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潤秋
【摘要】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一生都在進行關于人性的思考,同時他也非常注重對女性生活狀況和思想的研究。他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鮮明、性格迥異的女性形象,娜塔莎·羅斯托娃是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的核心女性形象。在塑造娜塔莎這一形象時,作者寫道:“娜塔莎的本質是愛。”愛是娜塔莎·羅斯托娃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正是娜塔莎與三位男主的愛情故事,將小說中的四大家族聯(lián)系在一起。本文將以《戰(zhàn)爭與和平》中娜塔莎的愛情經歷為研究對象,分析娜塔莎愛情觀的變化,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娜塔莎的性格特點,進而探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的女性觀。
【關鍵詞】列夫·托爾斯泰;《戰(zhàn)爭與和平》;娜塔莎·羅斯托夫;愛情觀
【中圖分類號】I71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41-002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1.007
一、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的歷史背景
《戰(zhàn)爭與和平》是一部長篇史詩小說,以俄法戰(zhàn)爭期間重要的歷史事件為線索講述了戰(zhàn)爭背景下四大家族成員的生活。為了確保歷史事件的可靠性和對歷史人物客觀公正的評價,作者研究了大量材料、廣泛使用的回憶錄、報紙和雜志,以及1812年衛(wèi)國戰(zhàn)爭參與者未發(fā)表的私人信件。作者重點關注了三場戰(zhàn)役:1805年奧地利拉格本村附近的狙擊戰(zhàn)、1805年奧斯特里茨戰(zhàn)役和1812年博羅季諾戰(zhàn)役。博羅季諾戰(zhàn)役是這部小說最精彩的部分,這是一場關系到國家存亡的戰(zhàn)爭。博羅季諾是位于莫斯科郊外的一座小城,博羅季諾戰(zhàn)役的勝負關系到能否守住莫斯科、關系到俄羅斯的前途命運。
除了戰(zhàn)爭背景以外,小說著重講述了四個貴族家庭的故事,分別是庫拉金家族、羅斯托夫家族、鮑爾康斯基斯基家族和別祖霍夫家族。這四個家族都是當時莫斯科的名門望族,各有特色,四大家族主要青年成員之間的故事,構成了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的主要情節(jié)。
庫拉金家族是典型的與皇室關系密切、與民眾隔絕的貴族世家,是上流社會貪婪、愚蠢和無恥的代表。這是一個對國家和民族沒有任何責任感的家庭。拿破侖入侵俄羅斯時,他們不關心國家的安危一心只想升官發(fā)財。丑陋、墮落、狡猾、奸詐是這個家族的特征,而這些特征在家族成員身上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羅斯托夫家族是一個貴族的父權莊園家庭,這個家庭與人民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具有善良、熱情、好客等優(yōu)良的貴族品質。拿破侖入侵后,他們時刻心系祖國的前途與命運,決定全力以赴保衛(wèi)祖國。羅斯托夫伯爵的長子尼古拉在前線英勇作戰(zhàn),盡管戰(zhàn)爭條件艱苦,但他保衛(wèi)祖國的決心從未動搖過。羅斯托夫的女兒娜塔莎承擔起照料傷員的責任,羅斯托夫15歲的小兒子彼佳積極參軍,在解救俄羅斯戰(zhàn)俘的偷襲戰(zhàn)中殉職。
鮑爾康斯基家族是一個軍人世家,保留了古老貴族家族的驕傲、正直和愛國主義。鮑爾康斯基以嚴格著稱,非??粗厥勘臉s譽和責任。當收到兒子安德烈從前線傳來的消息通知他敵軍正在逼近莫斯科并要求他從莫斯科撤退時,他毅然決定加入戰(zhàn)斗。他鼓勵居民武裝自己、支持前線,堅決不離開莫斯科。臨終前他仍然心系祖國的命運,痛心俄軍的戰(zhàn)敗。
