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為新
我與中良相識源于《中國書畫》,初竊以為中良編輯以外只專心于書法與篆刻:有合于古人之法者,其間恬淡沖和,必暢為引申。后閱讀中良繪畫,方知其以先賢為楷則,廣征博洽道釋二家外,宮室、山水、花鳥無所不作,雖無跋扈張揚之外力,卻有沉著痛快之精能,偶于筋節(jié)顯露之際,筆墨淋漓。古人所謂“秋水蒼葭,望伊人而宛在;平林遠(yuǎn)岫,托逸興而悠然”,故得古人文氣者,往往借此以發(fā)其靈性,或形諸歌詠,或宣之為形相,“文氣”之縱可為狂逸,收則為細(xì)謹(jǐn);中良資學(xué)過人卻平易謙和,顯然彪形之外而內(nèi)蘊細(xì)謹(jǐn)。
楊中良 晨風(fēng)零雨 5×33.5cm 紙本水墨
楊中良 雨后放舟 5×33.5cm 紙本水墨
昔沈芥舟有謂“幽人逸士卷軸琴劍”,中良書房是否有琴劍抑或卷軸我不得知,大凡逸氣者但可入得品質(zhì),我也見過中良文辭,或紫芝之詠,或林泉之志。煙霞之侶,頗能浸潤乎詩書;夢寐在焉,方冀陶淑乎風(fēng)雅!中良性格亦若用筆之道,去疲軟而尚挺拔,棄鈍滯而貴輕雋;絕浮滑而致沉郁,離世俗而親風(fēng)雅。
衡恪先生云:文人畫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學(xué)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中良之為人,以人感人,舉事則進(jìn)退有度,倘若以精神相應(yīng)者輝映,即便俗目之欣未能,然必為識者所賞。
楊中良 山里人家枕竹居 24×30cm 紙本水墨
楊中良 看書才了又看山 24×30cm 紙本水墨
楊中良 溪云系列 39×24cm 紙本水墨