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縣級機關幼兒園 胡曉艷
浩浩,4歲,是一個極度內(nèi)向的孩子,從小班入園到升入中班,他從來不主動向老師打招呼,也沒有自己的好朋友,每天都是一個人孤獨地坐在一邊,其社會適應能力明顯低于同齡幼兒。幾乎每個認識他的老師都會問我:“這個孩子會說話嗎?”幼兒時期是社會性品質發(fā)展的關鍵期,于是幫助浩浩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成了我們的首要任務。
場景一
區(qū)域活動開始了,浩浩一個人坐在旁邊看著小朋友們玩游戲。多多走過來對他說:“浩浩,我們一起玩游戲吧!”浩浩就像沒聽見一樣,一動也不動。多多又拍了拍浩浩的肩膀說:“浩浩,我們一起去娃娃家玩吧!”浩浩還是無動于衷,多多見浩浩不理她,只好走了。
場景二
中午起床時老師聞到了一股臭味兒,忙問:“是不是誰拉臭臭了?”小朋友們紛紛說“沒有……”麒麒說:“有可能是誰放屁了?!崩蠋熡痔嵝训溃骸罢l想拉臭臭就趕緊上廁所喲!”不久,孩子們陸陸續(xù)續(xù)地起床了,臭味越來越濃。老師順著臭味兒找過去,原來是浩浩將便便拉在身上了。老師急忙將浩浩抱到淋浴間幫他沖洗干凈,并提醒他:“以后想拉臭臭就直接跟老師講,也可以自己去衛(wèi)生間哦!”浩浩低著頭,什么話也不說。
場景三
體檢時間到了,孩子們手里拿著體檢單排著隊等待著稱體重。輪到浩浩了,保健老師問:“小朋友,到這兒來稱重?!焙坪普驹谀抢镆粍右膊粍?。保健老師又一次提醒:“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快來稱體重哦!”浩浩低著頭,還是一動也不動。保健老師疑惑地問我:“他不會說話嗎?”
幾乎所有幼兒都有一起玩耍的伙伴、喜歡的游戲,且愿意親近大自然和小動物,但是浩浩似乎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跟蹤觀察以及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我們發(fā)現(xiàn)浩浩內(nèi)向性格的形成有以下原因:
希波克拉底的四種氣質類型是指: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郁質,其中,抑郁質的孩子極端內(nèi)向,行為孤僻、不太合群,但內(nèi)心體驗深刻。浩浩的氣質類型就屬于抑郁質,即喜歡安靜、不愛說話,不善于與別人交流,天生缺乏歸屬感與安全感,特別是到了陌生環(huán)境時,更加小心翼翼,以至于表現(xiàn)出對周圍的所有事情都無動于衷——這其實也是浩浩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也就是心理學領域所指的防御行為。
浩浩媽媽是一個內(nèi)向的人,她每天早晨送浩浩上學時,從來不主動跟老師說話,也不引導浩浩跟老師問好,當老師主動和她打招呼時,她總是輕輕地用一兩個字回應,且說話時臉漲得通紅。浩浩的爸爸則性格開朗,但由于工作很忙,經(jīng)常在外地出差,幾乎沒有時間陪伴浩浩。據(jù)浩浩爸爸介紹,浩浩媽媽在單位也很少與同事有過多的交流,每天除了接送浩浩,只是往返于家庭和單位兩點一線之間。媽媽作為孩子的親密陪伴者對浩浩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由此可見浩浩的性格、行為方式和媽媽極為相似。
