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統(tǒng)編版高中教材《史記》文本的注釋原則

      2023-10-12 04:27:41張干許云劼
      語文天地·高中版 2023年7期
      關(guān)鍵詞:守節(jié)李廣韓信

      張干 許云劼

      一、《史記選讀》注解補(bǔ)正對統(tǒng)編本相關(guān)篇目的意義

      蘇教版《史記選讀》作為“一綱多本”時期的經(jīng)典教材,在篇目選擇與字詞注解方面均具有典型性,表現(xiàn)出與統(tǒng)編版教材相統(tǒng)合的共性特征。

      在篇目選擇方面,其所擇取篇目均為《史記》的典范之作,其中部分記敘名篇仍作為西漢文學(xué)的代表作品而被收錄于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而部分篇目所選內(nèi)容雖不相同,但仍可與統(tǒng)編版教材選文形成呼應(yīng)關(guān)系。在字詞注解方面,與《史記選讀》本《屈原列傳》相比,統(tǒng)編本《屈原列傳》在注釋形式上表現(xiàn)出進(jìn)步性,以尊重《史記》原貌為基準(zhǔn)進(jìn)行了更多細(xì)部處理,不僅對刪減部分用省略號進(jìn)行標(biāo)示,亦將衍文在文本中還原并以注解進(jìn)行注明。由于篇目選擇與字詞注釋的近似性,蘇教版《史記選讀》注解疏失體現(xiàn)出與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相類似的共性問題,對其進(jìn)行補(bǔ)正能夠為統(tǒng)編版相關(guān)篇目的完善提供相應(yīng)借鑒。

      二、《史記選讀》注解補(bǔ)正六例

      (一)避仇從之客

      《高祖本紀(jì)》記呂后之父呂公遷家至沛地之事為:“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弊⑨尳狻氨艹饛闹汀睘椤皡喂蚨惚艹鹑说脚婵h縣令家里作客”(丁帆、楊九俊主編,《〈史記〉選讀》,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4275頁)。將“從”解作介詞“到”,把“客”釋為動詞“作客”,兩處注解失確。

      句中“客”當(dāng)為“客居、旅居”之義?!墩f文解字·宀》:“客,寄也?!倍斡癫米ⅲ骸白源送斜嗽豢??!蓖躞蘧渥x:“偶寄于是,非久居也?!保ǘ「1#墩f文解字詁林》,中華書局2014年,第7474頁)可見,“客”字本義為離開故里,到別處短暫地居住?!妒酚洝分幸嘁姟翱汀睘椤翱途印敝美?,如《扁鵲倉公列傳》記:“風(fēng)癉客脬”,張守節(jié)正義曰:“言風(fēng)癉之病客居在膀胱”(司馬遷撰、裴骃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jié)正義,《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第2801頁),即將“客”釋作“客居”。從該句之出現(xiàn)語境來看,呂公最開始是在單父(今山東單縣)居住,后因為在當(dāng)?shù)卣腥浅鸺叶獬龆惚堋喂蚺c沛縣縣令交好,便跟隨沛令到能夠為其提供庇護(hù)沛縣客居,一段時間之后,便把家從單父遷往沛縣,由客居變?yōu)槌>?。所以,“避仇從之客”句義應(yīng)為:呂公因躲避仇人跟從沛縣縣令客居?!皬摹钡脑~性是動詞,為“跟從”之義。

      (二)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

      《李將軍列傳》錄司馬遷評價李廣之語曰:“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在句讀文句方面,選讀課本延續(xù)了中華書局1959年版《史記》的點(diǎn)校方式,將“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之句標(biāo)點(diǎn)為疑問語氣。為了使文義符合此語氣,故注解此句云:“他那忠實的品格確實得到了士大夫的信任嗎?”(丁帆、楊九俊主編,《〈史記〉選讀》,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57頁)此句句讀與釋義均存在疏失。

