關于提單的轉讓有如下規(guī)定:(一)記名提單:不得轉讓;(二)指示提單:經過記名背書或者空白背書轉讓;(三)不記名提單:無需背書,即可轉讓。
記名提單(STAIGHT B/L),又稱收貨人抬頭提單,即提單指定收貨人,所載貨物只能由列明的收貨人提取。記名提單不可流通轉讓,因此,美國、加拿大、英國等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認為,記名提單沒有物權憑證的功能,收貨人可以不憑提單提貨。這時,出口商無法通過控制提單來掌控物權,面對信譽未知的進口商時,存在錢貨兩空的風險。
指示提單(ORDER B/L),因其在收貨人欄位填寫“ORDER”字樣而得名,是一種可轉讓提單,由提單表面顯示的“指示方”背書并轉讓貨物。根據我國《海商法》的規(guī)定,僅指示提單需要背書。
不記名提單(B E A R E R B/L),又稱來人抬頭提單,不填寫收貨人名稱,或將收貨人填寫為“TO BEARER”。不記名提單無需背書,任何持有人都有權提貨。如果提單遺失或被竊,不易補救,存在較大的提貨風險。若之后再轉入善意第三人手中,極易引起糾紛,故實務中很少采用。
指示提單是最常見的提單形式,其背書分為空白背書和記名背書??瞻妆硶幢硶嗽谔釂伪趁婧炚?,不注明被背書人名稱,持有人再轉讓提單時無需背書。這種方式流通性強,實務中被普遍使用。記名背書即背書人在提單背面簽章,并注明被背書人名稱。被背書人再轉讓時,還需再加背書。
根據“指示方”的不同,本文將指示提單大致分為以下兩類??瞻字甘咎ь^:收貨人是“憑托運人指示(TO ORDER/TO ORDER OF SHIPPER)”,托運人做背書后,提單方可轉讓。記名指示抬頭:收貨人是“憑ABC公司或XX銀行的指示(TO ORDER OF ABC COMPANY/TO ORDER OF XX BANK)”, ABC公司或XX銀行做背書后,提單方可轉讓。
問題一,指示提單由誰背書?
關于案例一涉及的提單由誰背書的問題,《關于審核跟單信用證項下單據的國際標準銀行實務》(ISBP745)第E13條a款規(guī)定:當提單收貨人為“憑指示(TO ORDER)”或“憑托運人指示(TO ORDER OF THE SHIPPER)”時,提單須由托運人背書。背書也可以由托運人之外的具名實體作出,只要該背書是代表〔FOR(OR ON BEHALF OF)〕托運人作出即可。
因此,對于空白指示抬頭,托運人、代表托運人的第三方均可進行背書。案例一中,托運人為G公司,C公司在背書時清楚地注明了其是作為G公司的代理,背書符合要求。相應地,對于記名指示抬頭,背書也應當可以由記名指示方的代理作出。
問題二:手寫背書可以接受嗎?
