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投稿時間:
第10期:2023年8月7—22日
第11期:2023年9月7—22日
第12期:2023年10月7—22日
注:本刊接收專題來稿同時接收自然來稿。
一、教學研究
“教學研究”欄目主要是體育教育教學中相關問題的理論角度闡述、分析與解決。
第9期:教會、勤練、常賽的有機結合。
《〈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強調體育與健康教學要“通過深化體育教學改革,轉變教學觀念,全面把握‘教會、勤練、常賽’的內涵與要求,使其成為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的教學組織模式?!比绾螌ⅰ皩W、練、賽”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在動起來的過程中享受運動樂趣,形成豐富的運動體驗。
撰稿提綱:
1.請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談“學、練、賽”的內涵,以及將其有機結合的路徑。
2.結合教學實踐,談在教學中有機結合“教會、勤練、常賽”應注意哪些問題。
第10期:高質量體育教育教學發(fā)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fā)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
撰稿提綱:
1.高質量的體育教育教學應該是什么樣態(tài),具備哪些特征?
2.請結合教學案例,從教師的視角談一談如何落實高質量教學。
第11期:教學方式的選擇與轉變。
《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改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加強情境創(chuàng)設和問題設計,引導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變革”。體育與健康課程要改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練,實現“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真正轉變。
撰稿提綱:
1.請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談如何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視角下選擇教學方式。
2.請結合具體教學案例,談如何通過教學方式的改變,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行為。
第12期:運動密度。
《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了每節(jié)課“運動密度應不低于75%,運動強度應達到140~160次/ 分”;《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每節(jié)課群體運動密度應不低于75%,個體運動密度應不低于50%,每節(jié)課應達到中高運動強度,班級所有學生平均心率原則上在140~160次/分”。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課程,如何在保證運動安全及強度的基礎上增強學習效果。
撰稿提綱:
1.請您結合中小學教學實踐,談一談體育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如何從教學方法、組織方式等方面切實落實運動負荷的要求。
2.不同項目對運動密度達成度的影響?
(本選題由江蘇省常州市外國語學校姜慶軍老師提供)
二、教學實踐
“教學實踐”欄目主要針對具體教學內容或項目的教學實踐中的優(yōu)秀經驗和做法。
第9期: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有效教學策略。
《課程標準(2022年版)》和《指導綱要》提出,要幫助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
撰稿提綱:
1.選定運動項目的依據有哪些,應注意哪些問題。
2.在項目選定后,在達成目標、教學設計、課堂實施等實施層面,談遇到的問題或困難,及解決策略。
第10期:課堂教學與課外體育作業(yè)。
在課堂教學中,體育課外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學生除完成課堂學習外,還應利用課外時間對所學運動技能進行復習與鞏固。如何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合理布置體育課外作業(yè),則需要體育教師在實踐中思考和總結。
撰稿提綱:
1.如何圍繞課堂教學內容布置體育課外作業(yè),如何把課外作業(yè)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
2.有效實施體育課外作業(yè)有哪些措施?如何調動學生參與課外作業(yè)的積極性?
第11期:體能練習的設計與實施
《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要求“每節(jié)課應有10分鐘左右體現多樣性、補償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體能練習?!薄墩n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則將體能作為必修必學內容。
撰稿提綱:
1.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根據具體教學內容進行體能練習的設計和實施?
2.結合具體教學案例,談體能練習的趣味化設計策略。
第12期:保障運動密度的教學策略。
《課程標準(2022年版)》和《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均要求每節(jié)課的群體運動密度應不低于75%,個體運動密度應不低于50%。請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對如何保證運動密度進行經驗介紹。
撰稿提綱:
1.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安排達到運動密度的學練內容?請結合案例進行介紹。
2.體育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通過哪些教學環(huán)節(jié)保障運動密度達成。
(本選題由安徽省阜陽市實驗小學申克才老師提供)
三、教師教研
“教師教研”欄目關注體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推動體育教研組建設: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教科研能力培養(yǎng)、教研組建設與管理、教師培養(yǎng)與培訓等。
第9~10期:如何引領青年體育教師專業(yè)成長。
現階段,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課程改革正在深入推進,體育課程也呈現出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要求,體育教師作為校園體育教育的實施者,理應承擔更多的健康教育職責。針對學校對青年教師要求越來越高的現狀,引領青年體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對落實國家教育方針、推進校園體育教研工作以及青年教師個體的專業(yè)成長有著較大的現實意義與價值。
研討提綱:
1.如何激勵青年教師積極投身教育教學工作?
2.如何引領青年體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可采用何種方式、路徑、模式?
3.如何結合教師個體特質和成長需求,針對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制訂青年體育教師發(fā)展方案與規(guī)劃?
