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張宏賢 郭簡寧 白雪 馬寧 吉曉曉 崔霞
兒童青少年抑郁障礙是一類常見的精神疾病,發(fā)病率約5%[1],歸屬于中醫(yī)學“郁證”、“臟躁”等范疇。兒童青少年作為抑郁障礙發(fā)病的一個特殊群體,因表達認知能力較低、癥狀不典型等原因,具有識別率低、治愈率低、自殺率高的特點[2],且常與成年期的慢性復發(fā)性疾病關系密切[3],嚴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重視兒童心理健康,及時發(fā)現(xiàn)并治療兒童青少年抑郁障礙具有重要意義。兒童青少年抑郁障礙病因和發(fā)病機制迄今不明確,中醫(yī)藥對兒童青少年抑郁障礙治療手段多樣,療效及安全性較好,但目前尚無較權威統(tǒng)一的認識。筆者認為從肝陽虛角度進行論治不失為一個新穎合理的切入點,且臨床可取得良好療效,具體介紹如下。
古籍對兒童青少年抑郁障礙無專門論述,多與成人郁證共論,現(xiàn)代醫(yī)家對此在理法方藥上也有不同見解。國醫(yī)大師路志正在治療小兒郁證時以疏肝柔肝,運脾和胃立意[4];劉盼等認為兒童抑郁癥病位在心、脾兩臟,臨床以補益心脾配合解郁化痰可取得良好療效[5];胡國恒等認為青少年郁證與腎關系密切,提倡采用溫補腎陽、宣暢氣機與補腎生髓、填精養(yǎng)神為總治法[6];余云進等基于“少陽為樞”理論對兒童青少年抑郁障礙患者針刺治療證實可改善其情緒[7]。目前尚無從肝陽虛論治兒童青少年抑郁障礙者,成人抑郁癥有相關論述,但兒童青少年體質有其特殊之處,疾病的病因病機、轉歸預后等均不可與成人抑郁一概而論,故從肝陽虛角度可為此部分患兒臨床診治提供新的切入點。
“稚陰稚陽”是對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生理特點的高度概括。兒童青少年的氣血陰陽皆處于不成熟和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易存在肝陽不足?!拔迮K有余不足”論是建立在“稚陰稚陽學說”基礎上,所云肝常有余,是言其生長之氣,并非絕對有余?!夺t(yī)學衷中參西錄》中云:“蓋小兒雖為少陽之體,而少陽實為稚陽也”。說明小兒陽氣仍稚嫩不足,非盛陽、過陽[8]。肝中之陽,實乃春生少陽之氣,始萌未盛[9],正如《育嬰秘訣·五臟證治部論》云:“春乃少陽之氣,萬物之所發(fā)生者也。小兒初生曰芽兒者,謂如草木之芽,受氣初生,其氣方盛,亦少陽之氣方長未已。”張景岳也曾言:“小兒陽非有余,陰常不足?!毕鄬Τ扇?小兒則更是處于幼稚柔弱的陰陽相對不足狀態(tài)。而純陽學說總體是指小兒生長發(fā)育迅速和易感邪化熱的的特點[10],存在一定爭議[11]。現(xiàn)代醫(yī)家江育仁教授參考《說文解字》“純,絲也”的釋義認為:“絲之謂也,其陽幾何?”,即“純陽”的本義就有不足的含義[12]?!侗3啻嬲妗分醒?“真陰有虛,真陽豈有無虛……此又不可徒執(zhí)純陽之論也?!睆膫让嬲f明了純陽之說非盛陽之謂,在肝臟中體現(xiàn)的是肝主升發(fā)之勢旺盛,如草木方萌,朝陽初升,生機蓬勃,是對稚陰稚陽學說的補充,并非指代小兒純陽無陰。肝之氣血陰陽仍為稚嫩嬌弱,肝體陰用陽,豈能無陰?陰陽互根,肝陰稚嫩,肝陽亦相對不足。小兒陰陽稚嫩,其體尚未充實,其用相對不足,若外邪侵襲,或飲食不節(jié),或失治誤治,易造成陰陽偏頗,受戕害時易轉變?yōu)楦侮柼摰牟±頎顟B(tài)。
