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珍,周玲坤,馮偉平,劉 慧 (廣東省高州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高州 525200)
二十一世紀以人為本,人文化關懷在各行各業(yè)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xiàn),社會尊重人、關心人在很大程度上反應了一個國家與地區(qū)的文明程度[1]。特別是醫(yī)療服務行業(yè),在現(xiàn)有醫(yī)療條件下,還有諸如癌癥等頑疾尚無法醫(yī)治,晚期癌癥患者會在醫(yī)院渡過生命中的最后時光,因此,強調晚期癌癥患者的臨終關懷,用科學的護理方法在心理、生理上給予患者全面的綜合護理[2],幫助患者減輕身體疼痛及精神壓力,平靜地接受死亡是護士職業(yè)道德的崇高體現(xiàn),得到了患者家屬的好評,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科2009年6月~2012年6月32例晚期肝癌患者進行臨終關懷全面護理,本組患者設為觀察組,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齡25~75歲,平均(51.5 ±26.5)歲。同時選擇同期行常規(guī)護理的晚期肝癌患者32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42 ~77 歲,平均(60.5±16.5)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肝癌分期等各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觀察組護理方法:本組32例患者通過強化基礎護理、疼痛護理、心理護理及臨終關懷全方位的護理直到患者離世。
1.2.2 對照組護理方法:本組32例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疼痛時給予鎮(zhèn)痛藥物。
1.3 觀察指標
1.3.1 疼痛評分:臨床疼痛的評估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以數(shù)字0-10分代表患者的疼痛程度,分數(shù)越高,表示疼痛越劇烈。標準是無痛:0分;輕度疼痛:<3分;中度疼痛:3-5分;重度疼痛:>5分。
1.3.2 滿意度評價: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服務態(tài)度、護士操作技術、與患者溝通情況、護士對患者的關懷及健康教育5個方面,總分為100分。評價標準為滿意:總評分>80分;基本滿意:總評分60~80分;不滿意:總評分<60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且進行 t檢驗,以 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患者住院期間觀察組疼痛程度明顯較對照組輕,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調查兩組患者滿意度結果顯示,觀察組滿意率為81.25%;對照組滿意率為46.88%,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調查結果比較[例(%)]
臨終關懷是一種“特殊服務”[3-4],其目的是采用一系列科學的護理措施,從心理、生理各方面的關懷,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壓力,使其帶著滿意、帶著親人與醫(yī)護人員的關懷離開。
3.1 臨床關懷護理
3.1.1 心理關懷:晚期癌癥患者在死亡前有相當一段時間的彌留期,身體嚴重衰竭而神志尚清醒,除忍受軀體的磨難,還忍受即將與親人永別的情感痛苦,產生極度悲觀及抑郁的情緒,表現(xiàn)不愿同任何人接觸,沉默寡言、拒絕治療。首先,筆者幫助患者正確認識人生,并對臨終患者進行死亡教育,培養(yǎng)科學的死亡觀及心理調適能力,可以使患者樂觀、平和地面對死亡[5]。告之死亡是生命的自然過程,以解除其對死亡的種種顧慮和不安讓患者明確死亡是每個人的必然結果[6],最重要的是要做“活得莊嚴,死得尊嚴”,不能因疾病的摧殘而降低做人的尊嚴。筆者主動接近患者,讓其說出內心的感受和后顧之憂,并給予非語言溝通,如交接班時與患者真誠的眼神交流,坐于床邊握著患者的手,撫摸患者的頭發(fā),接觸時與患者較近的空間距離,均可給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7]。其次,重視家屬的重要作用?;颊叽藭r害怕孤獨,在生命的最后時光,不希望親人離開。