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東 李平
【摘要】黃燮清(1805-1864),原名憲清,字韻甫,一作韻珊,自號吟香詩舫主人、兩園主人,浙江海鹽人,道光十五年(1835)舉人,官湖北宜都、松滋縣令。黃燮清以戲曲名世,詩詞創(chuàng)作也負有盛名,著有《倚晴樓七種曲》《倚晴樓詩集》《倚晴樓詩余》等。其中他的詞作《倚晴樓詩余》內容非常豐富,整體風格婉約細致,深情綿邈,在藝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目前對黃燮清的研究多集中于他的戲曲研究,筆者另辟蹊徑,以黃燮清的《倚晴樓詩余》中所錄的二百余首詞作為研究對象,并結合知人論世,立足文本研究,將其內容分為三個類型:題畫詞、冶游閑情詞和羈旅行役詞,研究黃燮清詞創(chuàng)作的特點,對其詞學成就和地位進行客觀評價。
【關鍵詞】黃燮清;題畫詞;冶游閑情詞;羈旅行役詞;《倚晴樓詩余》
【中圖分類號】I206.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11-0020-04
黃燮清(1805-1864),初名憲清,字韻甫,又作韻珊,自號吟香詩舫主人、繭情生、兩園主人等,浙江海鹽人。道光十五年(1835)舉人,官湖北宜都、松滋縣令。傳見《清史列傳》。黃燮清以戲曲名世,詩詞創(chuàng)作也頗負盛名,著有《倚晴樓七種曲》《倚晴樓詩集》《倚晴樓詩余》等,此外還選刻《國朝詞綜續(xù)編》。其《倚晴樓詩余》入晚晴名家詞之列。
黃燮清作為晚清詞壇名家,雖沒有專門的詞學理論著作,但他在《國朝詞綜續(xù)編》對詞作的評點和《寒松閣詞》評跋四則,可以看作是黃燮清的詞學主張。如黃燮清在《寒松閣詞》跋中云:“詞宜細不宜粗,宜曲不宜直,宜幽不宜淺,宜沉不宜浮,宜蓄不宜滑,宜艷不宜枯,宜韻不宜俗,宜遠不宜近,宜言外有意,不宜意盡于言,宜寓情于景,不宜舍景言情。以上數(shù)條,合之則是,離之則非;合之則為雅音,通于風騷;離之則入于曲調,甚或流為插科打諢,村歌俚唱矣。此中界線切宜細辨。若隨題布置,信筆直書,則積弊終不能洗凈也。韻甫識。”[1]針對張鳴珂的創(chuàng)作歷程,結合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黃燮清總結出“十宜十不宜”的作詞方法。他強調,“十宜”合則為雅詞,分則為村歌俚詞,可見,雅正之音是黃燮清追求的審美風格。
《倚晴樓詩余》共四卷,收詞兩百余首,“在詞的體式上,既有長制,又有短篇,長調,中調,小令三種體制分布均勻,且兩百余首詞共用97個詞牌,選調非常豐富”[2]。可見,黃燮清填詞敢于嘗試和創(chuàng)新,不拘泥于一端,取徑較為寬泛,是有意識的創(chuàng)作。
《倚晴樓詩余》內容豐富,題畫、詠物、寫景、酬答、詠懷等多有涉及??梢哉f,《倚晴樓詩余》正是詞人黃燮清詩酒人生、雅致情懷的寫照。本文在仔細研讀《倚晴樓詩余》的基礎上,將其內容劃分為三個類型,依次是題畫詞、冶游閑情詞、羈旅行役詞,并以此來研究黃燮清詞作的特點。
一、題畫詞
《倚晴樓詩余》中題畫詞有63首,占到全詞的三分之一。好的題畫詞既不應離開畫面,又不宜停留于畫面。而是要求目注畫中,心游畫外。既畫形,也寫意。黃燮清由于善于繪畫,所以他的題畫詞詞境與畫境能相互交融,境界與性靈能互生。