      除《史記·李將軍列傳》外,在紀(jì)傳體史書中,李廣生平事跡亦見于《漢書·李廣蘇建傳》。此傳中對李廣的評述部分主要承繼自《史記》,其評價李將軍之句曰:“李將軍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流涕,彼其中心誠信于士大夫也。”(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第2469頁)在《漢書》中,“彼其中心誠信于士大夫也”之句被句讀為句號,表陳述語氣。從文本語境來看,李廣為漢朝名將,與匈奴交戰(zhàn)七十余次,被匈奴稱為“漢之飛將軍”。其雖有赫赫戰(zhàn)功,但卻終生未能封侯。李廣在其最后一次對匈作戰(zhàn)中因迷道失期而被大將軍衛(wèi)青問罪。當(dāng)李廣被質(zhì)詢之時,一言不發(fā),后衛(wèi)青下令追責(zé)其帳下幕僚,李廣為護(hù)部下,慨然自剄赴死。司馬遷在史傳結(jié)尾部分表現(xiàn)出對李廣悲劇人生的哀悼與痛惜,其言稱,李廣自身不善言辭,在臨終之時并未替自己辯白,但在其去世之時,天下人皆自發(fā)為之哀悼。所以,李廣內(nèi)心的忠誠雖并沒有用言語表述,但早已表現(xiàn)在一生的行動之中?!稘h書》中點(diǎn)此句為陳述語氣的句讀方式更符合原文語境,在中華書局2013年出版的《史記》修訂本中,即采取《漢書·李廣蘇建傳》的句讀方式,將此句標(biāo)點(diǎn)為陳述語氣(司馬遷撰、裴骃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jié)正義,《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第3478頁)。

      同《漢書》文本對校,“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與“彼其中心誠信于士大夫也”兩句義同?!爸覍嵭恼\”與“其中心誠”皆指李廣內(nèi)懷忠誠之心,“信”同“伸”,詞性是動詞,義為“伸張、申述”??疾煸戳?,《史記·管晏列傳》載“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司馬遷撰、裴骃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jié)正義,《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第2135頁),“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即源出此句。為李廣哀悼的眾人皆為其知己,李將軍的磊落內(nèi)心與忠義操守已經(jīng)在他們之中得以伸張。以讀音言之,“信”為心母真部,“伸”是書母真部,兩字屬同一韻部,音近。在傳世典籍中,多見有“信”讀如“伸”之例,如:《禮記·儒行》“起居竟信其志”,鄭玄注曰,“信,讀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陸德明亦贊成鄭說,指出“信,依注為伸,音申”(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第1670頁)。左思《魏都賦》有句為“信其果毅”,李善亦采用鄭康成此注解其中之信字(蕭統(tǒng)編、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選》,中華書局1987年,第136頁)?!妒酚洝贰稘h書》中皆存有此用例,前文所引《管晏列傳》“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司馬貞索隱即言:“信”讀曰“申”(司馬遷撰、裴骃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jié)正義,《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第2135頁)。此句中“詘”之義為“屈”,“信”與“屈”文義相對,讀音是“申”,故其義當(dāng)為“伸張”。《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威信敵國”,司馬貞索隱:“信”音“伸”(司馬遷撰、裴骃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jié)正義,《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第2452頁)?!稘h書》中《杜欽傳》《趙充國傳》有句為“唯將軍信臣子之愿”(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第2671頁),“信威千里”(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第2989頁),顏師古注曰信,讀曰申。此兩例之“信”義與“伸”同,句中“信愿”“信威”為“伸張愿望”“伸張威信”之義。

      (三)貴輕重,慎權(quán)衡

      《管仲列傳》載太史公評價管仲為政舉措之語曰:“貴輕重,慎權(quán)衡”。對于“貴輕重”之解釋,在《史記》三家注中即存在分歧。司馬貞索隱“輕重謂錢也,《管子》有《輕重篇》”,張守節(jié)正義“輕重謂恥辱也,權(quán)衡謂得失也。有恥辱甚貴重之,有得失甚戒慎之”(司馬遷撰、裴骃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jié)正義,《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第2133頁)。司馬貞把“輕重”解作錢,并與《管子·輕重篇》相聯(lián)系,而張守節(jié)則將“輕重”釋為恥辱?!妒酚洝愤x讀課本之注釋采取司馬貞之說,解“貴輕重”為:“《管子》有《輕重篇》,論述物資的聚散,鹽鐵山澤的開發(fā),貨幣和物價的高低等。‘貴輕重’實指重視經(jīng)濟(jì)的發(fā)展?!保ǘ》?、楊九俊主編,《〈史記〉選讀》,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69頁)此種注釋雖依循古注,但仍有疏失之處。

