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登
設(shè)計思路:
該活動是在大班“動物世界真奇妙”主題活動背景下開展的。幼兒對動物充滿了好奇,對動物世界的探索總是能給幼兒帶來諸多啟發(fā)。繪本《蜉蝣的一生》講述了兩個小男孩幫助只有一天生命的蜉蝣度過充實的一生的故事。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與幼兒共讀故事,帶領(lǐng)幼兒感受蜉蝣生命的短暫,萌發(fā)對生命的熱愛。同時,教師組織幼兒進行圈談,引發(fā)幼兒積極思考,大膽表達對“充實”的理解,并嘗試將“充實”與自己的生活相聯(lián)系,幫助幼兒在面對蜉蝣生命結(jié)束時,萌發(fā)對生命價值的思考。
目標:
1.通過閱讀繪本發(fā)現(xiàn)蜉蝣生命的短暫,理解兩個小男孩的情緒變化以及他們幫助蜉蝣度過充實的一天的愿望和行動。
2.能在圈談活動中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積極思考,大膽表達對“充實”的認識和理解,并嘗試為自己安排充實的一天。
3.在了解蜉蝣短暫一生的過程中萌發(fā)對生命的熱愛和珍視,引發(fā)對充實生活的思考。
準備:
1.物質(zhì)準備:繪本《蜉蝣的一生》,活動用課件,用于梳理和記錄幼兒有關(guān)“充實”的表達的黑板和筆。
2.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昆蟲及昆蟲的特征有初步的了解,認識幾種常見的昆蟲,如螞蟻、蜻蜓、蝴蝶等。
過程:
一、師幼共讀,帶領(lǐng)幼兒認識蜉蝣,引發(fā)幼兒對蜉蝣短暫生命的思考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很有意思的繪本,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教師和幼兒一起閱讀繪本。)
師:蜉蝣的生命只有一天是什么意思?
幼:就是說它只能活一天。
幼:一天過去了,蜉蝣就要死掉了。
師:蜉蝣的生命只有一天,過了這一天它就要死掉了,這該怎么辦呢?我們來聽聽繪本中的弟弟是怎么說的。
師:為什么弟弟說這不公平呢?
幼:因為一天太短了,根本做不了什么事情。
幼:因為弟弟覺得這么可愛的小蟲子只能活一天,而一天后就再也看不見它了。
師:一天確實太短了,我們?nèi)祟惖纳卸嗌偬煅剑?/p>
幼:好多好多天。
師:和我們?nèi)祟愊啾?,蜉蝣的生命只有一天確實是太不公平了,這該怎么辦呢?
(析:在該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故事將蜉蝣這一新奇的生物介紹給幼兒,蜉蝣只有一天生命的特性一下子引起了幼兒的閱讀興趣。教師帶領(lǐng)幼兒解讀“生命只有一天”,引發(fā)了幼兒對生命長短的思考。生命的長與短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因此教師引出“不公平”一詞,幫助幼兒在對比中更好地感受蜉蝣生命的短暫,從而引發(fā)幼兒對蜉蝣的憐惜之情,促使幼兒對下一環(huán)節(jié)中哥哥和弟弟想幫助蜉蝣過充實的一天的愿望產(chǎn)生更強烈的認同感,為接下來對“充實”的解讀提供了情感支撐。)
二、師幼圈談,在表達和傾聽中加強幼兒對“充實”的理解
1.結(jié)合故事情境,大膽表達對“充實”的理解。
師:蜉蝣的生命只有一天,實在是太短了。但繪本中的哥哥想出了辦法,他想讓蜉蝣過充實的一天。小朋友們,“充實”是什么意思呢?
幼:“充實”就是讓蜉蝣飛一天。
幼:“充實”就是讓蜉蝣很開心地過完一天。
師:是的,“充實”有開心的意思,還有其他的意思嗎?
幼:“充實”就是讓蜉蝣享受自己的生命,讓它能自由地飛翔。
幼:“充實”就是要讓蜉蝣過上很幸福的一天。
師:你們說得都很有道理,我把它們都記下來。
2.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自由表達對“充實”的具體理解。
師:小朋友們,剛才我們用很多詞表達了對“充實”的理解。有自由的感覺,有做很多很多事情的感覺,有滿足的感覺,還有開心、幸福的感覺。那么做什么事情會讓你覺得特別幸福呢?
幼:和家人在一起會特別幸福。
幼:和小伙伴待在一起也是很開心的。
幼:我覺得穿上漂亮的裙子,別人夸我好漂亮,我會覺得非常開心。
幼:我覺得跟朋友們一起到公園撈蝌蚪、抓蝴蝶特別幸福。
師:原來有這么多事情會讓我們覺得特別幸福。
(析:“圈談”給予了幼兒自由表達的空間,在輪流發(fā)言的過程中,每個幼兒都積極、勇敢地發(fā)言,認真地聆聽他人發(fā)言。在該環(huán)節(jié),教師為幼兒創(chuàng)造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同時運用思維導(dǎo)圖的方式記錄了幼兒對“充實”的理解。這一方式調(diào)動了幼兒大膽發(fā)表不一樣觀點的積極性,幼兒在傾聽和表達中,對“充實”的理解越來越豐富。表達對“充實”的初步理解解決了“充實”“是什么”的問題,而接下來讓幼兒自由表達對“充實”的具體理解,則是讓幼兒在具體的事情中進一步理解“充實”的實際意義,解決了“怎么做”才能變充實的問題。幼兒對“充實”的理解從單一到多樣,從抽象到具體,一步步深入。)
三、聯(lián)系生活,讓幼兒嘗試給自己安排充實的一天,進一步理解“充實”的意義
1.觀看蜉蝣充實的一天,進一步理解“充實”的意義。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繪本中的哥哥和弟弟為蜉蝣安排的充實的一天是什么樣子的。(教師講述故事中充實的一天的內(nèi)容。)
師:這就是哥哥和弟弟為蜉蝣安排的充實的一天,你們覺得充實嗎?