第11期:“問題式教研”活動的實施與策略。
教研組建設與教師培訓是落實《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精神和要求的有效手段與途徑。教師要在深入學習、準確領會《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基礎上,開展體育與健康教學實踐問題研究,形成“發(fā)現問題—明確課題—實踐研究—解決問題—專業(yè)提升”的研究路徑,提高教研能力和水平,促進自身專業(yè)發(fā)展。
撰稿提綱:
1.“問題式教研”有哪些優(yōu)勢和作用?
2.請結合案例呈現,您所在的學校、區(qū)域如何設計、組織、實施“問題式教研”活動的?
3.開展“問題式教研”活動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本選題由江蘇省常州市第二實驗小學錢亢老師、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qū)臨江新城實驗學校陳通海老師提供)
第12期:體育名師示范引領和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學校體育高質量發(fā)展離不開體育名師的責任與擔當,在落實《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育人理念和先進教學方法中,體育名師如何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體育名師如何通過有效路徑帶動青年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體育教師如何在專業(yè)發(fā)展中將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落地生根,請根據您的工作經歷和體會結合以下內容進行撰稿:
撰稿提綱:
1.作為省、市、區(qū)體育名師,您認為新時代背景下應該如何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
2.如果您是省、市、區(qū)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如何策劃相關活動促進青年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
3.作為一名青年體育教師,如何通過拜師或加入工作室團隊促進自己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具體成長路徑有哪些?
4.結合您的工作經歷,以案例形式呈現如何將自身專業(yè)發(fā)展和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同步進行?
(本選題由江蘇省鎮(zhèn)江新區(qū)教育發(fā)展中心王竹平老師提供)
四、訓練競賽
“訓練競賽”欄目主要圍繞學生運動員與特長生的特點,推廣先進訓練理論及特色訓練方法,注重校內外賽事組織、管理與改革的經驗介紹,兼顧教練員、裁判員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的方法借鑒,提供體教融合實踐與探索的分享專欄等。
第9期:投擲項目體能、技能專項訓練策略。
選題背景:投擲包括鉛球、標槍、鐵餅、實心球、壘球等多種項目,力量是基礎,技術是保障。投擲比遠類項目依靠上下肢協調順序發(fā)力,動作表象上簡單,但蘊含深奧的運動力學原理,力量傳導、超越器材與最后用力(鞭打)是技術難點。
撰稿建議:
1.依據項目特點闡述發(fā)展體能、提高技術動作質量的創(chuàng)新策略。
2.針對投擲項目的共性技術介紹訓練方法,或針對某項技術難點介紹輔助訓練方法。
第10期:校園水上與冰雪運動項目的開發(fā)與訓練。
選題背景:水上與冰雪運動受氣候、地貌等因素影響較大,但通過創(chuàng)設條件、改變規(guī)則或變換運動形式等,往往能減少客觀條件對訓練效果的限制和影響。
撰稿建議:
1.依據地方環(huán)境特征和學校條件,介紹開展水上或冰雪運動的訓練方法,方法應遵循項目的基本特征,以訓練目的、方法、建議、注意事項等呈現具體操作方法。
2.依據條件開發(fā)原本客觀條件不允許的水上或冰雪運動項目,具體闡述開發(fā)的硬件保障、實施方法、規(guī)則適應等,運動形式應盡量保持該競技項目的原貌特征。
第11期:冬季三項比賽運動員選拔與訓練方法。
選題背景:冬季三項比賽(跳大繩、踢毽子、單人跳繩)占地小、易組織、受眾廣,是很多地方開展冬季比賽的傳統(tǒng)項目,也是促進學生協調性、靈敏性、柔韌性、腿部力量發(fā)展,展現團隊合作精神的運動形式。
撰稿建議:
1.圍繞隊員選拔、項目兼報、短期集訓等,分析和闡述組織學生參加冬季三項比賽的策略和方法。具體呈現解決學訓矛盾和跨年級、跨班級集訓等難點問題。
2.闡述跳大繩、踢毽子、單人跳繩等單項訓練策略。
第12期:新興體育類社團發(fā)展路徑。
選題背景:花樣跳繩、毽球、飛盤、輪滑等新興體育項目本身具有濃厚的趣味性、技巧性、觀賞性,深受學生喜愛,發(fā)展此類校園社團不僅利于項目推廣,還能豐富校園體育文化。
撰稿建議:
1.結合案例闡述組建新興體育類社團的具體操作方法。
2.具體闡述新興體育類項目運動形式、比賽辦法、規(guī)則等。
3.分析某新興體育類項目的技戰(zhàn)術難點以及訓練策略。
(本選題由江蘇省蘇州實驗中學張軍老師提供)
五、海外傳真