      “貴輕重,慎權(quán)衡”之句所用修辭手法為單句互文,前后兩部分文義相互補(bǔ)充,其義是“重視權(quán)衡利弊得失”。其中,“貴”與“慎”義同,均訓(xùn)為“重”。典籍文本中多見此例,如:《老子》第十三章“何謂貴”,陸德明釋文“貴,重也”(陸德明,《經(jīng)典釋文》,中華書局1983年,第356頁)。《國語·晉語七》“貴貨而易土”,韋昭注“貴,重也”(徐元誥,《國語集解》,中華書局2002年,第412頁)。《文選》錄有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一文,其中有句“《周易》所貴”,劉良注“貴,重也”(蕭統(tǒng)編、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選》,中華書局1987年,第804頁)。傳世文獻(xiàn)亦常見將“慎”解為“重”者,《呂氏春秋·節(jié)喪》“慈親孝子之所慎也?!备哒T注“慎,重也”(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中華書局2009年,第220頁)。孔融《薦禰衡表》“陛下篤慎取士?!眲⒘甲⒁酁椤吧?,重也”(蕭統(tǒng)編、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選》,中華書局1987年,第685頁)。句中“輕重”詞性與“權(quán)衡”同,為動詞,可釋作“權(quán)衡”,為斟酌比較之義,其用例可見于王安石《眾人》詩。其詩云,“唯圣人能輕重人,不能銖兩為千鈞”(李壁,《王荊文公詩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38頁),只有圣人能對人的能力進(jìn)行權(quán)衡,不會把很輕的當(dāng)作很重的。從《管晏列傳》文本語境來看,該文段贊揚(yáng)管仲政治眼光長遠(yuǎn),其為政善于對利弊得失進(jìn)行權(quán)衡,不會拘泥于眼前小利,亦避免因仇恨而造成國家損失。在“貴輕重,慎權(quán)衡”之句后,依次舉“責(zé)楚不入貢包茅于周室”“令燕修召公之政”“遵曹沫之約”三事為例證。三事均與政治活動有關(guān),而同經(jīng)濟(jì)活動無涉。若將“輕重”釋為“重視經(jīng)濟(jì)發(fā)展”,則與其語境相悖。

      (四)韓信說漢王

      秦朝滅亡之后,項羽分封天下,先進(jìn)入咸陽的劉邦受到刻意打壓,被封為漢王,封地是遠(yuǎn)離中原的漢中巴蜀。劉邦到漢中之后,燒絕棧道以使項羽安心,然士兵以為歸鄉(xiāng)無望,紛紛逃離漢軍。此時,韓信面見漢王,建議劉邦及時出兵,成語“及鋒而試”即出于此?!陡咦姹炯o(jì)》記其言語。

      韓信說漢王曰:“項羽王諸將之有功者,而王獨(dú)居南鄭,是遷也。軍吏士卒皆山東之人也,日夜跂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寧,不可復(fù)用。不如決策東鄉(xiāng),爭權(quán)天下”(司馬遷撰、裴骃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jié)正義,《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第367頁)。

      此事亦見于《韓信盧綰列傳》,記為:沛公立為漢王,韓信從入漢中,乃說漢王曰:“項王王諸將近地,而王獨(dú)遠(yuǎn)居此,此左遷也。士卒皆山東人,跂而望歸,及其鋒東鄉(xiāng),可以爭天下。”漢王還定三秦,乃許信為韓王,先拜信為韓太尉,將兵略韓地(司馬遷撰、裴骃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jié)正義,《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第2632頁)。

      《韓信盧綰列傳》為韓王信、盧綰、陳豨三人的合傳。傳中的韓信為韓王信,是韓襄王的庶出之孫,屬韓國王室,與同蕭何、張良并稱為“漢初三杰”的韓信并非一人。西漢著名軍事家韓信因在漢朝建立之后爵位為淮陰侯,故其人物生平見于《淮陰侯列傳》。在劉邦出兵之后,歷史便進(jìn)入楚漢相爭的時期。在楚漢雙方的戰(zhàn)爭中,韓信表現(xiàn)出杰出的軍事才能,成為幫助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的重要力量。在《〈史記〉選讀》課文中,此段下文有“于是韓信、彭越皆往”之句,此句“韓信”即為淮陰侯韓信,而非韓王信。前后相接之兩段均有“韓信”出現(xiàn),但并非一人。“韓信說漢王”段中“韓信”若不以注釋明確其為韓王信,極易被誤讀為淮陰侯韓信。

      (五)將順其美,匡救其惡

      《管仲列傳》“太史公曰”部分有句為:“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注釋解“將順其美,匡救其惡”為“鼓勵并順從好的,糾正并制止不好的。將,扶持”(丁帆、楊九俊主編,《〈史記〉選讀》,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70頁)。此處釋義失確。