師:如果你是這只蜉蝣,你對哥哥和弟弟安排的這一天滿意嗎?為什么?
幼:不滿意,因為沒有吃的東西,只有喝的東西。
幼:不滿意,因為沒有可以玩的地方,也不可以搭帳篷露營。
幼:我很滿意,因為可以和哥哥、弟弟一起玩得很開心。
幼:我覺得很滿意,因為哥哥和弟弟帶蜉蝣做了很多開心的事情。
2.嘗試設(shè)計充實的一天,進一步理解“充實”的意義。
師:有人覺得很滿意,有人覺得不滿意?,F(xiàn)在請你們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我們和蜉蝣一樣,也只有一天的生命,你最想做些什么?你會怎樣來安排自己的這一天?
幼:我會玩一天小汽車玩具。
師:你覺得一天做一件事情就夠了,是嗎?
幼:我想去外面看看有什么好玩的東西,就在那里看一看。
幼:我會一直待在媽媽的身邊。
師:有人說一天只做一件事情,這一件事情會讓他覺得一天很充實,有人說一天做很多事情可以讓自己覺得這一天很充實,你們的想法都很好。
(析:兒童哲學(xué)活動要能觸及兒童的內(nèi)心,直抵兒童的實際生活。在觀看蜉蝣充實的一天的活動中,幼兒是旁觀者,充實與否是針對蜉蝣而言的,沒有真正觸及幼兒的內(nèi)心,因此教師提問“如果你是蜉蝣,你對這樣安排的一天滿意嗎?”將幼兒代入情境中,此時才觸及幼兒的內(nèi)心,但這仍然只是表層的。因此,接下來,教師直接讓幼兒給自己設(shè)計只有一天的充實生活,這樣就能直接觸及幼兒的內(nèi)心,此時,幼兒在表達時會更容易從自身出發(fā),從內(nèi)心出發(fā),產(chǎn)生很多隱藏的想法和愿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步一步將幼兒從故事中抽離出來,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引發(fā)幼兒思考“如果我們只有一天的生命,你會怎么過?”此時幼兒對“充實”的理解會和自己的生命發(fā)生聯(lián)系,充實的意義能輻射到幼兒的現(xiàn)實生活中。)
四、帶領(lǐng)幼兒告別蜉蝣,引發(fā)幼兒對生命短暫與充實的思考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蜉蝣過了充實的一天之后怎么樣了?
師:是的,蜉蝣死了。
師:我們的生命只有一天只是“假如”,但蜉蝣的生命是真的只有一天。
師:在繪本中,弟弟看到蜉蝣的生命結(jié)束了放聲大哭,哥哥告訴他“蜉蝣的生命雖然只有一天,但我們幫它度過了多么充實的一天啊!對它來說,今天一定過得非常棒”。
師:繪本中的哥哥和弟弟的意見不一樣。弟弟覺得蜉蝣很可憐,哥哥覺得蜉蝣的一天過得很棒,不可憐。你更同意誰的意見呢?為什么?
幼:我同意弟弟的意見,我覺得蜉蝣很可憐,因為它只活了一天就死了,所以很可憐。
幼:我覺得蜉蝣死了之后,好孤單的樣子,蜉蝣死了,我們就再也見不到它了。
幼:我同意哥哥的意見,他說得對,蜉蝣的生命雖然只有一天,但它過得很開心。
幼:我覺得哥哥說得很有道理。蜉蝣過完充實的一天后雖然死了,但是我相信,我們都還能見到新的蜉蝣。
師:你們說得都很有道理。這個故事的名字叫《蜉蝣的一生》,它帶給我們很多的思考,雖然蜉蝣的生命只有一天,但是它過得很充實、很有意義。
(析:在該環(huán)節(jié),教師帶領(lǐng)幼兒從現(xiàn)實生活又回到蜉蝣身上來,經(jīng)歷了對蜉蝣的生命只有一天的驚嘆和憐惜,又和哥哥、弟弟一起幫助蜉蝣體驗了充實的一天,面對蜉蝣的死亡,幼兒會和弟弟一樣對蜉蝣充滿不舍,而正是這樣的情感,能讓幼兒萌發(fā)對生命的熱愛和珍視。最后對哥哥和弟弟的不同觀點,教師運用了分組辯論的方式,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充實生命的思考:死亡是一件“悲傷”的事情,任何生命都要面臨死亡。然而,正是因為要面對死亡,生命的充實才顯得更加有價值。贊同哥哥意見的與贊同弟弟意見的,其實并不對立。贊同弟弟意見者,表達了對生命短暫的遺憾和對生命逝去時的不舍。贊同哥哥意見者,表達了雖然蜉蝣要面對死亡,然而充實的一天給了蜉蝣不一樣的生命意義。正是在這樣的思想碰撞中,幼兒對充實的生命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延伸活動:
1.組織幼兒開展“昆蟲生命的長短”的調(diào)查活動,探索和記錄身邊的昆蟲,如蜻蜓、蝴蝶、蜜蜂、螢火蟲等生命的長短以及成長的過程,初步了解昆蟲世界的奇妙,對昆蟲有繼續(xù)探索的興趣,萌發(fā)對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2.引導(dǎo)幼兒嘗試設(shè)計在幼兒園或家中充實的一天,并在班級中開展“我設(shè)計的幼兒園的一天”活動,同時鼓勵家長在家中幫助幼兒實現(xiàn)他們自己設(shè)計的充實的一天,幫助幼兒獲得獨特的生活體驗,讓幼兒對充實的生活有更深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