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成彬
隨著“雙減”政策的提出,為了更好地落實相關的教育教學方針,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發(fā)揮學校育人職責,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緩解家長在教育中所存在的焦慮感,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半p減”政策能夠更好地減輕學生的負擔,減少家庭不必要的支出。小學數(shù)學教學需要落實與“雙減”相關的措施、方法,合理優(yōu)化教學結構,布置科學合理的作業(yè),讓學生在作業(yè)當中真正有所收獲,提升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構建高效課堂。
一、強化自主學習,提升教師綜合素養(yǎng)
“雙減”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提升小學數(shù)學教學效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和綜合素質至關重要,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最終的教育教學目標,也決定著教育教學效率的高低。為此,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發(fā)揮引導作用,提高教學有效性,進一步調動學生在學習中主觀能動性,進而在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讓自身的綜合素質得以在實踐中提升。教師需要有意識地進行自主學習,以此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其中包括專業(yè)技能、素質思想及道德品質等方面。
(一)提升專業(yè)素質、技能
“雙減”政策的提出,對教師自身能力的發(fā)展提出相應的要求。但是,一些教師在自主性放馬你的學習不夠積極,故步自封,未結合時代發(fā)展充分發(fā)揮信息手段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導致教育教學效果不理想,也難以很好地激發(fā)積極性,不利于提升教學效率。為此,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方式查閱資料以及工具書,豐富課堂教學資源,提升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以達到有效開展教學的目的。
(二)提高思想素質與品格
在當前“雙減”背景下,教師需要轉變,摒棄以往機械教學方式,突出主體地位,引導自主合作,參與知識學習。教師規(guī)范言談舉止,采用多樣化方式,傳授知識,具備高尚師風,具有思想意識,提升師德、責任能力,樹立更好的形象。
例如,在在學習“圓的認識”時,教師要挖掘知識內容,強化思考動手,設計實踐練習,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學習中深層次理解知識,強化探究,優(yōu)化所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要求學生利用電子白板畫圓、并思考與半徑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探討圓的大小、圓的位置與哪些因素有關,并基于問題進行思考,靈活應用知識,提供探究機會,提高教與學的有效性,進而優(yōu)化教育教學效果。
二、挖掘教材內涵,做好充分準備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不僅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升,還要認真地挖掘教材當中所包含的內容,能夠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用多樣化的方式方法開展教學實踐,以此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挖掘教材內涵
新課改對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等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師挖掘教材內容,深化認知,構建完善知識體系,剖析知識本質,以此達到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目的;要求教師熟悉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內容、結構,進而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展深度學習,采用科學的方法突出重點、難點,從而更好地構建高效課堂。
例如,在“圓的認識”教學時,教師需通過對課程標準的解讀,分析本課包含的內容,確定教學目標以及重點難點。本節(jié)課的內容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知識技能層面: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認識圖形,挖掘其特點,認識對稱性;過程與方法:通過折紙,找到圓心,具備幾何意識,培養(yǎng)空間觀念;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融入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讓學生體會到圓的對稱性,讓學生掌握圓心尋找的方法。因此,教師需在對教材知識深層次挖掘的基礎上將知識融會貫通,發(fā)揮教師自身對學生的引領作用,優(yōu)化教學效果。
(二)準備教具,采用多元方式教學
在“雙減”背景下,教學中,發(fā)揮教具的作用,基于教具采用多樣化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激發(fā)學習興趣。新課改更加注重合作以及探究的方式,突出主體地位,強化主動性。為了更好地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需要在挖掘知識內涵的基礎上明確目標,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基于課堂、利用道具,提高教學有效性,構建與之相符合的教學方式。
例如,在學習“圓的認識”時,教師既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也要充分發(fā)揮直尺、尺圓規(guī)等相關教具的作用,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互動、交流,進而突破重點、難點,為學生設置層次性的作業(yè),基于學生表現(xiàn),設計適宜作業(y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到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運用更加準確形象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學習,要求學生規(guī)范書寫,以此引導學生對知識有深層次的理解,促進學生知識技能的提升。
三、構建和諧關系,培養(yǎng)學習興趣
“雙減”視角下的課堂教學要營造民主、活躍的氛圍,以此更好地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融入具體的氛圍中,習得知識,深化認知、理解,激發(fā)自身潛能,提高主觀能動性,挖掘知識內涵,構建知識框架,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在認知、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教師需要真正地做到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對學生有足夠的耐心,強化溝通、交流,挖掘學生的潛能和閃光點,對學生給予鼓勵、贊賞,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例如,在“觀察物體”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建筑物、山脈等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形象。當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教師要始終以贊賞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主動對問題進行分析、思考,在賞識教育中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提高學習興趣
“雙減”政策要求學生能夠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和數(shù)學知識的魅力,積累豐富的學習經驗。只有學生感興趣,他們才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其中。為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方式方法激發(fā)學生參與知識學習的興趣,如采用問題導入、情境教學、生活化教學等方式,讓學生投入知識學習,進而感受到知識學習的樂趣,并在學習中有所收獲,構建高效課堂。