《 跟單信用證統(tǒng)一慣例》(UCP600)和ISBP745并未對提單背書是采用手寫方式還是打印方式作出規(guī)定。國際商會(ICC)R531/TA526意見表示,背書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完成:(1)打印并簽字;(2)加蓋含有背書人名稱的印章并簽字;(3)完全手寫。手寫的背書并不會構成不符點,若要求通過蓋章背書,則應事先在信用證中予以規(guī)定。案例一中,背書內容全部由手寫完成,不構成不符點。
問題三,托運人“雙抬頭”提單的背書。
托運人“雙抬頭”提單,是指托運人處顯示有兩個實體,比較常見的是“O/B”形式,即“A ON BEHALF OF B”,A是代理人,B是實際托運人?!癘/B”單的出現(xiàn),可能是為滿足某些實務需求,提單同時顯示了生產商和中間商;又或者是由于第三方工廠、外貿公司或貨代公司與船公司簽有合約,訂立了較為優(yōu)惠的運價,出口商為了能使用該協(xié)議價格,讓訂有合約的第三方作為其代理,顯示在托運人欄位。
雖然提單上出現(xiàn)兩個托運人,但貨物所有權由實際托運人持有。代理人按照實際托運人的授權行事,具體授權協(xié)議不同,代理人的職責范圍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代理人僅被授權安排貨物發(fā)運事項,以及準備相關的貨運材料以提交至銀行。
ICC R491意見對“雙抬頭”提單由誰背書的問題進行了答復:受益人B公司發(fā)運了從第三方A公司購買的貨物,提單顯示托運人為 “A公司代表B公司(A FOR AND ON BEHALF OF B)”,此時,提單的背書可以由A作為B的代理(AS AGENT FOR B)或者由B完成。
R491意見指出了“雙抬頭”提單的兩種背書方式。而根據ISBP745第E13條a款,實際上還存在第三種背書方式,即任何第三方都可以作為B的代理進行背書,只要背書時注明“FOR(OR ON BEHALF OF) B”。
除了O/B提單外,實務中還會遇到C/O提單。C/O是CARE OF的縮寫,意為由……轉交。A CARE OF B,表示由B公司替A公司轉交托運,A公司為實際托運人,B公司的責任是轉交托運,而并非代理義務。貨物的所有權和處理權仍歸屬A公司。因此,提單的背書應由A公司完成,或由其代理人代表A公司作出。
回到案例二的提單,背書由實際托運人S公司作出,貨物的所有權得以轉讓,符合要求。此外,背書還可以由Y公司作為S公司的代理完成,或是由任何第三方作為S公司的代理完成。
從審單角度,案例一的背書符合國際慣例,不存在不符點。至于代理人是否有代理背書的權限,與銀行無關,銀行僅基于單據本身確定是否在表面上構成相符交單。船公司對背書不認可而拒絕放貨,應當在信用證外尋找解決途徑。建議申請人積極聯(lián)系受益人與船公司溝通,例如,通過出示相關授權委托書,確認背書的真實有效。必要時,可以援引國際慣例給予解釋說明。
貿易實務中,若指示提單在流轉時未被適當背書,進口商持有正本提單卻無法證明其是提單的正當持有人,船公司或卸貨港代理則不會向進口商放貨。在使用信用證結算時,開證行可以提出有效不符點進行拒付退單,托運人補加背書后再行交單。
若貨物已到港,申請人急于提貨,或是貿易商之間約定使用匯付或托收方式結算,寄回提單重新背書,可能導致貨物在目的港積壓,產生滯港費及其他不確定性風險。進口商可與出口商溝通尋求其他解決方案,例如要求出口商授權承運人“電放”貨物,以盡快提貨。
指示提單的背書是否正確,對銀行而言,影響到單證相符的認定;對進口商而言,則涉及到其是否能成為提單的正當持有人并順利提貨。
指示提單應當由有權人,即指示方進行背書。銀行在審核提單背書時,應仔細核對有權人簽章是否正確。若提單由有權人的代理人背書,要關注其是否按ISBP745要求在背書時表明代理人身份。銀行并不審核托運人與代理人之間的協(xié)議,也不對托運人、代理人等任何單據相關方的誠信與否負責,在第三方代托運人背書的情況下,銀行僅依據慣例判斷是否在表面上構成單證相符。
由于代理人與托運人之間協(xié)議及授權范圍的不可見性,代理人背書可能產生提貨爭議。為規(guī)避提貨風險,建議盡量由提單顯示的有權人直接進行背書。進口商若想防范第三方代理背書的風險,可以在信用證中設置諸如不允許代理人代指示方背書等條款。如實務中確需代理背書,代理人與托運人應簽訂明確的協(xié)議,規(guī)范雙方的權利義務,并嚴格按照協(xié)議的授權行事。在產生爭議時,申請人應在信用證外與受益人、托運人及船公司積極溝通,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