性格內(nèi)向的媽媽很少帶浩浩到公共場合與其他孩子互動,只是讓浩浩待在家里看電視、看書。長期沒有同齡玩伴的浩浩,缺乏社會交往的技能,到了幼兒園以后,不知道該怎樣和老師、同伴交往。當老師和他說話時,他不知所措,只能裝作沒聽見;當同伴邀請他一起游戲時,雖然他內(nèi)心極為渴望,但不懂如何回應,只是在一旁看著別人。長此以往,便很少有孩子主動邀請他一起玩游戲。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也是其社會性發(fā)展的主要途徑。”因此,我們努力從家庭、園所、社會等方面幫助浩浩,助力其社會性發(fā)展。
幼兒之間有個體差異,氣質、性格也不盡相同。對于浩浩的行為方式,我們給予了充分的共情、理解和接納,從不強迫浩浩回答我們的問題,也不強求浩浩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我們只是陪伴他,并請性格開朗的孩子邀請他做游戲——區(qū)域游戲時,陪他一起看書、給他講故事;戶外活動時,拉著他的手一起排隊、一起探究水流的奧秘;每天早晨,三位老師都會主動跟浩浩打招呼,會邊擁抱他邊說:“浩浩,早上好!”,放學時,還會主動和浩浩揮手說:“浩浩,再見!”——進而創(chuàng)設出一個溫暖關愛、積極健康的友好環(huán)境,以期讓浩浩逐漸放下對老師和同伴的戒備。
浩浩對教室里的大多數(shù)玩具都不感興趣,但是在戶外活動時,我們發(fā)現(xiàn)浩浩喜歡玩沙,每次玩沙時,他都會全情投入,臉上也會露出快樂的笑容。但是,因為戶外活動場地的場次安排,我們班一個星期只能玩一次沙池。怎樣才能滿足浩浩每天想要玩沙的愿望呢?通過查詢,我們了解到沙盤游戲對于幼兒的成長大有裨益——不僅能夠釋放幼兒的身心,讓幼兒愉悅快樂,還能解決幼兒膽小及人際交往困難等問題。于是,我們購買了沙盤,并添置了一些相關的輔助材料,有動物模具、樹林以及小掃帚和小簸箕,鼓勵引導他和小朋友們一起去玩沙,享受幼兒園游戲活動的快樂。
模仿法可以給性格內(nèi)向、社會交往能力欠缺的幼兒提供學習的榜樣。我們建議陽光樂天的浩浩爸爸平時多陪伴浩浩,利用周末和節(jié)假日帶浩浩到游樂場、動物園游玩,同時定期舉辦家庭聚會,創(chuàng)造機會讓浩浩和同齡幼兒交流互動,引導浩浩模仿爸爸與他人的相處方式,感受和朋友一起游戲的快樂。同時,我們鼓勵浩浩爸爸引導浩浩媽媽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見到鄰居積極打招呼,主動與朋友聚會,用自己的榜樣作用引導浩浩早日適應周圍的環(huán)境,進而提升交往技能。
“代幣法”對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起著一定的激勵作用,我巧用“代幣法”強化浩浩偶然出現(xiàn)的積極行為,鼓勵他主動與同伴交往。在一次放學前,我觀察到浩浩主動和鄰座同伴說再見,我馬上獎勵了他一朵小紅花,并笑著說:“浩浩真有禮貌,真棒!”浩浩拿到小紅花后,喜悅之情頓時浮現(xiàn)在臉上,馬上又跟另一個同伴說了“再見”,于是,浩浩又得到了一朵小紅花。當晚,浩浩爸爸告訴我,浩浩很開心,還表示要多和小朋友說話、玩游戲,因為這樣做能得到更多的小紅花。
通過近六個月的矯正,浩浩內(nèi)向的性格有了明顯改變——他開始愿意嘗試很多事情,比如認真盡職地當值日生,為同伴分發(fā)碗筷;有條不紊地掛毛巾、擺茶杯;開開心心地做早操、參加戶外活動。最值得高興的是,浩浩還有了自己的好朋友,他們一起下交通棋、說悄悄話,主動和老師分享好朋友之間的秘密。由此可以看出,浩浩已經(jīng)充分感受到了與同伴共同成長的幸福。相信在教師和家長的鼓勵和引導下,浩浩一定會成長為一名活潑大方、心智健康的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