2.2.1 肝陽是維持情志調暢的生理基礎 肝陽是肝氣升發(fā)、疏泄、藏魂、藏血的動力,在氣機樞轉、調暢情志中起著重要作用[13]。肝陽充足則溫煦推動有力,升發(fā)疏泄有常,氣血安和充盈,濡養(yǎng)臟腑神魂。《謙齋醫(yī)學講稿·論肝病》中記載:“正常的肝氣和肝陽是使肝臟升發(fā)和條暢的一種能力……或表現(xiàn)為懈怠憂郁、膽怯、頭痛、麻木、四肢不溫,便是肝氣虛和肝陽虛的證候”。說明肝陽是維持肝臟升發(fā)條暢的生理基礎及必要條件,若肝陽不足可表現(xiàn)為抑郁膽怯。抑郁障礙總體以“陰證”表現(xiàn)為主,由此推測陽虛與抑郁障礙發(fā)病關系密切[14]。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增加日照的時長對于抑郁情緒具有緩解作用,可見陽氣對于抑郁癥患者有重要意義[15]?!镀演o周醫(yī)療經驗》也明確指出:“肝陽虛則筋無力,惡風,善驚惕,囊冷,陰濕,饑不欲食”。此外,因“肝虛則恐”,肝陽虛亦可表現(xiàn)為膽怯怕事,善恐易驚,符合兒童青少年抑郁障礙在臨床中“易驚易恐”的表現(xiàn)。
2.2.2 肝陽不足,肝失疏泄而致抑郁 肝之疏泄有賴于肝陽。依據(jù)“氣分為三”假說,肝陽不僅有溫煦作用,還主要參與激發(fā)肝氣的推動、升發(fā)、疏泄等方面[16]。宋鷺冰言:“肝主疏泄,亦有賴陽氣之溫煦”。肝陽充盛,則肝木條達,氣貫五行,神機暢達;若肝陽不足,失于溫煦,則肝氣失司,疏泄無權,氣機郁滯?!端貑枴吩?“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升降息,則氣立孤絕;出入廢,則神機化滅?!睔鈾C升降出入失序會影響神志與情志。百病生于郁,實由肝郁而發(fā)[17],而六郁之中,氣郁為首,多責于肝失疏泄。兒童青少年時期由于自我控制及調節(jié)能力相對較弱,加之家庭、學業(yè)壓力等多種社會因素易導致肝失疏泄而引起抑郁等情志疾病。“氣有余,便化火”,肝郁氣滯,郁久化熱;肝氣疏泄太過,上逆化火生風,導致肝火上炎或肝陽上亢,在抑郁表現(xiàn)的同時可伴有急躁易怒、少寐不安等虛實夾雜、寒熱錯雜的癥狀。故朱丹溪認為“小兒易怒,肝病最多”。有醫(yī)家提出兒童青少年時期易出現(xiàn)怒兼抑郁等“陰性”情志[18]。
2.2.3 肝陽不足,肝血不行而致抑郁 肝體陰而用陽,肝的正常生理功能需肝陽、肝陰共同協(xié)調,二者相輔相成,榮損一體。陰陽互根互用,肝陽不足,則肝陰為無根之陰,易化源不足;肝主藏血,是以肝陽固攝、推動為生理基礎,固攝無力則藏血不能,推動無力則肝血不行,而成血瘀。王清任提出“血瘀致郁論”[19],《醫(yī)林改錯·血府逐瘀湯所治癥目》云:“有病急躁,是血瘀”,“瞀悶,即小事不能開展,即是血瘀”。也有現(xiàn)代醫(yī)家認為“瘀”是郁證發(fā)病、轉歸、預后的重要因素,瘀擾心神,可致郁證,臨床用活血化瘀藥治療可取得良好療效[20]。
2.2.4 肝陽不足,魂居不安而致抑郁 《內經》曰:“陽氣者,精則養(yǎng)神,柔則養(yǎng)筋?!?神以陽氣溫養(yǎng)為根本,是陽氣外向的表現(xiàn)?!稖夭l辨·解兒難》曰:“肌膚嫩,神氣怯,易于感觸”,兒童青少年肝陽不足,神氣怯弱,易被各種應激因素影響心神,導致神魂不安。“肝為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备侮柼搫t魂居不安,易導致情緒不穩(wěn),引發(fā)情緒障礙,既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精神萎靡的抑郁狀態(tài),也可表現(xiàn)為緊張害怕、膽小怯弱的應激狀態(tài),這與兒童青少年抑郁障礙的特殊表現(xiàn)相契合。
