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苑梅
[摘要] 崇和于心,尚雅于行,幸福德育是塑造人的靈魂的工作。本文以方方同學的轉化為個例,從品德教育、細微關愛、家校共育等方面著手,以班集體活動為載體,堅持以學生為本,以師德師愛的滲透教育為依托,構建充滿愛和夢想的班級,努力使校園生活成為每一個學生終身美好記憶的源泉。
[關鍵詞] 德育工作;助力學生;教育策略
一、案例背景
新學期,筆者接手了一個“特殊班級”。這個班級風氣不佳,成績全校倒數(shù)第一。班級里有幾個學生是全校出名的“超級搗蛋鬼”,他們不愛學習、違反課堂秩序、欺負同學、打架斗毆。特別是方方同學,他不僅在學校如此,在家里也不聽父母的話。方方的爸爸常年在省外工作,對方方疏于管教。媽媽的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因為方方的教育問題,她經(jīng)常被“請”到學校來,但她也是力不從心。接手這樣的班級,實話說,筆者起初有些沮喪,對于方方的教育問題,更感到棘手和無奈。但筆者明白,每個學生都是一粒優(yōu)秀的種子,不能因此而放棄。抱著這樣的教育信念,筆者決定先從轉變方方同學開始。
二、案例干預
(一)時時關注,細微關愛
不管是清晨還是黃昏,不管是在操場上還是在教室里,不管是課間十分鐘還是在放學路隊的片刻間,幾乎每時每刻方方同學都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目光。課堂上,他只要稍微走神或者做一些小動作時,便會“享受”到“優(yōu)厚待遇”。例如,提問他剛剛講過的內容,若不能回答準確,他就會被毫不吝嗇地贈送“特別的禮物”。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受到“禮遇”,即使是方方這樣調皮的學生也會感到有一些不好意思和難堪,而這種難堪,可以促使他認真聽講、努力向學。在經(jīng)歷兩次這樣的“禮遇”之后,筆者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方方明顯有進步了,至少能集中精力聽課了。這看似是學習上的進步,實則是思想上的轉變,當學生的思想發(fā)展轉變,進而會帶動行為上的改進。筆者給予方方在學習上的關注,但這實則是對他的關愛,當他感受到這種關愛,他便會不自覺地調整自己的狀態(tài),進而實現(xiàn)德育的良好效果。
第一學期,為了整頓班風,筆者經(jīng)常定期召開“班級董事會”,并有針對性地邀請部分同學來旁聽和發(fā)言。例如,討論學習時,就邀請方方同學來談一談他近期的困難與苦惱;講到衛(wèi)生問題時,邀請那些隨地扔垃圾、不盡責的值日生來談一談相關方面的電影或書籍……當然,這些“特別嘉賓”都有一定的發(fā)言權,旨在讓他們認識錯誤并提升自我教育能力,讓他們感到這是一種分享和自我認知,而不是單純的被批評,從而在這樣公開但又不嚴肅的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地改變他們的認知。經(jīng)過一個多學期的實踐證明,這種藝術性的調控相較于班主任包攬一切的傳統(tǒng)做法,充分地激勵了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主體性和積極性,以方方同學為首的班級“調皮團伙”也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二)以心談心,活動育人
筆者堅持每天找方方談話,相信話語間的鼓勵和支持會對他有所觸動。按照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小妙招,每一次談話前,筆者總是先給他一粒糖,以獎勵他按時“赴約”。在一次談話中,筆者得知他媽媽做了卵巢腫瘤切除手術。筆者在周末特地帶了水果、營養(yǎng)品上門看望。從方方驚訝又微笑的表情中可以看出,這次家訪給母子倆帶來了關愛和溫暖,使方方同學那過早叛逆的心深受觸動和感動。
同時,筆者也注重開展班級集體活動,以此形成良好的班風,以達成更好的成長助力效果。有一次,班級舉行“傳遞感恩·點燃夢想”的主題活動,邀請了班里的家長參加。方方的媽媽也受邀加入,在活動氛圍的帶動下,方方感觸頗深,并與他的媽媽深情相擁,令人動容?;顒咏Y束后,筆者將孩子們參加活動的照片做成PPT課件,再次與孩子們在充滿感染力的音樂中一同欣賞、回憶、感受。這些班集體活動不僅讓班上的整體氛圍越來越和諧,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方方同學,讓他在班集體中找到歸屬感,在父母的相互感動中發(fā)現(xiàn)愛與責任。
(三)家校溝通,師愛延伸
筆者充分利用家長會、家訪、電話連線等方式與方方媽媽及時交流,即使在寒暑假期間,仍保持與方方媽媽電話交流或信息溝通,指導方方媽媽應該如何檢查方方的功課,如何引導方方合理收看有益的電視節(jié)目以及進行有意義的課外閱讀……指導方方媽媽適當?shù)毓芾砑倨诶锏姆椒?,不能因“無師管”的松散日子而荒蕪了“健康成長”這塊“責任田”。當?shù)弥倮锓椒桨职謺貋硇菁僖欢螘r間后,筆者及時改進教育策略,希望能促進方方和爸爸的親子互動。方方爸爸也很配合班主任工作。他坦言,平日里和孩子的接觸較少,父子間的感情有些生疏。為了增強方方與爸爸之間的父子情,筆者結合方方現(xiàn)階段的情況,給方方爸爸支招——方方爸爸可以帶方方一起去看一場電影,或者去足球場上來一場男生間的“較量”。筆者還結合《地震中的父與子》等課文給假期里的方方布置了課外作業(yè),要求他采訪自己的父母,仔細觀察父母上班前、下班后辛苦忙碌的情景,并請父母談談對自己的期望,而后給他們寫封信。信中要有贊揚他們和請他們原諒的內容,寫好后請家長過目。這一作業(yè)的完成,徹底融洽了方方與父母之間的關系。
在開學初期,據(jù)方方媽媽反映,她能感覺到方方的變化很大,方方爸爸也很欣慰地繼續(xù)踏上了工作之旅。父子倆還承諾,每個月保持一份書信往來。
三、干預效果
經(jīng)過堅持不懈的培養(yǎng)、指導、關心和幫助,曾經(jīng)個性過度張揚的方方同學終于重新自尊自愛起來。他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學會了將這種認識落實到行動上,對老師、對同學的態(tài)度都有了實質性的改變,整個人變得陽光正氣、積極樂觀,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畢業(yè)生。在課堂上,他已經(jīng)能專心致志地聽老師講課,認真做好筆記,并且敢于提問,善于質疑,勤奮練習,他的成績一步一個腳印地在提高。課外,他又能閱讀有益的書報,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方方在家里的表現(xiàn)也大為改觀,他不僅不再頂撞媽媽,甚至還主動分擔了許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懂得照顧媽媽,孝順媽媽。
一流人才好比一棵棵大樹,不僅需要教師的澆灌,而且需要長期的成長,有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盡管“學生”這個謎看似深不可測,但作為教師只要心中有德,德中有愛,求真務實,就能揭開這個可愛的謎底。只要教師用真心關愛學生,用智慧啟迪學生,設身處地地鉆進學生的心底去,必然能夠成就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一粒好種子,并助力其長成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