如《疏影·題張松溪泰初花影吹笙圖》,詞人并沒有按常規(guī)上闋工筆描畫面,下闋寫畫意。而是在上下兩闋中兼有對畫面的描述與畫境的生發(fā)。上闋“煙痕似雪。有瘦螢幾點,飛上衣褶。料理銀簧,坐對瑤天,黃昏韻事幽絕”是工筆描寫畫的景物,輕煙似雪,幾點瘦螢飛上美人衣袂,美人手著笙簧,于黃昏獨坐。這是實寫,而“凄清不耐離人聽,怕剩夢、斷時難接。莫等閑、作弄涼聲,挑醒一窗梧葉”又是虛寫,是詞人想象著笙簧發(fā)出凄清的聲響,讓離人都不忍傾聽。而笙響“挑醒一窗梧葉”又是作者以動寫靜。下闋“仰見明河浪靜,夜深正露重,絲鬢微濕。袖底香歸,指上秋生,逗起惺忪蝴蝶”既寫畫中女子的絲鬢、衣袖、手指,強調畫面細節(jié),呈現(xiàn)靜態(tài)的畫面;又寫動作,如“仰見”“逗起”,突出畫面的動態(tài)。而“欄干閑了誰同倚,但靠碎、半身斜月。到恁時、尋取雙成,偷譜羽衣三疊”是作者對畫中女子心緒的揣測與想象,是虛寫。這篇題畫詞虛實相生,動靜結合,寫得非常傳神。
又如《念奴嬌·題查青華人渶龍靈石圖》,詞人上闋開門見山:“孤峰瘦立,問飛來何處,離奇倔強?!庇舱Z盤空,接著詞人想象靈石來歷:“料得巨靈開華岳,削落芙蓉一丈?!蓖怀龀鎏幉环?。下闋詞人目注畫中,狀畫中靈石形態(tài):“堪訝剔透玲瓏,嵚崎天矯,無一平庸相?!倍氨趟璩P?,蒼鱗自動,勢欲飛騰上。海天風雨,恐隨云氣來往”又是作者寫意。詞與畫照相呼應,相得益彰,“無一平庸相”。
黃燮清還有一類題畫詞引入了自己的人生體驗。由于畫面內容的觸發(fā),使詞人的人生體驗在詞中不經(jīng)意流露。如《雨霖鈴·題陸次山磯蜀游圖》,上闋描繪了蜀地奇峰險峻:“奇峰青削。問誰人遣,力士開鑿。”接著又寫:“偏安自古形勝,英雄代謝,風云蕭索?!庇傻匦蜗氲接⑿鄹?,引發(fā)感慨:“指數(shù)興亡似馬,背殘夢依約。”最后又回到畫面:“買濁酒、一醉斜陽,笑倚吟鞭慢斟酌?!毕麻犜~人舍棄了畫面提供的內容,轉入自己的思索:“玉環(huán)花蕊都飄泊。嘆香魂、更比秋煙薄。當初墜粉零艷,只合付、浪游詩橐。自別峨嵋,城上芙蓉,幾度開落?;诼犃恕⒍庞顨w來,過后思量著。”花蕊都漂泊,芙蓉幾開落,時光易逝,歷史興亡,各種思量涌上心頭。而在《浪淘沙·題葛民花樓風月圖》這首小令,開篇即云“無限千古愁”,奠定愁苦的基調。接著轉入畫面的描寫,獨上高樓,浩蕩的長江匹練如同展開的白練,極為壯觀?!爸挥袧O舟”在浩蕩的畫面中凸顯出來。此時畫面戛然而止,直接抒發(fā)作者“舊時歌舞幾時休。一樣朱闌人換了,往事悠悠”的感慨,流露出一種迷茫的失落情緒,表達了對世事滄桑的無奈和迷惘。
黃燮清的這類題畫詞,因畫面內容的某一點觸發(fā)了詞人心頭積郁已久的感慨,所以既寫畫面內容,又引入詞人的人生感受。當然,這個人生感受必須受到畫面內容的限制。
黃燮清詞學思想正統(tǒng),恪守“詞為小道”的傳統(tǒng),與時事有一定的距離。但時局的動蕩,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讓詞人從閑適的士大夫生活驚醒過來,正視眼前發(fā)生的一切。受到環(huán)境的刺激,詞人自覺改變了原來的創(chuàng)作題材,而以時事入詞。
如《水龍吟·題沈曉滄年丈炳垣月夜渡海卷》一詞,上闋是對畫面內容的描繪:“陣云冷壓艨艟,片帆如葉煙濤里?!睉?zhàn)士們有著“憂時感遇,臨流慷慨”的雄心,這是詞人“補足”畫面中的形象,接著詞人又轉入畫面的描寫“潮打征袍,雷轟虞鼓,睡龍驚起”,從視覺和聽覺方面入手??墒牵敃r局勢頹廢,朝綱不振,有志之士倍受壓制,故有“但浩歌擊楫,問天不語,無人會、蒼茫意”的沉重失落。下闋詞人離開畫面,轉入評論,將帥雖有報國的熱情:“將帥星辰有幾?閃燐芒、欃槍猶指?!钡粋€“空”字,宣泄了報國無門的憤懣,“望空搔首,壯心不已”。但詞人并未因此而沉淪,而是期待“柱倚南天,劍橫北斗,男兒誰是。待扶桑日出,馀腥斷瘴,借銀河洗”。豪情壯志呼之欲出,詞人的評論延續(xù)了畫面的全過程,挖掘畫面中所寓含的情感。黃燮清這首題畫詞,一洗凄涼悱惻之態(tài),代之以飽滿的愛國熱忱。
二、冶游閑情詞
黃燮清的詞作中,也有一些寫景詠物,反映閑適生活志趣的冶游閑情詞。這類冶游閑情詞以描寫自然景物為中心,以表現(xiàn)人的情感為歸宿。嚴迪昌認為“黃燮清詞以流美新活見長,能以平易語辭道人所不能道”[3],這一特點多表現(xiàn)在黃燮清冶游閑情詞中。黃燮清是浙江海鹽人,早年一直生活在這里,此地風光旖旎,山川秀美,故而多吟詠山水景物的詞作。
