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梨
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教育,強調(diào)感受式閱讀,重視感悟和體驗。所謂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種思想的一種體現(xiàn)。這種規(guī)律難尋的教育方式,讓語文變得艱深難學。統(tǒng)編小學教材圍繞策略來組織單元,將語文教學的關注點從認知層面提升到元認知層面,這是語文教材在科學化道路上探索的一個成果,三到六年級逐級編排的四個策略單元——預測、提問、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和有目的的閱讀,對于促進教師教育觀點和教學方式的變革,對于改變長期以來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讓他們成為更加積極、主動的閱讀者,都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筆者任小學語文教師多年,一直在探究更為有效的閱讀教學的策略,現(xiàn)將自己的所得歸納如下。
一、創(chuàng)設生動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信息技術使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便利了很多,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去閱讀,去深化對文本的認知,深化自身的情感體驗,真正實現(xiàn)和文本,和作者的對話。比如,在《將相和》這篇課文的教學中,筆者給學生展示了大量的視頻資料,通過這些視頻內(nèi)容,增加直觀的感受,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能力,獲得知識的積累。
融合了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活動,我們可以在多媒體的展示過程中向學生發(fā)問,在閱讀完文本之后,讓學生回顧故事的整個經(jīng)過。然后問學生:“根據(jù)題目,我們可以獲取哪些信息?你覺得這個題目取得貼切嗎?”讓學生逐步了解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經(jīng)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學生在教師的提問之下思考,找尋答案,拓展自己的思維能力,不斷地探索,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創(chuàng)建互動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在進行閱讀教學時,筆者經(jīng)常是教的少,讓學生自己學的多。教的少并不是教學內(nèi)容少,而是在教學時找到學生知識漏洞,給予學生最為核心的指導,以此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教師要以簡約的方式開展教學,留給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問題,課堂教學時要與學生發(fā)生積極地互動,促進學生積極地思考、多發(fā)言,表述出自己的見解,然后大家一起討論、交流。例如,在教學《少年閏土》一文時,教師要善于使用提問的方式,實現(xiàn)由扶到放的轉化。當教師講述“看瓜刺猹”這件事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以人物的動作描寫作為突破口,學生收集閏土的動作描寫,分析閏土的人物形象,進而全面的理解少年閏土的形象。當學生學會這個方法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習捕鳥、拾貝殼以及跳魚這三件事,學生自主地對這三件事展開分析,在讀、想、評以及議的基礎之上主動感悟,領悟其中蘊含的語文知識和方法,升華學習到的學生的思想。又如,《少年閏土》一文中,閏土看瓜刺猹的圖片非常顯現(xiàn),給學生留下了非常重要的印象。教師這時可以創(chuàng)設課堂活動,引導學生放開想象力,學生想象自己有沒有過類似閏土聚精會神做一件事情的經(jīng)歷,學生之間展開討論,選出最為有趣的經(jīng)歷,小組派出一名代表的形式,上臺,聲情并茂地講述自己的經(jīng)歷。通過開設互動式的教學活動,讓少年閏土這一人物形象變得生動鮮活,深入人心。
三、結合生活經(jīng)歷,培養(yǎng)想象能力
小學的教學要更多的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在小學五年級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立足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學習中提出自己的見解。
例如,在《父愛之舟》一課的教學匯總,我們可以先帶領學生回憶自己的父親在日常的相處,帶著對自己父親的情感來進行文章的閱讀。在課文的具體描繪中深切的感受父親對兒子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激、崇敬之情,最終實現(xiàn)情感教育的目標。這篇文章講述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不過就是在這些瑣碎的小事中蘊含著父親對兒子的大愛,同時也蘊含著兒子對父親的愛和感激。教師引導學生:你對父母的感情是否也是這樣?是否也是互相的?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交流之后教師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教學活動中。
四、結合學生個體差異,應用正確的學習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真正體現(xiàn)出“少教多學”模式的意義,就要準確把握學生學情。每一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獨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思考方法和見識見聞。對此,教師要認識到每一位學生的優(yōu)缺點,性格特點,再根據(jù)小學生年級的心理特征的共性,設計教學過程。例如,小學生都有非常強的比較心和自尊心,喜歡教師的表揚。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心理設計一些非常有趣的教學活動。其實,小學生只要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才會進入到非常好的學習狀態(tài),只有這樣才可以做到有所得,學所得。例如,我以《鷸蚌相爭》一文教學為例,來解釋一些我的觀點和看法。小學生是充滿無窮的想象力,這也是小學生鮮明特點之一,教學過程依托小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為出發(fā)點,展開教學?!耳柊鱿酄帯芬晃闹?,我引導學生體會鷸威脅蚌的話語,蚌毫不示弱的對話。學生在文章中尋找雙方互不讓步的話語。接下來,我啟發(fā)學生思考鷸和蚌吵架的話語,學生之間在討論中體會雙方的話語,并且用相應的成語來表現(xiàn)出來,比如,針尖麥芒、針鋒相對。
四、通過以讀促寫,提高閱讀效果
閱讀和寫作往往是分不開的,也有由此誕生了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寫作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一種展現(xiàn),五年級的學生應該進一步深化自己的寫作能力。因此,在小學五年級閱讀教學中,我們要以讀促寫,讓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得到進步,提升閱讀的效果,讓小學五年級學生在學習中不斷進步和發(fā)展。
例如,在《白鷺》一課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欣賞文章中的優(yōu)美詞句,并把這些精彩的段落收集起來,在寫作的時候借鑒或者模仿,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在本文中,運用了擬人的寫法,將把人的一些美好特點賦予了白鷺,更好地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和贊美。以此為基礎,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命題寫一篇自己喜歡的動物的作文,讓學生發(fā)揮想象,運用所學的知識。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實踐寫作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理解學生的心理,尊重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積極地構建“學生主體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快樂,自由和寬松的氛圍下學習語文知識,讓學生感悟學習語文的快樂,并學有所成,以此實現(xiàn)高效閱讀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