《謙齋醫(yī)學講稿》中指出:“肝臟本身陽不足,宜以授溫陽助長生氣升發(fā)。”臨床治療肝陽虛型兒童青少年抑郁障礙時,可遵循“虛則補之”、“寒者溫之”的總原則,選用桂枝、肉桂、黃芪、附子、細辛、吳茱萸、肉蓯蓉等溫陽之品。正如王旭高《西溪書屋夜話錄》曰: “一法曰:補肝陽。肉桂、川椒、蓯蓉。”秦伯未在《論肝病》指出“肝病中用溫法……用桂枝、細辛、吳萸、川椒,尤其虛證多用肉桂,因其入肝走血分,能助長生氣”。其中,桂枝辛散甘溫,可助陽化氣?!堕L沙藥解》認為“桂枝,味辛,氣香,性與肝和”,稱其入“足厥陰肝經……最調木氣”??梢姽鹬哂袦馗侮枴⒄{肝氣之功[21]。肉桂、吳茱萸性熱祛寒,入肝經,是治療肝寒氣滯諸痛的經典藥材。細辛辛散溫通,古籍記載其“辛可補肝”、“益肝溫利膽竅”。有動物實驗表明細辛有明顯抗抑郁作用[22]。需要注意的是,細辛有小毒,臨床用量常在1~3 g。黃芪甘溫,“稟天春升少陽之氣”可治“小兒百病”,后世名醫(yī)朱良春、蒲輔周均有以黃芪補肝陽之論述[23]。
以“治肝三十法”為參考準則,結合小兒臟腑嬌嫩及肝“體陰用陽”的生理特點,臨床診治中不可獨以溫肝陽為法,需兼顧疏肝氣,養(yǎng)肝血。疏肝理氣可用柴胡、佛手、郁金、代代花、香附、薄荷、玫瑰花等。養(yǎng)血柔肝藥物用白芍、當歸、枸杞、熟地、酸棗仁等,上藥均入肝經,可達行肝氣,解肝郁,補肝血,滋肝陰之功?!吧蒲a陽者,必陰中求陽”,正如《謙齋醫(yī)學講稿》提到的:“補肝陽的方法,必須在養(yǎng)血中佐以溫藥升發(fā),不能單用溫熱”,《長沙藥解·卷三》云:“肝主升發(fā),歸、膠滋肝而養(yǎng)血,地、芍潤木而清風?!笔韪卫須庵幨箿厮幰孕?不獨居一隅;補血滋陰之品又可防溫藥辛燥,溫而不燥,陰陽同調?!叭伺P血歸于肝”,肝血不足除養(yǎng)肝血外,亦要安魂定志,藥如酸棗仁、龍骨、龜甲等,患兒魂安志定,睡眠充足,有助于養(yǎng)肝血,調情志。
脾與兒童青少年抑郁障礙也密切相關。脾藏意,在志為思,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正常情志以氣血充盛為生理基礎;思慮傷脾,脾虛不能運化蒸騰水谷精微,一則氣血不足,二則氣血不行,導致五臟失于榮養(yǎng),氣結于內,故臨床上抑郁癥患者常出現(xiàn)精神不振、倦怠無力、少動懶言、舌淡胖有齒痕等脾虛表現(xiàn),約70%出現(xiàn)食欲不振和便秘等胃腸道機能低下的表現(xiàn)[24]?,F(xiàn)代研究表明,脾陽虛患者血清中多種焦慮抑郁癥相關血清標志物呈陽性[25]。抑郁癥的文獻分析顯示,肝郁脾虛是抑郁癥常見證型[26]。有學者從腸道菌群角度闡釋了從脾論治抑郁癥的科學內涵[27],也有研究者認為抑郁癥的發(fā)生可能與脾不升清引起能量代謝障礙致神經元功能失調有關[28]。
