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鑫苗
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決定了在知識傳授的“文化”之外,教師也要注重體現(xiàn)學科的化育功能,即“德化”——將德育元素充分發(fā)揮在課堂,培養(yǎng)學生方方面面的良好品質(zhì)。小學階段是學生性格、價值觀、行為習慣等方面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語文在小學階段的課程安排里地位重要,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支柱。無論從學科本身特性,還是從整個教育體系的眼光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德育元素的有效滲透,都是教師不能回避的課題,應加強策略研究,在多個方面體現(xiàn)語文的德育價值。
一、強化愛國情感,賦予學生歸屬感
以四上第七單元中《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例,主要講述的是周恩來因耳聞國土被占,目睹國人被欺,深深感受到了中華不振,所以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師在教學時,要著重突出周恩來的讀書志向和其他人讀書志向的不同之處,讓學生回答其他人讀書志向是為“小我”而讀書,滿足自我;而周恩來是為“大我”而讀書,心系國家。從這里讓學生體會周恩來從小就有遠大抱負。為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受那時國家的不幸,教師可以放映百年前中國被列強侵占的短片,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再放映今日中國的對比視頻,中國力量、中國速度、中國溫情無不向世界展示著今日中國的繁榮。情感烘托到極點后,教師問學生現(xiàn)在是為什么讀書,要求學生聯(lián)系自己看到的、聽到的、經(jīng)歷的事情,寫清勵志的原因。學生回答完后,教師要呼吁大家向周恩來學習,小小年紀就把讀書志向和祖國的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又如六上第二單元的《開國大典》,文章重點描述了在新中國建立的那一刻,數(shù)以億計的人民為之歡呼雀躍、激動驕傲的情景。教師在教學時,要向?qū)W生介紹新中國誕生前的歷史背景,使學生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更好地體會開國大典當天民眾欣喜、激動的原因;要注意抓住重點詞句體會開國大典的盛況和所表達的情感,如“三十萬人的目光一齊投向主席臺;三十萬人一齊脫帽肅立,一齊抬起頭,瞻仰這鮮紅的國旗”重點以“一齊”“投向”“脫帽肅立”“抬起頭”“瞻仰”等突出表達民眾對新中國成立的激動和對主席的敬愛之情。最后,可以放映《開國大典》視頻給學生帶來視覺和聽覺上的震撼,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感受中國人民的愛國之情,激發(fā)學生對如今美麗新中國的自豪、激動的感情。
二、汲取榜樣力量,賦予學生成長動力
如四下第六單元的《囊螢夜讀》,這篇文言文主要介紹了晉朝人車胤勤勞而不知疲倦,一心向?qū)W的故事。教師要把握車胤的人物品質(zhì),先讓學生注意到車胤最后取得的成果包含“博學多通”,然后通過讓學生自己層層分析,得到車胤之所以“博學多通”是因為他“恭勤不倦”的結(jié)論,讓學生體會到車胤的勤奮好學。在條件如此艱苦的情況下,車胤都可以利用微弱的螢光,夜以繼日地學習,再引導學生回到當下學習環(huán)境,有多媒體,有明亮的燈光,還有寬敞的教室,和車胤當時艱苦的學習環(huán)境形成鮮明的對比,車胤在當時這么艱苦的環(huán)境下,都可以不畏艱難,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學習,反問學生要不要向車胤學習。通過分析車胤的這種勤勉好學的品質(zhì),讓學生以車胤為榜樣,勤奮好學,堅持不懈。
選取榜樣人物時,要選取和學生年齡段相符的人物形象,更能激勵學生以他們?yōu)榘駱?,期望成為像他們那樣的“小英雄”。如四下第六單元的《小英雄雨來(?jié)選)》,內(nèi)容是關(guān)于抗日戰(zhàn)爭期間,聰慧、勇敢、善于游泳的少年雨來,為革命伙伴提供保護,并巧妙地與敵人斗爭的故事。這篇文章非常注重側(cè)面描寫和正面描寫,首先讓學生解讀“為什么說雨來是小英雄”,在文章中找出描寫雨來人物形象的詞語或句子:“雨來仰浮的本領最高,能夠臉朝天在水里躺著,不但不沉底,還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這句話可以看出雨來的游泳本領高強;雨來在面對日軍的盤問時,三次“沒看見”可以看出雨來的堅強與勇敢。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注意文章對敵人形象逼真的描寫:敵軍惱羞成怒打雨來的動作詞語“揪”“擰”“暴跳”等寫出了敵軍的險惡和殘忍,同時也通過側(cè)面描寫突出表達雨來不怕敵人的嚴刑,頑強不屈的精神。最后,讓學生齊讀文章中反復出現(xiàn)的一句話“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在雨來的心目中種下了愛國的種子,同時也是雨來面對敵軍勇于抗爭的精神支撐,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感受到雨來的愛國、堅強、勇敢、機智的人物品質(zhì)。同時讓學生知道小英雄雨來不是一個人,而是晉察冀邊區(qū)少年兒童的縮影,也是我們當代愛國少年的縮影,小英雄雨來為學生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崇敬英雄,向英雄學習。
三、聯(lián)動課外閱讀,賦予學生更廣闊的視野
