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林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得升,人們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強,家長和教師對于教育的認知也發(fā)生改變,繼而對于學生在學校參與的各種活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和標準。小學時期是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階段,家長不僅肩負著學生監(jiān)護任務,還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和發(fā)展,這就需要家長和學校共同合作,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作為班主任,如何在日常工作的同時提升管理的水平和質量,是每一位園丁需要值得關注和深思熟慮的問題。
一、提升個人素質,提高管理能力
實現家校合作模式的順利開展,需要家長和學校、教師共同合作。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教師是開展的核心。在意識上影響著家長的想法,同時在行為上引導著家庭的行動。班主任應意識到個人在家校合作中的重要價值,在日常的家長會中向家長宣揚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在與學生家長的會面中滲透家校的意義。這就要求班主任個人不斷提升個人素養(yǎng),深刻認識到學生的培養(yǎng)過程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積累班級管理的經驗,熟練應用進行家校合作共育的方法,在教學管理的方法上舉一反三,使得班級管理更為靈活。
二、認識家校合作,服務保駕護航
顧名思義,家校合作為班主任與家長進行交流和合作,共同為學生創(chuàng)建利于成長的環(huán)境,針對具體問題共同分析,提出解決方案,協同陪伴學生的成長。班主任可以通過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將近期學生的學業(yè)狀況、與同學的溝通情況和學校內的相關規(guī)定與家庭進行交流,從而加強與家長的內部聯系,實現教育信息的共通性。家校合作中,班主任與家長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在日常的學習習慣和行為方式上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也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了提高。
三、加強家校共育,優(yōu)化管理方案
隨著網絡的發(fā)達和新媒介時代的到來,開展家校合作的形式不再拘泥于過去的登門拜訪,教師們除了可以通過舉辦家長會的方式與家長會面,同時教師們還可以利用一些新型的網絡平臺,如QQ、微信等實現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溝通交流方式的便捷,不僅可以拉近家長與學校的距離,而且使雙方的交流更加便利、順暢。此外,家校合作可以促進父母與班主任進行分享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最新動態(tài),深入感受學生的發(fā)展情況,提出合理的教育方案。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實踐中,需要不斷提高個人管理水平和自身素養(yǎng),積累生活和工作中的經驗,深入觀察學生在學校的舉動和表現,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同時,班主任須定期進行復盤,思考自己進行班級管理的優(yōu)秀做法和不足之處,在掌握小學生身心特點的基礎上,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不斷地探索創(chuàng)新,積極做好學生之間的引導和溝通,進行有目標的引導,與家庭共同合作,實現為學生的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