      “將順其美”之句“將”與“順”義同,為“順應(yīng)、順從”之義。經(jīng)典文獻(xiàn)中多見此例,如《莊子·庚桑楚》“備物以將形”,王弼注為“因其自備而順其成形”,解“將”作“順應(yīng)”(郭慶藩,《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61年,第793頁)。成玄英之疏與陸德明釋文同,皆言“將,順也”(郭慶藩,《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61年,第793頁)?!稘h書·禮樂志》所載《郊祀歌》第七章《惟泰元》有句云:“招搖靈旗,九夷賓將”,顏師古注曰:“將猶從也”(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第1057頁)。王力亦把“將順其美”之句作為例句,歸于“將”字“順從”義之條目下(王力,《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230頁)。

      “匡救其惡”之“匡”當(dāng)訓(xùn)“救”,如:《左傳·成公十八年》“匡乏困”,杜預(yù)注:“匡,救也”(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第1923頁)。玄應(yīng)《眾經(jīng)音義》卷十九“匡領(lǐng)”注引《周禮·匡人》,鄭玄曰:“匡,救也”(玄應(yīng),《一切經(jīng)音義》,影印清道光二十五年海山仙館叢書本,第340頁)。《逸周書·糴匡》“分助有匡”,朱右曾集訓(xùn)校釋“匡”字為“救”(朱右曾,《周書集訓(xùn)校釋》,清光緒三年湖北崇文書局刻本,第214頁) ?!翱锞取敝熬取睘椤白柚?、禁止”之義?!墩f文解字·攴部》:“救,止也”(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中華書局2014年,第3662頁)。《周禮·地官·司徒序》:“司救,中士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编嵖党勺ⅰ八揪取睘椋骸熬?,猶禁也。以禮防禁人之過也”(阮元??蹋妒?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第698頁)?!都崱び蓓崱芬嘤洠骸熬?,禁也。周官有司救”(丁度等編,《集韻》,中華書局1988年,第22頁)。

      所以,“將”“順”與“匡”“救”均為同義復(fù)現(xiàn),“將順”是“順應(yīng)”之義,“匡救”義為“阻止”。考察源流,“將順其美,匡救其惡”之句語出《孝經(jīng)·事君章》,其言: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jìn)思盡忠,退思補(bǔ)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对姟吩疲骸暮鯋垡樱诓恢^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保ㄈ钤?蹋妒?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第2560頁)

      該句同“進(jìn)思盡忠,退思補(bǔ)過”駢列成文,“進(jìn)”“退”互為反義,“將順”“匡救”當(dāng)與此相同。解“將順”為“順應(yīng)”,釋“匡救”作“阻止”,亦符合其文本的原始語境。

      (六)爽然自失

      《屈原賈生列傳》載司馬遷讀賈誼《服鳥賦》之句云:“讀《服鳥賦》,同死生,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薄稘h語大詞典》收“爽然自失”條,釋其義為“形容茫無主見、無所適從”(羅竹風(fēng)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年,第1552頁),并以《屈原賈生列傳》此句為例證。蘇教版《史記選讀》采取《漢語大詞典》之說,解“爽然”一詞作“茫然”(丁帆、楊九俊主編,《〈史記〉選讀》,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75頁)。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亦取用此釋義。

      此處“爽然”當(dāng)作“奭然”,義為消解、消散?!肚Z生列傳》“又爽然自失矣”之句,徐廣音義曰:“一本作‘奭’”(司馬遷撰、裴骃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jié)正義,《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第2504頁)。可見,《史記》文本有作“奭然”者?!皧]然”一詞,語出《莊子·秋水》“且彼方跐黃泉登大皇,無南無北,奭然四解,淪于不測;無東無西,始于玄冥,反于大通?!保ü鶓c藩,《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61年,第66頁)此句形容莊子所論之道極其宏大,其與黃泉上天相溝通,超越了南北西東的空間界限,同幽深難測的大道相際合。陳鼓應(yīng)注“奭然”為“釋然”(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商務(wù)印書館2007,第504頁),為消解之貌?!皧]然四解”指道無界限,不受限制,充布于四方。