家庭作為人們生活中的最小社會單位,人們通常把家看成“避風港”,人在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家庭是人最大的精神支柱和靠山[8]。筆者可以為患者安排單人病房,允許家屬或朋友陪護和探視,滿足他們在生命最后時刻與親人朋友一起度過,讓他們互訴衷腸,使患者在醫(yī)院像在家一樣溫暖,受人尊重,被親人所愛,并及時給予心理援助。通過正向引導,本組30例患者將能接受現(xiàn)實。最后,減輕患者絕望心理。臨終患者都有極強的求生欲望,期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危重的病情始終擺在眼前,使患者悲痛絕望。因此,要盡量維持患者心中的希望,因為希望是晚期腫瘤患者病程中一個重要的讓患者生存下來的基本條件。醫(yī)護人員應抓住患者這種特有的心理特點,細心觀察他們的行為、表情、神態(tài)、眼神、體態(tài)姿勢等非語言行為,探求、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及其變化,做好心理誘導,使患者從恐懼、絕望中解脫出來。做好心理準備面對死亡。
3.1.2 生理關懷:肝癌晚期患者身體各種器官功能會逐漸衰竭,機體免疫力極度低下,易并發(fā)各種感染,這一階段的基礎護理工作尤其重要。筆者針對患者容易出現(xiàn)的系列病癥,包括出虛汗、發(fā)熱、脫水及大小便失禁等采取預見性的護理措施,及時地給患者更換被褥和衣物等,確?;颊咂つw及周圍環(huán)境清潔,根據(jù)患者情況在骨突出處襯以海綿墊,避免發(fā)生壓瘡或壓力損傷,定時幫助患者進行按摩和翻身,維持舒適的姿勢,本組無發(fā)生壓瘡。做好患者的口腔護理,餐后及時清潔口腔,特別要做好晨夜間的護理,保持患者足部、會陰、口腔、背部等的清潔,使患者舒適,在進行各種治療,如穿刺時有計劃的選擇靜脈使用,在穿刺時動作做到輕、柔、準,盡量一次穿刺成功,在護理與治療時合理安排時間,集中治療,盡量將各種治療、檢查時間安排在一起,以免影響患者休息,同時注重患者的隱私保護,在充分尊重患者的情況下進行上述護理,讓患者感受到在任何時候都有尊嚴,盡量協(xié)助患者提高最后階段的生存質量。
3.1.3 疼痛的護理:晚期腫瘤患者大多數(shù)會發(fā)生癌痛。正確評估疼痛,提前用藥預防疼痛,及時治療減輕疼痛是患者共同的需求[9]。筆者在遵守醫(yī)囑給予止痛藥物的同時還加強心理指導,并進行非藥物鎮(zhèn)痛,筆者采用的方法是針刺穴位、音樂療法、放松療法等。
3.2 護理效果:通過臨終關懷,大大提高了護理效果,觀察組患者的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的滿意度較對照組高,結果提示臨終關懷在患者生命的最后階段對提高生存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
3.3 護理經驗:臨終關懷的實施是以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維護患者生命的尊嚴為宗旨,要達到這一目的,首先從心理上滿足患者的需求,指導患者從疾病的絕望恐懼情緒中走出來,以輕松的心態(tài)從容面對死亡,讓生者與死者不留下遺憾和陰影。因此,筆者首先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并在家屬的配合下進行實施。其次,針對晚期癌癥患者的各種臨床癥狀進行預見性護理,在生理上讓患者保持舒適,減輕癌癥引起的疼痛,幫助他們安寧、平靜地度過生命的最后時刻。
[1]劉國榮.224例晚期腫瘤患者的褥瘡預防護理[J].護理研究,2004,1(7):406.
[2]陳真奮.臨終關懷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2004.4(6):50.
[3]趙益明.晚期腫瘤患者臨終關懷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0,8(4):965.
[4]趙玉蘭.臨終關懷在肝癌晚期患者護理中應用體會[J].健康必讀,2012,7(7):178.
[5]劉 茜,許 丹,于 蕾,等.淺談死亡教育在腫瘤專科護理中的應用[J].吉林醫(yī)學,2009,30(23):3111.
[6]張 女.舒適護理在腫瘤病房臨終癌癥患者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醫(yī)院,2010,10(6):115.
[7]肖紅霞,倪巧智,楊苗紅,癌癥骨轉移疼痛的臨床鎮(zhèn)痛與心理護理[J].中醫(yī)正骨,2003,15(10):51.
[8]王玉玲,郭存蘭,孫希芝.提高家庭功能對肝癌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0):107.
[9]鄒曉春,牛立志,王玉娥,等.不同國籍腫瘤患者護理服務需求分析[J].現(xiàn)代醫(yī)院,2011,11(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