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y白白
網(wǎng)上有人問:“一個人身上,最重要的品質(zhì)是什么?”高贊回答:“韌性。”
的確,有韌性的人,在面對挑戰(zhàn)和壓力時,會像彈簧一樣,充滿彈性。人到中年,肩扛重擔,稍有不慎,就會陷入狼狽。唯有保持彈性,方能平穩(wěn)度過人生的起伏。其實不只是心理層面,時間、金錢上的彈性,也能夠讓我們在不確定性面前,少一分慌張,多一些從容。
以彈性對抗不確定性,是余生最清醒的活法。
作家蔡穎卿曾說:“我喜歡跟時間好好相處,不讓它來逼迫我,所以許多事情都會提前準備?!边@是她多年來的習慣,也是她身兼數(shù)職,卻活得優(yōu)雅從容的法寶。
她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一名寫作者,同時還經(jīng)營著一家餐廳。當她預判第二天會忙得人仰馬翻時,便會于當晚提前準備,或者次日早起一個小時。這樣孩子們起床后,看到的便是一個狀態(tài)良好的媽媽,她也會因為時間有余裕,更能展現(xiàn)出一個母親的耐心。
凡事提前一會兒,才能更好地掌控時間,為自己爭取主動,為自己賦能增值。
松浦彌太郎先生在與人見面時,通常會提前15分鐘到場。到達約定地點后,他會先調(diào)整自身狀態(tài),然后確認待辦事項,為掌控局面提前做準備。
平常上班,他也會比同事們早到一個小時。因為足夠早,所以有余力下功夫。他看書學習,在不易被打擾的“早時光”里,精進自己。
有這樣一個經(jīng)典故事:兩個秀才進京趕考,路遇棺材,甚覺晦氣。
其中一個秀才,為此悶悶不樂良久,以至考場失利;另一個秀才則迅速開導自己:“棺材”音同“”官和財”,見者必定升官發(fā)財。結(jié)果,在好心態(tài)的加持下,他一舉高中。
同樣的遭遇,前者耿耿于懷,后者卻很快撥云見日,這就是心理彈性不同的體現(xiàn)。心理彈性強的人,復原力強,在挫折面前,更能展現(xiàn)出積極的心態(tài)和行動力。
路遙《人生》中的巧珍,就是這樣一個人。她全身心地愛著高加林,為他付出諸多,但高加林為了前途,卻背叛了她。在那個封閉的年代,一個女孩子被拋棄,承受的不只是心靈的重挫,還有名譽受損的精神壓力。就在村里人為她擔心之際,巧珍早已擦干眼淚,整理好心情,下地干農(nóng)活了。
她沒有怨恨責罵,沒有長時間地郁郁不振,而是在認清和高加林的差距后,接受現(xiàn)實,調(diào)整狀態(tài),開始自己的新生活。相反,高加林則脆弱許多。他在民辦教師被人頂替后,一度心灰意冷到每天昏睡,抽煙麻痹自己。消沉了一個月,直至家里山窮水盡,他才迫不得已外出。及至下了田,又接納不了自己的農(nóng)民身份,心有不甘,擰巴地活著。
人生難免不如意,但比之更可怕的,是一顆易碎的心?!帮Z風過境,伏草惟存”,是因為小草伏地并且充滿了韌性。人同此理。韌性,才是一個人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
商業(yè)顧問劉潤曾提出“彈性資金”的概念。意思是說,我們的賬戶上一定要有一筆錢,這筆錢平時不要動,是用來以備不時之需,化解危機的。當人生的風浪襲來,彈性資金可以為我們保留一份體面。
兩年前,受政策的影響,俞敏洪從教培行業(yè)離場。他退還了所有學生的預繳學費,給離職的員工支付了足額工資,然后切換到直播賽道。與此同時,他的大量同行卻深陷資金鏈斷裂的丑聞,退不了費,發(fā)不出工資。
危機面前,俞敏洪的得體善后,得益于他的公司賬戶上始終趴著一筆“彈性資金”,這筆錢足夠他從容應對各種不確定性。
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太多的易碎品,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生活會給你使什么絆子。居安思危,存點備用金,才能讓余生多一份從容淡定。正所謂“手有余糧,心中不慌?!背酥?,錢還意味著更多的選擇權(quán),以及更大的回旋余地。
華裔女星劉玉玲曾說,每個人賬戶里都應該有一筆“任性基金”,確保自己在忍無可忍之際,可以硬氣地說一聲:“去你的?!?/p>
成年人說不的底氣,度過難關的篤定,是銀行卡里的余額給的。人到中年,不要再“月光”,不要再被消費主義裹挾,不要再一味地加大杠桿,置自己于高風險之中……而當學會為自己打傘,為自己存足夠的備用金,讓人生多幾分抵御風險的韌性。所謂進退自如,充滿彈性的生活,一定是需要金錢打底的。
人到中年,不唯錢,但也要正視金錢的力量,懂得風雨人生路上,它是“保護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