別祖霍夫家族是俄羅斯大商人,也是莫斯科最富有的家族。他的私生子皮埃爾是這個家族的代表,皮埃爾從巴黎長大,別祖霍夫斯基去世后回到莫斯科。起初,他并沒有被上層社會所接受,但當他繼承家產一夜之間成為俄羅斯首富之后哦,許多家族的伯爵都渴望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法俄戰(zhàn)爭愈演愈烈,皮埃爾在經歷了婚姻的不幸后選擇了參軍,最終在暗殺拿破侖的計劃失敗后被捕。
娜塔莎·羅斯托娃在這些家庭之間的關系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娜塔莎·羅斯托娃都是一個地道的俄羅斯姑娘,作為羅斯托夫家族的二女兒,她先是與安德烈·鮑爾康斯基簽訂了婚約,然后又結識了阿納多里·庫拉金,最后嫁給了皮埃爾·別祖霍夫。通過娜塔莎與三個男主人公的關系,形成了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龐大的人物體系。
二、 娜塔莎不同階段的戀愛經歷
小說一共講述了娜塔莎的三段愛情經歷。第一階段,娜塔莎遇到了安德烈并愛上了他。他們墜入愛河,并約定好次年結婚。第二階段,安德烈出國后,娜塔莎和阿納托利相識相愛。第三階段,戰(zhàn)后她再次遇見皮埃爾,此時皮埃爾的妻子海倫因病去世,安德烈也犧牲在了戰(zhàn)場上。娜塔莎和皮埃爾結婚了,過上了平靜而幸福的生活。
(一)娜塔莎與安德烈
安德烈·鮑爾康斯基是一位才華橫溢、有理想的杰出貴族青年。俄法戰(zhàn)爭期間他參軍保衛(wèi)祖國,作為庫圖佐夫的副官,他工作認真,以保衛(wèi)祖國為己任。他與庫圖佐夫一起參加了奧斯特里茨戰(zhàn)役,后因負傷回國?;氐郊亦l(xiāng)后,他被告知妻子因分娩去世。這對他來說無疑是沉重的打擊,他后悔沒有留在妻子身邊,但一切都已經晚了,他的妻子永遠不會回到他身邊。他開始對生活產生消極的態(tài)度,拒絕參加任何活動。他決定不再服兵役,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撫養(yǎng)兒子上。
遇見娜塔莎后,他消極的生活態(tài)度發(fā)生了很大變化。1909年,安德烈在拜訪羅斯托夫伯爵路上開車穿過一片綠樹成蔭的白樺林時,發(fā)現(xiàn)了一棵巨大的老橡樹。在小說中,這棵樹被描述為“路邊有一棵橡樹。這是一棵巨大的橡樹,有兩臂粗。許多樹枝似乎早已折斷,裂開的樹皮上布滿了陳舊的傷痕,粗糙、笨拙的枝葉凌亂地展開。那是一棵古老的、令人鄙視的、畸形的橡樹。只是它不愿意屈服于春天的魅力,不愿意看到春天,不愿意看到初升的太陽?!边@棵老橡樹使安德烈聯(lián)想到了自己之前種種痛苦的經歷,使他聯(lián)想到了失去妻子的痛苦以及在奧斯特里茨戰(zhàn)役慘敗中受傷的痛苦,他越來越相信自己以前所追求的名譽、榮耀和情感只是一個偉大的夢想。遂而產生了逃離貴族生活和社會,不再追求世俗事物的想法。在羅斯托夫的家里,安德烈聽到女孩們開心的笑聲,看到美麗活潑的娜塔莎跑在一群女孩的前面。晚上,他在羅斯托夫伯爵家留宿,無意間聽到了娜塔莎和索菲亞的聊天,聽到了兩個年輕女孩贊美月亮、贊美生命的美好,安德烈被娜塔莎的活潑浪漫深深迷住了?;貋淼穆飞?,當他再次看到那棵老橡樹時,那棵老橡樹已經完全變了。它舒展著繁茂的枝葉樹冠,呆呆地站著,在夕陽的照耀下微微搖曳。透過堅硬的百年樹皮,沒有樹枝的地方長出鮮綠的葉子。如此老樹竟然能長出鮮綠的葉子,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安德烈突然感覺到一種萬物復蘇的春天的喜悅感,人生中的美好時光頓時浮現(xiàn)在腦海中。娜塔莎和安德烈的第一次見面就這樣結束了,娜塔莎活潑開朗的性格重燃了安德烈對生活的希望。
安德烈是娜塔莎的初戀,認識安德烈時娜塔莎還是一個情竇初開、向往愛情的少女。她對愛情寄予厚望也為愛情付出了很多,她希望她熱烈的愛能換來安德烈同樣熱烈的愛。娜塔莎深深愛上了安德烈,她接受了安德烈的求婚并做好了與他建立家庭的準備,而現(xiàn)實卻很殘酷,安德烈的父親要求婚禮延期一年舉行,在此期間安德烈將去往國外。一年漫長的等待讓娜塔莎非常痛苦,相愛的兩個人不得不分開,這讓渴望愛情的娜塔莎幾乎無法忍受。用信件來表達強烈的感情遠遠不夠,她越來越覺得一年的等待難以逾越,她仍然愛她的未婚夫,但卻也不愿為了任何人消耗自己的青春,消耗她能夠愛與被愛的最佳時間。
