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紫妍
青花瓷碗、鑲金邊的瓷瓶、剛成形的陶坯……櫥窗里琳瑯滿目的陶瓷制品吸引了我。透過明亮的玻璃看去,店內有不少孩子正聚精會神地制作陶藝。要是我也能親手制作一個,那該多好??!
媽媽看穿了我的心思:“要不要嘗試一下?”
我微笑著點點頭,拉起媽媽的手快步走進店里。
“小朋友,第一次來?像這樣的陶碗、瓷瓶比較適合初學者?!币晃豢雌饋硐窭蠋煹陌⒁桃贿吅臀掖蛑泻?,一邊指了指擺在一旁的陶瓷制品。
仔細挑選后,我選擇做一個花瓶陶藝,準備一展身手。
阿姨先為我準備好轉盤、水盆,然后拿起一塊黑乎乎的陶泥示范:“先把陶泥摔打充分,這一步叫排氣?!?/p>
我模仿阿姨的動作,把陶泥重重地摔打在板子上。一次,兩次……摔打了七八次后,我迫不及待地開啟轉盤塑形。轉盤開始轉,我的手剛一碰到陶泥,它便塌陷了。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阿姨微笑著說,“要把陶泥摔打充分,將氣體全部排出來。”我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繼續(xù)摔打陶泥……
“可以了,現在進入下一步。”阿姨示意我跟著學。我模仿阿姨的樣子,把陶泥放在轉盤上,像揉面一樣,把它揉搓緊實。轉盤轉起來了,我也像阿姨那樣,用手蘸一些水。只見阿姨手中的陶泥隨著旋轉已經初具瓶肚的形狀。我依樣畫葫蘆,也把大拇指插入陶泥中,但我做出的形狀并不像一個花瓶,倒像敞口的大碗。
“控制手形,掌握力度?!卑⒁炭吹轿业摹白髌贰惫膭畹?,“大拇指控制瓶口大小,其余四指和手掌控制瓶子的形狀,保持好手形,別亂動。”真是“絕知此事要躬行”?。》彩露疾幌窨雌饋砟敲春唵?。我重整旗鼓,準備好陶泥,再次轉盤塑形。我控制好力度,將右手大拇指緩緩插入陶泥中,慢慢地,一個中空的瓶體出現在眼前。我告訴自己保持好手形,這樣瓶身才能圓潤。接著我慢慢地將大拇指抽出,模仿阿姨的樣子,用兩只手護住瓶身。就這樣在轉盤的帶動下,成形的瓶身也跟著旋轉,在我的兩手間變得越來越飽滿,越來越圓潤?!俺晒α?!”我開心地喊道。
阿姨沖我伸出大拇指:“完成得不錯。成形的花瓶陶坯需要干燥一周后才能上色。上色后,花瓶還需要進行上釉、燒制,下周咱們接著做?!?/p>
我琢磨著要給它畫上怎樣的圖案呢?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還是“忙趁東風放紙鳶”?不管怎樣,這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小小陶藝花瓶,承載著我的成功,承載著童年的歡樂。
開篇交代事件的起因,清楚明了。
“排氣”的步驟很重要。做—學—再做。通過反思與嘗試,“我”克服了困難,最終成功。
為陶坯塑形是主要情節(jié)。初學者在控制手形、掌握力度方面的確有困難。在阿姨的指導和自己努力嘗試的基礎上,“我”又克服了一個困難。小作者將“學會”的過程交代得很清楚。
過程完整,詳略得當。文中突出了主要情節(jié)———制坯、塑形。上色、上釉、燒制等環(huán)節(jié)則簡略交代。
結尾留有遐想。如果由你來做,你會給這個花瓶畫上什么圖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