《血證論》中言:“木之性主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設肝之清陽不升,則不能疏泄水谷,滲泄中滿之證在所不免。”肝陽不升,肝氣不舒,導致中焦脾胃樞機不利,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腹?jié)M腹瀉等癥。故治療時需同時注重脾胃,以運脾和胃為法,臨床可用陳皮、青皮、丁香、木香、茯苓、黨參、甘草等。小兒“脾常不足”,臟腑嬌嫩,用藥不宜過用攻伐,亦不宜過用補益,陳皮、青皮、丁香、木香取“益黃散”之意,氣結中焦,稍以辛散溫通則氣機自轉,有“四兩撥千斤”之功;茯苓、黨參、甘草性平味甘,健脾和中;若有食滯,則佐以神曲、麥芽、山楂消食化積。脾升胃降,一氣周流,肝陽自升發(fā)條達。
肝陽虛所致癥候虛實夾雜,寒熱錯雜,且小兒“易虛易實、易寒易熱”,臨床更當仔細辨別。國醫(yī)大師李士懋曾言:“然厥陰之肝陽被郁,不可純作虛看,厥陰為陰盡陽生之臟……需要防止‘陰火’之生?!备渭南嗷?氣郁不行則相火不能游行于外,郁則化熱[9];肝失疏泄,氣郁亦可化熱。故肝陽虛型抑郁障礙患兒既有畏寒乏力等陽氣不足之寒象,又會出現(xiàn)心煩失眠、煩躁易怒、口苦等郁火內擾之熱象。烏梅丸是治療肝陽虛型郁證的經典方劑[29],李士懋謂其為治肝陽虛氣機不暢相火郁而化熱之方[30]。以烏梅入肝經柔肝,桂枝、附子散肝寒,溫肝陽,當歸養(yǎng)肝血,黃連、黃芩去郁火;若熱象明顯也可佐以少量赤芍、丹皮、梔子等,取“丹梔逍遙散”涼肝之意。肝陽不足又往往導致氣血津液運行不暢,形成血瘀、痰凝等癥,可酌加川芎、法半夏等藥以活血、祛痰。
患兒男,12歲,2021年2月3日初診,主訴為“情緒低落,入睡困難半年”?;純喊肽昵耙蚣彝ピ虺霈F(xiàn)情緒低落,不喜與人交談,喜靜惡動,眠差??滔掳Y見:情緒低落,易感乏力,畏風怕冷,入睡困難,夜寐多夢,納差,二便可。舌暗紅,苔白干,脈弦細。中醫(yī)診斷為郁證,辨證為肝郁脾虛,肝陽不足。方藥:北柴胡10 g、茯苓10 g、葛根15 g、黃芩8 g、黃連5 g、干姜5 g、桂枝10 g、佛手10 g、炒酸棗仁15 g、石菖蒲10 g、制遠志10 g、法半夏9 g、膽南星6 g、酒女貞子10 g、墨旱蓮10 g,、茯神10 g。7劑,每日1劑,早晚分服。
2021年2月10日二診:患兒情緒平穩(wěn),入睡情況好轉,仍存在夜寐多夢,舌暗紅,苔白膩,脈同前。上方將桂枝易為肉桂5 g,加酒黃精10 g、合歡花15 g。7劑,每日1劑,早晚分服。
2021年2月15日三診:患兒情緒好轉,與人交談增多,畏寒較前改善,睡眠明顯好轉,舌暗紅苔薄白,脈弦。方藥予:北柴胡10 g、炒酸棗仁15 g、郁金6 g、麩炒枳殼10 g、白芍15 g、生甘草5 g、生地黃8 g、桃仁10 g、川芎10 g、百合10 g、當歸10 g、牛膝10 g、桔梗10 g、知母10 g、醋龜甲10 g。14劑,每日1劑,早晚分服。后在上方基礎上加減以資鞏固。
按語:本例患兒處于青春期,情緒容易波動,加之家庭因素影響,肝氣郁結,小兒本肝陽相對不足,溫煦推動無力,肝氣疏泄失常,故情緒低落,畏風怕冷;同時伴有乏力疲倦、納差等脾虛之象,綜合舌脈辨證為肝郁脾虛,肝陽不足。方中柴胡、佛手疏肝理氣;桂枝、干姜溫補肝陽;葛根升脾胃清氣,茯苓既可健脾,配合遠志、茯神又可助眠安神;酸棗仁、女貞子、墨旱蓮補肝血肝陰以安神,既防溫藥燥熱,又取“陰中求陽”之意;黃芩、黃連清郁火防溫燥,補瀉兼施。全方在溫補肝陽的基礎上,兼顧疏肝氣、補肝血、滋肝陰,肝脾同調。二診易桂枝為肉桂,加酒黃精、合歡花加強溫陽、安神、補肝之功。三診時患者明顯好轉,此時不宜溫補太過,在疏肝解郁、滋陰安神的基礎上加以當歸、川芎、牛膝氣血同調;桔梗、枳殼、知母升降共用,療效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