娜塔莎對安德烈的愛并不是盲目的。雖然她一開始就愛上了安德烈,但當安德烈滿懷熱情地接近她時,她感到害怕?!八坪鹾ε逻@種奇怪的、意想不到的幸福。”娜塔莎對于與安德烈的相愛想了很多,而且很實際,這看起來不像她。但從這里可以看出,娜塔莎是愛安德烈的(她堅信這一點),但當愛人到來時,她性格中的追求精神卻是嚴酷的,以驗證她得到的幸福是否完美。
娜塔莎和安德烈之間存在巨大的年齡差異:他們相愛時,娜塔莎只有16歲,而安德烈31歲。娜塔莎是一個對愛情充滿期待、渴望愛情的年輕女孩,而安德烈已經經歷了家庭生活和妻子的意外死亡。娜塔莎想要強烈的愛情,而安德烈更渴望平淡生活中如水的愛情,對愛情的期待不同導致兩個人最終沒能走到一起。
(二)娜塔莎與阿納多里
阿納多里·庫拉金是瓦西里·庫拉金公爵的兒子。年輕的阿納多里放蕩不羈,過著墮落奢華的生活。在一個舞會上,他認識了娜塔莎并被她深深吸引,此時的娜塔莎已經與安德烈訂婚,而阿納多里也已經有了妻子。阿納多里隱瞞自己已婚的事實,哄騙娜塔莎,慫恿她與安德烈解除婚約跟自己私奔。在阿納多里強烈的追求下,娜塔莎答應了他,給安德烈寫信解除了婚約并且準備好與阿納多里一起私奔,娜塔莎對阿納托利的愛是真誠而熱情的。然而這件事被安德烈的朋友皮埃爾知道了,他很清楚阿納多里是個什么樣的人,也很清楚娜塔莎現(xiàn)在的處境。他告訴了娜塔莎阿納多里已婚的事實并及時阻止了這場鬧劇。
娜塔莎坦然地面對自己對阿納多里的感情,雖然這段感情并不會被家人和朋友所認可。她坦誠地寫信告訴安德烈她愛上了別人并要求解除婚姻。由于安德烈在國外,單薄的信件無法傳達娜塔莎強烈的感情,愛上多情又帥氣的阿納多里也可以理解。20歲是娜塔莎享受愛與被愛的最佳年齡,但在這么好的年齡所愛的人卻不能在身邊。對安德烈的思念和無聊的現(xiàn)實生活困擾著娜塔莎,一定程度上現(xiàn)在的娜塔莎對愛情、婚姻和家庭還沒有明確的認識,才導致了她在兩個男人之間徘徊,最終導致了鬧劇的發(fā)生,和所有普通人一樣,娜塔莎在愛情中也會犯錯。
(三)娜塔莎與皮埃爾
皮埃爾回國后便一躍成為了莫斯科首富,他沒有安德烈和阿納多里的英俊瀟灑,看起來像一個愚蠢的、憤怒的、強壯的男人,但實際上他是一個非常溫柔、體貼、善良的人。他是安德烈的密友,與安德烈有很多共同之處。他們不太在意自己的貴族身份,不喜歡奢華富貴的生活,他們認真探索人生的目的和意義。
娜塔莎和皮埃爾是通過安德烈的介紹認識的。在安德烈出國之前,他將皮埃爾介紹給娜塔莎,并告訴她這是他最好的朋友,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可以向他尋求幫助。從那以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娜塔莎和皮埃爾都是朋友關系。當娜塔莎發(fā)現(xiàn)阿納多里欺騙了她并因此失去生活希望后悔時,皮埃爾真誠地鼓勵她,幫助她恢復對生活的信心。
娜塔莎和皮埃爾的婚姻是在俄法戰(zhàn)爭之后,皮埃爾重新獲得了自由,再次回到俄羅斯。此時皮埃爾的妻子海倫已經因病去世,好友安德烈也因戰(zhàn)傷犧牲。皮埃爾在拜訪瑪麗亞公主時再次遇到了娜塔莎,娜塔莎已經不是原來那個小姑娘了,但當她對他微笑時,皮埃爾不再懷疑:是娜塔莎,他愛她。他們很快就結婚了,婚后娜塔莎成為了一個很好的妻子和母親,她對其他男人的感情變得冷淡。幾年后,她成為了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的母親,身材已經走樣但神情里充滿了平靜、溫和、歡快。她的臉上已經沒有了嫵媚動人和青春活力,她很少參加娛樂活動,把所有的空閑時間都花在家庭上。她失去了年輕時的天真,但依然善良、溫柔。
娜塔莎和皮埃爾相識多年,彼此非常了解,這為建立穩(wěn)定的婚姻關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結婚后她不再在意自己的容貌,不再參加聚會,一心一意地撫養(yǎng)孩子,照顧家人,她不再對家庭以外的世界和皮埃爾以外的男人感興趣。與此同時,皮埃爾也非常愛他的妻子,不敢做任何讓她傷心的事,他們的生活平靜而幸福。在經歷了前兩段感情之后,娜塔莎逐漸形成了自己對愛情、婚姻、家庭的看法,也逐漸變得溫柔堅定。
三、娜塔莎愛情觀的變化
娜塔莎·羅斯托娃是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中最重要的女性形象,列夫·托爾斯泰認為她是生命和幸福的化身。一生中她經歷過三種愛情,有年輕時濃烈的愛情,有青春時為愛情犯下的錯,還有成熟時堅定而平靜的愛情。