例如,在“觀察物體”教學時,教師可以以學生喜歡、易于接受的導入形式引入新知,為學生構建動手實踐操作的情境,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利用積木的形式搭一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動手實踐,使其在小組互動交流中提升動手實踐能力,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構建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
四、采用多樣化方式方法,增強自主感悟
“雙減”政策下,教師需要注重教授學生相應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化知識認知,將知識融入自身知識體系,優(yōu)化所學,提高學習的有效性,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一)在合作探索中增強自主學習意識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應用教育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學習知識,增強合作意識,使其相互學習、交流,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潛能,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有所進步。
例如,在“百分數(shù)認識”教學時,教師可以基于內容布置任務,使學生在任務中習得知識,認識到百分數(shù)具有怎樣的作用以及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并對知識進行靈活應用。具體而言,教師可以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展示實際生活中經常吃的餅干的營養(yǎng)成分表,讓學生說出這些數(shù)值的具體含義,讓學生基于問題進行分析、解決,積極主動對教材進行閱讀,對問題進行回答,探索出百分數(shù)的意義,更好地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邊講邊練,提升感悟能力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對知識進行講解,學生相對比較被動,能夠讓學生自主以及合作,學習的時間相對比較少,互動交流也不足,最終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而在“雙減”背景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閱讀當中多思考,在互動交流中習得相關知識內容的同時,也融入訓練之中,對學生設置具有啟發(fā)性以及引導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融入學習中。
例如,在“百分數(shù)合格率”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食品中合格與不合格的數(shù)量,讓學生思考合格率的含義,并讓學生動手計算,進而引導學生系統(tǒng)化地學習、總結課本中對小數(shù)以及百分數(shù)的含義。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后試一試的形式深化學生的認知和理解,將知識與練習融合,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習。練習題目的設置需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能讓學生在練習中挖掘知識的本質,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優(yōu)化所學習的內容,促進知識體系的完善,真正有所收獲。
五、靈活應用信息技術,設置趣味作業(yè)
(一)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習效率
數(shù)學學科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要想掌握其中的知識,則需要其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在知識學習中,如果存在理解偏差,對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則有可能讓學生感覺知識學習枯燥乏味,對知識的學習產生倦怠以及抵觸的情緒?;诖?,教師需要基于學生內在需求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利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靈活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對知識進行直觀化處理,以視頻、動畫等方式進行展示,給學生帶來更多新鮮的體驗,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例如,在“小數(shù)除法”教學時,結合學生在知識學習中經常出現(xiàn)的錯誤(小數(shù)點位置不對),教師可以靈活應用多媒體的形式,為學生形象構建“小蝌蚪”教學情境,營造適宜學習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準確認知小數(shù)點的具體位置,并及時糾正,以此避免在后續(xù)的學習中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這種形式可以讓學生深層理解知識所學,提升學習效率。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中,教師也需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生的想法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感知,體會知識學習的樂趣,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提升學習能力。
(二)設置多元、趣味作業(yè),滿足學習需求
在進行作業(yè)內容設計時,教師需要考慮實際情況,尊重學生差異,落實因材施教,設計針對性作業(yè)。教師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所了解,應用分組分層教學模式讓學生在作業(yè)中有所收獲,便于學生客觀認知自己,鞏固所學,提高教學有效性。作業(yè)設計需要避免“一刀切”,內容和形式應更為豐富。
作業(yè)可以設計為選做和必做,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進而在作業(yè)中有所收獲。第一層作業(yè)是基礎性質的訓練題目,是所有學生都需要完成的作業(yè)內容,在這一層次的作業(yè)中實現(xiàn)知識的鞏固。第二層作業(yè)屬于變式訓練,這一層次是為學有余力的學生設置,讓學生在作業(yè)中能夠挖掘自身潛能。第三層作業(yè)是綜合訓練,作業(yè)具有一定的難度,是針對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設定,這些學生往往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目的是在作業(yè)中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拓展,提升學習效率。這種作業(yè)分層方式,可以改善以往作業(yè)設計的不足,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
另外,作業(yè)設計還需要突出趣味性特征,讓學生在趣味性的作業(yè)中積極主動探究,避免機械重復;要盡可能地設計新穎的有一定靈活性的作業(yè),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使其在舒適的氛圍中應用知識、積累經驗。
例如,在“小數(shù)乘法和除法”教學時,在進行作業(yè)設計時,教師需要避免機械式枯燥的作業(yè)設計,為學生設計趣味作業(yè)——闖關游戲,在游戲中以循序漸進的形式進行乘除法計算。學生在游戲中每過一關,會感到非常開心,會有更強的動力參與學習。這種趣味化的作業(yè)形式,讓學生能夠高效地完成作業(yè),減輕學習壓力,并在作業(yè)中有更多收獲。
六、結語
總之,在“雙減”背景下,需要采用多樣化方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主觀能動性,在合作交流中,深化知識認知,構建完善知識體系,提升學習效率,也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和發(fā)展做鋪墊。為此,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素養(yǎng),注重言談舉止,要有高尚的師風,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挖掘學生潛能,給予學生更多贊賞,提升學生自信心;能夠認真地研讀“雙減”政策,明確教學目標,突出重、難點,構建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