閱讀可以引導學生認識人性、情感等方面的內(nèi)容,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加深他們對于社會和自己的理解。但小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還處于發(fā)展階段,閱讀素養(yǎng)有待提高。因此,需要有選擇性地選取一些適合小學生、內(nèi)容積極向上的優(yōu)秀讀物傳遞給學生精神力量,促進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如《小王子》《伊索寓言》等,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利用十分鐘或者半節(jié)課的時間講述這些書籍里的故事,故意留到最精彩的部分戛然而止,讓學生課下自己閱讀,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對閱讀的喜愛之情。
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推薦閱讀整本書。如在四上第四單元,學生了解了堅韌不拔劈開天地的盤古,不怕困難尋找五彩石補天的女媧以及勇敢無畏為人類“盜”取火種的普羅米修斯后,多對神話故事充滿了好奇,對里面的人物充滿了崇敬。這時,教師可以向?qū)W生推薦一些有關(guān)神話的讀物,同時每節(jié)課用課前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分享他們眼中的神話人物是怎么樣的,他們最喜歡的最想成為的神話人物是誰。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提升自己對真、善、美的正確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在分享的過程中也可以鍛煉學生總結(jié)和概括能力,還能提高學生對人性、情感等方面的認識。
但是,閱讀要創(chuàng)造情境以深化學生的閱讀體驗。如教學四下第六單元的《小英雄雨來(節(jié)選)》后,教師可以推薦學生讀一些同題材的書籍。以《小兵張嘎》為例,教師設置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利用自己現(xiàn)有的道德認知回答:在面對敵寇的刁鉆時,如果你是張嘎,你是選擇寧死不屈,勇敢和敵寇抗爭還是以自我為中心,保護自己的生命,向敵人屈服?通過這樣的問題,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小學生道德認識的偏差,便于及時糾正,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認知。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角色扮演,一部分學生扮演敵寇,一個學生扮演張嘎,還原閱讀素材中的人物形象,讓學生感受到張嘎的勇敢無畏和愛國心切,給學生帶來心靈上的沖擊,幫助學生明辨是非,提升道德認知水平。
四、落實寫作訓練,賦予學生情感升華
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能進一步正確認識社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寫作訓練的落實,有助于情感的升華。
如三下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以之為主題寫作前,教師可以先展示有關(guān)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視頻,讓學生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哪些,分別有哪些習俗,讓學生了解節(jié)日由來,體會內(nèi)涵之美。隨后,讓學生選取自己最喜歡的節(jié)日描述并說出自己的感想。教師應指導學生重點描寫“為什么節(jié)日和普通日子不同,不同在什么地方”,讓學生了解節(jié)日的習俗。最后,教師讓學生分享自己的作文,抒發(fā)情感,先同學互評再教師總結(jié)評價。層層訓練不僅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濃厚、熱烈的氛圍,加深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和熱愛。
又如三上第五單元的習作單元主題是“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戶外去觀察,可以是一些天上飛的鳥也可以是昆蟲,像蝸牛、蟋蟀、蝴蝶等;還可以是自己所看到的景色,比如綠色的草地、藍色的天空或五顏六色的花朵。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都可以寫下來,但必須是自己仔細觀察的真實景象,讓學生通過自己親眼所見、親身體驗,選取自己印象最深,最觸動的一個景象來寫,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的寫作回歸生活,提高學生寫作的真實性;同時也能讓學生領略大自然的美好,在觀察大自然、思考大自然、領悟大自然同時升華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的熱愛。
五、拓展實踐活動,賦予學生情感內(nèi)化
德育的目的是“知行合一”,教師不但要將自己的側(cè)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中,還應該重視理論教學和實踐活動的結(jié)合。相比在教室里上課,小學生也更樂于參加實踐活動,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并加強對道德和價值觀念的理解和認知??梢赃m時開展一些有意義的志愿者服務活動——通過參與志愿服務,學生可以深入了解社會現(xiàn)狀,如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組織清潔街道、幫助老人義務勞動,增強學生對于道德和價值觀念的認識,還能夠鍛煉他們關(guān)心他人、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zhì)。
六、結(jié)語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師必須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內(nèi)容,在閱讀、寫作、實踐活動等環(huán)節(jié)展開多元化教學,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