愛上安德烈時,娜塔莎是一個情竇初開、對愛情懵懵懂懂的年輕女孩。她熱情地付出愛同時也渴望得到愛。她準備好與安德烈組建家庭卻無法承受距離之痛,異地戀對于兩個相愛的人來說無疑是折磨也最終導致了兩個人分手。
愛上阿納多里時,娜塔莎是沖動的、是充滿激情的,她準備好了為愛付出一切,此時的娜塔莎仍然是一個渴望愛情的女孩。阿納多里與安德烈不同:安德烈對成熟穩(wěn)重,而阿納多里多情又善于花言巧語。娜塔莎對阿納托利的愛是大膽而沖動的。
愛上皮埃爾時,娜塔莎對愛情的認識已經變得成熟了,她越來越明白自己在愛情和家庭中的責任。她對已經沒有像對安德烈和阿納多里那樣強烈的愛了,她家庭以外的事都不感興趣,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家人、丈夫和孩子。
列夫·托爾斯泰的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講述了許多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必須面對的事情。這是友誼,是背叛,也是對生、死、戰(zhàn)爭還有愛的意義的追尋。愛情是小說的主題之一,娜塔莎·羅斯托娃是追尋愛情的體現(xiàn)。
她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羅斯托夫家庭的特點是特別親切,彼此真誠關懷。這個家庭充滿了愛與和諧,娜塔莎也不例外。在小說中,娜塔莎第一次出場是在她自己的命名日,是一個年輕、充滿活力、開朗、有著迷人眼睛的十三歲女孩。她是一個活生生的女孩,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過著富裕的生活,有高興也有難過,有歡笑也有哭泣?!八幱谀莻€甜蜜的年紀,女孩不再是孩子,而孩子也還不是女孩?!蹦人芸炀烷L大了,現(xiàn)在她與安德烈訂婚了,似乎她即將在與安德烈的婚姻中找到幸福,但他離開圣彼得堡卻摧毀了所有這些希望。 托爾斯泰說:“她生命的本質就是愛?!币虼嗽诎驳铝译x開的這一年中她被阿納多里迷惑并決定與他私奔。愛與被愛的渴望指導著她的所有行為。然而娜塔莎仍然保持著她自己,沒有失去她的個性。直到皮埃爾在她身上看到了他自己長期尋找的理想妻子的品質并決定與娜塔莎結婚。精神上親密既是他們長期以來一直追求的目標,也是托爾斯泰所說的他們出生在這個世界上的目的。直到與皮埃爾組建了家庭,娜塔莎才最終找到了平靜。正如托爾斯泰所說,幸福不是自然賦予的,它必須通過人們所珍視的精神工作來獲得。這就是為什么娜塔莎值得幸福,因為幸福、真誠和愛是密不可分?!皭勰愕泥従?,愛你的敵人,愛一切就是愛上帝的一切表現(xiàn)” 娜塔莎·羅斯托娃一生遵循。
《戰(zhàn)爭與和平》中的娜塔莎·羅斯托娃的形象真實而飽滿,與大多數普通人一樣,她也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犯過錯,最終選擇了穩(wěn)定平靜的愛情。娜塔莎的愛是真誠的,即使她在與安德烈的婚約中愛上了別人,她也真誠地向安德烈表達了自己的心意。她真誠地對待任何關系,沒有任何欺騙和偽裝,真實和完整使娜塔莎的形象更具吸引力。
參考文獻:
[1]陳慧敏.真正的美麗與愛情——從《戰(zhàn)爭與和平》看列夫·托爾斯泰的審美觀與愛情觀[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3,(03):81-83.
[2]陳文君.從女性視角下解讀《戰(zhàn)爭與和平》[J].語文建設,2015,(27):35-36.
[3]關翠瓊.托爾斯泰的女性審美觀和幸福觀——《戰(zhàn)爭與和平》中兩位女性形象解讀[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27(02):88-91.
[4]郭紫薇.解析《戰(zhàn)爭與和平》中的浪漫女性娜塔莎[J].青年文學家,2018,(26):92-93.
[5]喬磊.列夫·托爾斯泰女性觀探析——以《戰(zhàn)爭與和平》中兩類女性形象為范例[J].現(xiàn)代交際,2016,(2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