      《服鳥賦》為賈誼被貶于長沙時所作?!肚Z生列傳》記其事曰:“賈生為長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飛入賈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服’。賈生既以適居長沙,長沙卑濕,自以為壽不得長,傷悼之,乃為賦以自廣。”(司馬遷撰、裴骃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jié)正義,《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第2496頁)司馬貞索隱引姚氏云:“廣猶寬也?!保ㄋ抉R遷撰、裴骃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jié)正義,史記》,中華書局1959年,第2497頁)句中“廣”為寬慰之義。賈誼時為長沙王太傅,一日有服鳥飛入舍中,霎時引發(fā)其傷感之情,感覺自身難以適應(yīng)長沙卑濕的環(huán)境,很可能壽數(shù)不長,于是作《服鳥賦》來寬慰自己。在《服鳥賦》中,賈生用莊子思想來進(jìn)行自我開導(dǎo)?!斗B賦》援引《莊子》之句計有8處,其中直引3處,化用5處(具體如表1所示)。

      賈誼認(rèn)為生死禍福本無界限,且處在不斷變化之中,應(yīng)順其自然大道,不該過度擔(dān)憂。這種思想直接來源于莊子。在莊子思想中,萬事萬物皆為齊一,生與死、福和禍、得與失本沒有絕對的界限。其《齊物論》即言“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商務(wù)印書館2007,第508頁)?!八蛔允А敝缸陨砼c外物界限消失,彼此對立的二者融成一個整體,其與“同生死”“輕去就”均為莊子齊物思想之體現(xiàn)。

      作為二十四史之首的史傳文本,《史記》的篇章敘述與文字語言均具有典型性,對其進(jìn)行準(zhǔn)確化注釋,不僅有助于把握歷史本真、體味文本之美,亦能夠在實際語文教學(xué)過程中強(qiáng)化受教育者對文言釋讀的認(rèn)知。蘇教版《史記選讀》的注解疏失代表了高中語文教材《史記》類文本注釋中所存在的共性問題,對其進(jìn)行補(bǔ)正能夠為統(tǒng)編本教材相關(guān)篇目的完善提供借鑒。參合《史記選讀》的六例補(bǔ)正,高中《史記》文本注解應(yīng)遵循下列原則:其一,在文本選擇方面,應(yīng)以中華書局最新修訂本為基礎(chǔ),同時與《漢書》等其它書引文中相關(guān)段落的句讀與注解進(jìn)行參照,以底本與對校相結(jié)合的方式保證其文本準(zhǔn)確性。其二,在字詞疏解方面,依托文本語境與《史記》它篇用例對詞義進(jìn)行確定,在詞義確定過程中注重單句互文、同義復(fù)現(xiàn)等特殊文言用法。其三,在異文確定方面,充分重視《史記》三家注與??庇浰峒暗奈谋井愇?,參核《史記》原文意旨與它本相應(yīng)秦漢典籍之思想內(nèi)涵對其進(jìn)行厘清確定,并按照古籍整理規(guī)范進(jìn)行相應(yīng)處理,即不在原文之上直接修改,而于注解當(dāng)中予以說明。其四,在其他方面,以追求文本理解的準(zhǔn)確化與完備化為原則,對文中同名異人等特殊之處進(jìn)行疏解。

      本文系江蘇省“十四五”規(guī)劃青年專項課題“世界遺產(chǎn)視野下中學(xué)生人文素養(yǎng)涵育研究”(項目編號:C-c/2021/02/06)階段性成果。

      單位:江蘇省無錫市市北高級中學(xué)

      猜你喜歡
      守節(jié)李廣韓信
      韓信在淮安的遺跡
      華人時刊(2021年17期)2021-12-02 03:25:52
      唐張守節(jié)與司馬貞同為張嘉會弟子考
      神話
      How to Arou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Study
      速讀·中旬(2018年7期)2018-08-17 07:22:00
      追韓信
      李廣的故事
      An improved potential field method for mobile robot navigation①
      蘇武守節(jié)
      韓信守信
      江川县| 开封市| 满城县| 宁德市| 沁源县| 哈尔滨市| 榕江县| 涞水县| 北京市| 宁城县| 米林县| 个旧市| 乐平市| 海阳市| 门头沟区| 含山县| 霍城县| 利川市| 长泰县| 涞源县| 宣威市| 北海市| 马边| 通海县| 龙井市| 灵石县| 晋城| 深水埗区| 安泽县| 贵州省| 石门县| 河北省| 张家港市| 大丰市| 乐山市| 沁源县| 荃湾区| 克拉玛依市| 南部县| 台江县| 景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