如登山臨水而有詞《四犯翠連環(huán)·薄暮泊孤山,登巢居閣,和吳子述承勳韻》,此詞寫景巧用顏色詞,如上闋交代出游時間:“夕陽紅到銷魂地”“半天暝色,半湖云氣”,薄暮的晚景讓詞人突然覺得“忽忽愁難寄”,心底頓生一種莫可名狀的愁緒,下闋詞人發(fā)出“秋老矣,白了菱花影,青了蓮房子”的感慨。夕陽的紅、菱花的白、蓮房的青,化解了詞人心頭綿密的愁緒,筆調輕快,用詞流麗。
同是登臨之作,《浪淘沙慢·早春偕錢筱南登滕王閣》一詞,寫景氣象闊大,上闋一開篇就寫眼前景“看江上,驚濤練卷,萬里寒色”,接著由景抒情“興廢都成往劫,登臨況是倦客”。歷史興廢已成往事,更何況是在“倦客”的眼中,一個“倦”字讓全詞呈現(xiàn)出蕭瑟的氛圍,接著詞人又從遠處著筆,寫落日、帆檣、亂鴉、浪花,“帶落照、點點帆檣,共亂鴉、飛去漸如墨。天在浪花中白”。下闋又抒情,眼前景并沒有讓詞人抒懷,“算今古、兒女英雄恨,并作潮和汐”抑郁沉挫地表達了詞人對歷史興廢的思考及對人生的無限感慨。
黃燮請的詞善于用疊詞,如《清平樂·當湖秋泛》這首詞連用四個一:“一枝枝艫橫塘。一聲聲笛鄰墻。一點點蘋秋意,一絲絲蓼斜陽。”不僅在音律上朗朗上口,而且將景色的動人之處簡練又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
黃燮清冶游閑情詞中有不少詠物詞。宋代張炎論詠物詞“詩難于詠物,詞為尤難。體認稍真,則拘而不暢!摹寫差遠,則晦而不明”,“唯所詠了然在目,且不留滯于物”[4],黃燮清的詠物詞用筆極工,別有寄托。如《齊天樂·蘆花》:“枝枝葉葉蕭蕭響,荒汀暮寒時候。映水成云,迎風化雪,色相似空還有。萍蹤浪走?!眲討B(tài)描摹蘆花在寒風中零落,“蕭”“荒”“寒”“萍蹤”凸顯了蘆花在草木搖落、氣象蕭瑟的季節(jié)里的孤寂之感,而這孤寂與落寞是否正是詞人當時的心境,似別有寄托。《齊天樂·車燈》以旅途中如影相隨的車燈入題:“平原碎碾凄迷影,輕隨畫輪移去。瘦借煙肥,昏憐霧隔,紅暈馬蹄塵土。殘更四五。正一點心焦,悶天難曙?!痹~人由這碾碎的燈影想到荒涼愁旅,發(fā)出“照醒離魂,不眠人最苦”的感慨。
三、羈旅行役詞
黃燮清一生困于科場,六應科考不第,所以《倚晴樓詩余》中有大量的羈旅行役詞。黃燮請的羈旅行役詞,涉及其后期漂泊異鄉(xiāng)、奔走各地時的親身感受,所書寫的情感真實、細膩、感人。如《蘇幕遮》敘寫漂泊天涯的種種愁情。“客衣單,人影悄”交代了游子孤獨無人陪伴的辛酸。緊接著,巧用四個“越”,構成意脈清晰的四個層次:“越是天涯,越是秋來早。”“越是黃昏,越是蟲聲鬧?!薄霸绞菬o家,越是鄉(xiāng)書少?!薄霸绞卿N魂,越是燈殘了?!睂訉愉秩?,造成詞情搖曳、韻味悠長的審美效果。
黃燮清的羈旅行驛詞與相思別離交纏,夾雜著失意文人仕宦的憂傷以及游子漂泊的苦澀。如《蘭陵王》寫于詞人趕考途中,上闋先寫黃昏景色,營造了衰颯憂傷的氛圍,然后使用典故交代自己漂泊在外的原因:“彈鋏。清游未歇。”然后又轉入寫景:“野草凄迷,疲馬爭嚙。煙中樓閣云堆疊。望遠水無際,亂峰爭暝,蒼茫殘照赴雉堞?!薄耙安荨薄捌qR”“亂峰”“殘照”無不給這黃昏景色涂上凄迷的色彩,詞人亂愁郁結于胸,無處發(fā)泄,唯有將愁情寄予明月:“遙情千里,試寄與,雁外月?!薄赌钆珛伞⒖臀縻鎏畲酥靖小穼⒘b旅、仕宦、思親、相思結合,上闋寫了詞人的各種心酸:“雙親老矣,更弟兄潦倒,一般作客。兩字功名何日就,望得門閭頭白。烏鵲依枝,雁鴻印雪,落落饑驅迫。欲留難住,未行先計歸日?!彪p親已老,弟兄落魄,此為一種心酸;為了功名,客居他鄉(xiāng),卻長久未能實現(xiàn),此為第二種心酸;迫于饑餓,欲留難住,此為第三種心酸,上闋幾番心酸,皆因功名未遂而起,此番離別,也是為功名奔波,以期有所作為,所以這一字一句滲透著濃濃的失意和悲愴。下闋從芳閨的角色寫離別:“堪嘆寂寞芳閨,露花煙草,總是傷心色。”不單是男女間的離別,一句“總是傷心色”,包含著各種心酸。