“海外傳真”欄目主要征集國外學校體育的課程建設、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管理制度、特色體育等介紹,及對作者的反思和啟發(fā)。
為進一步拓寬體育教育工作者的視野,提升體育教育工作者的實力,更好地了解及借鑒國外先進的體育教育教學理念和實踐經驗,《中國學校體育》雜志“海外傳真”欄目面向各級各類學校體育管理工作者,省、市體育教研員,一線體育教師及研究生征稿。我們歡迎與下列內容相關的稿件:
撰稿提綱:
1.課程建設:國外學校體育的基本結構的組成,與我國的體育教育教學有何區(qū)別;國外學校體育的課程標準的制訂與實施情況;國外學校體育課程的理念、設置、支撐、特色等。
2.教學一線:國外學校體育課堂的現狀、成效以及案例介紹與分析,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方式等,及對國內教育教學具有可借鑒的方法和內容等。
3.管理制度:國外先進的教學、課外活動的機制體制和規(guī)章制度等。
4.體育聯動:學校、家庭與社區(qū)聯動的具體做法,對我國的啟示等。
5.研究動態(tài):國外學校體育教育方面的研究或實踐動態(tài)、應用、評價及社會影響等。
6.特色體育:國外學校體育特色項目介紹、實踐成果、具體操作。
7.異國風采:國外學校體育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環(huán)境、經歷等。
8.其他:對我國學校體育有借鑒和啟示的有關文章。
六、體質與健康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的有效實施,學生體質健康與心理健康問題的相關研究,以及運動損傷的防治、體育保健等。在組織開展體質健康測試工作時,探討提升學生成績、快速進行體質檢測等的方法策略。
七、幼兒教育
撰稿背景:為了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要求,更好地發(fā)展幼兒的動作能力,進一步推動幼兒體育發(fā)展,切實提高幼兒園體育活動質量,全面增強幼兒體質,發(fā)展幼兒身體素質,促進運動機能協調發(fā)展。
撰稿提綱:
1.幼兒民間、民族、民俗類體育游戲的應用實踐案例及經驗總結。
2.幼兒運動會、體育節(jié)等特色活動的典型案例與實踐經驗。
3.幼兒園運動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與體育活動的開展策略,可結合您所在幼兒園的特色進行典型經驗分享。
八、一線話題
1.名師風采
欄目主旨:體育教師,一個平凡的崗位,一個普通的教師群體。他們,愛崗敬業(yè)、勇于探索,在驕陽下,在風雨中,為立德樹人貢獻著智慧與力量,并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師德高尚、教有專長、育體育心、事跡感人的體育名師。本欄目旨在為體育名師提供展示的平臺,通過分享個人成長歷程,樹立體育名師品牌,引領體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并激發(fā)體育教師積極投入學校體育事業(yè)。
欄目主題:名師成長之路——分享心路歷程,講述成長故事。
呈現內容要求:教育理念;成長之路;風采展示(個人照片2~3張備用,同時可拍攝5~8分鐘的視頻并以二維碼形式呈現)。
投稿對象:各?。ㄖ陛犑校┲行W體育名教師。
注:具有以下條件的作者才可投稿:1.具備良好的師風師德,在全國或者一定區(qū)域具有積極的影響力;2.具有正高級職稱的教師或獲得特級教師、名教師、學科帶頭人等榮譽稱號的教師。
2.陽光操場
欄目主題:因地制宜,全員參與。
撰稿建議:大課間體育活動系列。
學校集中開展的跑操、自編操等的組織形式、操作方法與管理策略;室外分班開展的體育活動內容、組織方法與評價形式;室內安排的大課間活動內容、組織與評價等。校內體育競賽系列。達標運動會、足球運動會、跳繩運動會、左手運動會、親子運動會、趣味運動會、生肖運動會、體育嘉年華、體育節(jié)、校園吉尼斯、小小童奧會等。校內其他活動系列。體育社團、體育俱樂部、體育興趣小組、課外體育活動課、親子活動、小胖墩兒訓練營、家長委員會組織的校內競賽等。
注意事項:在呈現活動內容與組織方法的基礎上,要有評價分析與實施建議,突出特點、特色等;要表述清楚具體的活動內容與組織方法,要突出全員參與,具有實用性、普適性。即:操作簡便,易推廣與普及;有評價分析與實施建議。即:針對本校的活動內容與組織方法,從優(yōu)點優(yōu)勢、問題與改進等方面進行自評,并為其他學校的設計、實施與推廣提供具體建議。各校要體現各自的特點,體現出創(chuàng)新性,展現出校園體育文化特色。
3.教師心聲
欄目主旨:唯有真情動人心,融合作者的真誠、真情,具有鮮活生命力的教學一線故事,無聲的文字卻可以強烈引發(fā)讀者的共情效應??芍v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也可講述通過學生的課堂行為對自己教育的反思故事。
4.各抒己見
撰稿建議:針對近2年《中國學校體育》雜志已刊發(fā)的文章,隨著知識體系的不斷迭代革新,讀者可結合本校的學情、場地與器材等差異,在實踐過程中對比探索出更好的方法,提出完善的建議,或深度剖析,提出反面質疑觀點,秉承“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指導方針,鼓勵廣大一線教學工作者創(chuàng)新融匯多視角、多維度的學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