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耀
《舊唐書·魏征傳》中有一句傳頌千秋萬代的名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毕旅?,老師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希望能夠讓進入初中的你,在正確認識自我這方面,獲得一點啟發(fā)。
心怡是一個愛記錄的女孩,她會拍下生活和學習中的點滴,并用心地配上文字,在QQ空間發(fā)布出來,朋友們也會經(jīng)常給她留言或者點贊。有一天,心怡發(fā)現(xiàn)有個同學給她留言了,但這次的留言不是贊美,而是說她華而不實,喜歡顯擺。心怡看到這條留言后非常難過,她認為自己很用心地分享生活,卻被惡意攻擊。心怡刪掉了自己QQ空間里的很多照片和文字,傷心地哭了一晚上,決定以后不再使用QQ空間了。
老師和心怡經(jīng)過充分交流后,給心怡布置了一個任務:在一張白紙上,盡可能多地寫出自己的特點,包括優(yōu)點和不足;另外一張白紙上,讓別人來寫心怡的特點,也包括優(yōu)點和不足。
心怡認真地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任務。她將兩張寫滿評價的紙放在一起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了不可思議的情況:自己和別人的很多評價居然是不一致的。例如,心怡覺得自己不愛學習,卻有朋友認為她喜歡思考問題;心怡感覺自己很懶惰,老師卻說她學習用功。當然,心怡也看到了一些別人提到的不足,比如,有朋友認為心怡應該加強體育鍛煉,還有老師提醒心怡不要偏科,等等。這些不足也讓心怡更加冷靜地看待自己,她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心怡拿著這兩張寫滿評價的紙,又回到了老師這里。老師詢問心怡的感受,心怡說:“我以前總以為非常了解自己,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并非如此,自己還有很多不了解自己的地方,還需要努力地發(fā)掘這部分。”老師反問道:“如何更好地發(fā)掘呢?”心怡說:“通過自己和別人,這都是了解自己的渠道?!崩蠋熚⑿χc點頭,并提醒心怡:“自己和別人的評價都不能盲目接受,還需要用心去甄別?!贝撕?,心怡依然會使用QQ空間,心態(tài)卻更放松了;也吸取了他人提供的有價值的建議,并更加努力地學習。
美國心理學家喬瑟夫和哈里從自我概念的角度,將一個人劃分為四個區(qū):開放區(qū)(我和別人都知道),盲目區(qū)(別人知道,我不知道),隱蔽區(qū)(我知道,別人不知道)和未知區(qū)(我和別人都不知道)。這個理論被稱為“喬哈里視窗”。
心怡最初難以接受別人不喜歡自己,因為她認為自己完全了解自己,自己表現(xiàn)出來的就一定是好的。通過老師布置的任務,心怡逐漸意識到,自己還存在很多自我認識的盲區(qū);如果想要點亮這些盲區(qū),可以通過自己和別人的不同評價進行對照比較。當然,也不能盲目接受這些評價,還需要實事求是:既要大膽肯定自己的優(yōu)點,也要勇敢接納自己的不足。
當大家能夠打開更多“窗戶”來認識自己后,內(nèi)心的“窗戶”也逐漸打開了:不僅看到了更豐富的世界,還能讓自己的內(nèi)心變得更加明亮。
勇敢地面對真實的自己,欣賞自己的優(yōu)點,正視自己的不足,這是同學們?nèi)松缆飞系闹匾n程。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夠好,沒有關系,就像心怡同學那樣,學會坦然面對真實的自己,并且堅持努力改變,你也一定可以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