將羈旅之嗟和知己之嘆結合而有《念奴嬌·新店見亡友許金橋題壁詩》一詞,上闋寫月夜羈旅途中,遇亡友許謹身題壁詩:“曉星疏朗,送荒寒行色,五更羈旅。野店啼鴉如喚我,留看故人詩句?!毕麻犑窃~人的慨嘆,羈旅之苦融合著身世之悲、功名之痛、知己之情:“贏得天涯知己淚,痛哭招魂何處。已矣功名,悲哉身世,彈指成今古?!痹~作內容非常豐富,感情也纏綿深沉得多。
四、結語
黃燮清的題畫詞,不僅能目注畫中,生動描繪畫面,挖掘畫家的畫面構思和畫面所表現(xiàn)的意蘊,而且有些題畫詞融入詞人自己的人生體驗,別有韻味,個別題畫詞甚至將時事引入其中,不得不說是對題畫詞的突破;冶游閑情詞寫景詠物,惜春賞花,筆調清麗自然,韻味雋永,是詞人閑適生活的體現(xiàn);羈旅行役詞交織著相思別離,夾雜著失意文人仕宦的憂傷以及落拓游子漂泊的苦澀,又是詞人外出赴考,仕宦奔波的寫照。
我們可以通過學者對黃燮清詞的評價窺見他在清代詞壇的地位,張炳堃認為“聯(lián)綿曠邈,哀感頑艷,截竹依永,累黍罔忒,固已挹周、柳之袖,入姜、張之室”[5]序,王韜認為“獨饒神韻”[6],李慈銘認為“律切深秀,固所謂詞人之詞也,于詞中為當家”[7],《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雖未達玉田行云流水之境,而沉幽婉曲,措辭清雅,每詞收處有言盡意不盡之妙”[8]。
雖然《倚晴樓詩余》偏于抒寫封建士大夫的閑適情懷,抒發(fā)個人的喜怒哀愁,很少反映廣闊的社會內容,思想性不高,但是黃燮清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嚴謹,詞作內容淳雅。《倚晴樓詩余》的整體風格婉約細致,深情綿邈,在藝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愧為晚清詞壇的名家。
參考文獻:
[1]陳良運主編.中國歷代詞學論著選[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8:571.
[2]蔡慶.黃燮清創(chuàng)作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22.
[3]嚴迪昌.清詞史[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1999:498.
[4]唐圭璋.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5:261.
[5]黃燮清.倚晴樓詩余[M].刻本.1869(清同治八年).
[6]王韜,陳戍國.瀛濡雜志[M].長沙:岳麓書社,1988:131.
[7]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1102.
[8]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續(xù)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稿本)16[M].濟南:齊魯書社,1996:716.
作者簡介:
王江東(1987-),女,漢族,甘肅武山人,甘肅省圖書館館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籍整理與研究。
李平(1985-),男,漢族,甘肅武威人,助理館員,本科,研究方向:古籍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